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微生物的培养知识点总结归纳及考点考纲剖析(人教版高中生物).ppt

    • 资源ID:96697982       资源大小:8.77MB        全文页数:79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微生物的培养知识点总结归纳及考点考纲剖析(人教版高中生物).ppt

    人教版人教版 生物生物(高中)(高中)专题二十 微生物的培养生物二轮复习课件1.1.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2.2.某种微生物数量的测定。某种微生物数量的测定。3.3.培养基对微生物的选择作用。培养基对微生物的选择作用。考纲展示知识网络尿素稀释涂布平板法刚果红染色法高压蒸汽灭菌法一、概念 泛指在分离、接种和培养微生物的操作中,所有防止其他微生物污染的方法。是成功地培养微生物的关键。考点一、无菌技术二、范围1.1.对实验操作空间、操作者衣着和手进行清洁和消毒。2.2.对培养器皿、接种用具、培养基等进行灭菌。3.3.在酒精灯旁操作4.4.已灭菌的材料与周围的物品分开。考点解析2.煮沸消毒法在100100煮沸5 5 6min6min可以杀死微生物细胞和部分芽孢。3.化学药物消毒法酒精消毒:使细胞脱水、蛋白质变性。氯气消毒:氯气溶于水形成盐酸和次氯酸,次氯酸可放出新生态的氧,从而杀死细胞。三、消毒、灭菌(一)消毒:较为温和理化方法,杀死部分有害菌体(不包括芽孢、孢子)1.巴氏消毒法 70707575煮30min30min或在8585煮1515minmin;杀灭非芽孢致病菌,不破坏物料原风味;适用于对牛奶、啤酒等消毒。其他:升汞、高锰酸钾、臭氧、甲酚皂、醋酸等等。干热灭菌箱内160160170170 1 12 2小时,适用于耐高温、需保持干燥的物品(吸管、培养皿)和金属用具等。在酒精灯火焰(200200以上)上灼烧,灭菌简捷可靠。适用于接种环、接种针、接种钩等金属用具以及试管口、三角瓶口灭菌1.灼烧灭菌2.干热灭菌(二)灭菌:强烈的理化方法,杀死所有微生物(包括芽孢、孢子)4.紫外线(260nm)消毒法 抑制DNADNA的复制;产生臭氧,辅助杀菌。适用于空气及物体表面消毒或灭菌。4.其他灭菌方法:紫外线、超声波、微波、化学药物灭菌等。3.高压蒸汽灭菌 100KPa100KPa、121121、151530min30min;加压是为了提高温度,达到灭菌的目的。因此必须当灭菌锅内的冷空气完全排尽后,再将锅关闭,继续加热。适用于培养基灭菌。附:实验室的消毒与灭菌 对接种室、接种箱、超净工作台喷洒适量的石炭酸或煤酚皂溶液等消毒液后,用紫外线照射30min30min。二、基本成分(一)碳源(一)碳源无机碳源:有机碳源:COCO2 2、HCOHCO3 3-等,适于自养生物。葡萄糖、牛肉膏、蛋白胨等,适于异养生物。(二)氮源(二)氮源无机氮源:有机氮源:N N2 2、NHNH4 4、NHNH3 3、NONO3 3-等牛肉膏、蛋白胨、酵母膏、尿素等考点二、培养基一、概念:人们按照微生物对_的不同需求,配制出供其 的营养基质叫培养基(三)无机盐(三)无机盐1.1.种类:KHKH2 2POPO4 4、K K2 2HPOHPO4 4、(NHNH4 4)2 2SOSO4 4、MgSOMgSO4 4、CaClCaCl2 2、CaCa(NO(NO3 3)2 2、NaClNaCl、FeSOFeSO4 4等。营养物质营养物质生长繁殖生长繁殖2.2.功能(1 1)参与酶的组成;(2 2)调节并维持细胞的渗透压;(3 3)调节PHPH的平衡。(四)水(四)水(1 1)良好溶剂,参与物质运输;(2 2)参与细胞内一系列化学反应;(3 3)酶催化的介质。(五)生长因子(五)生长因子1.1.概念:微生物生长所必需的、微量的、自身不能合成或合成很少的有机物。2.2.作用:酶和核酸的组成成分3.3.种类:4.4.来源:维生素、氨基酸、嘌呤及嘧啶三大类酵母膏、蛋白胨、动植物组织提取液等注一:自养微生物和某些异养微生物(如大肠杆菌)不需要外源生长因子也能生长。注二:对微生物生长所需生长因子的本质不了解时,通常在培养基中加入酵母浸膏、牛肉膏及动植物组织提取液等天然物质。注三:最常用的碳源是糖类,尤其是葡萄糖。注四:最常用的氮源是铵盐、硝酸盐。注五:含C C、H H、O O、N N的有机物是异养型微生物的 碳源、氮源、能源三、培养基的种类液体培养基半固体培养基固体培养基据物理性质分天然培养基合成培养基据化学成分分选择培养基鉴别培养基据用途分最常用的是最常用的是平板划线法平板划线法和和稀释涂布平板法稀释涂布平板法(1)、平板划线操作:微生物的接种技术还包括微生物的接种技术还包括斜面接种斜面接种、穿刺接种穿刺接种等方法。虽然这些技等方法。虽然这些技术和操作方法各不相同,但是,其术和操作方法各不相同,但是,其核心核心都是要都是要防止杂菌污染防止杂菌污染,保证培养保证培养物纯度物纯度。制备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纯化大肠杆菌:1.纯化大肠杆菌的方法:考点三、纯化大肠杆菌平板划线法:平板划线法:菌种划3个平板1个不划线接种环防止划破培养基(重复实验)(空白对照)平板划线操作:平板划线法 平板划线法是通过接种环在琼脂固体培养基平板划线法是通过接种环在琼脂固体培养基表面连续划线的操作,将聚集的菌种逐步稀释分表面连续划线的操作,将聚集的菌种逐步稀释分散到培养基的表面。在数次划线后培养,可以散到培养基的表面。在数次划线后培养,可以分分离到由一个细胞繁殖而来的肉眼可见的子细胞群离到由一个细胞繁殖而来的肉眼可见的子细胞群体体。6 6支试管,分别加入支试管,分别加入9ml9ml无菌水无菌水1ml1011ml1021ml1031ml1041ml1051ml1061 1、梯度稀释菌液:、梯度稀释菌液:菌液菌液微量移微量移液器液器(2)、稀释涂布平板法:浸浸不超过不超过0.1ml0.1ml各梯度分别涂布各梯度分别涂布3个平板个平板1 1个不涂布作空白对照个不涂布作空白对照滴滴灼灼涂涂稀稀释释10103 3倍倍稀稀释释10104 4倍倍稀稀释释10105 5倍倍2 2、涂布平板:、涂布平板:1 1、梯度稀释菌液:、梯度稀释菌液:(2)、稀释涂布平板法:稀稀释释10103 3倍倍稀稀释释10104 4倍倍稀稀释释10105 5倍倍2 2、涂布平板:、涂布平板:1 1、梯度稀释菌液:、梯度稀释菌液:稀释涂布平板法:稀释涂布法 稀释涂布法是将菌液进行一系列梯度稀释涂布法是将菌液进行一系列梯度稀释,然后将不同稀释度的菌液分别涂布到稀释,然后将不同稀释度的菌液分别涂布到琼脂固体培养基的表面,进行培养。琼脂固体培养基的表面,进行培养。一、课题背景一、课题背景1 1、尿素的利用、尿素的利用 尿素尿素是一种重要的是一种重要的农业氮肥。农业氮肥。尿素尿素不能直接不能直接被农作物被农作物吸收。吸收。土壤中的细菌将尿素土壤中的细菌将尿素分解成氨分解成氨之后才能被植物利用。之后才能被植物利用。2 2、细菌利用尿素的原因、细菌利用尿素的原因土壤中的细菌分解尿素是因为它们土壤中的细菌分解尿素是因为它们能合成脲酶能合成脲酶CO(NHCO(NH2 2)脲酶脲酶+CO+CO2 2NHNH3 3+H+H2 2O O考点四、分解尿素细菌的分离与计数3、常见的分解尿素的微生物芽孢杆菌、小球菌、假单胞杆菌、克氏杆菌、棒状杆菌、梭状芽孢杆菌,某些真菌和放线菌也能分解尿素。4、课题目的从土壤中分离出能够分解尿素的细菌统计每克土壤样品中究竟含有多少这样的细菌研究思路.筛选菌株.统计菌落数目.设置对照1、显微镜直接计数:利用血球计数板(血细胞计数板),在显微镜下计算一定容积里样品中微生物的数量。二.统计菌落数目:不能区分死菌与活菌;不适于对运动细菌的计数;需要相对高的细菌浓度;个体小的细菌在显微镜下难以观察;缺点:2.间接计数法(活菌计数法)原理:在稀释度足够高时,微生物在固体培养基上所形成的一个菌落是由一个单细胞繁殖而成的,即一个菌落代表原先的一个单细胞。常用方法:稀释涂布平板法。每克样品中的菌落数(CV)M其中,C代表某一稀释度下平板上生长的平均菌落数,V代表涂布平板时所用的稀释液的体积(ml),M代表稀释倍数。说明设置重复组的重要性。在设计实验时,一定要涂布至少3个平板,作为重复组,才能增强实验的说服力与准确性。在分析实验结果时,一定要考虑所设置的重复组的结果是否一致,结果不一致,意味着操作有误,需要重新实验。注意事项为了保证结果准确,一般选择菌落数在30300的平板上进行计数。为使结果接近真实值可将同一稀释度加到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平板中,经涂布,培养计算出菌落平均数。统计的菌落往往比活菌的实际数目低。实例:在做分解尿素的细菌的筛选与统计菌落数目的实验时,A同学从对应的106倍稀释的培养基中筛选出大约150个菌落,但是其他同学在同样的稀释度下只选择出大约50个菌落。分析其原因。土样不同培养基污染或操作失误(或者是混入了其他的含氮物质)小结:通过这个事例可以看出,实验结果要有说服力,对照的设置是必不可少的。假设一:由其他同学用与A同学相同土样进行实验 假设二:将A同学配制的培养基在不加土样的情况下进行培养,作为空白对照,以证明培养基是否受到污染。结果预测:如果结果与A同学一致,则证明A无误;如果结果不同,则证明A同学存在操作失误或培养基的配制有问题。如何验证?三、设置对照判断培养基中是否有杂菌污染:将未接种的培养基同时进行培养。判断选择培养基是否具有筛选作用:完全培养基(营养成分齐全)接种后培养观察菌落数目。主要目的是排除实验组中非测试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提高实验结果的可信度。从肥沃、酸碱度接近中性的湿润土壤中取样。先铲去表层土3 cm左右,再取样,将样品装入事先准备好的信封中。“微生物的天然培养基”一土壤取样数量最大、种类最多大约70%90%是细菌取土样用的小铁铲和盛土样的的信封在使用前都要灭菌。二制备培养基 由于初次实验,对于稀释的范围没有把握,因此选择了一个较为宽泛的范围:稀释倍数为103107。可准备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和选择培养基。每个稀释度下需要3个选择培养基,1个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将稀释相同倍数的菌液,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上生长的菌落数目应明显多于选择培养基上的数目,因此,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可以作为对照,用来判断选择培养基是否起到了选择作用。应在火焰旁称取土壤10g。在稀释土壤溶液的过程中,每一步都要在火焰旁进行分离不同的微生物采用不同的稀释度原因:不同微生物在土壤中含量不同目的:保证获得菌落数在30300之间、适于计数的平板(三)样品的稀释问题:为什么分离不同的微生物要采用不同的稀释度?测定土壤中细菌的总量和测定土壤中能分解尿素的细菌的数量,选用的稀释范围相同吗?原因:土壤中各类微生物的数量(单位:株/kg)是不同的。例如在干旱土壤中的上层样本中:好氧及兼性厌氧细菌数约为2 185万,放线菌数约为477万,霉菌数约为23.1万。结论:为获得不同类型的微生物,就需要按不同的稀释度进行分离,同时还应当有针对性地提供选择培养的条件。.取样涂布实验时要对培养皿作好标记。注明培养基类型、培养时间、稀释度、培养物等。如果得到了至少2个菌落数目在30300的平板,则说明稀释操作比较成功,并能够进行菌落的计数,如果同一稀释倍数的三个重复的菌落数相差较大,表明试验不精确,需要重新实验。.微生物的培养与观察在菌落计数时,每隔24h统计一次菌落数目。选取菌落数目稳定时的记录作为结果,以防止因培养时间不足而导致遗漏菌落的数目。培养不同微生物往往需要不同培养温度。细菌:3037培养12d 放线菌:2528培养57d 霉菌:2528的温度下培养34d。微生物的培养与观察菌落的形状、大小、隆起程度和颜色课题背景植物的根、茎、叶等器官都含有大量的纤维素。每年地球上植物能产生70亿吨纤维素。其中,40-60%被土壤中的微生物分解。考点五、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讨论:食草动物是怎样消化食物中纤维素的讨论:食草动物是怎样消化食物中纤维素的?在草食性动物等的消化道内,也共生有分解纤维素在草食性动物等的消化道内,也共生有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其原理也是产生纤维素酶而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其原理也是产生纤维素酶而分解纤维素。纤维素生物燃料:纤维素生物燃料:最有希望替代石油的能源最有希望替代石油的能源 科学家正致力于研究,怎样将农业科学家正致力于研究,怎样将农业废弃物,木材及生长更为迅速的草本废弃物,木材及生长更为迅速的草本植物,转化为种类繁多的生物燃料植物,转化为种类繁多的生物燃料(甚至是航空燃料)。(甚至是航空燃料)。纤维素:纤维素:棉花棉花是自然是自然界中纤维素界中纤维素含量最高的含量最高的天然产物。天然产物。纤维素能被土壤中微生物分解利用,这是因纤维素能被土壤中微生物分解利用,这是因为他们能够产生为他们能够产生纤维素酶纤维素酶一、基础知识1.纤维素纤维素纤维素是以一种由纤维素是以一种由葡萄糖葡萄糖首尾相连而成的高分子化首尾相连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是地球上含量合物,是地球上含量最丰富最丰富的多糖类物质。的多糖类物质。2.纤维素酶纤维素酶纤维素酶是一种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复合酶,一般认为至少包括三,一般认为至少包括三组分,即组分,即C1酶、酶、Cx酶酶和和葡萄糖苷酶葡萄糖苷酶(一)纤维素和纤维素酶(一)纤维素和纤维素酶纤维二糖C C1 1酶、CxCx酶葡萄糖苷酶葡萄糖纤维素取二支取二支20mL20mL的试管的试管小实验:纤维素酶分解纤维素的实验小实验:纤维素酶分解纤维素的实验各加入一张滤纸条各加入一张滤纸条分别加入分别加入pH4.8pH4.8,物质量为,物质量为0.1mol/L0.1mol/L的醋酸醋酸钠缓冲液的醋酸醋酸钠缓冲液11ml11ml和和10ml10ml甲甲 乙乙在乙试管中加入在乙试管中加入1mL1mL纤维素酶纤维素酶两支试管固定在锥形瓶中,放在两支试管固定在锥形瓶中,放在140r/min140r/min的摇床上振荡的摇床上振荡1h1h结果:乙试管的滤纸条消失结果:乙试管的滤纸条消失 讨论:乙试管的滤纸条为什么会消失?讨论:乙试管的滤纸条为什么会消失?甲试管的作用是什么?甲试管的作用是什么?本实验的自变量是本实验的自变量是纤维素酶的有纤维素酶的有无。无。自变量的设置是:在自变量的设置是:在一支试管中一支试管中添加适量(添加适量(1mL1mL)的纤维素酶溶液)的纤维素酶溶液,在在另一支试管不添加纤维素酶另一支试管不添加纤维素酶,但,但需加入等量的缓冲液,不能加入蒸需加入等量的缓冲液,不能加入蒸馏水,否则会影响溶液的馏水,否则会影响溶液的pHpH。实验分析:实验分析:P27P27的小实验中的自变量是什么?的小实验中的自变量是什么?1.方法:方法:刚果红(刚果红(Congo Red,简称,简称CR)染色法)染色法该方法通过该方法通过颜色反应颜色反应直接筛选。直接筛选。2.原理:原理:刚果红可以与纤维素形成刚果红可以与纤维素形成_,当纤当纤维素被维素被_分解后,红色复合物无法形成,分解后,红色复合物无法形成,出现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的出现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的_,可以通可以通过过_来筛选纤维素分解菌。来筛选纤维素分解菌。红色复合物红色复合物纤维素酶纤维素酶透明圈透明圈是否产生透明圈是否产生透明圈(二)纤维素分解菌的筛选(二)纤维素分解菌的筛选即:可根据是否产生透明圈来筛选纤维素分解菌。即:可根据是否产生透明圈来筛选纤维素分解菌。纤维素刚果刚果红红红色复合物纤维素分解菌纤维素酶红色消失,出现透明圈空白的空白的刚果红培养基刚果红培养基纤维素分解菌在刚果红纤维素分解菌在刚果红培养基上形成的培养基上形成的透明带。透明带。从功能上看,这是一种什么培养基?从功能上看,这是一种什么培养基?鉴别培养基鉴别培养基二、实验设计二、实验设计土壤取样选择培养梯度稀释鉴别培养挑选菌落1.1.应在什么样的环境取样应在什么样的环境取样?依据是什么?依据是什么?2.2.如果土壤中纤维素含量不够丰富,应该怎么办?如果土壤中纤维素含量不够丰富,应该怎么办?根据根据:微生物对生存环境的要求,到相应:微生物对生存环境的要求,到相应环境中去找;环境中去找;选择纤维素丰富的环境,因为在富含纤维素的环境中纤维素分解菌的含量相对提高。土壤取样选择培养梯度稀释鉴别培养挑选菌落1.1.该培养基的物理性质?该培养基的物理性质?2.2.该培养基是否有选择作用?该培养基是否有选择作用?3.3.培养的目的培养的目的?4.4.你能否设计一个对照实验,说明选择培养的作用你能否设计一个对照实验,说明选择培养的作用?目的:目的:增加纤维素分解菌的浓度,增加纤维素分解菌的浓度,以确保能够从样品中分离到所需以确保能够从样品中分离到所需要的微生物;要的微生物;选择培养右边的配方是液体培养基还是固体培养右边的配方是液体培养基还是固体培养基?为什么?基?为什么?这个培养基对微生物是否具有选择这个培养基对微生物是否具有选择作用?如果具有,是如何进行选择的作用?如果具有,是如何进行选择的?你能否设计一个对照实验,说明选择培养基的作用你能否设计一个对照实验,说明选择培养基的作用液体培养基,原因是配方中无液体培养基,原因是配方中无凝固剂(琼脂)凝固剂(琼脂)有选择作用,本配方中的主要碳源是纤维素(粉),有选择作用,本配方中的主要碳源是纤维素(粉),所以能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可以大量繁殖。所以能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可以大量繁殖。自变量为培养基的种类,即自变量为培养基的种类,即普通培养基和选择培养基普通培养基和选择培养基。可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与之对照可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与之对照,或者将纤维素改为葡萄糖。或者将纤维素改为葡萄糖。二、实验设计二、实验设计土壤取样选择培养梯度稀释鉴别培养挑选菌落1.1.鉴别培养基的特点鉴别培养基的特点?2.2.如何鉴别如何鉴别?刚果红染色法刚果红染色法方法一:先培养微生物,再加入刚果红进 行颜色反应方法二:在倒平板时就加入刚果红方法一加入中方法一加入中NaCl溶液的作用?溶液的作用?漂洗作用漂洗作用,洗去与纤维素结合不牢的刚果红,洗去与纤维素结合不牢的刚果红,以免出现的透明圈不够清晰。以免出现的透明圈不够清晰。思考思考2这两种方法各有哪些优点与不足?这两种方法各有哪些优点与不足?染色法染色法优优优优 点点点点缺缺缺缺 点点点点方法一方法一 方法二方法二 颜色反应基本上是纤颜色反应基本上是纤维素分解菌的作用维素分解菌的作用1、操作繁琐、操作繁琐2、刚果红会使菌落之间发生、刚果红会使菌落之间发生混杂混杂操作简便,不存在菌操作简便,不存在菌落混杂问题落混杂问题1.产生淀粉酶的微生物也产生产生淀粉酶的微生物也产生模糊透明圈模糊透明圈2.有些微生物能降解色素,形有些微生物能降解色素,形成明显的透明圈。成明显的透明圈。土壤取样选择培养梯度稀释鉴别培养挑选菌落挑选什么样的挑选什么样的菌落菌落?二、实验设计挑选产生透明圈的菌落 挑取产生明显的透明圈的菌落,一般即为分解纤维素的菌落。接种到纤维素分解菌的选择培养基上,在300C 370C培养,可获得纯培养。人教版人教版 生物生物(高中)(高中)专题十四 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生物二轮复习课件1 1体液:体液:(1)(1)概念:人体内含有的大量以概念:人体内含有的大量以_为基础的液体。为基础的液体。(2)(2)组成:由组成:由_(_(约占约占2/3)2/3)和和_构成,后者主要由构成,后者主要由_、_、_等组成。等组成。水水2 2内环境:内环境:(1)(1)概念:由概念:由_构成的液体环境。构成的液体环境。(2)(2)作用:是作用:是_ _ _的直接环境,其中的直接环境,其中_是血细胞直接是血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生活的环境;_是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细胞内液细胞内液细胞外液细胞外液血浆血浆组织液组织液淋巴淋巴细胞外液细胞外液细胞生活细胞生活血浆血浆组织液组织液(3)(3)组成成分间的关系组成成分间的关系 血浆蛋白含量降低导致血浆的渗透压变小,组织液中的水回渗的速率降低,血浆蛋白含量降低导致血浆的渗透压变小,组织液中的水回渗的速率降低,组织液的量会相对增加,造成组织水肿。组织液的量会相对增加,造成组织水肿。思考:思考:长期营养不良的病人,血浆蛋白含量降低,组织液的相对含量会发生长期营养不良的病人,血浆蛋白含量降低,组织液的相对含量会发生什么变化?什么变化?淋巴淋巴血浆血浆组织液组织液知识拓展知识拓展组织水肿及其产生原因分析组织水肿及其产生原因分析1.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全身性水肿全身性水肿);2.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3.淋巴回流受阻;淋巴回流受阻;4.过敏性物质引起过敏性物质引起过敏性水肿;过敏性水肿;5.营养不良引起血浆蛋白合成量减少,血浆渗营养不良引起血浆蛋白合成量减少,血浆渗透压降低,使水分进入组织液,引起组织水肿。透压降低,使水分进入组织液,引起组织水肿。考点二、细胞外液的成分考点二、细胞外液的成分1相同点: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的成分和含量都相近,都有相同点: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的成分和含量都相近,都有_(约为约为90%)、_和和_等;从本质上讲,细胞外液就是一种等;从本质上讲,细胞外液就是一种_,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生命起源于,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生命起源于_。2不同点:三者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不同点:三者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_较多,而组织液和淋较多,而组织液和淋巴中巴中_含量较少。含量较少。内环境是指细胞外液,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血红蛋白、有氧呼吸内环境是指细胞外液,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血红蛋白、有氧呼吸酶等细胞的各种成分存在于细胞内液中,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酶等细胞的各种成分存在于细胞内液中,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水水无机盐无机盐蛋白质蛋白质盐溶液盐溶液海洋海洋蛋白质蛋白质蛋白质蛋白质思考:思考:血红蛋白、有氧呼吸酶等细胞内的各种成分是否属于内环境的成分?血红蛋白、有氧呼吸酶等细胞内的各种成分是否属于内环境的成分?考点三、细胞外液的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考点三、细胞外液的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1渗透压:指溶液中渗透压:指溶液中_对水的吸引力,其大小取决于溶液中对水的吸引力,其大小取决于溶液中_。2酸碱度:正常人的血浆酸碱度:正常人的血浆pH为为_,能保持稳定与血浆中的,能保持稳定与血浆中的_和和_等离子有关。等离子有关。3温度:人的体温一般维持在温度:人的体温一般维持在_左右。左右。思考:思考:正常人体内细胞酶的活性基本与外界无关的原因是?正常人体内细胞酶的活性基本与外界无关的原因是?变温动物和离体细胞酶的活性,受环境温度影响较大;而人的体温一般维持在变温动物和离体细胞酶的活性,受环境温度影响较大;而人的体温一般维持在37左右,因此正常人体内细胞酶的活性会随着外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左右,因此正常人体内细胞酶的活性会随着外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溶质微粒溶质微粒溶质微粒的数目溶质微粒的数目7.357.45 无机盐无机盐蛋白质蛋白质371细胞可以直接与细胞可以直接与_进行物质交换;不断获取进行生命活动所需的物质,进行物质交换;不断获取进行生命活动所需的物质,同时又不断排出同时又不断排出_。2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过程,需要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等各个系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过程,需要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等各个系统的参与。同时,细胞和内环境之间统的参与。同时,细胞和内环境之间_ _。如图:如图:考点四、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考点四、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内环境内环境代谢产生的废物代谢产生的废物相互影响、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作用1变化规律:健康人的内环境的变化规律:健康人的内环境的_和和_都处于动态平衡都处于动态平衡中。如人的体温,会因中。如人的体温,会因_、_的不同存在微小的差异,但始终接近的不同存在微小的差异,但始终接近37。2稳态:正常机体通过稳态:正常机体通过_作用,使各个器官、系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_。考点五、内环境的动态变化考点五、内环境的动态变化每一种成分每一种成分理化性质理化性质年龄年龄性别性别神经系统和体液、免疫调节神经系统和体液、免疫调节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思考:思考:稳态就是稳定不变的状态吗?为什么?稳态就是稳定不变的状态吗?为什么?不是。因为内环境中各种化学成分的含量不是恒定不变的,而是在不是。因为内环境中各种化学成分的含量不是恒定不变的,而是在一定范围内波动,内环境稳态是一种动态的相对稳定。一定范围内波动,内环境稳态是一种动态的相对稳定。1法国生理学家贝尔纳曾推测,内环境的恒定主要依赖于法国生理学家贝尔纳曾推测,内环境的恒定主要依赖于_调节。调节。2美国生理学家坎农提出稳态维持机制的经典解释:内环境稳态是在美国生理学家坎农提出稳态维持机制的经典解释:内环境稳态是在_和和_的共同作用下而实现的。的共同作用下而实现的。3目前普遍认为:目前普遍认为:_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制。4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外界环境的变化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外界环境的变化_,或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或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_时,内环境的稳态就会遭到破坏。时,内环境的稳态就会遭到破坏。考点六、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考点六、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神经系统神经系统神经调节神经调节体液调节体液调节神经神经体液体液免疫免疫过于剧烈过于剧烈出现障碍出现障碍思考:思考:直接参与维持人体内环境稳态的系统有哪些?为什么直接参与维持人体内环境稳态的系统有哪些?为什么说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说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有消化、呼吸、循环和排泄系统,还有免疫系统。因为免疫系有消化、呼吸、循环和排泄系统,还有免疫系统。因为免疫系统能发现并清除异物、外来病源微生物等,否则会引起内环境统能发现并清除异物、外来病源微生物等,否则会引起内环境波动。波动。要点探究要点探究1.1.体液各成分的相互转化体液各成分的相互转化(1)(1)血浆中的水分和一切能透过毛细血管的物质都可以通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血浆中的水分和一切能透过毛细血管的物质都可以通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间隙形成组织液,绝大部分组织液又可以通过毛细血管壁渗透到血浆中;间隙形成组织液,绝大部分组织液又可以通过毛细血管壁渗透到血浆中;(2)(2)少部分组织液可以渗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少部分组织液可以渗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3)(3)淋巴经淋巴循环由左右锁骨下静脉汇入血浆中。可见,通过相互转化这三者淋巴经淋巴循环由左右锁骨下静脉汇入血浆中。可见,通过相互转化这三者之间构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之间构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2 2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稳态内涵稳态内涵稳态并不是指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维持在一个固定稳态并不是指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维持在一个固定不变的值,而是在一定范围内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不变的值,而是在一定范围内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稳稳态态调调节节基础基础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调节机制调节机制神经神经体液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其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其中血糖平衡调节、体温调节及水和无机盐的平衡调节依赖于神经中血糖平衡调节、体温调节及水和无机盐的平衡调节依赖于神经和体液调节,侵入人体的病原微生物必须依赖免疫系统发现并清和体液调节,侵入人体的病原微生物必须依赖免疫系统发现并清除除能力大小能力大小人体维持稳态的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外界环境的变化过于剧人体维持稳态的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外界环境的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出现障碍时,内环境的稳态就会遭到烈,或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出现障碍时,内环境的稳态就会遭到破坏破坏3 3、实验实验“生物体维持生物体维持pHpH稳定的机制稳定的机制”实验探究实验探究(1)实验原理)实验原理采用对比实验方法,通过向自来水、缓冲液、生物材料中加入酸或碱溶采用对比实验方法,通过向自来水、缓冲液、生物材料中加入酸或碱溶液引起的液引起的pH变化,定性说明人体内液体环境与缓冲液相似而不同于自来变化,定性说明人体内液体环境与缓冲液相似而不同于自来水,从而说明生物体维持水,从而说明生物体维持pH相对稳定的机制。相对稳定的机制。(2 2)材料、步骤、结论。)材料、步骤、结论。特别提醒特别提醒1.内环境属于多细胞动物的一个概念,单细胞动物以及植物没有内环境属于多细胞动物的一个概念,单细胞动物以及植物没有所谓的内环境。所谓的内环境。2.内环境达到稳态时,人体未必不得病内环境达到稳态时,人体未必不得病(如遗传病患者,植物人等如遗传病患者,植物人等)。3.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时,代谢速率未必下降,也有可能导致代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时,代谢速率未必下降,也有可能导致代谢速率上升。谢速率上升。4.人的呼吸道、消化道、泪腺、尿道等由孔道与外界相连,储存人的呼吸道、消化道、泪腺、尿道等由孔道与外界相连,储存的液体也直接与外界接触,所以这些液体一般不称为体液,而称的液体也直接与外界接触,所以这些液体一般不称为体液,而称为外界溶液。为外界溶液。5.不同人体细胞所处的内环境不同不同人体细胞所处的内环境不同细胞名称细胞名称所处内环境所处内环境组织细胞组织细胞组织液组织液毛细血管壁细胞毛细血管壁细胞血浆、组织液血浆、组织液毛细淋巴管壁细胞毛细淋巴管壁细胞淋巴、组织液淋巴、组织液血细胞血细胞血浆血浆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淋巴、血浆淋巴、血浆易易 错错 警警 示示1、几组易混淆的概念、几组易混淆的概念(1)血液和血浆:血液和血浆: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浆是血液中的液体部分,属于体液中的细胞外液。血浆是血液中的液体部分,属于体液中的细胞外液。(2)血红蛋白和血浆蛋白:血红蛋白和血浆蛋白: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中,是红细胞内的主要成分。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中,是红细胞内的主要成分。血浆蛋白是血浆中血浆蛋白是血浆中200多种蛋白质的总称,为血浆中含量最多的多种蛋白质的总称,为血浆中含量最多的“固体固体”成分。成分。(3)细胞液、细胞内液、细胞外液:细胞液、细胞内液、细胞外液:细胞液特指植物细胞大液泡中存在的物质。细胞液特指植物细胞大液泡中存在的物质。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特指多细胞动物中的两个概念,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特指多细胞动物中的两个概念,细胞内液是细胞内的液体,而细胞外液即细胞的生存环细胞内液是细胞内的液体,而细胞外液即细胞的生存环境,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等,也称之为内环境。境,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等,也称之为内环境。2内环境成分的判断方法内环境成分的判断方法一看一看是否属于血浆、组织液或淋巴中的成分是否属于血浆、组织液或淋巴中的成分(如血浆蛋白、水、无如血浆蛋白、水、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脂质、机盐、葡萄糖、氨基酸、脂质、O2、CO2、激素、代谢废物等、激素、代谢废物等)。若是,则一定属于内环境的成分。若是,则一定属于内环境的成分。二看二看是否属于细胞内液及细胞膜的成分是否属于细胞内液及细胞膜的成分(如血红蛋白、呼吸氧化酶、如血红蛋白、呼吸氧化酶、解旋酶、解旋酶、DNA聚合酶、聚合酶、RNA聚合酶、载体蛋白等聚合酶、载体蛋白等)。若是,则一。若是,则一定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定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三看三看是否属于外界环境液体的成分是否属于外界环境液体的成分(如消化液、尿液、泪液、汗液、如消化液、尿液、泪液、汗液、体腔液等中的成分体腔液等中的成分)。若是,则一定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若是,则一定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技法提炼技法提炼内环境与外界物质交换图解内环境与外界物质交换图解物质出入人体细胞的具体途径分析物质出入人体细胞的具体途径分析(1)营养物质进入组织细胞:营养物质进入组织细胞:(2)O2进入细胞内被利用:进入细胞内被利用:技法提炼技法提炼人体人体pH稳态的维持稳态的维持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为为7.357.45。维持酸碱平衡的因素:存在缓冲对,如维持酸碱平衡的因素:存在缓冲对,如H2CO3/NaHCO3、NaH2PO4/Na2HPO4等。等。血浆血浆pH调节的过程调节的过程知识拓展知识拓展1.内环境的物质成分是指存在于血浆、淋巴和组织液中的物质成分,内环境的物质成分是指存在于血浆、淋巴和组织液中的物质成分,可分为三类:可分为三类:营养成分:小肠吸收的需要在血浆和淋巴中运输的物质,如水、营养成分:小肠吸收的需要在血浆和淋巴中运输的物质,如水、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维生素等;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维生素等;调节成分:细胞合成的分泌蛋白,如抗体、淋巴因子、神经递质、调节成分:细胞合成的分泌蛋白,如抗体、淋巴因子、神经递质、激素等;激素等;代谢废物:细胞的代谢产物,如代谢废物:细胞的代谢产物,如CO2、水分、尿素等。、水分、尿素等。内环境的成分和发生的生理过程内环境的成分和发生的生理过程2.不存在于内环境中的物质一般指存在于细胞内的物质和分不存在于内环境中的物质一般指存在于细胞内的物质和分泌到肠液中的物质。可分为三类:泌到肠液中的物质。可分为三类:细胞合成的结构蛋白,如血红蛋白、载体等;细胞合成的结构蛋白,如血红蛋白、载体等;胞内酶,如胞内酶,如DNA聚合酶、聚合酶、RNA聚合酶、呼吸酶;聚合酶、呼吸酶;由于消化道属于人体的外部环境,存在于消化道中的食物及分由于消化道属于人体的外部环境,存在于消化道中的食物及分泌到消化道中的消化酶不存在于内环境中。泌到消化道中的消化酶不存在于内环境中。3.发生于内环境的生理过程举例:发生于内环境的生理过程举例:乳酸与碳酸氢钠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实现乳酸与碳酸氢钠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实现pH的稳态;的稳态;兴奋传导过程中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兴奋传导过程中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免疫过程中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免疫过程中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激素与靶细胞的结合。激素与靶细胞的结合。随堂练习随堂练习1.人摄取的食物中的脂肪,经消化、吸收后再经循环系统转运给人摄取的食物中的脂肪,经消化、吸收后再经循环系统转运给组织细胞的过程中,依次经过的内环境有组织细胞的过程中,依次经过的内环境有()血浆血浆组织液组织液淋巴淋巴 A B C D解析:解析:脂肪在消化道内彻底消化后,进入小肠肠壁细胞所在的组织液,再通过脂肪在消化道内彻底消化后,进入小肠肠壁细胞所在的组织液,再通过毛细淋巴管壁,进入淋巴液中,再注入血液循环经血液循环系统运输到各组织毛细淋巴管壁,进入淋巴液中,再注入血液循环经血液循环系统运输到各组织细胞,再一次进入组织液供组织细胞利用。细胞,再一次进入组织液供组织细胞利用。C 使血浆内进入组织的水分多于回流的水分,引起组织水肿使血浆内进入组织的水分多于回流的水分,引起组织水肿2.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因素会引起内环境发生变化,下列相关叙述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因素会引起内环境发生变化,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中错误的是()A剧烈运动中,内环境的剧烈运动中,内环境的pH有下降趋势有下降趋势B食物中长期缺少蛋白质会导致血浆蛋白下降进而引起组织水肿食物中长期缺少蛋白质会导致血浆蛋白下降进而引起组织水肿C中暑是神经调节紊乱造成的,与体液调节无关中暑是神经调节紊乱造成的,与体液调节无关D佝偻病与内环境的稳态失衡有一定的关系佝偻病与内环境的稳态失衡有一定的关系剧烈运动中产生的乳酸,会使内环境的剧烈运动中产生的乳酸,会使内环境的pH略有下降略有下降人体的体温调节属于神经体液调节人体的体温调节属于神经体液调节佝偻病是机体缺少钙盐引起的佝偻病是机体缺少钙盐引起的C 3、请根据提供的实验材料和用具,回答相关的问题。、请根据提供的实验材料和用具,回答相关的问题。一、实验材料和用具一、实验材料和用具家兔的血浆适量、蒸馏水、预先配制的缓冲液、量筒、试管若干支、家兔的血浆适量、蒸馏水、预先配制的缓冲液、量筒、试管若干支、Na2CO3溶液、乳酸、溶液、乳酸、pH试纸。试纸。步骤步骤A组组B组组1号号试管试管2号号试管试管3号号试管试管1号号试管试管2号号试管试管3号号试管试管?等量缓等量缓冲溶液冲溶液等量等量血浆血浆?等量缓等量缓冲溶液冲溶液等量等量血浆血浆二、实验流程二、实验流程滴加等量的滴加等量

    注意事项

    本文(微生物的培养知识点总结归纳及考点考纲剖析(人教版高中生物).ppt)为本站会员(封****n)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