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小学数学教案(优质14篇).docx

    • 资源ID:96627047       资源大小:31.35KB        全文页数:2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小学数学教案(优质14篇).docx

    小学数学教案(优质14篇)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分析 篇1 一、感知物体有长、有短 1.引导观察 谈话:每组桌子上有两个纸袋,你们想明白里面装什么东西吗?两个人一袋把它们倒出来看一看,有什么? 2.交流、汇报 (1)问:你发现了什么? (2)小组交流 (3)学生汇报。 学生可能说出:三支铅笔,一支是红色,一支是白色,一支是绿色;两把尺子,一把是白色,一把是蓝色;三根毛线,一根是红色,有扣儿,一根是粉色,一根是蓝色等。 (4)引导学生说出:物体有长、有短。chángdun 板书:长、短 设计说明:经过观察,使学生初步感知物体有长、有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探究比较长、短的方法 1.提问:你是怎样明白这些物体有长、有短的呢? 2.小组合作探究方法。 3.小组汇报。 经过分组活动,让学生亲自体验比物体长短的方法,让学生参与知识的构成过程。 学生可能说出: (1)看出来的。 (2)把学具横着平放在桌面上,一头儿对齐或竖着戳在桌面上,比出物体的长短。 (3)两头儿都不对齐。从而比出物体的长、短。 (由于观察、比较的.方法不一样,会得出不一样结论,只要有道理,教师就给予肯定。) 4.揭示比较的一般方法。 我们不管把铅笔竖着戳在桌面上或手上,把尺子平放在桌面上,还是把小棒平放在桌面上,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一般把要比的几个物体一端对齐。5.出示铅笔图,引导学生说出谁比谁长,谁比谁短,并板书长、短。 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长短的认识,培养学生言语表达本事。 三、反馈练习 1.教师谈话:此刻,我们做一个比较长短的游戏,你们能够自由结组,想比什么就比什么,愿意比什么就比什么。 2.学生活动。 学生会比学具、跳绳、胳膊、手、脚等。 学生结组活动,用日常生活中的物品或自我身体的某个部位比长短,使学生感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四、巩固练习 1.投影出示练习一第6题图,先让学生说出图意,然后完成在书上,订正时说一说想法。 2.投影出示练习一第5题,并让学生完成在课本上,订正时说一说比的方法。 经过练习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说出比长短的多种方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五、整理学具 教师提出要求: 1.原先学具袋中的东西不动,把书和自我的东西收拾好。 2.每两人装一袋,再把桌面上的学具摆一摆,比一比,听清要求。 3.把桌面上的学具中最长的一个装进纸袋里;再把桌面上的.学具中最短的一个装进袋里。 4.各组都只剩下一个学具时,让学生把剩下的一个学具也装进袋里。 5.把装好的学具袋放在桌子的左上角。 整理学具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组成部分,有序地操作能够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六、全课小结(略)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能力目标: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探究有关的数学信息,发展初步的分数乘法的能力。 2、知识目标:学习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方法,学生能够熟练准确的计算出一个分数乘以另一个分数的结果。 3、情感目标:使学生感受到分数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良好兴趣。 教学重难点: 学生能够熟练的计算出分数乘以分数的结果。 教学方法: 师生共同归纳和推理 教学准备: 教学参考书、教科书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教师出示教学板书,请学生计算下列分数乘法运算题。 3/11×3 9/16×12 21×5/14 教师:来回巡视学生的做题情况,并提问学生说说自己如何计算的? 学生寻找完毕,纷纷举手准备回答问题。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问题。(整数乘以分数,整数乘以分子,分母不变。注意两种约分方式。) 二、讲授新课 教师出示课本例题:一张长方形的纸条,第一次剪去它的1/2,第二次剪去剩余部分的1/2。此时,剩下的部分占这张纸条的几分之几?如果第三次再剪去剩余部分的1/2,那么剩下的部分占这张纸条的几分之几? 教师让学生思考这个例题,并对学生进行提问。 1/2×1/2?分析第一次剪去它的1/2,第二次再剪去剩下的1/2,那就是1/2的1/2。也就是1/2×1/2 教师让学生从图中看出是1/4,让学生从1/2×1/2=1/4中思考,分数乘以分数的运算规则,让学生同桌之间相互讨论。 教师提问学生说说分数乘以分数的运算法则。并对学生的说法给以鼓励。 教师和全班学生共同总结出分数乘以分数的运算法则:分数乘以分数,分子乘以分子作为分子,分母乘以分母作为分母。 验证法则:让学生折纸验证3/4×1/4?,并让学生分析为什么? 课堂讨论:让学生能够根据课本7页中的插图,说一说,红色部分占斜线部分的几分之几?占整张纸的几分之几?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初步理解求分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三、巩固练习 做课本8页试一试, 1/4×2/3; 3/5×2/9; 7/8×5/14 让学生运用分数乘以分数的法则来进行计算。注意能约分的先约分,如:7/8×14/15中的7和14先约分。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一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提问学生回答) 板书 1/2×1/2=1/4; 1/2×1/2=1×1/2×2=1/4 分数乘以分数的运算法则:分子相乘,分母相乘,能约分的要约分。 小学数学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找次品的操作活动和分析、归纳的理性思考,发现解决这类问题的最佳策略把待测物品平均分3组。 2、以“找次品”活动为载体,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试验、推理等方式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3、让学生体会用缩小范围逐步逼近的方法来解决问题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严密性和口头语言表达的逻辑性。 学情分析 解决问题的策略研究学生已经不是第一次接触,此前学习过的“沏茶”、“田忌赛马”、“打电话”等都属于这一范畴,在这几节课的学习中,对简单的优化思想方法、通过画图的方式发现事物隐含的规律等都有所渗透,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节课学生的探究活动中要用到天平,在以往学习等式的性质时,学生对天平的结构、用法以及平衡与不平衡所反映的信息都已经有了很好的掌握。新课程实施以来,小组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已为广大学生所接受,成为学生比较喜爱的主要学习方式,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合作能力,在小组学习中学生能够较好地分工、合作、交流,较好地完成探究任务。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发现解决这类问题的最佳策略。 教学难点: 理解并认可最佳策略的有效性。 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看视频,谈感受。 播放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失事的视频。看后你从中了解到什么信息?你有什么感受? 2、发现次品。 生活中经常会有一些产品与合格产品不一样。有的是外观瑕疵,有的是成分不过关,还有的是产品的质量与正常的不同我们把这些不合格的产品称为“次品”。(板书:次品。)你身边有哪些次品?和同学交流。 今天我们要找的次品的就是外观一样,质量不同,或轻一些、重一些的次品。(板书:找) 活动2【讲授】初步感知、寻找方法 1、出示例题。 有81瓶木糖醇,其中有一瓶少了10片,可以用什么办法把它找出来呢? 数一数,掂一掂,摇一摇等方法,选择最优化的方法,用天平。 2、天平的原理。 如果两端重量相等,天平就平衡;如果不相等,重的一端下沉,轻的一端上扬。 3、华罗庚的数学思想。 让学生自由猜测称的次数。 师:同学们猜的结果不一样,可能是数量太大了。数学中有种方法叫做“化繁为简”,这正和华罗庚思想不谋而合,让我们从数量较小的来研究吧! 活动3【活动】自主探究、方法多样 1研究2瓶 师:如果利用天平来测量,至少需要几次可以找出次品呢?板书做好记录:2次(1,1) 2讨论3瓶的问题 如果利用天平来测量,至少要称多少次才能保证找出来呢?生叙述称球的过程。板书记录:3(1,1,1) 注重天平一共有3个空间可以利用,这样节省次数。生将探究结果填入导学案中。 3研究4-8瓶的问题 如果利用天平来测量,至少要称2次才能保证找到次品的可以是几瓶?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运用手中的小圆片动手操作,并记录在导学案中。 课件出示小组活动要求。(1)把待测物品分成了几份?每份几个?(2)如果天平平衡,次品在哪里?如果天平不平衡,次品又在哪里? 4.重点汇报8瓶的设计方案。 (1)师引导学生:比较3、4种分法,并展开讨论:想想为什么方法3的次数是最少的?你觉得它会和什么有关系呢? (2)师小结:所以我们在找物品的次品时,把待测的物品平均分成3份是最好的。板书:把待测物品分3份。 (3)师:比较1、2、3种分法,讨论为什么同样分3份,为什么第3种方法只用了2次哪? (4)师小结:所以我们在找物品中的次品时,只要把物品平均分成3份,如果不能平均分成3份,就尽量平均分成3份。每份之间的差尽可能少。板书:每份之间的差尽可能少。 5.研究9瓶 学生根据总结的方法直接说出次数,小组验证。 活动4【练习】拓展提高,优化方案 1.运用掌握的方法找方法:12瓶、15瓶、24瓶需要几次能找到次品? 2.举一反三:从26瓶木糖醇中,找到一个次品,至少称几次一定能找出次品?在导学案上完成。 3.发散思维:有2187瓶矿泉水,其中2186瓶质量相同,另有1瓶是盐水,比其他的水略重一些。至少称几次能保证找出这瓶盐水? 小学数学教案 篇4 【教学内容】 教材第2页例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在学生已有的分数加法及分数基本意义的基础上,结合生活实例,通过对分数连加算式的研究,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够应用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指导学生通过体验,归纳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探求知识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演示,使学生初步感悟算理,并在这过程中感悟到数学知识的魅力,领略到美。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难点:总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导学过程】 【情景导入】 (一)探索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1.教学例1(课件出示情景图) 师:想一想,你还能找出不一样的方法验证你的计算结果吗? 2.小组交流,汇报结果 3.比较分析 师:我们先来比较第(1)和第(2)两种方法,请分别说说你是怎么想的?预设: 预设: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计算,只是这里的相同加数是一个分数。 引导说出: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板书) 师:我们再来比较第(2)和第(3)两种方法,这样算可以吗?为什么? 师:再来看这里的第(4)种方法,你能理解它表示的意思吗?结合图形把你的想法跟同桌进行交流。 4.归纳小结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这三个算式解决的是同一个问题。并且知道了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接下来我们再看看它们的计算方法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设计意图:呈现生活情景,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一共吃了多少个?”,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以原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经历独立思考、自主计算并验证、小组交流等环节,鼓励学生大胆地呈现个性化的方法,兼顾了不同层次的学习状态。采用因势利导的方式,通过比较分析沟通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引导学生自主得出结论,加深了对分数乘整数意义的理解。】 (二)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1.不同方法呈现和比较 师:刚才的第(4)种方法用语言描述得出计算结果的过程,结合自己的解题方法回顾一下,的计算过程用式子该如何表示?预设:生1:按照加法计算=(个)。生2:(个)。师:比较一这两种方法计算结果相同吗?它们的相同点在哪里?(分母都是9)不同之处又是什么?(根据学生回答分别打上方框)这里的2+2+2和2×3都是在求什么?预设:有多少个。 2.归纳算法 师:你觉得哪一种方法更简单?那么这种方法是怎样计算的呢? 引导说出:用分子与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板书) 3.先约分再计算的教学 师:刚才我看到有一位同学是这样计算的。与这里的第二种算法又有什么不同呢? 师:比较一下,你认为哪一种方法更简单?为什么? 小结:“先约分再计算”的方法,使参与计算的数字比原来小,便于计算。但是要注意格式,约得的数与原数上下对齐。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明确了自主探索的方向,使得对算法的感知上升到理解。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留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为什么分母不变,只用分子与整数相乘”这是教学的难点,通过多次追问,适度引导转化,促进学生的理解。对于“先约分再计算”这种方法的教学,充分利用课堂生成资源,引导学生经历观察与思考的过程,从而使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二、巩固练习,强化新知 1.例1“做一做”第1题 师:说出你的思考过程。 2.例1“做一做”第2题 师:在计算时要注意什么?(强化算法,突出能约分的要先约分,再计算。) 小学数学教案 篇5 【教学内容】 教材第3-4页例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就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过程与方法:通过组织学生进行迁移、类推、归纳、交流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类推、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一个数乘以分数应用的广泛性事例,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难点:推导算理,总结法则。 【新知探究】 明确算理,探究算法 出示例3情境图,说说从图上你获得了哪些信息,可以解决什么问题?(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两个问题并请学生先看第一个问题) (一)探究几分之一乘几分之一的算理算法 1.求种土豆的面积是多少公顷,我们可以怎么列式?你是怎么想的?(如果学生有困难,可以从上节课的整数乘分数的意义进行类推)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我们可以用乘法来计算。 3.学生进行尝试(可引导学生用画图的方式来解释自己的想法)。 4.进行交流反馈 重点反馈描画涂色的想法,并在学生讲解后,教师再利用课件进行讲解巩固: 5.得出结果 6.猜想计算方法 观察这几个算式,说说你发现了什么?你觉得几分之一乘几分之一可以怎样计算?这个方法可以推广到所有分数乘分数的计算中吗?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篇6 教学内容: 教材第2728页的内容及练习。 教学目标: 1.借助实际操作和图形语言,理解一个数除以分数的意义和基本算理。 2.掌握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培养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掌握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法则推导过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激趣揭题 1.猜一猜:有4个苹果,每人得到2个,1个,1/2个,你知道这三 次分别是几个人分苹果吗? 2.引入并板书课题:分数除法(二) 设计意图:设疑激趣。 明确目标。 二、扶放结合 探究新知 1.分一分,引导感知一个数除以分数的意义。 2.画一画:引导完成27页的画一画,理解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3.引导完成28页的填一填,想一想,你发现了什么? 4.引导归纳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 理解一个数除以分数的意义。 总结归纳计算法则。 三、反馈矫正 出示P28的试一试。 1.统一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 2.指导完成P28练一练的14题。 四、小结评价 布置预习 1.引导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布置预习: P29 分数除法(三) 板书 分数除法(二) 4÷1/2=4×2=8 ;4÷1/4=4×4=16 一个数除以分数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 一个数除以分数,等于乘这个分数的倒数。 小学数学公开课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通过对两个城市月平均降水量的研究,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2、 从统计图中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体会数据的作用。 3、初步学会制作复试折线统计图,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分析能力和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 如何区分折线的不同和标清图例,正确确定竖线间隔。 教学难点: 如何根据所提供数据的实际情况(有时并非每月、每年都有数据)来确定水平射线上每天竖线之间的间隔。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景,导入新课 1、 谈话导入 师:你们回想近3个月深圳的下雨情况。 生:9月只下过一、两场雨雨量不大。 生:7、8月雨量较多,还有台风。 师:同学们很注意观察事物。深圳的雨季集中在7、8月份,降水量也最大。 2、 回顾旧知 出示202X年的甲市月平均降水量一些数据 师问:从中你了解到了什么?你觉得可以用怎样的形式来清晰地表示出这些原始数据? 生:统计表、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 师:选用那种方法最好? 生:折线统计图。师:制成折线统计图有什么好处?生:易于看清气温的变化情况。师:怎样制作? 生:先描点,还应标数,数不会标错。 生:画线要用尺子。 3、 引出新知 老师又提供了202X年的乙市月平均降水量一些数据?这时你们又会用怎样的形式来清晰地表示出两个城市的月平均降雨量呢? 好,同学们都有了自己的思考,现在到小组里将自己的想法说一说,形成共识。重要的一点是,为什么要选择这种统计方式。 二、全班交流,形成方法 1、学生交流: (1)为什么要选择这种统计方式。 (2)这种统计方式有什么好处 (3)通过举例的方式说明自己的想法。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将复式条形统计图与复式的折线统计图进行比较。从中说明两者的关系与功能。 2、学生将自己的想法制作成条形或折线统计图,并由两位学生板演并进行分析。 3、教师对学生在黑板上的统计图进行讲解。 (1)应该注意些什么?教师主要要解决图例问题。为了能清晰的表示两个量,我们可以用实线与虚线来表示。也可以用两种不同颜色来表示。 (2)教师引导学生对统计图进行分析。从统计图中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教师在这里给予学生一定的思考空间,想一想进一步分析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的不同的观察角度。) 4、通过比较,形成共识。通过比较大家都认为选用复式折线统计图更能反应这两个城市月平均降水量。 三、联系实际 激发兴趣 师:想想,生活中还从那儿见过这种复式折线统计图? 课前出示生活中的实物复式折线统计图。生:报纸上、股市上、父母单位、电视里 四、巩固练习,复习小结: 1、完成课本第62页的试一试。 2、小结:师:这节课我们研究的是复式折线统计图,它帮助我们便于看出事物发展的变化趋势。而且单式和复式两种折线统计图的制作方法和步骤是一样的,只是复式折线统计图要用两条或两条以上的折线表示。 联系生活,激发学生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 通过自主交流与探索,比较,逐步明确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发现最佳的统计方法 数学来源于生活,让学生注意观察身边的数学知识 小学数学教案课件 篇8 一、联系生活、复习引入。 1、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谁能说说在我们生活中那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2、从桌面上拿出自己喜欢的物体,并说说它们的的形状。 3、摸一摸手中的物体,有什么感受?与同学交流想法。 4、引导学生说出有些物体的一面或几面是平平的,揭示课题。 二、动手操作,认识图形。 1、认识长方形。 (1)让学生动手找出长方形的面(生可以用摸),认识长方形并出示图形。(电脑出示:从长方体中取下长方形。) (2)其余生也找找手中物体中的长方形的面,看一看,摸一摸。 2、能不能从其他物体上找到其他的图形呢?(学生独立找、小组内找、与教师一起找)。 3、汇报交流,认识正方形、三角形、圆。 (电脑演示) 4、请小朋友仔细观察,今天我们认识的图形和过去认识的物体有什么不同?(立体图、平面图) 5、用自己的办法把他们图形画下来。 三、联系实际、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1、出示教材中的交通标志图让学生辨认,渗透交通安全教育。 2、在生活中,你在哪儿见过这些平面图形呢?请同组的同学相互说说。 四、课堂活动。 1、小明和同学们一样也认识了这些图形,这是小明利用今天认识的图形拼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 (电脑演示)你们能从这幅美丽的图画中找出今天学的这些图形吗? 2、下面请同学们小组互相合作,利用老师给你们的图形拼出自己喜欢的漂亮的图画,要尽量和小明的不一样。 五、课堂小结 下面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在脑子里想想今天认识的图形。 六、布置作业 2、在生活中我们到处都可以见到这些图形,同学们回到家后仔细观察家里的物体,看看能在哪些物体上找到这些图形,把你的发现告诉爸爸和妈妈。 小学数学复习课教案 篇9 一、课题:量的计量 1.单名数、复名数的复习,并举例. 请你说说图里学过的四边形的名称、特征和字母表示的意义. 2.小组共同回忆探讨. 二、复习,平面图形的面积. 谈话:回到学校,马明对手头的材料认真研究起来。 提问:你能帮马明出个主意,更好地对这些数据进行比较研究吗? 小结:用统计图可以把数量之间的关系表示得更加形象具体。 提问:我们根据统计表选择什么样的统计图?为什么? 总结:我们是根据统计图的特点来选择统计图的。现在打开书p140,再看一看统计图的特点与作用。 三、根据统计表画统计图。 要求:小组长拿出课前老师发放的制图纸,在征求组员意见的基础上合作制图。每个小组3人,每人完成一种统计图。 引导评价板演学生的制图。 四、分析统计图。 出示讨论题: 1.从折线统计图中可以看出,哪个厂的产值增长得快? 2、从条形统计图中可以看出,哪个厂的工作人数多?哪个厂的技术人员多? 3、从扇形统计图中可以看出,哪个厂的外销产品占产品销售总数的百分比大? 4、综合上面的分析,你建议马明到哪个单位应聘,为什么? 小学数学教案 篇10 一、说课的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第一册第18页。 1、自然数有两方面的含义,用来表示事物有多少时,称为基数,用来表示事物的次序时,称为序数。 本节教学自然数的另一个含义:序数含义。在学生了解了1-5的基数含义的基础上,教材通过一幅常见的排队购票图,引入序数含义的教学。 2、教学目标: (1)让学生学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初步感知自然数的基数含义和序数含义,并能用第几来描述物体的位置。 (2)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向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遵守公共秩序,文明守纪的教育。 (3)让学生在愉快的游戏中理解、运用知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参与意识。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让学生学会区分5以内的几个和第几个,这是教学的重点。学生对第几来描述物体的位置是教学的难点,可通过学生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探索、思索、交流,从而获取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参与意识。 二、说教法学法 为全面准确地落实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本着学生全面发展的特点,教学时将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在教学时应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联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给运动员排名次的过程中,自然的掌握第几和几个的概念。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探索、思索、交流,来获取新的知识。同时创设游戏,让学生在玩的同时自然的获取知识,而且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参与意识。 三、说教学程序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师谈话: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开运动会吗?今天,老师和小朋友们在教室里举行一次小小的运动会吧!安排学生看运动员跑步的快慢,看看谁跑得最快?谁跑得最慢?让学生在给运动员排名次的过程中,自然的掌握第几的概念。 (二)巧设练习,巩固新知 运动员按照跑步的名次站成一排,老师找几个平时接受知识较慢的或课堂上不爱参加活动的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来发奖牌,从中了解他们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1、发奖。师说:跑步比赛结束了,现在我们要举行发奖仪式,请学生代表给运动员发奖牌。师提出不同的要求:请你给第一名的运动员发奖牌;请你给第二名的运动员发奖牌等等。2、送水。运动员很辛苦,现在他们正在休息,你能把这杯水送给第3个运动员吗?(这时运动员已经打乱跑步名次,与同学们面对面坐着。学生在给运动员送水的时候发生了分歧,一个学生给从左数的第三个运动员送水,另一个学生提出了不同的意见,他把水送给另一个运动员。在学生分辨不清的时候,让学生说说自己送水的理由,在两个学生的争论中,同学们理解了从左数和从右数的含义,同时也意识到数学语言的严密性。同时巧设练习,把知识的难点放给学生,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探索、思索、交流,从而获取知识。 (三)分组合作,运用新知 让学生在愉快的游戏中理解、运用本节课的知识,而且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参与意识。师说:运动会还在进行着,天真热,老师准备了一些太阳帽,请各小组长把帽子发给同学们吧。要求:让小组成员按一定的顺序排成一队,组长仿照老师刚才组织同学给运动员送水的游戏,组织本组的同学玩分帽的游戏,要求每一个同学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组长提出不同的要求,让同学们戴帽子。如:给从左面数第4名同学戴帽子,给从右面数第2名同学戴帽子,给从左数等。 (四)再设练习,扩展知识 这一环节的设计,使第几和几个的概念更深的掌握,同时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发展学生的思维有很大的帮助。师说:运动会结束了,同学们表演了团体操,老师有两个问题想让同学们帮着解答: (1)小林的前面有2人,后面有3人,小林这排一共有几人? (2)小红从前面数排在第2,从后面数排在第3,小红这排一共有几人?让个小组讨论,提示学生可以演示,找出规律,全班交流。 小学数学教案 篇11 活动目标: 1.能按照物体的规律进行推理,并能有规律的进行排序。 2.能主动观察,主动探索,感知规律美 活动准备: 1.情境导入 今天小猫过生日,邀请了小狗小兔和小猴来做客,它们各走一条路,请小朋友来看一看它们走了哪三条不同的路。 活动过程: (1)观察三条路的排列,让幼儿感知物体排列的次序规律。学习按颜色.形状.大小间隔排列的方法。 (2)请幼儿观察每个小动物食物的排列规律,请个别幼儿进行回答,横线上应该填什么特征的食物。 (3)教师示范,请幼儿认真观察。 (4)幼儿自己运用一定的规律串小鱼 (5)请个别幼儿说说自己的小鱼是排列的。 活动延伸: 在区域投放不同特征的珠子请幼儿有规律的进行串连并与幼儿分享。 小学数学教案 篇12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铅笔有多长(分米、毫米的认识)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在学习了厘米和米的基础上,认识分米和毫米。教科书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借助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引入对新的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的认识,并关注了对长度单位之间关系的学习。 【教学目标】 1、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认识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掌握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感受分米、毫米的实际意义,积累测量经验,初步发展空间观念。 2、能根据具体情境恰当选择长度单位,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进一步体会单位的实际意义,初步发展估测意识,并激发学生对测量学习的好奇心和参与测量活动的主动性。 3、通过寻找生活中“1分米”“1毫米”的事物,加强对分米和毫米实际意义的体会,并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实际测量,知道1分米、1毫米有多长,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能力。 难点:通过实际测量体会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同时,通过“估一估”、 “量一量”等活动,发展学生的估测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 学具:米尺,卡片,吸管,铅笔,剪刀,测量单 【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温故引新。 1、观看数学故事偷吃红土的小象。 师:请看数学故事偷吃红土的小象,看看在这个数学故事中能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数学思考?你有什么好办法? 2、回忆在测量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师:你觉得在测量时要注意些什么呢?周老师带来了现场留下的脚印,谁来测量? 生:测量并汇报,这个脚印的长度是10厘米。 3、揭示“分米”。 师:10厘米还可以用另一个长度来表示,它就是1分米,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分米的认识。 师:你知道分米用字母怎么表示吗? 二、认识分米。(11:00之前必须结束) 1、在直尺上找出“分米”,揭示分米和厘米的关系。 师:现在请你拿出直尺找一找1分米,并用手指比划出1分米的长度。 PPT 活动一: 在直尺上找一找1分米,并用手指比划出1分米的长度。 生汇报 师小结:借助直尺,同学们充分的感受了1分米的长度,如果要把1分米和10厘米用一个符号来连接,你会选择哪个符号呢? 师:很好!1分米10厘米。 2、自主学习,进一步认识分米。 师:现在,我们对1分米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接下来请你拿出桌上的吸管,估一估这根吸管的长度比1分米长,还是短? 师:现在我们就利用这根吸管来继续研究1分米。请看活动要求! PPT 活动二: 估 估一估1分米的长度。 量 用直尺量一量,进行调整后剪下1分米长的吸管。 找 用1分米长的吸管比一比,量一量长约1分米或几分米的物品。 生汇报 师小结:在今后的估计中,这些1分米、2分米、7分米(分别拿出吸管、文具袋,指出课桌的高)的长度都可以作为我们估计的标准和依据。 3、发现米和分米之间的关系。 师: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分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上学期我们还认识了米,那米和分米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请四人小组合作探究,试着在米尺上找一找,也可以借助吸管来研究。 PPT 活动三: 小探究 1米 ? 分米 生汇报 师小结:真棒!我们通过在直尺上找出1分米,用手指来比划1分米,还找到了生活中的分米,相信同学们对分米已经有了充分的认识和感受! 三、认识毫米。 1、通过“量一量”,揭示毫米。 师:请用直尺在测量单上“量一量”铅笔有多长? 生汇报 师:不是6厘米吗?铅笔的长度比6厘米长,但是又不到7厘米,这时候就需要一个比厘米更小的长度单位来表示,它就是刚刚毫米,用字母来表示。 2、通过自学,发现毫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 师:刚才我们一起对分米进行了研究,接下来请同桌之间用研究分米的方法,展开对毫米的独立学习吧! PPT 活动四: 找一找 在直尺上找出1毫米。 比一比 用手指比划出1毫米。 看一看 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或厚度,大约是1毫米或几毫米。 想一想 1厘米?毫米。 生汇报。 师小结:看来同学的收获可真多,通过自学,我们知道了1厘米10毫米。

    注意事项

    本文(小学数学教案(优质14篇).docx)为本站会员(八戒)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