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上册古文默写分课练习系列0124(《劝学》+《师说》+《赤壁赋》)(附参考答案).doc

    • 资源ID:96669148       资源大小:87.50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8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8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上册古文默写分课练习系列0124(《劝学》+《师说》+《赤壁赋》)(附参考答案).doc

    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古文默写分课练习班级 考号 姓名 总分 10.劝学(荀子)一、情境式默写(12分)1.劝学中“        ,       ”两句,以木材和金属为喻,借以推出“君子”多学习、多检视自己,就会使自己认识提升、行为规范的结论。2.古人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劝学在论述人们借助车马、船只弥补自身不足,实现自己的出行目的后,推出的“        ,       ”两句,与此说法近似。3.学校有一位生物老师,姓“姬”,名“善”,字“自得”。他的名字有可能来自劝学中的“        ,       ”两句。4.聚沙成塔,海纳百川,劝学中的“        ,       ”两句,就是这个意思,然而是从反面阐述的道理。5.劝学说蚯蚓尽管身体柔弱,却能“        ,       ”,正是因为蚯蚓心思专一,借此告诫学习者应采取专心的态度。6.劝学拿螃蟹和蚯蚓作对比,写螃蟹腿脚虽多,但“        ”,这一结果是螃蟹“        ”造成的。二、直填式默写(20分)1.      ,不能十步;        ,功在不舍。2.锲而舍之,         ;锲而不舍,         。3.       ,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4.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            。5.       ,非利足也,            。6.       ,            ,而绝江河。7.吾尝终日而思矣,            ;             ,不如登高之博见也。8.登高而招,            ,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9.       ,            ,輮使之然也。10.            ,輮以为轮,            。10.师说(韩愈)一、情境式默写(20分)1.韩愈在师说中以“        ”一句开篇,强调古人学习要有老师,后文中又以“        ”一句强调学习中可以有很多不同的老师。2.古人说“教学相长”,老师和学生的教与学的角色也是互换的,韩愈师说中的“        ,       ”两句道出了其中原因。3.唐代的士大夫以“        ,       ”为托词,排斥“相师”,韩愈在师说中对此予以否定。4.师说中写当时的“家庭”的对“        ”的问题选择从师,对“        ”的问题选择不从师,韩愈认为这是不明智的。5.韩愈认为古代圣明的人主动学习,但当时普通的人却不从师问道,以至于造成了“        ,       ”的结果与反差。6.韩愈在师说中指出,一个人有困惑却(如果)不从师问道,“        ,       ”就是其自然结果。7.师说中的“        ,       ”两句,写出了哪里有“道”哪里就应该有“老师”的客观现实。8.韩愈师说中的“        ,       ”两句,直截了当地指出了老师的社会功用和其价值所在。9.韩愈在师说中阐述“我”是向老师学习“道”的,因此不必在乎“老师”的年龄,文中表达这一意思的两句是“        ,       ”。10.师说中的“        ,       ”两句,直接写出作者感叹当时从师之风消失、无法阻挡人们产生疑惑的现实。二、直填式默写(20分)1.生乎吾前,         ,         。2.     ,         ,吾从而师之。3.       ,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4.       ,            ,其皆出于此乎?5.爱其子,            ;于其身也,            。6.彼童子之师,            ,            。7.           ,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8.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            ,其可怪也欤!9.       ,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10.(李蟠)            ,            ,学于余。16.赤壁赋(苏轼)一、情境式默写(24分)1.欧阳修词云“人间自是有情痴,此事不关风与月”,苏轼的赤壁赋就是这样一篇“风月大文”。文章开篇,就从“风”写起“       ,        ”,描摹了宁静安详的赤壁江景。2.赤壁赋中,作者记述向客人敬酒后,“        ,        ”,借以表达自己内心的某种情感,也客观展示了诗经在旧时宴饮中的功用。3.“        ,        ”两句,摹写江面的水汽和月光,为后文的行动、抒情和想象提供了完美的背景。4.赤壁赋中的“        ,       ”两句以“通感”手法写“客”吹奏的箫声,将听觉上细长的尾音,写成视觉上长长的细丝。5.“明明如月,何时可掇?”是曹操的望月兴叹;“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是张若虚的望月兴叹;“        ,       ”则是赤壁赋中苏子的望月兴叹。6.苏子“赤壁”处夏口、武昌之间,风景秀丽,如在画中,苏轼赤壁赋中的“       ,        ”两句就写了这里山川相依、青绿满目的情状。7.赤壁赋中的“        ,        ”两句,区区八字就写出了赤壁之战前曹操沿江东进时的水军盛况。8.苏轼词有“诗酒趁年华”句,赤壁赋中的“        ,        ”两句,正写了赤壁之战前曹操的“诗酒”雄姿。9.春去春回,月缺月圆,大自然里充满着“循环”的规律,苏轼在赤壁赋中以“月”为对象,反映这一现象的两句是“         ,        ”。10.李白的“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写出了人生的短暂和欢愉之少,苏轼赤壁赋中的“        ,        ”两句,既写出了人生的“短”,又写出了人的“小”。11.赤壁赋中的“        ,        ”两句,以夸张的手法写出了“客”所吹箫声的非凡感染力。12.兰亭集序中,王羲之出游的时间是“岁在癸丑,暮春之初”,赤壁赋中,苏轼游览赤壁的时间是“         ,        ”。二、直填式默写(26分)1.少焉,        ,        。2.        ,凌万顷之茫然。3.        ,而不知其所止;        ,羽化而登仙。4.桂棹兮兰桨,        。5.其声呜呜然,           ,           。6.        ,而今安在哉?7.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驾一叶之扁舟,        。8.        ,羡长江之无穷。9.        ,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10.        ,而未尝往也;        ,而卒莫消长也。11.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12.        ,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       。13.        ,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         。14.       ,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15.相与枕藉乎舟中,        。附:参考答案10.劝学(荀子)一、情境式1.(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重点:“受”“砺”“利”)2.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重点:“生”“假”)3.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重点:“德”“得”)4.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重点:“小流”“江海”)5.上食埃土/下饮黄泉(重点:“埃”“黄”)6.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重点:“鳝”“躁”;句中无“而”)二、直填式1.骐骥一跃/驽马十驾(重点:“骐骥”“跃”“驽”“驾”)2.朽木不折/金石可镂(重点:“朽”“镂”)3.(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重点:“跬”“至”)4.积水成渊/蛟龙生焉(重点:“渊”“蛟”)5.假舆马者/而致千里(重点:“舆”“致”)6.假舟楫者/而绝江河(重点:“楫”“绝”)7.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重点:“须臾”“尝”“跂”)8.臂非加长也/而闻者彰(重点:“臂”“彰”)9.虽有槁暴/不复挺者(重点:“有”“槁”“暴”“挺”)10.木直中绳/其曲中规(重点:“中”“曲”)10.师说(韩愈)一、情境式1.古之学者必有师/圣人无常师(重点:“常”)2.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重点:“术”“攻”)3.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重点:“卑”“盛”“谀”)4.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重点:“读”“惑”)5.圣益圣/愚益愚(重点:“益”)6.其为惑也.终不解矣(重点:“惑”“终”)7.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重点:“也”)8.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重点:“受”)9.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重点:“庸”“知”)10.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重点:“矣”“欲”)二、直填式1.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重点:“固”)2.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重点:“固”) 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重点:“亦”)3.(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重点:“贱”)4.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重点:“愚”)5.择师而教之/则耻师焉(重点:“焉”)6.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重点:“授”“读”“惑”)7.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重点:“若”“似”)8.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重点:“齿”“及”)9.(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重点:“贤”)10.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重点:“艺”“拘”)16.赤壁赋(苏轼)一、情境式1.清风徐来/水波不兴(重点:“清”“徐”)2.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重点:“诵”“窈窕”)3.白露横江/水光接天(重点:“露”)4.余音袅袅/不绝如缕(重点:“袅袅”“缕”)5.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重点:“渺渺”“兮”“予”)6.山川相缪/郁乎苍苍(重点:“缪”“苍苍”)7.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重点:“舻”“旌”“蔽”)8.酾酒临江/横槊赋诗(重点:“酾”“槊”)9.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重点“盈”“卒”)10.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重点:“蝣”“沧”“粟”)11.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重点:“壑”“潜”“嫠”)12.壬戌之秋/七月既望(重点:“戌”“既”)二、直填式1.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重点:“徘徊”)2.纵一苇之所如(重点:“纵”“苇”)3.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飘飘乎如遗世独立(重点:“冯”“御”“遗”)4.击空明兮溯流光(重点:“击”“溯”)5.如怨如慕/如泣如诉(重点:“慕”“诉”)6.固一世之雄也(重点:“固”)7.侣鱼虾而友麋鹿/举匏樽以相属(重点:“麋”“匏尊”“属”)8.哀吾生之须臾(重点:“须臾”)9.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重点:“挟”“遨”“抱”)10.逝者如斯/盈虚者如彼(重点:“逝”“盈”)11.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则物与我皆无尽也12.且夫天地之间/虽一毫而莫取(重点:“毫”)13.惟江上之清风/目遇之而成色(重点:“惟”)14.取之无禁/用之不竭/而吾与子之所共适(重点:“无禁”“竭”)15.不知东方之既白(重点:“既”)5

    注意事项

    本文(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上册古文默写分课练习系列0124(《劝学》+《师说》+《赤壁赋》)(附参考答案).doc)为本站会员(鹿哥)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