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角色游戏中教师介入的方式探究.docx
幼儿角色游戏中教师介入的方式探究摘要:在以主题形式的幼儿角色游戏中,作为老师,适当适时的合理介入可以增加幼儿游戏的乐趣,并且老师的参与和指导,可以及时的通过这样的游戏方式来对幼儿的学习状态进行引导和改变。然而在实际的幼儿教学之中,老师介入幼儿游戏的方式存在一些问题,例如老师介入幼儿游戏的频率不当、接入方式不合适以及介入过程中与幼儿的沟通不顺畅等。笔者根据这些教师介入幼儿游戏所遇到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剖析,再结合以往学者关于教师介入幼儿游戏的理论指导的研究,来探寻适合我国教育从业者介入幼儿游戏的操作方式。 关键词:幼儿游戏 教师介入 方式 问题 I一、绪论(一)研究背景 从零岁开始进行早期教育己经是目前的世界潮流,也是幼儿教育的主流。许多国家已经将这项目标当成国家的政策之一。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特别是口语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语言的发展贯穿于各个领域,也对其它领域的学习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0-6 岁作为孩子最重要的教育时期,孩子在这个时期的学习意欲旺盛,集中力、耐力、思考力与创造力都很强,正是培养德、智、体兼备的最佳时期。国外早有研究表明,通过游戏的方式来对幼儿进行教学是最有效的教育方式, 因此在幼儿游戏中老师的介入指导显得尤为重要。对于老师介入幼儿游戏方法策略的研究,有助于帮助而幼儿教师适当适时的介入到幼儿之中,保证幼儿游戏顺利进行,在游戏中引导幼儿学习。 (二)介入的概念 说文解字中,“介”的意思是在两者中间。“入”的意思是由外到内的进。”介入”整体的意思就是,进入某个事情之中进行干预。在幼儿游戏过程中, 要合理地对幼儿施加一定的影响或干预,即指导,以保证游戏发展价值和教育作用的切实实现。依据幼儿园的教育性、教师的作用及幼儿发展需要来确定教师介入的概念。教师介入是指在幼儿游戏过程中,教师基于自身观察、分析、评价及幼儿兴趣、需要,通过言行等方式对幼儿游戏进行干预,从影响幼儿游戏效果,对幼儿发展产生一定作用的手段。 (三)研究的意义 本研究通过尝试描述自主游戏及有效介入的概念与特征,使教师对自主游戏理念及有效介入有新的认识;借助观祭案例、分析原因,对幼儿园自主游戏教师介入现状进行探讨与分析,深度思考,归纳幼儿园自主游戏教师有效介入的意义与价值,为幼儿园自主游戏教师有效介入理论构建提供了立足于实践的借鉴。提升教师自主游戏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丰富相关自主游戏教师有效介入的理论与依据。 (四)研究现状 凯森(1994)的研究明,成人参与游戏叫以丰富儿童的游戏经力,便得游戏对智力和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大化。约人认为当与成人狂时,4 到 5 罗的儿童倾回参8与认知上较复东的游双类型。罗杰斯等人的研咒报告中指出,游戏中教师们为儿的游戏提供游戏材料、开拓游戏的新想法和技能的行为,在扩大儿童游戏的范围的同时,也能产生有助幼学习的影响。欧文、卡喜特等人的研究表明成人与幼儿在游戏中支持性和应型的互动会最大程度发挥游戏的发展潜能。教师进入幼儿游戏的时机非常的天键,在观察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抓任机会双祭幼儿的游戏王题、游戏角色、游戏节,从而在不知不觉不打扰幼儿游戏的情况下与他们互动并指导。华爱华的幼儿游戏理论一书中认为,介入时机取决成人的期待和儿童的需要这两个因素。 在游戏活动开展阶段教师主要是引导者、支持者、观察者、游戏者等;在游戏活动结束阶段教师主要是评价者与经验提升者(刘炎,2004;丁海东,2001;华爱华,2001)。冯雪琴(2002)认为教师在游戏中的角色是多变多样的教师应该扮演组织者和指导者、心灵之师、游戏者、服务者、倾听者、欣赏者等角色。彭海蕾从游戏教茡旳视角岀发,通过对当前游戏教学现状的调查分析,指岀教师在幼儿游戏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需要经历从环境设计者、游戏计划制定者-一观察者一指导者一评价者的变化历程。黄进则根据教师对幼儿游戏的影响及教师参与游戏旳方式将教师分为游戏旳破坏者、伪装的游戏者及真正的游戏者,指岀真正的游戏者应该是幼儿教师参与幼儿游戏的理想角色。 二、教师介入方式存在的问题在幼儿进行游戏的过程中,老师的介入参与可以保证游戏的进行的顺畅度和保护幼儿身体安全,同时有了老师的参与,孩子可以在游戏中学到很多知识,达到寓教于乐的教学目的。然而在实际的幼儿教学之中,老师介入幼儿游戏的方式存在一些问题,例如老师介入幼儿游戏的频率不当、接入方式不合适以及介入过程中与幼儿的沟通不顺畅等。这些问题或多或少的影响到了老师对幼儿游戏的介入和指导,从而让幼儿游戏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一)频率掌握不当 在老师介入幼儿游戏的时候,往往因为介入的频率掌握不当,使得对幼儿游戏介入的指导效果不明显。在教师介入幼儿游戏的频率方面主要会出现两中极端的问题。第一就是,有些老师迫切的想指导幼儿游戏而进行多次介入,这样就打乱了原本幼儿游戏的节奏,从而让幼儿在游戏中的主体作用丧失。第二就是教师介入幼儿游戏的频率较低,这样可能就会使幼儿游戏的方向发生偏失,不能够通过及时的介入来对幼儿的学习状态进行引导和改变,使得幼儿游戏达不到教学的目的。 (二)方式过于生硬 实际的幼儿游戏教学中,老师往往因为缺乏足够的观察和分析,在他们择介入幼儿游戏之时会出现介入方式过硬的情况发生。教师对每一种接入方式不够了解,没有结合班级幼儿游戏的实际情况,这样生硬的介入幼儿游戏,会导致幼儿的不适应。那么在老师指导幼儿游戏的时候幼儿会有排斥心理,不但达不到幼儿游戏教学的目的,反而会使幼儿游戏出现负面效果,更有甚者会导致幼儿在游戏中失去快乐。 (三)沟通不太顺畅 老师想要介入幼儿教学,最简单的方式就是通过语言与幼儿沟通,引起幼儿关注来介入幼儿幼儿之中。但是幼儿幼儿的集中力和表达能力都还不够完善,教师在于幼儿交流时,幼儿往往沉溺与游戏中而忽视老师,这样就有可能会出交流不顺畅的情况,导致教师介入过程不顺利。当教师在指导幼儿游戏时也会出现了一定的交流问题,使得教师不能很好地表达出自己的观点,达不到寓教于乐的游戏目的。 二、教师介入幼儿游戏的意义(一)保证幼儿游戏顺利进行 游戏是幼儿阶段最常见的活动,也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之一。在以主题形式的幼儿角色游戏中,作为老师,适当适时的合理介入可以增加幼儿游戏的乐趣, 并且老师的参与和指导,可以及时的通过这样的游戏方式来对幼儿的学习状态进行引导和改变。也就是说,在以幼儿为主体的游戏环节,老师适当的介入对于游戏顺利有序的进行具有十分明显的帮助和作用。然而在实际的幼儿教学之中,老师介入幼儿游戏的方式存在一些问题,例如老师介入幼儿游戏的频率不当、接入方式不合适以及介入过程中与幼儿的沟通不顺畅等。这些问题或多或少的影响到了老师对幼儿游戏的介入和指导,让“寓教于乐”的幼儿游戏无法达到原本的教育目的。研究表明儿童的自主游戏缺乏一定向导性和目的性,游戏过程中容易形成偏失,大人的参与可以提到而又游戏的质量,纠正而又游戏中的错误,确保幼儿游戏顺利进行。 (二)在游戏中引导幼儿学习 目前我国幼儿教育主要还是通过游戏的方式开展的,本身幼儿时期学生的接受能力较差,自我管理和表达能力也不足,因此让他们参与多样式的角色游戏, 在幼儿体验到游戏快乐的同时,老师适当介入加以学习引导,让幼儿可以在游资当中学习各种各样的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技能和语言表达能力。但是想要确保幼儿可以自主选择游戏,又要兼顾老师可以在游戏中引导幼儿自身学习,这并不是以简单的事情。这其中老师对幼儿游戏介入时机方式的选择和掌握尤为关键, 老师适时的选择适当的介入方式来对幼儿游戏进行指导,可以极大地提升幼儿游戏水平,并可以促进幼儿思维的拓展,支持幼儿往多方面发展。 四、教师介入幼儿游戏的策略因此老师在参与而又游戏中要明确自己的职责所在,避免以自己为中心来主导孩子的游戏。所以在幼儿游戏的介入方式的选择上需要多加研究。目前学者们研究出的教师介入幼儿游戏的理论方式也是多样多彩,主要包括平行介入法、合作介入法以及垂直介入法等。每一种理论方法都有着自身的独特优势,但笔者想要说的在选择介入方式的时候要注意善于观察,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的情绪和参与度,要细心呵护她们的游戏心理健康,保护他们能体验游戏的乐趣。 当然,理论指导的接入方式只是在大体上给我们提供思路,具体的实践中, 我们还需要特别注意两点。第一就是要善于利用语言来介入幼儿游戏,我们可以用发问、暗示以及鼓励的话语引起孩子们的注意,从而成功介入幼儿游戏,和他们一起参与并加以引导。第二是用老师的行动来积极参与到幼儿游戏之中,我们可以借助身体语言的表达、为幼儿提供游戏素材、和他们一起搭建游戏场地以及通过自身动作示范等具体操作方式来达到介入幼儿游戏的目的。 (一)观察介入法 当教师要介入幼儿游戏的时候,我们首先要善于观察,观察幼儿游戏的进展情况,观察幼儿的游戏体验,观察幼儿是否开心。学会观察并在观察的基础上, 对幼儿游戏进行情况作出合理的判断,然后根据实际情况考虑是否介入,当我们想好要介入的时候再选择以哪一种方式介入幼儿游戏。只有做到善于观察,教师在介入幼儿游戏的时候才能有的放矢,指导幼儿游戏,增加游戏的乐趣。 幼儿游戏需要考虑的因素有很多,老师只有通过细致观察才能得知实际情况。例如幼儿游戏的时间是不是要延长,进行幼儿游戏的材料是否合适,选择什么样的,再决定是否加入幼儿的游戏,以帮助幼儿提升游戏的技巧。教师不管用何种方式介入游戏,既然介入了,目的应是对幼儿游戏为作具体的指导。 游戏是孩子们自身生活经验的反映,同时也是对成人社会的模仿,角色游戏之所以深受孩子们的喜爱,是因为它能满足孩子的需要,教师在组织游戏的过程中观察是最为重要的,通过观察教师能了解到孩子实际的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观察教师能准确地寻找到孩子游戏水平的最近发展区。教师不应急于将自己认定的游戏目标、游戏内容灌输给孩子,要时刻认识到:游戏是孩子们的游戏,游戏满足的是孩子们的需要;教师要安于做“旁观者”,在幼儿游戏水平发展的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观察重点,刚开始玩游戏,要观察幼儿能否被游戏所吸引,正确地使用材料,会很简单地模仿成人的一些动作;一段时间后孩子的游戏水平有所发展了,经验更为丰富了,此时孩子在游戏中会不断地有闪光点,教师此时的观察重点就是捕捉闪光点。 (二)语言介入法1.询问式语言 比如,“家里除了爸爸妈妈以外,还有谁?”“你什么时候给你的病人开刀?” “你的工作是不是只抓坏人啊?”“拿不下了怎么办?”“如果你想要的玩具没有了,怎么办呢?”上述可能用到的语言介入就是询问式语言,教师通过询问式语言描述游戏中幼儿的情景,并提出幼儿接下来要面临的问题,引发幼儿的思考, 让他们自己去寻找解决方法,这样就可以极大的促进游戏清洁度发展,起到教学的作用。 我们根据上述几个询问语句,展开叙述一下其对推进幼儿游戏进行中帮帮助。“家里除了爸爸妈妈以外,还有谁?”(用于拓展和丰富游戏情节,可以考虑加入别的的角色,比如“宠物”)“你什么时候给你的病人开刀?”(提醒幼儿明确自己的角色,有的孩子刚刚还扮演医生,但很快就忘了自己的角色,到处闲逛)“的工作是不是只抓坏人啊?”(拓展幼儿的思维,帮助幼儿丰富对的认识)“拿不下了怎么办?”(帮助幼儿思考更为合理的解决办法)“如果你想要的玩具没有了,怎么办呢?”(指导幼儿学会使用替代材料)这就是询问式语言所起到的指导性作用。 2. 澄清式语言 幼儿的游戏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但幼儿年龄小,对事物的理解可能存在偏差,有时候由于不太理解社会规则,或者模仿了社会中的一些不良现象,在游戏中表现出一些不符合规则的游戏行为。据此,教师就可以引导幼儿讨论,澄清幼儿对事情的认识,从而形成正确的观念。 3. 鼓励式语言 比如,孩子们在美工区开展绘画活动,主体是发型,有的孩子画直发,有的卷发,画完后用油画棒涂色,一个小女孩想用白色的油画棒给头发上色,可是没有白色的油画棒,她就求助老师,说没有白色油画棒。老师先采用了建议式的语言,“可不可以用其他颜色呢?”小女孩想了想,从中找出银灰色的油画棒涂色,刚涂了几下,就把头转向老师,老师看了看她涂的色,说“用银灰色涂多漂亮啊, 很多时尚的狮子就是银灰色,真棒”。听到老师鼓励的话语,小女孩高兴地用银灰色涂起来。在这个案例中,教师鼓励性的语言促进了儿童游戏的顺利开展。 4. 邀请式语言 幼儿的发展水平是不一样的,性格也是有差异的。比如,有的幼儿偏内向, 或者社会性发展水平较差,不知道如何加入同伴游戏,总是一个人玩耍,很少会主动发起交往,或者在游戏中往往处于配角。这时教师可以运用邀请的方式:“我们一起去超市买东西吧”“你可以帮我理发吗”“咱们去给汽车加油好吗”等语言邀请幼儿与老师一起游戏或者进入游戏情境,围棋创造和其他幼儿交往的机会,使他们体验到参与游戏的乐趣,并逐渐学会如何参与别人的游戏中,如何与他人展开交往。 5. 角色式语言 教师以角色身份参与到游戏中,促进游戏情节更为丰富和深入地开展。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扮演角色和参与游戏时应自然,不要露出“”的痕迹。这种方法和我们之前讲到的交叉式介入法,二者是非常类似的,只不过在这里更强调语言的使用。 6. 指令式语言 “指令式语言”即直接的命令或指令。当幼儿在游戏中严重违反规则或做出一些危险举动时,教师要立即通过明确的指令性语言制止其行为,比如,“不能这样”“赶紧停下来”“不可以用玩具打小朋友的头,这样会很疼得”,等等。明确具体的指令,能及时制止幼儿的不恰当行为,避免危险的出现,保证游戏活动安全健康地开展。通过语言指导,教师(家长)可根据需要,采取适当的方式策略对幼儿游戏进行有针对性地指导。 (三)行为介入法 1.提供游戏材料 根据教育组织对幼儿游戏的调查显示,幼儿在进行游戏时是否可以选择游戏材料以及所选的材料的适合程度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幼儿的游戏体验,使得幼儿游戏缺乏教学的目的性和是幼儿获取更多快的针对性。如果幼儿在进行游戏是不可以选择自己想要的材料或者他们本身就不去选择游戏材料的话,幼儿在游戏期间就会无所事事,经常发呆,无法融入到游戏之中。老师通过提供游戏材料,来帮助幼儿百多这样的困境,避免幼儿在游戏中因为融入不了而情绪低落,享受不到游戏乐趣。同时,教师理由提供材料的机会可以很好的介入幼儿游戏,也提高幼儿对老师的认可和好感度,这对以后老师介入幼儿游戏提供了支撑。 2. 规划场地设置 虽然说老师要尽量保持幼儿在游戏中的自主性,但实际中幼儿的分辨能力和思维能力比较薄弱,对于游戏场地的选择比较随意,经常玩着玩着就脱离了老师的视线。老师通过游戏场地的规划布置,可以让游戏的进程朝着老师要想的方向发展,同时由老师来布置场地,可以确保幼儿在游戏进行中的安全。例如,冬天到了,老师希望接下来进行的幼儿游戏可以减少奔跑,不让幼儿流汗,以免造成幼儿感冒或身体不适,那么老师在进行场地布置的时候,可以用一些物体把游戏空间隔断,分成几个小块空间,阻隔幼儿进行大范围的运动。这是一种十分有效的介入方式,并且还不会引起幼儿关注,润物细无声的介入到幼儿游戏之中,保证游戏的顺利进行、提升幼儿游戏的质量。 3. 进行动作示范 规则游戏由于有玩法及规则的限制,必须在学会后才能玩。因此,教师要给幼儿作适当的示范、讲解,帮助他们掌握玩法,理解并掌握规则。在创造性游戏里,如表演游戏,教师可以在小舞台上向孩子们进行示范性演出,不仅能激发起幼儿的表演欲望,而且能将各种表演技巧展现给幼儿,供幼儿模仿,教师还可与幼儿一同表演,表演里面就隐含着示范。这样幼儿就很自然的在老师的带领下进游戏,老师“光明正大”介入到幼儿游戏中,并且由于有了老师的引导,更方便达到游戏教学的目的。 总结实际的幼儿游戏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幼儿自己掌握游戏的节奏,无论节奏快还是慢,都需要幼儿根据自己的理解和体验而定,这样由幼儿自己引导自身参与的游戏,可以让他们体验最大的快乐。这就说明,幼儿游戏的进行还是要以幼儿而主体,老师只作为参与者和监管者,保证游戏的乐趣是最主要的,教育的目的是建立在幼儿体验到快乐的基础上又老师引导他们学习到的。因此不管用什么方式介入到幼儿游戏之中,最重要的就是要让孩子体验到游戏的乐趣,让他们在游戏中得到真正的快乐。 参考文献1 刘秀娟.浅谈教师介入幼儿游戏的方法J.成功:教育版,2015,(07):182. 2 黄玲燕.浅谈教师介入幼儿游戏的时机与方式J.新课程,2016(4). 3 王春颖.幼儿园户外自主游戏中教师有效介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 4 郭曼曼.教师介入幼儿游戏的研究现状与趋势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1). 5 居秋霞. 浅谈教师介入幼儿游戏的时机和策略 J. 新校园( 阅读), 2017,(1):139-139. 6 车小静.教师介入幼儿区域活动的时机与策略J.新课程, 20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