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讲稿-7.3转向系主要性能参数.doc
-
资源ID:96642300
资源大小:31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97)--讲稿-7.3转向系主要性能参数.doc
7.3 转向系主要性能参数(人物居中)同学们,大家好!通过前面的学习,今天我们学习转向系的主要性能参数分析。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转向系统首先是传递作用在方向盘上的转向力,然后使转向轮发生偏转实现转向运动。这样在分析转向性能的时候,主要考虑转向系统的传动效率,然后要考虑传动比,所以我们在考虑转向系性能参数时也是从这两个方面考虑。P2 首先看转向器的效率。功率P1从转向轴输入,经转向摇臂轴输出所求得的效率称为正效率,用符号+表示,+=(P1-P2)Pl;反之称为逆效率,用符号-表示,- =(P3-P2)P3。式中,P2为转向器中的摩擦功率;P3为作用在转向摇臂轴上的功率。P3为了保证转向时驾驶员转动转向盘轻便,要求正效率高。为了保证汽车转向后转向轮和转向盘能自动返回到直线行驶位置,又需要有一定的逆效率。为了减轻在不平路面上行驶时驾驶员的疲劳,车轮与路面之间的作用力传至转向盘上要尽可能小,防止打手又要求此逆效率尽可能低。P4(根据讲解逐条出动画) 影响转向器正效率的因素有:转向器的类型、结构特点、结构参数和制造质量等。(1)转向器类型、结构特点与效率 在前述四种转向器中,齿轮齿条式、循环球式转向器的正效率比较高,而蜗杆指销式特别是固定销和蜗杆滚轮式转向器的正效率要明显的低些。(2)同一类型转向器,因结构不同效率也不一样。如蜗杆滚轮式转向器的滚轮与支持轴之间的轴承可以选用滚针轴承、圆锥滚子轴承和球轴承等三种结构之一。第一种结构除滚轮与滚针之间有摩擦损失外,滚轮侧翼与垫片之间还存在滑动摩擦损失,故这种转向器的效率仅有54。另外两种结构的转向器效率,根据试验结果分别为70和75。(3)转向摇臂轴轴承的形式对效率也有影响,用滚针轴承比用滑动轴承可使正或逆效率提高约10。P5(注意切换版式)转向器逆效率根据逆效率大小不同,转向器又有可逆式、极限可逆式和不可逆式之分。(动画一)路面作用在车轮上的力,经过转向系可大部分传递到转向盘,这种逆效率较高的转向器属于可逆式。它能保证转向后,转向轮和转向盘自动回正。这既减轻了驾驶员的疲劳,又提高了行驶安全性。但是,在不平路面上行驶时,车轮受到的冲击力,能大部分传至转向盘,造成驾驶员“打手”,使之精神状态紧张,如果长时间在不平路面上行驶,易使驾驶员疲劳,影响安全驾驶。属于可逆式的转向器有齿轮齿条式和循环球式转向器。(动画二) 不可逆式转向器,是指车轮受到的冲击力不能传到转向盘的转向器。该冲击力由转向传动机构的零件承受,因而这些零件容易损坏。同时,它既不能保证车轮自动回正,驾驶员又缺乏路面感觉;因此,现代汽车不采用这种转向器。(动画三)极限可逆式转向器介于上述两者之间。在车轮受到冲击力作用时,此力只有较小一部分传至转向盘。它的逆效率较低,在不平路面上行驶时,驾驶员并不十分紧张,同时转向传动机构的零件所承受的冲击力也比不可逆式转向器要小。P6(全屏或小窗口)我们将几种转向器的正效率和逆效率进行总结,请同学们参考学习。(人物居中)下面我们来学习转向系的传动比特性。转向系的传动比我们一般从两方面考虑,一个是力的传动比,也就是考虑转向系转向是否轻便的参数;另一个是角传动比,从车轮偏转角度上考虑转向灵敏性的参数。首先看转向系传动比的定义。力的传动比角传动比从轮胎接地面中心作用在两个转向轮上的合力2FW与作用在转向盘上的手力Fh之比,称为力传动比,即 ip=2FwFh。转向盘转动角速度 w 与同侧转向节偏转角速度 k 之比,称为转向系角传动比。式中,d 为转向盘转角增量;dk 为转向节转角增量;dt为时间增量。P7 我们接下来看力传动比与角传动比之间的关系。(动画一)轮胎与地面之间的转向阻力Fw和作用在转向节上的转向阻力矩 Mr 之间有如下关系FW=Mr/a,式中,a为主销偏移距,指从转向节主销轴线的延长线与支承平面的交点至车轮中心平面与支承平面交线间的距离。(动画二)作用在转向盘上的手力Fh可用下式表示,Fh=2Mh/Dsw ,式中,Mh为作用在转向盘上的力矩;Dsw为转向盘直径。(动画三)代入 ip=2FwFh 后得到分析计算公式可知,当主销偏移距a小时,力传动比 ip 取大时,相同转向阻力下,作用在转向盘上的转向力可以减小,才能保证转向轻便。通常轿车的 a 值在0406倍轮胎的胎面宽度尺寸范围内选取,而货车的a值在4060mm范围内选取。转向盘直径 Dsw 根据车型不同在转向盘尺寸标准中规定的系列内选取。P8 如果忽略摩擦损失,根据能量守恒原理,2MrMh可用下式表示 代入到力传动比计算公式后得到可以看出,当a和 Dsw 不变时,力传动比 ip 越大,虽然转向越轻,但 iwo 也越大,那么再回头看角传动比公式,可以看出,角传动比增大时,相同转向盘转动角度时,转向节转角增量减小,也就是说方向盘转动相同角度时,车轮的偏转角较小,表明转向不灵敏。为解决“轻”和“灵”之间的矛盾,可采用变传动比转向器。P9 (注意切换版式)这里我们说的变传动比,实际上变角传动比。现代汽车结构中,可近似认为转向传动机构的传动比近似等于1,由此可见,研究转向系的传动比特性,只需研究转向器的角传动比及其变化规律即可。(动画一)前面的分析表明:增大角传动比可以增加力传动比。从 ip=2FwFh式可知,当Fw一定时,增大ip能减小作用在转向盘上的手力Fh,使操纵轻便。(动画二)考虑到 iwoiw ,由 iwo 的定义可知:对于一定的转向盘角速度,转向轮偏转角速度与转向器角传动比成反比。角传动比增加后,转向轮偏转角速度对转向盘角速度的响应变得迟钝,使转向操纵时间增长,汽车转向灵敏性降低,所以“轻”和“灵”构成一对矛盾。(动画三)为解决这对矛盾,可采用变速比转向器。那么我们看一下需要采用什么样的角传动比特性。随转向盘转角变化,转向器角传动比可以设计成减小、增大或保持不变的。(动画四)影响选取角传动比变化规律的因素,主要是转向轴负荷大小和对汽车机动能力的要求。若转向轴负荷小,在转向盘全转角范围内,驾驶员不存在转向沉重问题。装用动力转向的汽车,因转向阻力矩由动力装置克服,所以在上述两种情况下,均应取较小的转向器角传动比并能减少转向盘转动的总圈数,以提高汽车的机动能力。P10转向轴负荷大又没有装动力转向的汽车,因转向阻力矩大致与车轮偏转角度大小成正比变化,汽车低速急转弯行驶时的操纵轻便性问题突出,故应选用大些的转向器角传动比。汽车以较高车速转向行驶时,转向轮转角较小,转向阻力矩也小,此时要求转向轮反应灵敏,转向器角传动比应当小些。P11因此,转向器角传动比变化曲线应选用大致呈中间小两端大些的下凹形曲线,如图所示。转向盘在中间位置的转向器角传动比不宜过小。过小则在汽车高速直线行驶时,对转向盘转角过分敏感和使反冲效应加大,使驾驶员精确控制转向轮的运动有困难。直行位置的转向器角传动比不宜低于1516。P12我们以齿轮齿条转向器为例,来学习如何实现转向器的变传动比特性。如果齿条中部(相当汽车直线行驶位置)齿的压力角最大,向两端逐渐减小(模数也随之减小),则主动齿轮啮合半径也减小,致使转向盘每转动某同一角度时,齿条行程也随之减小。因此,转向器的传动比是变化的。如图所示,即是根据上述原理设计的齿轮齿条式转向器齿条压力角变化。从图中可以看到,位于齿条中部位置处的齿有较大压力角和齿轮有较大的节圆半径,位于齿条两端的齿,齿根减薄,压力角减小,传动比变大。P13前面我们在进行转向器结构方案分析的时候提到了间隙调整机构,接下来我们学习转向器传动副的传动间隙特性。(动画一)传动间隙是指各种转向器中传动副(如循环球式转向器的齿扇和齿条)之间的间隙。(动画二)该间隙随转向盘转角的大小不同而改变,并把这种变化关系称为转向器传动副传动间隙特性。(动画三)研究该特性的意义在于它与直线行驶的稳定性和转向器的使用寿命有关。(动画四)直线行驶时,转向器传动副若存在传动间隙,一旦转向轮受到侧向力作用,就能在间隙t的范围内,允许车轮偏离原行驶位置,使汽车失去稳定。(动画五)为防止出现这种情况,要求传动副的传动间隙在转向盘处于中间及其附近位置时要极小,最好无间隙。P14(动画一)转向器传动副在中间及其附近位置因使用频繁,磨损速度要比两端快。(动画二)在中间附近位置因磨损造成的间隙大到无法确保直线行驶的稳定性时,必须经调整消除该处间隙。(动画三)调整后,要求转向盘能圆滑地从中间位置转到两端,而无卡住现象。为此,传动副的传动间隙特性,应当设计成在离开中间位置以后呈图中所示的逐渐加大的形状。图中曲线1表明转向器在磨损前的间隙变化特性,曲线2表明使用并磨损后的间隙变化特性,并且在中间位置处已出现较大间隙,曲线3表明调整后并消除中间位置处间隙的转向器传动间隙变化特性。P15 我们以循环球式转向器为例,学习如何获得传动间隙特性。循环球式转向器的齿条齿扇传动副的传动间隙特性,可通过将齿扇齿做成不同厚度来获取必要的传动间隙。即将中间齿设计成正常齿厚,从靠近中间齿的两侧齿到离开中间齿最远的齿,其厚度依次递减。P16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加工时设计偏心距来实现;另一种是安装时设计偏心距来实现。(人物居中)本节课我们学习了转向系的两个性能参数,传动效率和传动比。其中转向系的轻与灵之间的关系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请同学们课后复习。本节课我们上到这里,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