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彼得原理龙殿法认知课100个认知思维大模型龙殿法医考认知篇.docx
-
资源ID:96696883
资源大小:1.45MB
全文页数: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40-彼得原理龙殿法认知课100个认知思维大模型龙殿法医考认知篇.docx
40-彼得原理龙殿法认知课100个认知思维大模型彼得原理用一句话概括就是:在层级组织中,如果有足够的时间而且组织有足够的级别,每个员工中最终都有可能晋升到不胜任职位。进一步的推论是:每一个职位最终都可能由对工作不胜任的员工把持。 为了形象记忆,构建如下模型:彼是彼此,得是得到,公司招聘到一个管理者。一个理工男在技术岗位上很专业,表现很好,准备升职。此时正好有一个管理岗位,老板说,他们两人彼此之间,谁应该得到这个岗位呢? 彼得原理正是彼得根据千百个有关组织中不能胜任的失败实例的分析而归纳出来的。其具体内容是:“在一个等级制度中,每个职工趋向于上升到他所不能胜任的地位”。彼得指出,每一个职工由于在原有职位上工作成绩表现好,就将被提升到更高一级职位;其后,如果继续胜任则将进一步被提升,直至到达他所不能胜任的职位。层级组织的工作任务多半是由尚未达到胜任阶层的员工完成的。”每一个职工最终都将达到彼得高地,在该处他的提升商数为零。 彼得原理和帕金森原理有些密切的关联,两者要表达的都是组织和企业随着发展总会不断的臃肿膨胀,每个岗位最后总是由不能胜任的员工所担任。而且着这两个定律的提出时间也非常相近,帕金森定律于1958年提出,而彼得原理则于1960年提出,其实定律的提出有着深远的时代背景。现实中我们总能发现这样的情况:一个不善言谈、喜好技术的工程师迫于家庭、社会的世俗压力而努力地向上爬,最终爬到了管理领导岗位,却由于自己的性格和爱好根本不匹配,从而导致压力剧增,长期处于心理和生理的亚健康状态。比如,某员工在一家高科技公司从事技术开发性质的工作。由于他工作非常努力,于是被公司提拔为项目主管,得到了一个管理岗位。可上任不久,他却发现自己困难重重,首先缺乏专业的管理能力,自己在从事技术工作之余,还要用更大的精力来做管理,琐碎的事物让他忙的焦头烂额,根本无暇太多顾及技术的事。结果,工作进展的很不顺利,项目计划一拖再拖,老板对此大为不满。为此,他自己也感到很委屈。 虽然我们每个人都期待着不停地升职,但不要将往上爬作为自己的惟一动力。与其在一个无法完全胜任的岗位勉力支撑、无所适从,还不如找一个自己能游刃有余的岗位好好发挥自己的专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