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4_T 3471-2019 沿淮行蓄洪地区芡实生产技术规程.docx
-
资源ID:96700129
资源大小:25.98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DB34_T 3471-2019 沿淮行蓄洪地区芡实生产技术规程.docx
ICS 65.020.20B 05DB34安徽省地方标准DB 34/T 34712019沿淮行蓄洪地区芡实生产技术规程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semen euryales production in flood detention zones of theHuaihe River文稿版次选择2019 - 12 - 25 发布2020 - 01 - 25 实施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 布DB34/T 34712019前言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阜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提出。本标准由安徽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阜南雨露农业科技种植专业合作社、安徽宏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阜南县广平种植专业合作社、安徽省农科院园艺所、阜南县农业农村局。本标准起草人:丁广礼、严从生、俞飞飞、汪善洋、孙少利、王艳、于朝敏、姜威、贾利、王家嘉、丁广平、侯利萍。IDB34/T 34712019沿淮行蓄洪地区芡实生产技术规程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芡实生产的产地环境、育苗、移栽、田管技术、采收等。本标准适用于沿淮行蓄洪地区芡实生产。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NY/T 496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NY 525有机肥料NY/T 5010无公害农产品 种植业产地环境条件3 产地环境3.1 应符合 NY/T 5010 的要求。3.2 选择排灌方便、持水性好的、地势平坦的低洼地,要求土壤肥力中等以上、耕作层厚度 30 cm 以上。4 育苗4.1 品种选择根据采收方式选择品种。采收方式为人工分期采收的选择无刺芡或有刺芡品种。采收方式为一次性机械采收的选择有刺芡品种。4.2 培育幼苗4.2.1 建育苗棚采取大棚育苗,棚宽 4.5 m5.0 m,育苗池宽 1.8 m2.0 m,深 30 cm,池内铺 7 cm8 cm 厚营养土。4.2.2 催芽3 月中旬将淘洗干净的种子,浸没于非金属容器内清水中,白天日晒保持水温 2025,夜间遮盖保持水温 15,2 天3 天换水 1 次,种子萌动露白即可播种。4.2.3 播种1移栽田四周要筑高埂,埂高 0.8 m,埂宽(上口)1.0 m,每块移栽大田控制在 2 hm 以内。种植无刺芡早熟品种每 667m 栽 100 株120 株,晚熟品种每 667m 栽 80 株100 株。种植有刺芡收鲜籽的每 667m 栽 70 株80 株,收干芡米的每 667m 栽 120 株140 株。 5.1.2.1整地前每 667m 施经无害化处理的农家肥 1000 kg1500 kg 或商品有机肥 300 kg,加三元DB34/T 34712019播种期一般 3 月下旬。播种前 5 天7 天,育苗池灌水 8 cm10 cm,澄清池水、沉实底土后播种,播种密度为每平方米播种子 300 粒。4.2.4 苗池管理育苗池水层深度掌握在 6 cm10 cm,棚内温度白天控制在 2030,夜间控制在 1520,出苗后注意大棚通风,及时拔除苗池内杂草。4.3 二段育苗4.3.1 分苗时间播种 30 天后,当幼苗长至 2 片3 片小叶时,分苗移栽,进行二段育苗。4.3.2 分苗技术分苗移栽时带种子起苗,及时移栽,株行距 30 cm×40 cm。移栽时需将芡实种子和须根全部栽入泥中,要防止埋没心叶。4.3.3 水层要求经过 5 天7 天,幼苗返青成活后,随着新叶的生长,逐渐加深水位,定植前水位加深至 30 cm。5 移栽5.1 整地5.1.1 移栽田筑建25.1.2 施底肥2素复合肥(N-15、P-15、K-15)50 kg。5.1.2.2 有机肥选用符合 NY 525 的规定。5.1.3 整地深耕至 25 cm,整碎土块,整平地面,灌水 15 cm 深,一周后移栽。5.2 栽植密度要根据种植的品种类型和出售产品要求而确定种植密度。22225.3 移栽定植5.3.1 移栽时间6 月上旬至 7 月上旬期间,当芡实苗长到 3 张4 张圆叶,大叶直径达 20 cm 时即可移栽定植。2新叶皱纹密、生长缓慢时追肥,667m 追肥 15 kg。 6.4.1一般 667m 追三元素复合肥(N-15、P-15、K-15)50 kg,分三次追施。DB34/T 347120195.3.2 定植穴定植穴深 15 cm20 cm,直径 70 cm80 cm,开穴 1 天2 天泥水澄清方可移栽定植。5.3.3 定植要求定植时要随起苗随栽,栽时保证心叶露在泥土外。6 田管技术6.1 查苗补苗定植后 7 天10 天检查田间苗情,发现缺苗,及时用预留苗补栽,补栽苗要稍大于大田苗。对于淤泥淹没心叶重、植株生长严重不良的植株要拔除重新栽苗。6.2 水层管理根据芡实不同发育阶段和天气情况调节水层深度。定植时水深 10 cm15 cm,成活后水位逐渐加深,一般 30 cm40 cm,至生长盛期后水位加深到 50 cm,浅水大田种植水深不超过 60 cm。6.3 除草采取人工除草方式,栽后 7 天,植株活棵后开始人工拔草,一般 7 天10 天一次,至 7 月底 8月初芡实叶片封行,停止拔草。6.4 追肥26.4.2 第一次在移栽活棵后追 20 kg,7 月中旬至 8 月期间看苗追肥 2 次,当芡实叶片薄而发黄、26.4.3 肥料使用应符合 NY/T496 的规定。6.5 病虫害防治6.5.1 幼苗时期注意防治菜青虫、蚜虫,生长前期注意防治螺类,7 月8 月注意防治叶瘤病。6.5.2 化学防治使用农药应符合 GB/T 8321 的规定。7 采收7.1 采收时间沿淮地区一般 8 月中旬后开始采收鲜食芡实,鲜食芡实需分期采收,头两次相隔 7 天采收 1 次,以后每隔 4 天5 天采收 1 次,以收芡实米为目的的一般 11 月中旬以后植株枯萎后集中采收。7.2 采收方法7.2.1 采收无刺芡时需用专用竹刀从果实基部取下果实,保持果梗不受损伤。采收有刺芡时可用镰刀直接割下果实。7.2.2 大面积种植,以收干芡米为目的,待植株枯死沤烂后用采收船进行机械采收。_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