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上册课内古诗词配套练习(共三组附参考答案).doc
-
资源ID:96669215
资源大小:94.50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88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上册课内古诗词配套练习(共三组附参考答案).doc
高中语文必修上册课内古诗词配套练习班级 考号 姓名 总分 (一)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小题。(9分)静女诗经·邶风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1.下面有关诗歌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诗歌的主要写作对象是“静女”,在描写这一对象时,诗作主要抓住了静女的外貌,如“姝”“娈”。B.“我”也是诗作的描写对象之一,如“搔首踟蹰”“说怿女美”,都直接写出了“我”的动作和心理。C.诗作是以四言为主的杂言诗,是古体诗的一种,本诗通篇采用“赋”的手法,在叙事抒发内心的情感。D.这是一首描写纯美爱情的诗,与诗经·国风中其他爱情诗,共同记忆了西周时期的男女爱情故事。2.有人说,诗中的“静女”是慢慢地爱上“我”的,请依据诗歌内容,简要分析。(6分)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3、4小题。(9分)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3.下面有关诗歌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这是一首爱情诗,也是一首闺怨诗,主要写了留守家中的妻子对丈夫的深切思念和内心的凄苦哀伤。B.“江”字透露出女子身居江南,她来到江边采摘芙蓉,芙蓉既代表女子之美,也含有“夫容”之意。C.诗作三四句,写出女子采摘芙蓉正是要寄给出门在外的丈夫,“思”字直接写出女子对丈夫的思念。D.诗作七八两句,写在女子心中她与丈夫的同甘共苦,表达出女子对“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热切期盼。4.有人说“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两句使用了“对写”的手法,请结合诗作简要分析,并说说其表达效果。(6分)三、阅读下面的一首词,完成5、6小题。(9分)虞美人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5.下面有关诗歌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词作以两个疑问开篇,既是作者在表达自己内心深处的无限感慨,也起到了引人深思的艺术效果。B.三四两句写又一年过去了,“故国”离自己越来越远,远得不见踪迹、无处寻觅,写出亡国之思。C.五六句写作者对“故国”的想象,不变的“雕栏玉砌”和改变的“朱颜”分属于虚写的景物和人。D.这是一首借景抒情诗,也是一首悼亡诗,抒发了作者度日如年的煎熬和悲恨交加的复杂内心世界。6.词作的最后两句历来为人称道,请具体赏析。(6分)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7、8小题。(9分)鹊桥仙秦观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7.下面有关诗歌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这是一首吟咏七夕的节序诗和爱情诗,借女郎织女的神话故事,讴歌真挚、细腻、纯洁、坚贞的爱情。B.词作前三句主要写“织女”,“织”出纤巧的云朵,借流星表达思念之苦,终于迎来一年一度的相会。C.词作四五句使用对比的手法,突出牛郎织女在秋夜的短暂相会,远远胜过无数“凡间”夫妻的长相守。D.下阕的前三句,以写牛郎为主,写牛郎与织女见面时的含情脉脉、如痴如醉,以致竟忘记了回去的路。8.很多古诗都提倡“长相厮守”,而这首词却说“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和思考。请自选角度,赏析这两句诗。(6分)(二)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小题。(9分)芣苢诗经·国风·周南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1.下面有关诗歌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这是一首描写田间劳作的古代民歌,这首四言古诗句式齐整,变化有序,读来朗朗上口。B.通过诗中的一系列动词,如“采采”“采”,我们不难看出古代劳动人民采摘芣苢的过程。C.诗中被采摘物芣苢,被六次提及,这种不断聚焦、反复呈现,使“芣苢”形象鲜明。D.西周处于奴隶社会,故诗中的劳作之人,内心充满着对生活的厌烦和对烦琐劳作的疲倦。2.依据文本,赏析诗作语言的特点。(6分)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3、4小题。(9分)插秧歌杨万里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3.下面有关诗歌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这首七言律诗主要描写了田夫一家人在农忙时节的劳作场景,写出了劳作的紧张忙碌。B.诗歌一二句中“抛”“接”“拔”“插”,写出一家人的分工合作,并未按劳作顺序而写。C.诗歌四五句“唤”田夫一家休息片刻的可能是他人,“低头折腰”的必是田夫一家人。D.诗歌的七八句写出上句“不答”的原因手中的农活没干完,还要提防鹅和鸭捣乱。4.杨万里,号诚斋,自号“诚斋野客”,其诗歌的样式被称为“诚斋体”,风格是“新、奇、快、恬”。请具体分析“诚斋体风格”在“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两句中的体现。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5、6小题。(9分)登 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5.有关诗作的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首联写诗人登高的见闻,对风、天、猿啸、渚、沙、鸟飞等具体的景物,进行了生动具体细致的刻画。B.颔联写景手法与首联不同,着力渲染了“萧萧落木”和“滚滚江水”,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C.颈联由落木、江水,想到漂泊万里、暮年多病的自己,抒发了怨天尤人的牢骚,表达了孤独者的慨叹。D.杜甫是忧国忧民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对人生有大悲悯。“艰难苦恨繁霜鬓”写出了他在生活中的遭遇。6.依据诗作,探究诗人的思想情感。(6分)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7、8小题。(9分)归园田居陶渊明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注:陶渊明(约365-427),前前后后曾五次为官,自晋孝武帝太元十八年(393年)至晋安帝义熙元年(405年)横跨十一年(净时间)之久,按“两头各占”的粗略统计,为“十三年”。7.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是( )3分)A.整首诗以追悔开始,以庆幸结束,表达出诗人“误落尘网”“久在樊笼”的痛苦和“复得返自然”的惬意和欢欣。B.“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蕴含着诗人清高自守、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性格,也是其最终辞官归田的主观原因。C.“三十年”有人认为应是“十三年”,作者从做官到归隐共十三年,平实的叙述中暗含对官场的态度,颇有深意。D.诗作的语言委婉含蓄,诗人极力描绘田园风光的宁静美好,表达自己置身农田劳动生活的真切体验和愉悦的心情。8.简析诗作描写田园风光所运用的手法。(6分)(三)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小题。(9分)短歌行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1.有关诗作的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这是一首四言古诗,诗作节奏明快,读来铿锵有力,便于表达诗人的慷慨激动的情感。B.古诗可以换韵的方式表达情感,这首诗就使用了七次换韵,每次都有情感的起伏变化。C.从内容看,诗作写了不同角色的“我”,既在意生死,又关心朋友,还热爱江山社稷。D.“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充满对时局的忧虑,“天下归心”则暴露了诗人的狼子野心。2.结合诗作,分析诗中的“忧”。(6分)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3、4小题。(9分)念奴娇 赤壁怀古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3.下面有关对诗作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词作上阕写景抒情,先以波澜壮阔的长江为背景,点出赤壁战场之所在,然后写它的险要形势,称颂当时众多英雄人物。B.词作下阕怀古抒情,先着力塑造周瑜的英雄形象,描述火烧曹营的历史事件,最后抒发自己内心的感慨,归结全词主旨。C.词作描绘由“乱石”“惊涛”组构的壮丽景色和“雄姿英发”的英雄形象,相映生辉,各臻其妙,直接写出诗人的孤寂。D.“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句,以酒祭奠江月,反映了诗人无可奈何的精神苦闷,流露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苦闷。4.依据文本,分析作者在周瑜形象中寄寓的感情。(6分)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5、6题。(9分)声声慢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5.下面有关诗作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词作的开篇,接连用了七组叠字,下笔奇特,极有层次地写出词人内心的满溢的空虚、孤寂和凄苦之情。B.上阕先写寒气袭人的晚风,再写冷暖不定的气候,最后写南飞的过雁,这些景物无一不增添词人的愁绪。C.下阕继续倾诉愁情,“憔悴损”写出词人的身世变迁,“独自”句写度日如年;“梧细雨桐”,更是令人难受。D.词作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抓住眼前事、身边景,进行层层铺叙、反复渲染,取得“意与境浑”的艺术效果。6.依据文本,探究李清照“愁”的内容。(6分)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7、8小题。(9分)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7.下列对诗歌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词作中用“千古”修饰“江山”,表现出深沉的古今兴亡之感,蕴涵着诗人心中对南宋国势日益衰微的深切忧虑。B“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句,既是在赞美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孙权,更为现实中国家没有孙权这样的英雄而深表遗憾。C“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句,以韩侂胄草率出兵遭到惨败的历史教训,警告刘义隆切勿草率出兵。D“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句,运用廉颇的故事,含蓄地表达自己不被重用的愤慨,深化了作品的主题思想。8.“用典”是辛弃疾词作的一大特色,请举例分析本词的用典及其用意。(6分)附:参考答案(一)1.B(“搔首踟蹰”属于对人物的动作描写,间接反映了人物的心理特点,不是“直接描写”。)2.提示:(1)根据文中“俟我于城隅”的“俟”,“贻我彤管”的“贻”,“自牧归荑”的“归”,可以推断得出。(2)“俟”说明“静女”愿意给“我”一个见面的机会,这是二人交往的第一步;“贻”说明“静女”对“我”的认可,是一种进一步交往的反映;“归”因为来自“牧”,可见“静女”的内心已经有了“我”的存在。3.D(“有情人终成眷属”错,因为诗中的二人已经结为夫妇。可以改为“夫妇团聚”。)4.提示:(1)“对写”,指一种不直接写自己对对方如何,而写对面人物对自己如何,从而间接表现自己情感的手法;(2)作者不写留守家中的自己对离家外出的丈夫的思念,反而写出门在外的丈夫,在路上回望故乡,思念“我”,借以表达“我”对丈夫的思念,表现夫妻的相互关心和二人之间的思念之深。5.B(诗中的“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指“故国”已经灭亡。而非选项所述“离自己越来越远”)6.示例:(1)设问修辞手法的使用,故意引人思索,然后给出回答;(2)比喻(通感)手法的使用,将一种综合的感觉“愁”,借助“视觉”的形式表现出来,化虚为实,形象鲜明;(3)第二人称“君”的使用,使语句所含情感更浓,气势更强,效果更真切感人。7.D(“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三句,主要写织女。)8.提示:(1)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如果牛郎织女二人的感情能够保持天长地久的话,又怎会在意如人间一些平凡夫妇那样每一天都生活在一起呢;(2)诗句使用了“对比”的手法,将二人短暂相会和人间朝夕相处的夫妇比较;(3)在人们普遍追求“朝朝暮暮”长时间陪伴的同时,提出“要重视爱的品质和内涵”,有以一敌百,以四两拨千斤的艺术效果。(二)1.D(通过文字,可以看出“劳作者”对待任务的认真、熟练,隐含着热爱劳作之意。)2.示例:(1)全诗三章,每章四句,全是重章叠句,句式整齐;(2)一些句子只是变换了少数几个动词,其余一概不变,便于记忆和反复咏唱(传唱);(3)形成鲜明轻快的节奏、和谐优美的音韵,便于抒发感情、表达思想。3.A(本诗不是格律诗,其体裁是“歌行体”的“歌”,这一点可以从标题的“歌”和诗句的不能平仄对应看出。)4.示例:(1)农事和战事毫不相关,诗人却将二者联系在一起,将斗笠比作战士的头盔,将蓑衣比作战士的铠甲,既“新”又“奇”;(2) “雨从头上湿到胛”直接描写雨水的自然状态,不假修饰,体现了“恬”的特色。(补充:着眼于“全诗”,“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两句体现“快”的特点,“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这些充满生活气息、自然展现的诗句,体现“恬”的特点。)5.C(“抒发怨天尤人的牢骚”错误,抒发了身不由己、无能为力的感慨。)6.示例:(1)年老多病、孤独无依的愁苦;(2)远离故土、长久漂泊的苦楚;(3)深处寒秋、时局动荡的愁苦。7.D(错误有二:一,本诗的语言风格是“质朴明快”;二,诗中并无“置身农田劳动生活的真切体验”。)8.示例:(1)远近结合:“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是近景,“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是远景,远近结合,境界开阔;(2)动静结合:“方宅”“草屋”等均为静景,“狗吠”“鸡鸣”为动静,以动衬静,更显宁静祥和;(3)白描手法:“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毫无粉饰,描写平淡质朴。(三)一、1.D(“狼子野心”错。从“周公吐哺”看,诗人是想像周公辅佐周天子那样进一个大臣理国之心,并非要自己称王称霸。)2.从表面看,“忧”字体现了诗人消极的人生态度。但从其产生的原因来看,正因为人生短暂,而诗人自己年岁已高,霸业未成,才更渴望招纳贤才为己所用,才更迫切地希望实现自己建功立业、一统天下的宏伟壮志。诗人的“忧”,源于内心的焦急、内心的渴求,源于一种发自内心的忧患意识,体现的正是一种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二、3.C(“直接写出”错误,这里是“借景抒情”和“借人和事抒怀”,属于“间接写出”。)4.词作刻画了一位儒雅风流、从容潇洒、指挥若定的英雄周瑜形象;诗人直接赞美周瑜非凡的胆略;意在抒发自己年将半百而功业无成的感慨。三、5.B(“上阕先写寒气袭人的晚风,再写冷暖不定的气候”错误,顺序颠倒了,从词作“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看,应该是“先写冷暖不定的齐气候,再写寒气袭人的晚风”。)6.孤身凄苦、身世飘零之愁;家破人亡、美好不存(誓言不再)之愁;国势不堪、无力回天之愁;偏逢秋季,时节凄凉之愁。四、7.C(主客颠倒了。“以韩侂胄草率出兵遭到惨败的历史教训,警告刘义隆切勿草率出兵”应为“以刘义隆草率出兵遭到惨败的历史教训,警告韩侂胄切勿草率北伐”。)8.示例:(1)“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慨叹江山依旧,像当年“坐断东南战未休”的孙仲谋那样的人物却已无处寻觅了。(2)“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赞扬当年孙刘裕北伐的英雄气概。(3)“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借南朝宋文帝刘义隆不做充分准备,仓促北伐招致失败的史实,警告南宋王朝统治者,表明自己的抗金主张。(4)“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以廉颇自比,表示希望能为朝廷效力。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