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3课时《千米的认识》示范课教学设计.docx
-
资源ID:96646228
资源大小:77.50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3课时《千米的认识》示范课教学设计.docx
第三单元 测量第3课时 千米的认识教材分析:“测量”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教学内容,属于数与代数中常见的量,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着密切的关联,教材中提供的学习资源,均是师生们经常接触到的事或物。学生在二年级时已经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而“千米的认识”又安排在“毫米、分米的认识”之后,利于学生探寻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和估测能力,同时也更加注重对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对长度单位的体验感悟。1千米有多长,可以先推测10个100米有多长再依据教材安排学生围绕学校操场实地走一走,结合生活实际中的长度作为参考,以此来建立正确的长度观念。教学目标:1. 结合生活经验和熟悉的事物经历认识千米、体会1千米长度的过程。2.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会进行千米与米之间的单位换算。教学重点、难点:借助体验认识并体会1千米,知道千米和米之间的关系。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环节一创设情境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长度单位?用手比划一下1分米有多长? 1米有多长?揭题: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千米。回答问题:毫米、厘米、分米、米。用手比划一下1分米的长度、 1米的长度。激起学生对先前学过的知识进行回顾,复习旧知,引出新知,唤起学生对新知识的注意与学习兴趣。环节二探究新知出示信息并提问:下面哪条信息里的长度最适合用“千米”来表示?(1)王老师的身高 (2)北京到天津的高速公路的长度(3)王老师家的小汽车的长度出示:北京到天津的高速公路的长度约是135千米。提问:为什么不是135米?明确:表示较远的距离时,我们就用千米作单位。我们今天深入研究千米,135千米太长了,这节课,我们先重点研究“1千米有多长”。 1.提问:你脑海中的1千米有多长?小结:1千米=1000米。要研究1千米只需研究1000米。学生独立思考并回答:北京到天津的高速公路的长度最适合用千米作单位。学生回答:北京到天津很远,用米肯定不合适。学校跑道一圈都不止135米。学生回答:10个100米1千米就是1公里1千米就是1000个1米通过对比、思辨,初步体会表示较远的距离时,我们就用千米作单位,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对问题的探究意识。下面哪段长度大约是1千米?想一想,与同桌说一说。(1)教室前后两个标记点之间是5米,走10个来回的长度。(2)在学校塑胶跑道上走2圈半的长度。提问:你认为哪个长度大约是1千米?怎样验证?活动要求:教室前后两个标记点之间距离是5米,走1个来回,并数一数自己的步数。反馈交流:(1)走1个来回共10米,你走了多少步?(2)走2个来回呢?走3个来回呢?(3)走10个来回1000米到了吗?(4)如果100米100米地走,多少个100米才能到达1000米?要走多少步?小结:教室前后两个标记点之间距离是5米,走10个来回只有100米,远远不到1000米,所以不符合。提问:(1)课前走了操场一圈,有什么感受?(2)一圈是400米,两圈半是多少米?(3)走一圈大约花5分钟,走完1千米大约需要几分钟?(4)现在你对1千米有什么感觉?学生独立思考,同桌交流。 回答:实际走一走。现场走1个来回,并记下自己的步数。回答:22、17、19、25、21、18等,走1个来回共10米大约用20步。据此推算,回答问题:(2)走2个来回共10米大约用20步;走3个来回共10米大约用20步。(3)走10个来回共10米大约用20步。(4)10个100米是1000米,需要走2000步。课前走操场一圈,记录下时间。回答问题:(1)走操场一圈感觉稍微有点累。(2)一圈是400米,两圈半是1000米。(3)走一圈大约花5分钟,走完1千米大约需要13分钟。(4)1千米有点长,走起来比较累。通过数走10米的步数来推算出100米的步数,再想象出走 1000 米需要的步数,从数步数来体会1千米有多长。通过课前体验、反馈交流,让学生充分感知1千米有多长,提升观察、推理和表达能力,发展长度观念。单位换算3千米=( )米5000米=( )千米提问:你是怎么想的?小结:在米和千米进行单位换算时,需要根据1千米=1000米来进行思考。独立思考,回答问题:想:1千米是1000米,3千米是( )个1000米。想:1000米是1千米,5000米里面有( )个1000米利用1千米=1000米帮助思考,进行米和千米之间的单位换算。环节三巩固练习练习1:7千米=( )米9千米=( )米4000米=( )千米6000米=( )千米练习2:在括号里填上“米”或“千米”。(1)马拉松长跑比赛全程约42( )。(2)李叔叔每天早上步行3000( )去上班。(3)长江全长约6000( )。提问:第1小题为什么填千米?第2小题为什么填米,不填千米了?第3小题为什么不填米?练习3:把每小时行程的路程与合适的出行方式连起来。独立完成,校对 独立填空,回答问题:马拉松比赛很长的,填米的话太小了。操场一圈都有400米,马拉松不可能是42米。马拉松比赛才42千米,老师如果步行3000千米的话,那比马拉松都长了,不可能是千米。走路上班都是3000 米,如果6000米的话,长江也太短了。独立完成。结合生活经验,对几种常见的出行方式每小时行驶的路程进行判断,巩固对千米的认识。巩固米和千米之间的单位换算。借助实际情境加强学生选用长度单位的能力,反馈时通过问题引领加强学生的思辨能力,发展长度观念。环节四课堂小结你有什么收获?回顾本节课自己的体会和收获。鼓励学生畅谈自己的收获和体会,回顾学过的长度单位,增强学生的对比意识,贯通前后知识,学会用联系的观念看待数学问题。环节五拓展延伸介绍有关千米的小知识。了解有关千米的小知识。拓展学生的数学视野。环节六布置作业教材P28 练习六第 1、3、4 题 5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