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2课时《画垂线》示范课教学设计.docx
-
资源ID:96646231
资源大小:272.18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2课时《画垂线》示范课教学设计.docx
第五单元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第2课时 画垂线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单元的第二课时,也是小学阶段画规则平面图形的起源。在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直线和角的相关内容,有了相交和垂直的知识储备,并且在日常生活中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这些都为本课的教学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因此本课在此基础上结合以往的学习经验,引导学生利用多样的方法画垂线,掌握过直线上一点和过直线外一点两种不同情况的画垂线,发展动手操作能力,增强空间想象力。教学目标:1. 掌握画垂线的方法和步骤,会用三角尺准确的画垂线,不同情况下能灵活运用绘图方法。2. 经历画垂线的过程,培养观察、作图的能力,增强空间想象力。教学重点:掌握不同画垂线的方法。教学难点:会利用三角尺准确的画垂线。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环节一创设情境师:上节课我们已经认识了垂直,那来找找教室里有垂直的现象吗?学生自由反馈利用教室中实例回顾垂直,再次感受互相垂直的两条线就是让两条线相交成直角,为后续画垂线做铺垫。环节二探究新知1.自主探究,初步感知提问1:那你能画出互相垂直的两条直线吗?动手试一试吧。提问2:说说你是怎么画的?提问3:这些一定是垂直关系吗?有什么要补充吗?提问4:这3种方法你最喜欢哪一种?小结:互相垂直的两条线就是让两条线相交成直角就可以,所以用一把三角尺画更为简单一些。用两把三角尺用量角器用一把三角尺把两把三角尺拼在一起,沿着三角尺画出两条直线先画一条直线,并在直线上任意标出一点,将量角器的中心与这一点重合,已知直线与0°刻度线重合,在量角器90°刻度线处点上另一个点,过这两个点画一条直线就是已知直线的垂线。利用一把三角尺的直角,直接画出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直角符号用一把三角尺的方法,因为最简单。先利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自发的去探究画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的方法,然后通过集中反馈,进行调整和修改,完善每一种方法的过程。最后对方法进行优化,为接下去用一把三角尺画垂线做好过渡。2.动手实践,总结方法师:你能用一把三角尺过直线上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吗?根据学生反馈配合课件演示你能说出过直线上一点,用三角尺画垂线的步骤吗?学生尝试过直线上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先将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和直线重合,然后沿着直线平移三角尺,沿着直线平移三角尺,使三角尺的直角顶点和直线上的已知点重合,再沿着三角尺的另一条直角边画一条直线(三角尺的直角顶点是垂足),最后标直角符号,这就是这条直线的垂线。先尝试过直线上一点画垂线,让学生再次感受方法,并用自己的话总结画垂线的方法,即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也促进学生表达能力的发展。3.变式探究,运用理解师:那现在不是过直线上一点,而是过直线外一点,你能画出这条线的垂线吗?说说你的步骤。根据学生反馈配合课件演示师:对比两种画垂线的情况,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总结:情况不同,但画垂线的方法都是相同的。学生独立完成把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与直线重合,然后沿着直线平移三角尺,使三角尺的另一条边过直线外的已知点,沿着三角尺的另一条直角边画一条直线,最后画上直角符号。(1)都是利用一把三角尺。(2)都要做到两个重合:必须保证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与已知直线重合。点在直线上时,三角尺的直角顶点与这一点重合;点在直线外时,三角尺的另一条直角边经过这一点。有了过直线上一点画垂线的基础,这一部分就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尝试,反馈,总结,教师只是最后小结,真正的将课堂交还与学生。通过对比两种不同情况的画垂线,发现本质是相同的,进而完善画垂线的方法。环节三巩固练习练习1:过A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后再填空练习2:分别过点A画BC的垂线过直线外(或上)一点画一条直线的垂线,只能画一条练习一的设计是让学生感受不同情况下的画垂线,再一次夯实画垂线的方法,形成基本技能。练习二是将画垂线放入图形中,让学生发现无论是什么情况,方法及知识的本质都是相同的。环节四课堂小结你有什么收获?能用不同的工具画垂线;会过直线外(或上)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鼓励学生畅谈自己的收获和体会。环节五布置作业教材P58做一做。 5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