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7课《爱莲说》精讲精练.doc
-
资源ID:96669392
资源大小:50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88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初中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7课《爱莲说》精讲精练.doc
七年级语文下册爱莲说精讲精练一、精讲一、文学常识1、爱莲说选自周敦颐集。周敦颐,字茂叔,谥号“元公”,号濂溪,道州营道(现在湖南道县)人。北宋哲学家,宋代理学的创始人。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2、“说”是一种文体,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论述道理或记述事物,都是为了阐明道理。爱莲说的意思就是:论说喜欢莲花的道理。二、课文精讲爱莲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1者甚蕃(fán)2。晋陶渊明3独4爱菊。自5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6独爱莲之7出淤泥8而9不染10,濯(zhuó)11清涟(lián)12而不妖13,中通外直,不蔓(màn)14不枝15,香远益16清,亭亭17静植18,可远观而不可亵(xiè)19玩焉20。予谓21菊,花之隐逸22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23者也。噫(y)24!菊之爱25,陶后鲜(xin)26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27?牡丹之爱,宜28乎众29矣。注释1.可爱:值得喜爱。2.蕃:多。3.陶渊明:一名潜,字元亮,东晋田园诗人。4.独:只。5.自:从。6.予:我。7.之:取消句子独立性。8.淤泥:河沟或池塘里积存的污泥。9.而:连词,表转折关系,却,但是。10.染:沾染(污秽)。11.濯:洗。12.清涟:水清而有微波的样子,这里指清水。13.妖:艳丽。14.蔓:生枝蔓,名词作动词。15.枝:长枝节,名词作动词。16.益:更加。17.亭亭:耸立的样子。18.植:竖立。19.亵:亲近而不庄重。20.焉:助词,“啊”。21.谓:认为。22.隐逸:隐居避世。这里指菊花不与别的话争奇斗艳。23.君子:指品德高尚的人。24.噫:叹词,表示感叹。25.菊之爱:对于菊花的喜爱。26.鲜:少。27.同予者何人: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28.宜:应当。29.众:多。译文:水里、陆地上各种草木木本的花,可爱的很多。晋朝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从唐朝以来,世人大多喜欢牡丹。我则唯独喜爱莲莲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污泥的沾染;经过清水的洗涤,但是并不显得妖艳,它的茎内空外直,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茎。香气远播更加清芬,笔直而洁净地立在水中,只可以从远观赏,却不能靠近赏玩啊。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爱,应当人很多了。中心思想:全文托物言志,以莲喻人,通过对莲花形象和品质的描写和赞美,歌颂了君子“出淤泥而不染”的美德,表达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和对追逐名利的世态的鄙弃和厌恶。词类活用蔓:名词用作动词,长枝蔓。例句:不蔓不枝枝:名词用作动词,生枝茎。例句:不蔓不枝远:形容词作动词,远播,远远地传送出去。例句:香远益清清:形容词作动词,显得清幽。例句:香远益清一词多义:1、可 可爱者甚蕃:值得。可远观:可以。2、鲜 陶后鲜有闻: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鲜艳;3、远 香远益清:形容词用作动词,远播;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副词,远远的;虚词的用法1、之 水陆草木之花:助词,“的”;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助词,起取消句子独立性作用,可不译;无丝竹之乱耳:助词,起取消句子独立性作用,可不译;何陋之有:助词,在这里是宾语提前的标志,无实义;特殊句式1.省略句:予独爱莲之出(于)淤泥而不染:(“出”后省略介词“于”)2.判断句: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判断句。以上三句均用“者也”表示判断。3.被动句: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染,被污染)4.倒装句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爱莲,何人同予者)宾语前置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隐逸之花)定语后置固定结构: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者二、精练基础练习一爱莲说陋室铭比较阅读甲文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乙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1、斯是陋室( ) 2、惟吾德馨( 惟: )( 馨: )3、鸿儒( )(鸿: )(儒: ) 4、金经( )5、白丁( ) 6、丝竹( )7、调素琴(调: )( 素琴: ) 8、案牍( )9、劳形( )(形: ) 10、甚蕃( )11、淤泥( ) 12、不染( )13、濯( ) 14、清涟( ) 15、妖( ) 16、亭亭( ) 17、植( ) 18、亵玩( )( 亵: ) 19、隐逸( ) 20、君子( )(二)内容理解:1、甲乙两文都运用了 的写法,通过陋室铭和莲的形象表达作者的志向与抱负,但也有所不同,陋室铭开头运用 立论,引出全文主旨 ;爱莲说从始至终以“ ”“ ”来衬托 “莲之爱”,引出文章主旨 。2、甲文表达了作者 的情趣和 的情操。乙文表达了作者 3、甲乙两文所谈的都是人的品德修养,其中的思想情感有何异同?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有怎样的现实意义?4、两篇文章中都存在有言外之意的句子,如陋室铭中 ;爱莲说中 ,试分析他们的言外之意:答:5、陋室铭谈到“山”“水”,爱莲说提到“晋陶渊明独爱菊”与“世人甚爱牡丹”作用相同吗?为什么?【提高练习】(一)阅读下列文章,完成后面题目爱莲说(宋)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 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习惯说(清)刘蓉蓉少时,读书养晦堂之西偏一室。 俯而读,仰而思,思有弗得,辄起绕室以旋。室有洼,径尺,浸淫日广。每履之,足苦踬焉。既久而遂安之。一日,先君子来室中坐,语之,顾而笑曰:“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命童子取土平之。后蓉复履其地,蹶然以惊,如土忽隆起者;俯视,地坦然,则既平矣。已而复然,又久而后安之。 噫!习之中人甚矣哉!足之履平地,而不与洼适也;及其久,则洼者若平;至使久而即乎其故,则反窒焉而不宁。故君子之学,贵乎慎始。【注】养晦堂:刘蓉居室名。浸淫:渐渐扩展。踬:跌绊。习之中人:习惯在人身上一旦形成。1.解释下列划线字的意思。(1)香远益清( )(2)陶后鲜有闻( )(3)每履之( )(4)语之(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有五谷之实而不有其名B.丹之爱,宜乎众矣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C.命童子取土平之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D.后蓉复履其地,蹶然以惊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3.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顾而笑曰:“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4.爱莲说运用了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作者在文中表达的“志”是: ;习惯说通过一件小事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这个道理是:。(二)爱莲说竹溪记比较阅读(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乙)任君治园于荆溪之上,遍植以竹,不植他木。竹间作一小楼,暇则与客吟啸其中。而间谓余曰:“吾不能与有力者争池亭花石之胜独此取诸土之所有因自谓竹溪主人。”余以谓君岂真不能与有力者争,而漫然取诸其土之所有者,无乃独有所深好于竹,而不欲以告人欤?昔人论竹,以为绝无声色臭味可好,故其巧怪不如石,其妖艳绰约不如花,孑孑然有似乎偃蹇孤特之士,不可以谐于俗。是以自古以来,知好竹者绝少。【注释】漫然:随便的样子。臭(xiù)味:气味。偃蹇:高傲的样子。(节选自明·唐顺之竹溪记)1.解释下列句中的划线词语。A.濯清涟而不妖 ( )B.亭亭净植 ( )C.陶后鲜有闻 ( )D.暇则与客吟啸其中( )2.下列各句划线词的意思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B.今者项庄拔剑舞C.余以谓君岂真不能与有力者争 D.似与游者相乐3.(1)用“/”给选文(乙)画横线的句子断句。(断一处)吾不能与有力者争池亭花石之胜独此取诸土之所有(2)翻译句子。是以自古以来,知好竹者绝少。 4.选文(甲)和选文(乙)的作者在志趣上有何共同点?(三)爱莲说养竹记比较阅读【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乙】竹似贤,何哉?竹本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似体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受者。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之为庭实焉。节选自白居易养竹记【注释】本:根。体:体悟。虚受:虚心接受。砥砺:磨练,锻炼。1.解释划线线词的意思。(1)亭亭净植 ( ) (2)宜乎众矣( ) (3)竹本固 ( ) (4)夫如是 (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2)故君子人多树之为庭实焉。3.甲乙两文都采用了什么写作手法?结合原文分析,赞美了君子、贤士哪些品质?【参考答案】【基础练习】(一)解释字词略(见讲义)(二)内容理解:1、托物言志 ;类比 ;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 菊之爱 ”“ 牡丹之爱 ”; 莲,花之君子者也 。2、安贫乐道; 高洁傲岸要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洁白的操守和正直品德的 生活态度。3、甲乙两文都表达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人生志趣。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我们依然经常会面对是否随波逐流的选择,更应注重品德修养,学习作者的君子之风,让我们的人生之路上多一些高尚之举,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4、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牡丹,花之富贵者也和牡丹之爱,宜乎从矣,“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表达了作者对那些庸俗的官僚们灯红酒绿生活的鄙弃,对官僚们寻欢作乐生活的批判。“牡丹,花之富贵者也”和“牡丹之爱,宜乎从矣”表达作者对追逐功名富贵世风的鄙视。5、不相同。陋室铭开篇写“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是运用类比立论,引出本文主旨“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爱莲说以“晋陶渊明独爱菊”与“世人甚爱牡丹”作衬托,含蓄表明自己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又不愿像世人那样追逐功名富贵,突出他要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洁白的操守和正直品德,层层深入,意蕴无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