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蒙古族的生活习俗.docx

    • 资源ID:9664829       资源大小:21.79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蒙古族的生活习俗.docx

    蒙古族的生活习俗蒙古族的生活习俗1. 多彩的服饰在一般人的心目中,蒙古族的服饰好像很简洁,无非就是一件袍子,一双靴子而已。其实,蒙古族的服饰是特别困难而丰富多彩的。不仅各地形制有别,而且有年龄、婚否及盛装与常服之别。蒙古族服饰主要包括首饰、袍子、腰带、靴子四个部分,如下:头饰是蒙古族首饰中最绚丽的部分。如顾古冠是元代蒙古族已婚女子流行的高冠,高约1尺,顶部为四边形,上面包袱着五彩缤纷的绸缎,缀有各种宝石、琥珀、串珠、玉片及孔雀羽毛、野鸡尾毛等装饰物,制作精致,绚丽多姿。蒙古袍 春秋穿夹袍,夏季穿单袍,冬季穿皮袍、棉袍。其式样和颜色因地因人而略有差异。一般蒙古袍的特点是宽大袖长、高领、右衽,多数地区下端不开衩。袍子的边沿、袖口、领口多以绸缎花边云卷图案或虎、豹、水獭、貂鼠等皮毛装饰。既美观大方,又具有良好的好用功能。冬天防寒护膝,夏天防蚊虫叮咬、遮暴晒。行可当衣,卧可作被。鄂尔多斯等地的蒙古人还喜爱在袍外套穿长短不一的坎肩。腰带扎腰带既能防风抗寒,骑马持缰时又能保持腰肋骨的稳定垂直,而且还是一种美丽的装饰。男子扎腰带时,多把袍子向上提,束得很短,骑乘便利,又显得精悍潇洒。腰带上还要挂上三不离身的蒙古刀、火镰和烟荷包。女子则相反,扎腰带时要将袍子向下拉展,以显示出娇美的身材。鄂尔多斯等地区扎腰带还有肯定的讲究和规则,未婚女子扎腰带,并在身后留出穗头,一旦出嫁,便是布斯贵浑(蒙古语,意为不扎腰带的人),代替腰带的是紧身的坎肩,以此来区分未婚姑娘和已婚妇女。蒙古靴子蒙古人爱穿靴子,蒙古靴分分布靴、皮靴和毡靴三种,依据季节选用。布靴多用厚布或帆布制成,穿起来松软、轻巧。皮靴多用牛皮制成,牢固耐用,防水抗寒性能好。其式样大体分靴尖上卷、半卷和平底不卷的三种,分别相宜在沙漠、干旱草原和潮湿草原上行走。毡靴用羊毛模压而成。蒙古靴做工精细探究,靴帮、靴靿上多绣制或剪贴有精致的花纹图案。靴是蒙古族人民在长期的劳动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创建出来的,特别适应自然环境。骑马时能护踝壮胆,勾踏马镫;行路时能防沙防害,削减阻力,又能防寒防蛇。蒙古礼帽 一般用精致呢料制作,是一种椭圆形的、四周有一圈宽边檐的帽子,多为黑色、棕色或灰色。帽筒前高后低,帽顶中心稍凹陷,帽筒与帽檐相接处,缀以花纹镶边。穿蒙古袍或西服,佩带礼帽,显得文静美观。蒙古坎肩 蒙古民族服装的配套服饰之一,是蒙古长袍的一种外套。蒙古坎肩始于元代。蒙古妇女穿坎肩,一般不扎腰带。坎肩无领无袖,前面无衽,后身较长,正胸横列两排纽扣或缀以带子,四周镶边,对襟上绣花。蒙古包 蒙古族牧民居住的一种房子。建立和搬迁都很便利,适于牧业生产和游牧生活。蒙古包古代称作穹庐、毡包或毡帐。据黑鞑事略记载:穹隆有二样:燕京之制,用柳木为骨,正如南方罘罳,可以卷舒,面前开门,上如伞骨,顶开一窍,谓之天窗,皆以毡为衣,立刻可载。草地之制,以柳木组定成硬圈,径用毡挞定,不行卷舒,车上载行。蒙古包呈圆形,有大有小,但其基本构造都是一样的,由网状编壁哈那、条木楞子乌尼、圆形天窗和门等构成,外面蒙上毡子,再用鬃毛绳子勒紧即可。蒙古包规格的大小,是由每顶包所用编壁(一般高一米五六,长2米多)的数量来确定的,如4扇、6扇、8扇、10扇、12扇、18扇、24扇等等。一般牧民一般多住6至8扇编壁的。蒙古包的门一般朝向东南方向。蒙古包看起来外形很小,但包内运用面积却很大。而且室内空气流通(除天窗外,编壁墙底部还有一层围毡,夏天可掀开通风,冬天放下保暖),采光条件好,冬暖夏凉,不怕风吹雨打。现在游牧生活渐渐被定居所代替,草原上富有起来的牧民建起砖瓦房,蒙古包越来越少了。为纪念和显示蒙古包的民族特色,现在内蒙古的好多城镇用水泥和砖建立蒙古包用做开饭店或酒店。2. 禁忌礼节火忌,蒙古族崇拜火,认为火神或灶神是驱妖辟邪的圣洁物,所以人们进入蒙古包后,禁忌在火炉上烤脚,更不许在火炉旁烤湿靴子和鞋子,不得跨越炉灶或脚蹬炉灶,不得在炉灶上磕烟袋、摔东西、扔脏物。不能用刀子挑火、将刀子插入火中,或用刀子从锅中取肉。忌蹬门槛,是蒙古族禁忌之一。到牧民家做客,出入蒙古包时,绝不许踩蹬门槛。农区、半农半牧区的蒙古族也有此禁忌。在古代,假如有人误踏蒙古可汗宫帐的门槛,即被处死。这种禁忌习俗,始终持续至今。水忌,也是蒙古族禁忌之一。蒙古人认为水是纯净的神灵。忌讳在河流中洗脏衣服或向河流中扔脏物。这由于草原干旱缺水,牧民逐水草放牧,无水则无法生存。所以牧民习惯节约用水,留意保持水的清洁,并视水为生命之源。白节,蒙古语称查干萨日(白月、正月),意为新年、春节。古代蒙古人以白色为纯净、祥瑞之色,故称春节为白节。白节在正月初一。过白节是从古代沿袭下来的习俗。元世祖忽必烈在位时,就特别重视过白节。腊月三十晚上,全家即穿上节日盛装,团聚一堂,拜贺新年,彻夜不眠。通常全家老少先烧香拜佛,然后晚辈向长辈献哈达或磕头、敬酒、礼拜。初一早晨,家族亲友起先相互拜年,到正月十五或月底才结束。祭火,是蒙古族最古老的祭祀活动之一。也就是祭火神、祭灶神。一般农牧民的祭火一般都在农历腊月二十三;贵族和台吉则在腊月二十四。有个别的地方秋季祭火,在婚礼上还要祭火。蒙古族传统节日1. 马奶节蒙古族传统节日。以赞颂骏马和喝马奶酒为主要内容,故名。主要流行于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和鄂尔多斯牧区。通常在农历八月下旬实行,日期不固定,为期一两天。为庆祝丰收,彼此祝愿,除打算足够的马奶酒外,还以全羊席等款待来宾,并实行赛马、请民间歌手演唱祝词、向老蒙医献礼和乌兰牧骑文艺演出或放电影等活动。据传,那达慕盛会即源于此。蒙古族习俗谈蒙古族自称蒙古。蒙古这一名称较早记载于旧唐书和契丹国志,其意为永恒之火。别称:马背民族。蒙古族历史悠久,13世纪初,成吉思汗统一了蒙古地区诸部落,建立了统一的蒙古贵族政权。1219年西征,版图扩大到中亚地区和南俄。1273年,改蒙古国号为元。1279年,灭南宋,统一全中国。1368年元朝灭亡。1947年5月1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建立内蒙古自治区,成为中国建立最早的一个自治区。蒙古族群众崇尚礼仪,讲究礼貌,热忱好客,待人恳切。当有来客探望时,首先为其看狗,微躬身施礼,相互问好,再引入蒙古包。来客一般由女主子接待,倒茶、上奶食,炒米,炸果子,递烟。遇有就餐时间,主子要热忱劝留客人,客人越随意自由,主子就兴奋满足。献哈达是蒙古族迎送、馈赠、交际、奖赏,定亲时运用的重要礼品之一,表示敬意和庆贺。哈达一般用丝织品制成,长度在1.2-1.5m之间,颜色有白、银灰、浅兰、黄、红等,所献哈达的长度、质地、色泽要依据接受者的身份和与自己的关系而定,每种颜色代表一种礼俗。敬酒是蒙古族群众款待来宾礼节的主要一环。酒具一般为银碗或银盅。敬酒时,男主子必需头戴帽子,衣着整齐,斟好酒后,双手托起哈达捧银碗、唱敬酒歌,以辈数或年龄大小依次敬酒。旧时,等级制度特别严格。一般诺颜去贝勒家时,先把骑马拴好,经贝勒允许后,方能进家拜见。贝勒去部下家时,待部下或家人出迎后才进屋。过去,官方往来,则以本地土特产品或地方风味物品做见面礼和回赠礼。平常人家往来,一方如给一方赠送哈达或点心糖果等物,接受方还其盛具时,必需盛放些物品,绝不能空空返回。牧区牧民的主食还有蒙古包子(纯羊肉馅)、酸奶面条、奶油卷儿配羊肉汤等。奶食分奶食品和奶饮品两种。奶食品有奶油(黄油)、白油、奶皮子、奶豆腐、奶酪等。牧民一般喜爱在白油内参入树木勒(奶蛋子)灌进羊肚内存放。是冬季喝茶泡炒米的志向佐料。奶饮品有奶茶、酸奶子、其格(发酵马奶)和奶酒。奶茶是砖茶、盐、鲜奶相兑而成。草原是歌的海洋,歌的家乡,生活在内蒙古自治区、包头的蒙古族人民和汉、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等兄弟民族人民,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用自己的辛勤劳动和才智共同创建了物质文明,同时又创建了深厚的音乐文化传统。无论是在宽阔广袤的草原,浩瀚无垠的大漠,还是在富裕的农区乡间,到处都飘扬着美丽好听的音乐之声。这些丰富多采的音乐成了人们生活中不行或缺的精神食粮,始终伴随着勤劳英勇的蒙古族和其他兄弟民族建设自己的家园,创建美妙的新生活。那达慕在蒙古族语中是消遣或嬉戏的意思。是内蒙古地区蒙古族传统的群众性集会,多在夏、秋季节祭敖包时实行,一般一年一次大会。主要内容有摔跤、赛马、射箭、歌舞以及贸易活动。规模大小不一,是时正是草原上气候怡人、绿草如茵、一百零一花盛开、牛羊肥壮的黄金季节,节日期间,牧民们身穿节日新衣,乘马驱车,从四面八方汇聚一处。一时草原上五彩旗帜如霞云飘扬,蒙古包如点点珍宝,一片节日气氛。近年增加了立刻射击、文艺体育表演、图片展览、电影放映、文教卫生宣扬,以及庆丰收、沟通生产阅历、选举模范和进行物资沟通等新的活动内容。【第8页 共8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

    注意事项

    本文(蒙古族的生活习俗.docx)为本站会员(h****)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