DB34_T 4038-2021 稻-麦双免耕机械化生产技术规程.docx
-
资源ID:96602971
资源大小:35.44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DB34_T 4038-2021 稻-麦双免耕机械化生产技术规程.docx
ICS 65.020.20CCS B 2034安徽省地方标准DB34/T 40382021稻-麦双免耕机械化生产技术规程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mechanized production of rice - wheat double no tillage2021-09-30 发布2021-10-30 实施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 布DB34/T 40382021前言本文件按照 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提出。本文件由安徽省农业农村厅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颍上县农业农村局、颍州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宣州区种植业局、阜阳市农业科学院、颍上县三十铺镇农业综合服务站、颍上县昊康种植专业合作社、定远县农业农村局、枞阳县农业农村局。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王冠军、杜世州、胡丽玲、吴玲雁、曹翔翔、夏云祥、吴忠、乔玉强、杜世洁、张远芳、黄宁。IDB34/T 40382021稻-麦双免耕机械化生产技术规程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稻麦周年双免耕模式收播一体作业、品种选择、种子处理、播期播量、病虫草防治、化控防倒、肥水运筹等生产规范。本文件适用于沿淮及江淮北部稻-麦轮作区规模化生产。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4404.1粮食作物种子 第1部分:禾谷类GB/T 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NY/T 995谷物(小麦)联合收获机械 作业质量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稻-麦双免耕机械化作业技术Mechanized operation of no tillage for rice and wheat应用具备稻麦收割、播种、秸秆还田覆盖等多功能的农机作业装备,一次性作业完成作物收获、下茬播种、秸秆还田覆盖的作业方式。4 稻后麦机械化收播一体作业4.1 品种选择4.1.1 经审定的适合本地区种植且综合抗性好,播期弹性大的半冬性(或春性)品种。4.1.2 种子质量应符合 GB 4404.1 的规定。4.2 适宜播期4.2.1 根据当地气候、生产条件、品种发育特性、栽培制度等决定。4.2.2 半冬性品种播种期的适宜日均温 15-16,春性品种播种期的适宜日均温 14-15。4.2.3 播种适期一般在 10 月中旬至 11 月上旬。4.3 种子处理播前晒种,选用苯醚·咯·噻虫等悬浮种衣剂均匀拌种,现拌现播。4.4 收播作业1适期播种时播种量一般为 12.515.0 kg/667m ,基本苗 15×10 20×10 /667m ,晚播时应适当增第 2 叶露尖时,施用 45(15-15-15)复合肥 40 kg/667m ,干旱时宜顺墒沟洇灌促进肥料溶解。以转化三类苗为主,追施尿素 23 kg/667m 。DB34/T 403820214.4.1 水稻收获前710 天断水。4.4.2 适宜行距播种行距 30 cm。4.4.3 适宜播量2442加基本苗。4.4.4 作业程序4.4.4.1 应用具备稻麦收割、播种、秸秆还田覆盖等多功能的农机作业装备,留茬 15 cm 一次性作业完成水稻收获、小麦摆播、稻草还田覆盖等多道程序。4.4.4.2 人工摊匀田边地头因收割机调头导致的堆积秸杆。4.5 开沟覆土4.5.1 三沟配套,保持沟系通畅。4.5.2 使用圆盘开沟机开挖田内沟,竖沟沟距 44.5 m、沟深 2030 cm,横沟沟距 3550 m、沟深3040 cm。土壤过湿时应降低竖沟沟距至 22.5 m,增加沟系取土量并均匀抛洒,以防止露籽现象、降低土壤含水量。4.6 播后镇压待表土稍微晾干(白头)后及时镇压田面,使种土密实。4.7 灌水补墒土壤含水量占田间持水量低于 60时,播后宜顺沟洇灌确保出苗。5 稻后麦田间管理5.1 化学除草小麦 3 叶后、杂草 3 叶前,选日平均气温稳定在 5以上的晴暖天气,选用唑啉·炔草酯、唑啉草酯等药剂防除禾本科杂草、选用氯氟吡氧乙酸等药剂防除阔叶杂草。5.2 肥料运筹5.2.1 分蘖肥25.2.2 平衡肥22在倒 3 叶露尖、麦苗叶色褪淡、基部第一节间定长时,施用 45(15-15-15)复合肥 25 kg/667m 。DB34/T 403820215.2.3 拔节孕穗肥25.2.4 根外喷肥结合防治赤霉病,进行药肥混喷。5.3 化控防倒对群体较大、有倒伏风险田块,在倒4叶出生前,选用矮壮丰、矮苗壮、多效唑、壮丰安、抗倒酯等药剂兑水喷雾。5.4 防治病虫5.4.1 纹枯病返青拔节期,纹枯病病株率达 10时,及时选用噻呋酰胺等药剂喷雾防治。5.4.2 赤霉病在小麦扬花初期及时选用氰烯菌酯、丙硫菌唑、氟唑菌酰羟胺等药剂喷雾预防;如遇连阴雨天气或田间湿度大,应在第一次施药后57天再用不同的药剂防治一次。5.4.3 白粉病、锈病、蚜虫根据病虫情报,达标及时防治,亦可与防治赤霉病时同步防治。药剂使用应符合 GB/T 8321(所有部分)的要求。6 适时收获6.1 小麦腊熟末期,使用具备稻麦收割、播种、秸秆还田覆盖等功能的农机作业装备及时收获。6.2 作业质量应符合 NY/T 995 的要求。6.3 收获后及时烘干或晾晒,籽粒水分下降到 13后贮藏。7 麦后稻机械化收播一体作业7.1 品种选择7.1.1 经审定的适合本地区种植且综合抗性好,生育期适中偏早(籼稻生育期 140 天以内,粳稻生育期 150 天以内)的品种。7.1.2 种子质量应符合 GB 4404.1 的规定。7.2 作业规范7.2.1 种子处理选用噻虫·咯·精甲等种衣剂包衣(或拌种)、不催芽、不包泥。7.2.2 播种量3粳稻有效穗数一般控制在 21×10 23×10 /667m ,播种量宜在 5 kg/667m 左右;籼稻有效穗数一般控制在 17×10 19×10 /667m ,播种量宜在 3 kg/667m 左右。DB34/T 40382021442244227.2.3 收播一体作业应用具备稻麦收割、播种、秸秆还田覆盖等多功能的农机作业装备,留茬高度15cm,一次性作业完成小麦收获、稻种摆播、麦秸还田覆盖等多道程序。7.2.4 开沟覆土使用圆盘开沟机开沟,畦面宽度 22.5 m,利于覆土均匀、洇灌渗水均匀。7.2.5 机械镇压使用平板镇压器镇压,使种土密实。8 麦后稻田间管理8.1 水分运筹8.1.1 播后洇灌土壤浸透后迅速排水,保证沟中满沟水、畦面没有水,防止缺水干旱;易排水田可保水一夜;遇大暴雨及时排水,防止稻苗闷死。8.1.2 二叶 1 心期保持湿润灌溉,保证沟中满沟水、畦面没有水。8.1.3 三叶 1 心后薄水勤灌,水层深度以不露出泥土、又不淹过水稻心叶为宜;不宜随意露田,切忌深水淹苗。8.1.4 中期烤田当总茎蘖数达到预定穗数的 80时,以“多次轻烤、由轻到重”为原则开始第一次烤田,切忌重烤。烤田标准应达到清水硬板、田不回烂。8.1.5 穗分化期间隙灌溉,前水不清,后水不进。8.1.6 灌浆结实期干干湿湿,以湿为主。8.1.7 断水成熟前 710 d 灌断水,防止断水过早。8.2 化学除草4在秸秆机械粉碎还田的基础上,每 667m 施尿素 1215 kg、磷肥 3050 kg、钾肥 1015 kg 或2 叶 1 心期,每 667m 施尿素 35 kg。5 叶 1 心期,每 667m 施尿素量 57 kg,看苗平衡施用。每 667m 喷施高效速溶硅肥 100 g。倒 3 叶期,每 667m 施用尿素 69 kg,配施 57 kg 氯化钾,每 667m 喷施高效速溶硅肥 100g。基础地力好不缺肥的,可在倒 2 叶露尖,每 667m 施尿素 46 kg。DB34/T 40382021坚持“除早、除小、除了”原则,根据田间杂草发生情况,选用对路除草剂防除杂草。8.3 肥料运筹8.3.1 运筹原则有机无机肥结合、氮磷钾协调平衡;氮肥“促前控中强后”;水肥耦合促根防倒。8.3.2 基肥施用2等量的复合肥。8.3.3 苗肥施用28.3.4 蘖肥施用228.3.5 穗肥施用2228.4 病虫防治8.4.1 根据病虫情报,选用高效、广谱、低毒、低残留新型农药及时预防。8.4.2 加强病虫害的综合防控。8.4.3 药剂使用应符合 GB/T 8321(所有部分)的要求。9 成熟收获9.1 蜡熟末期至完熟初期收获,使用具备稻麦收割、播种、秸秆还田覆盖等多功能的农机作业装备及时收获。9.2 作业质量应符合 NY/T 995 的要求。9.3 收获后及时烘干或晾晒,籼稻籽粒水分下降到 13.5、粳稻籽粒水分下降到 14.5后贮藏。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