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部分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含解析.pdf
-
资源ID:96603474
资源大小:5.34MB
全文页数:14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9.99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辽宁省部分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含解析.pdf
#QQABTYAAggggAAJAABhCAQkYCEAQkBGCACoOxBAMsAAAwQFABCA=#辽宁省部分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含解析#QQABTYAAggggAAJAABhCAQkYCEAQkBGCACoOxBAMsAAAwQFABCA=#QQABTYAAggggAAJAABhCAQkYCEAQkBGCACoOxBAMsAAAwQFABCA=#QQABTYAAggggAAJAABhCAQkYCEAQkBGCACoOxBAMsAAAwQFABCA=#QQABTYAAggggAAJAABhCAQkYCEAQkBGCACoOxBAMsAAAwQFABCA=#QQABTYAAggggAAJAABhCAQkYCEAQkBGCACoOxBAMsAAAwQFABCA=#QQABTYAAggggAAJAABhCAQkYCEAQkBGCACoOxBAMsAAAwQFABCA=#QQABTYAAggggAAJAABhCAQkYCEAQkBGCACoOxBAMsAAAwQFABCA=#高二生物(答)120232024 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二试题生物参考答案及解析生物参考答案及解析1.D组织液与血浆互相渗透,组织液中的有些物质(如代谢废物)经毛细血管静脉端进入血浆,A 正确;在生命系统的各个层次上都普遍存在着稳态,B 正确;或过程受阻,可能会导致组织液增多从而引起组织水肿,C 正确;构成的是细胞外液,细胞外液渗透压的 90%以上来源于 Na+、Cl-,因此维持渗透压的主要离子为 Na+、Cl-,D 错误。2.D神经系统由脑(大脑、小脑、脑干等)、脊髓以及它们发出的神经组成,A 错误;由于低级中枢还受高级中枢的控制,反射弧结构完整,给予适宜刺激,不一定会出现反射活动,B 错误;躯体的运动受大脑皮层以及脑干、小脑、脊髓等的共同调控,C 错误;学习和记忆涉及脑内神经递质的作用以及某些种类蛋白质的合成,节食减肥可能导致氨基酸含量下降,则合成与学习、记忆形成有关的蛋白质的原料不足,进而影响学习与记忆,D 正确。3.C细胞外液的变化可能影响钠离子的内流和神经递质的活性或扩散,故可以影响处兴奋的产生,也可以影响处兴奋的传递,A 错误;突触传递兴奋时有延搁现象,但神经递质释放的方式是胞吐,B 错误;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相关受体结合,从而改变了突触后膜对离子的通透性,引发突触后膜电位变化,C 正确;由于不知突触处释放的神经递质是兴奋性递质还是抑制性递质,故处不一定能产生兴奋,D 错误。4.B内分泌腺没有导管,内分泌细胞产生的激素弥散到体液中,随血液流到全身,传递着各种信息,因此,临床上常通过抽取血样来检测内分泌系统中激素的水平,A 正确;分级调节是一种分层控制的方式,常见的调控为下丘脑垂体内分泌腺,图中下丘脑为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松果体为效应器,未体现分级调节,B 错误;性激素的化学本质属于脂质,自由扩散进入细胞,其受体位于细胞内,由图 2 可知此激素可能是性激素,起到信号分子的作用,C 正确;由图可知:该激素与相应受体结合后形成的复合体,穿过核孔进入细胞核内起作用,D 正确。5.B寒冷刺激使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兴奋后,再通过相关神经兴奋后促进肾上腺素的释放,由于题述过程没提到肾上腺素起作用,所以题述过程没有激素(体液)调节,该过程属于神经调节,A 正确;下丘脑合成、分泌的抗利尿激素由垂体释放,若垂体受到损伤,可能会影响抗利尿激素的释放,所以可能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发生变化,B 错误;大量出汗使细胞外液丢失水分和 Na+时,抗利尿激素能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醛固酮能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Na+的重吸收,因此抗利尿激素和醛固酮的分泌增多,C 正确;下丘脑中含有渗透压感受器且可分泌抗利尿激素,大脑皮层可在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产生渴觉,使机体主动饮水,D 正确。6.B靠细胞 h 细胞毒性 T 细胞发挥作用,为细胞免疫,最终依靠物质即抗体发挥作用,为体液免疫,A 正确;机体再次接触该抗原时,既通过细胞 c(B 细胞)细胞 e(浆细胞)(抗体),又通过细胞 d(记忆 B 细胞)细胞 e(浆细胞)(抗体)产生抗体,B 错误;细胞 e(浆细胞)可以合成与分泌抗体(分泌蛋白),因此其比细胞 c(B 细胞)具有更加发达的内质网和高尔基体,C 正确;消灭侵入细胞内的病原体,要靠细胞免疫将靶细胞裂解,使病原体失去藏身之所,此时体液免疫就又能发挥作用了,D 正确。7.C扁桃体是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集中分布的场所之一,A 错误;唾液、泪液中的溶菌酶属于第一道防线,体液中的溶菌酶属于第二道防线,B 错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常使用免疫抑制剂,C 正确;“糖丸”是脊髓灰质炎活疫苗,为抗原,不能识别人体内的组织相容性抗原,组织相容性抗原是标明细胞身份的标签物质,D 错误。#QQABTYAAggggAAJAABhCAQkYCEAQkBGCACoOxBAMsAAAwQFABCA=#高二生物(答)28.D坎农提出人体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A 正确;A 为内分泌系统,A 中不少内分泌腺直接或间接地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在这种情况下,体液调节可以看作是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B 正确;据图可知,A 为内分泌系统,由内分泌系统产生,可以为激素,由神经系统产生,可以为神经递质,由免疫系统产生,可以为细胞因子,C 正确;图中的信息分子,如神经递质,不通过血液运输,D 错误。9.B达尔文父子选择禾本科植物的胚芽鞘作为实验材料,用实验证实了禾本科植物具有向光性,并未证实植物的向光性和某种化学物质有关,A 错误;1913 年,鲍森詹森的实验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以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B 正确;胚芽鞘的感光部位在尖端,温特实验用的是切去了尖端的胚芽鞘,故可以在光照条件下进行,C 错误;温特的实验证明胚芽鞘的弯曲确实是一种化学物质引起的,并将这种物质命名为生长素,但未证明生长素是吲哚乙酸,D 错误。10.D植物生长调节剂从分子结构来看,主要有两大类:一类分子结构和生理效应与植物激素类似,如吲哚丁酸;另一类分子结构与植物激素完全不同,但具有与植物激素类似的生理效应,如-萘乙酸(NAA)、矮壮素等,A 错误;植物生长调节剂是指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具有调节作用的植物激素类似物,这里的“调节”不仅仅指促进,还有抑制,B 错误;乙烯利能促进果实成熟,用适宜浓度的乙烯利喷洒,可使葡萄提前成熟,不能促进果实发育,C 错误;种植油菜是为了收获种子,如果没有受粉就不能形成种子,喷施生长素类调节剂不能获得种子,D 正确。11.D高温属于影响种群数量的非生物因素,A 正确;食物和天敌对种群数量的作用强度与种群的密度是相关的,属于密度制约因素,B 正确;渔业生产上,中等强度的捕捞(捕捞后使鱼的种群数量处在 K/2 左右),种群能够更快的恢复,有利于持续获得较大的鱼产量,C 正确;遭遇寒流时,昆虫全部个体都死亡了,寒流的作用强度不会随着种群密度发生改变,属于非密度制约因素,D 错误。12.C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时,不同培养时间的酵母菌种群数量之间形成对照,不需要设置未接种酵母菌的马铃薯培养液作为对照组,A 错误;调查某地区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实验中,统计方法为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取样器取样法为调查方法,B 错误;在“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实验中,60恒温灭菌的土壤是实验组,C 正确;制作生态缸需要考虑不同营养级生物之间合适的比例,D 错误。13.B退耕还林过程发生的群落演替类型是次生演替,A 正确;由图可知,在该演替的过程中,草本植物的种类先增加后减少,数量未知,B 错误;退耕还林为人类活动,改变了群落演替的速度,C 正确;森林群落比灌木群落空间结构更复杂,对光能的利用率更高,D 正确。14.D碳循环指碳元素从非生物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到非生物环境的循环过程,A错误;甲、乙依次表示分解者、生产者,该生态系统中食物链的条数未知,B 错误;粪便是未被同化的能量,属于上一营养级的能量,因此图 1 中第二、第三营养级粪便中的能量分别属于 a3、b2,C 错误;能量传递效率为两个营养级同化量的比值,该农场中第二营养级传递给第三营养级的能量值为 b3,第二营养级同化的全部能量为 a2+d1,因此第二和第三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等于 b3/(a2+d1)100%,D 正确。15.A大熊猫利用自己的尿液来占据领地及求偶,尿液为化学物质属于化学信息,A 正确;大熊猫本来就属于栖息地具有的物种,所以放归圈养的大熊猫不会使栖息地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增加,B 错误;大熊猫与其天敌间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而信息传递是双向的,C 错误;将大熊猫的天敌全部猎杀减少了生物种类,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降低,也不利于大熊猫的保护,D 错误。16.ABC下丘脑能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下丘脑属于中枢神经系统,A 正确;哺乳动物在#QQABTYAAggggAAJAABhCAQkYCEAQkBGCACoOxBAMsAAAwQFABCA=#高二生物(答)3生殖季节性激素分泌增加,而性激素的分泌属于分级调节,间接受下丘脑分泌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影响,因此哺乳动物在生殖季节 NPY 会促进 G 细胞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B 正确;由图可知,NPY 可以直接抑制 T 细胞分化,还可以促进吞噬细胞释放细胞因子,从而间接促进T 细胞分化,C 正确;由图可知,吞噬细胞促进吞噬作用和抗原呈递作用,因此吞噬细胞既能促进非特异性免疫,也能促进特异性免疫,D 错误。17.BCD图中激素 A 的作用是促进细胞分裂,故激素 A 为细胞分裂素;激素 B 具有促进细胞伸长的作用,激素 B 为赤霉素;激素 C 的作用特点是低浓度促进细胞伸长,高浓度抑制细胞伸长,可知激素 C 为生长素;生长素在高浓度的情况下,会促进乙烯的合成,激素 D 为乙烯。乙烯的主要作用有促进开花,乙烯的合成部位是植物体各个部位,脱落酸的合成部位是根冠、萎蔫的叶片等,A 错误;激素 A 也具有促进植物生长的作用,B 正确;激素 B 赤霉素与脱落酸在某些方面的作用效果是相反的,如赤霉素能促进种子萌发,而脱落酸维持种子休眠,C 正确;激素A 细胞分裂素能促进侧枝的发育、促进叶绿素合成等,主要合成部位是根尖,D 正确。18.AD调查估算种群数量属于种群水平上的研究内容,A 正确;分析藏野驴的食物组成,研究的是捕食关系,属于种间关系,是群落水平上的研究内容,B 错误;调查栖息地和主要天敌,属于生态位,是群落水平的研究内容,C 错误;年龄结构属于种群水平上的研究内容,D 正确。19.D群落中个体数量多且对其他物种影响很大的物种是优势种,A 错误;森林生物群落的阴生植物叶绿体较大以适应弱光环境,B 错误;荒漠群落植被稀疏,动物种类稀少,垂直结构简单,C 错误;群落中每种生物都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是物种之间及生物与环境间协同进化的结果,D 正确。20.CD重金属元素、DDT 等有机物、一些放射性物质,会沿着食物链逐渐在生物体内富集,A错误;菹草和苦草吸收的磷可用于其细胞内 ATP、核酸等物质的合成,生长素的组成元素没有 P,B 错误;由图可知种植菹草和苦草均能有效降低水体的总氮和总磷,苦草降低总磷效果优于菹草,C 正确;由图 2 可知,菹草对浮游藻类的限制作用更显著,再根据图 1 分析,N 和 P 两种元素中,菹草对 N 的降低效果更好,因此 N 对浮游藻类的生长影响更大,D 正确。21(10 分,除标注外,每空 1 分)(1)肝糖原分解为葡萄糖和一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2 分,答出一个得 1 分,有错误该空 0分);肝(脏);神经递质。(2)大脑皮层。(3)增加;d;电信号(或神经冲动、局部电流)。(4)特异性;免疫监视。解析:(1)在健走过程中,只饮水未进食,人体不断消耗血糖,而血糖浓度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此时血糖的来源有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的转化。胰高血糖素主要作用于肝。图中物质 f 是轴突末梢突触小体释放出来的,所以物质 f 是神经递质。(2)某人在参加集体健步活动中虽然感觉到累,但还能坚持走完全程,控制该过程的最高级中枢在大脑皮层。(3)若碘是合成图中物质 c 的必需元素,则物质 c 是甲状腺激素,冬天人体抵御寒冷时,甲状腺激素的分泌量会增加,寒冷时图中物质 d 肾上腺素分泌量也增加,两者都能使肝及其他组织细胞的代谢活动增强,增加产热。兴奋在丙(神经纤维)上传导形式为电信号(或神经冲动、局部电流)。(4)特异性免疫主要由淋巴细胞参与,长期坚持健走活动可使淋巴细胞数量增加,从而增强人#QQABTYAAggggAAJAABhCAQkYCEAQkBGCACoOxBAMsAAAwQFABCA=#高二生物(答)4体的特异性免疫,免疫系统的免疫监视功能可以识别和清除突变的细胞,防止肿瘤的发生。22(12 分,除标注外,每空 1 分)(1)色氨酸。(2)抑制。(3)长;26。(4)B 与 E、D 与 F(2 分)(每组各 1 分,有错误该空 0 分);能;蛋白质(或色素-蛋白复合体)。(5)ab;能。(6)c 浓度之前(或“小于 c 浓度”,或“0c 浓度”)(2 分)。解析:(1)在植物体内,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可转变成生长素。(2)图中 B 点对芽表现为抑制生长。(3)NAA(-萘乙酸)是人工合成的生长素类调节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具有原料广泛、容易合成、效果稳定等特点,故与生长素相比,NAA 生理效应的持续时间较长。乙图显示生长素类调节剂 NAA 浓度在 4L L-1左右时对扦插枝条生根的促进效果最好,因此 NAA 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在 26LL-1范围内。(4)丙图中 B 侧与 E 侧均是生长素浓度低促进茎生长的作用弱,D 与 F 均是生长素浓度高,促进茎生长的作用强。植物的向光性是单侧光引起生长素在植物体内分布不均匀造成的,茎的向光性生长不受重力的影响,所以在太空中向光性能发生。光敏色素是一类蛋白质(色素-蛋白复合体)。(5)通过 a、b、c 与空白对照相比,对葡萄茎段的侧芽生长具有促进作用的是 b、c 浓度,具有抑制作用的是 a 浓度,因此 a、b、c 三种浓度中,NAA 溶液浓度最高的是 a,即 a 浓度大于 b 浓度。通过与空白对照相比,丁图所示的实验结果能体现 NAA 低浓度时促进生长,高浓度时抑制生长。(6)如图所示,b、c 浓度在 X 浓度两侧有 4 种可能性,即 bcX;bXc;Xcb;cXb。若浓度 bc,某同学在 b、c 浓度之间设计一系列浓度梯度的 NAA 溶液对葡萄茎段进行处理,一段时间后分别测量葡萄茎段侧芽的生长量。对所测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在 b、c 浓度之间未出现峰值,说明 b、c 浓度和 X 浓度的关系为 Xcb。因此需在 c 浓度之前(或“小于 c浓度”或“0c 浓度”)设计一系列浓度梯度的 NAA 溶液进行实验,才能找出 NAA 促进葡萄茎段侧芽生长的最适浓度 X。23(11 分,除标注外,每空 1 分)(1)种群密度;性别比例(性比)。(2)高(大);草原中布氏田鼠的天性警觉,重捕的个体中被标记的数量减少(两句答全给分)。(3)随机取样;QM/5N(2 分)。(4)基本不变;第 810 年,种群数量减少,第 1016 年,种群数量增加。(2 分,没写出具体年,只写出“先减少后增加”也可以)(5)降低了种群的出生率。解析:(1)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因此 c 为种群密度。a 通过影响出生率影响种群密度,可知 a 为性别比例。b 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影响种群密度,b 为年龄结构。(2)标记重捕法调查到的种群个体总数=(第一次捕捉并标记数第二次捕捉数)/重捕标记数,#QQABTYAAggggAAJAABhCAQkYCEAQkBGCACoOxBAMsAAAwQFABCA=#高二生物(答)5由于布氏田鼠的天性警觉,重捕的布氏田鼠中被标记的数量少了,故计算所得的平均种群密度比实际的高。(3)为了避免人为因素的干扰,取样方时关键要做到随机取样。土丘系数法是指利用土丘系数和单位面积内土丘数估算鼠密度的方法。五点取样法含有 5 个样方,样方内平均土丘数为 N,土丘总数为 5N。5N 个土丘捕鼠总数为 M,土丘系数=鼠数土丘数=M5N,调查区域总面积为S,该区域内土丘密度为Q,则共有土丘SQ个,鼠的总数为SQ(M5N),鼠 的 种 群 密 度 为 鼠 的 总 数 除 以 总 面 积 S,即 鼠 的 种 群 密 度=土 丘 密 度 土 丘 系 数=QM5N=QM/5N。(4)分析图 2,前 4 年=1,所以该种群数量基本不变;由于 810 年时1,种群数量减少,第 1016 年时1,此时种群数量增加。所以该鼠的种群数量第 816 年的变化为,第 810 年,种群数量减少,第 1016 年,种群数量增加。(5)投放莪术醇(雌性不育剂),就会使很多雌性个体不育,无法产生后代,导致出生率降低,从而使鼠的种群密度明显降低,达到控制鼠数量的目的。24.(11 分,除标注外,每空 1 分)(1)栖息地、食物、天敌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2 分,答对两个得 1 分,有错误不得分);环境容纳量(“K 值”可以)。(2)水平;物理;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进而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3)数学;年龄结构。(4)季节性;物种组成;迁入率和迁出率。解析:(1)研究动物的生态位,通常研究它的栖息地、食物、天敌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改善东方白鹳的栖息环境,可以提高环境容纳量,是保护东方白鹳的根本措施。(2)鄱阳湖湿地公园水体区域、水位涨落区及外围的滨湖平原、丘陵岗地植被分布有较大的差异,这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绿草黄花”属于物理信息,体现了信息可以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进而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3)研究种群数量变化一般建立种群数量增长的数学模型,年龄结构可以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趋势。(4)每年冬季,大量的东方白鹳在鄱阳湖越冬,生物群落体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变化。物种组成是决定生物群落性质最重要的因素。根据题干,东方白鹳繁殖集中于俄罗斯远东地区和中国东北,因此一年中直接决定该湿地内东方白鹳种群密度变化的主要因素是迁入率和迁出率。25.(11 分,除标注外,每空 1 分)(1)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及分解者(不全不得分)。(2)水中溶氧量(写出溶解氧即可)。(3)稻单作模式的物种单一(生物组分少或动植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或食物网简单)(2分,答出一点给 1 分,多答“自我调节能力强”不得分,因为自我调节能力不是结构)。(4)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15.6(2 分)。(5)生物防治;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调整能量流动关系,减少流向杂草和害虫的能量,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水稻,合理即可);ab(2 分,多选不得分,只选一个给 1 分)。解析:#QQABTYAAggggAAJAABhCAQkYCEAQkBGCACoOxBAMsAAAwQFABCA=#高二生物(答)6(1)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上看,图中包含了生产者和消费者,还缺少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及分解者。(2)在厌氧条件下,产甲烷杆菌等作用形成 CH4,鸭通过觅食和游动,从而增加了水中溶氧量,抑制了产甲烷杆菌的生长活性,减少了 CH4的排放。(3)稻单作模式的物种单一(生物组分少),营养结构简单,因此稳定性低。(4)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一部分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另一部分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设杂草的能量为 a,传递效率 10%计算,3/5a 的能量直接流向鸭,鸭获得了 0.06a 的能量。2/5a 的能量通过植食性昆虫流向鸭,鸭由此获得获得了 0.004a 的能量,0.06a+0.004a 的能量就是鸭获得的 1 kJ 能量,需消耗杂草的能量约为 15.6kJ。(5)养鸭能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是利用捕食关系防治害虫,属于控制动物危害技术中的生物防治。稻田养鸭能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和杂草的数量,减少了流向杂草和害虫的能量,水稻产量增加。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若稗对水稻田间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其他杂草强,稗的种群数量会下降得比其他杂草慢,a 正确;鸭不喜食水稻,若稗与水稻具有相似的形态,夹杂在稻秧和稻株中,不易被鸭子发现因此不易被取食,b 正确;该共作模式通过养鸭减少病虫害发生,减少了农药的使用,因此与抗药性无关,c 错误;鸭子不喜取食水稻,d 错误。#QQABTYAAggggAAJAABhCAQkYCEAQkBGCACoOxBAMsAAAwQFAB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