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183;置身诗境缘景明情导学案(教师版).docx
-
资源ID:9670372
资源大小:28.96KB
全文页数:2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选修#183;置身诗境缘景明情导学案(教师版).docx
选修#183;置身诗境缘景明情导学案(教师版)选修·置身诗境缘景明情导学案(老师版) 本文关键词:选修,置身,学案,景明,老师版选修·置身诗境缘景明情导学案(老师版) 本文简介:长沙县试验中学高二语文组导学案主备人:席云置身诗境缘景明情单元学习导学案(老师版)单元导学教学目标:一、学问与技能1、通过对古典诗歌中意象的把握,发挥想象,体会和品尝中国古典诗歌特有的意境美。2、学会联系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及诗人的人生经验观赏不同朝代不同流派诗人的代表作品。3、让学生发挥想象,并选修·置身诗境缘景明情导学案(老师版) 本文内容:长沙县试验中学高二语文组导学案主备人:席云置身诗境缘景明情单元学习导学案(老师版)单元导学教学目标:一、学问与技能1、通过对古典诗歌中意象的把握,发挥想象,体会和品尝中国古典诗歌特有的意境美。2、学会联系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及诗人的人生经验观赏不同朝代不同流派诗人的代表作品。3、让学生发挥想象,并学会用自己的语言去描绘诗歌的意境。4、让学生在品尝诗歌的过程中受到健康情感的熏陶。单元教学重点:1、捕获意象,感受意境。2、学习作者营造意境表达情感的艺术手法。主要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朗读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预习案一、整体感知1、什么是诗歌的意象?作品中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备结合,就是“意象”。意象是融入了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或是借助客观物象表现的主观情意。如“梅”就带上了清芳高洁、傲雪凌霜的意趣。人(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子公)意象景(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物)物(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2、什么是诗歌的意境?“意境”也叫境界,所谓“意”,是指诗人的思想情感,是诗人在理解和相识生活的基础上的主观感受;所谓“境”,是诗人所描绘的客观事物,即显明的生活图画,是从大量现实生活中提炼出来的,富有特征的艺术形象。两者相互渗透,形成和谐的统一体。因此,所谓“意境”是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诗人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用这样简洁的关系式来表示:意象物象×情思意境意象氛围【例】小楼一夜听风雨,深巷明朝卖杏花。(陆游临安春雨初霁)意象:小楼深巷:静谧幽邃,诗人客居临安的孤独春雨杏花:江南早春的气息,预报一个万紫千红的局面即将到来意境:孤独的诗人躺在深巷小楼里,春天的脚步随着雨声来到深巷,进入小楼,给诗人带来一个不眠之夜,诗人设想明天早晨该能听到深巷传来的卖花声了,这两句构成的意境,其中有春天到来的喜悦,也有流光易逝的感喟。鉴赏诗歌只有从“意象”入手,领悟到诗的“意境”才能更精确地把握好作者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3、诗歌的表达技巧往往表现在三大方面: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1)表达方式是诗人表达思想感情的重要手段,常见的有记叙、描写、抒情、争论。抒情:可分为干脆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描写:可分为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粗笔勾画、白描工笔;乐景写哀、哀景写乐等。(2)表现手法又叫艺术手法,是指诗歌的章法和技巧,包括赋、比、兴;渲染,衬托,对比,用典,象征,虚实、抑扬改变、铺陈描写、衬托、对比、想象、联想、照应、托物言志等。(3)修辞手法包括比方、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用典、化用、互文、反复等。4、要品尝、感受意境,须要留意几点:(1)要“沉醉其中”,短暂忘掉四周的一切,对外界的各种因素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全身心地投入到一个想像的世界中。(2)要借助自己已有的生活体会和审美阅历,在想像中让自己进入到诗人用文字勾画的场景中,去感受、体会,从而与诗人取得共鸣。有些诗歌写的是一些奇妙的传闻和光怪陆离的景象,或者本就是存在于诗人想像中的物象和景象,这种境界是读者从未体验过的。我们仍旧须要借助已有的生活体会和审美阅历,力求与诗人取得共鸣。只有充分发挥想像和联想,调动视觉、听觉、触觉等各种感官,尽量构想诗人描绘的奇幻世界,从而获得对人生、自然的新相识。这就是“置身诗境”。“缘景明情”,就是依据我们在想像中勾画出来的诗人描绘的意境,触景生情,去感受、体会处于这样的意境中自己萌发的情感,从而推想诗人的情感。详细阅读一篇作品时,我们还要依据作品中意象自身的特点、组合方式以及情景之间的关系,实行不同的观赏方法。(1)有些作品篇幅短小,出现的都是一些常见的意象,只需将诗中的意象连缀起来,就可以在简约、明净的画面中感受到作者的情思。【例题】请从“景”与“情”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2022年福建卷)江行严羽暝色蒹葭外,苍茫旅眺情。残雪和雁断,新月带潮生。天到水中尽,舟随树杪行。离家今几宿,厌叫棹歌声。【注】棹歌:行船时船工所唱的歌。明确:运用了融情于景手法,描写了雪“残”、雁“断”、月“新”、潮“生”的凄迷景致。寄寓了诗人因羁旅漂泊而产生的思乡之情。(2)有些作品意象之间跳动大,心情起伏,诗思奇异,就须要我们抓住其中比较典型的意象,依据它们供应的信息加以想像来补充,使之形成一个完整的意境,从而体会作者的思路和情感。例: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回忆从前相聚宴游之乐,并进一步抒写相别十年的思念之深。想当年,春风拂面,我们在盛开的桃李花下举杯畅饮;十年来,漂泊江湖,每当夜雨潇潇、漏尽灯残之时,不由得更加思念远方的友人。这两句所描绘情景的巨大反差,形成了剧烈对比,从而更加凸现了思念之情。(3)有些作品的精妙之处不在于整个诗篇的美丽浑成,而是以一联、一句,甚至一字见奇,我们就要对这些精彩之处多加赏析,品尝出其中的精妙来。例:一剪梅?舟过吴江蒋捷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流光简单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赏析:樱桃和芭蕉这两种植物的颜色改变,详细地显示出时间的奔驰。蒋捷抓住夏初樱桃成熟时颜色变红,芭蕉叶子由浅绿变为深绿,把看不见的时间消逝转化为可以捉摸的形象。春愁是剪不断、理还乱。词中借“红”“绿”颜色之转变,抒发了年华易逝,人生易老的感叹。(4)还有些作品的意境和韵味全靠结尾处以景言情的点睛之笔,我们切不行只见其景,不见其情。横塘(宋范成大)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旧。年年送客横塘路,细雨垂杨系画船。问:请简要赏析末句的表达效果。明确:末句以景结情(寄情于景、拟人等),写横塘景中与离情别绪相连的细雨、垂杨、画船,细雨如丝,垂杨似线,画船待发,烘托离别之情。(或:末句并未用任何离恨相思之词,只是用雨丝风片、垂柳轻舟,象征依依惜别之情,与开头两句的景物描写融为一体,以抒情之笔写景,颇具情韵。)当然,我们在学习“置身诗境”和“缘景明情”这两种鉴赏方法的时候,也会综合运用前面学过的“以意逆志”和“知人论世”两种方法,帮助我们更精确、快速地把握诗歌意境。探究案一、鉴赏诗歌的形象1、登岳阳楼颔联“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写出了洞庭湖怎样的自然景象?请你置身诗境,说说自己的感受。解答示例:“坼”:洞庭湖波涛万顷、巨浪千层,方圆数千里的江南大地訇然裂为两片,刹那间,乾坤摇动、天崩地解显示出洞庭湖的磅礴气概!“浮”:动态感,在诗人的笔下,洞庭包涵天地万物,并且主宰着它们的沉浮,日月星辰都随着湖水的波动而漂荡起落一派壮阔秀丽的图景。置身在这样的试镜,心灵受到震撼,胸襟为之开阔,精神境界得到提升。2、夜归鹿门歌中根据时空依次,分别写了江边和山中两个场景,比较诗人描写这两个场景时不同的侧重点,说说它们是如何组成一个和谐统一的诗境的。解答示例:江边场景侧重写世俗,人们热闹着争渡回家,但诗人保持着超脱、潇洒的心态;山中场景侧重写诗人隐居,与尘俗隔绝,孤独孤独。从第一个场景到其次个场景,是诗人从尘世生活归到一人隐居,这中间突出了诗人的隐士形象,表现出他恬然潇洒的隐逸志趣。因此,这两个场景构成的诗境是和谐统一的。二、鉴赏诗歌语言1、菩萨蛮中,按常情,做客异乡的游子总以不得还家乡而愁绪满怀,但这首诗却偏偏反过来说“还乡须断肠”,这是为什么?这和诗人所要表达的主旨有什么关系?解答示例:一般游子的忧愁是不能回家乡;而这首词中的游子,却能回家乡,但由于家乡战乱的缘由不能回,这种愁苦就比一般更为深广。这首词的主旨,是在描写江南好的背景上,述说作者漂泊异乡、有家难归的苦痛情感。“还乡须断肠”这一句正是突出了这个主旨。2、夜归鹿门歌“惟有幽人自来去”一句体现了诗人怎样的一种心情?解答示例:这一句是说,诗人隐居在这里,与世隔绝,四周只有山林,一个人孤独地来来去去。句中的“幽人”,既是指庞德公,也是诗人自况。庞德公曾在这里隐居,诗人步他后尘,在这里一个人生活。在这个天地里,人好像与大自然溶化在一起,心中是多么安静、超脱和闲情逸致。3、梦游天姥吟留别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快乐颜”,反映了是人什么性格?历来诗评家都认为这两句是全诗的“诗眼”,试结合全篇内容谈谈你对这种说法的理解。解答示例:在封建社会,等级森严,“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全部人才都摆脱不了依附封建王朝的屈辱地位,无所谓人的尊严。李白却继承了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优良传统,敢于向权贵挑战,与权贵决绝,蔑视权贵,而追求自己的特性自由。这正是李白的名贵品行,是他的宏大之处。(这锵铿有力的十六个字,是诗人思想和特性的体现,是诗人追求特性自由和蔑视权贵的精神表现。表达了诗人宁愿寄情山水,也决不向权贵屈服,也决不取悦于世而苟且偷生,充分显示了诗人的抗拒精神和豪迈气概。)说这两句诗是“诗眼”因为它点明这首诗的主旨。这个主旨是统帅全诗的。这首诗的主要部分是写梦境,写幻想世界。这是用幻想世界的美妙衬托现实世界的丑恶,用诗人在幻想世界的自由翱翔衬托他在现实世界的失意与碰壁。就是说,即使写梦境,也是着眼于现实,为了一吐在长安三年所累积的怨愤之气。三、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1、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是用什么手法来表现天姥山的雄奇与高大的?其次段结尾处又说“惟觉时之枕席,失一直之烟霞”,这反映了李白怎样的人生看法?解答示例:李白用夸张和幻想来写天姥山。现实中的天姥山当然不如五岳,李白却说“势拔五岳掩赤城”,比五岳更高大。连出名的天台山也似乎拜倒在它的脚下。李白所写的是他幻想中的天姥山,这座天姥山是现实天姥山被夸张后的幻影。这两句诗是说,无论梦境多么美妙,最终梦终归要醒来,梦中的一切忽然破灭。一方面,这反映了李白有人生如梦的消极心情。李白在政治上遭遇挫折的状况下,对人生有些消极,是可以理解的。另一方面,李白表达的是,梦破灭后,最终还是躺在枕席上。就是说,要回到现实,不能再梦境中过日子。因此,李白的人生看法的基调还是主动向上的。四、鉴赏诗歌的思想情感1、登岳阳楼颈联“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诗的意境由宽敞突然转入狭窄,联系尾联,试析作者在诗中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解答示例:从颔联到颈联,诗的意境从宽敞转到狭窄,但这两联是相辅相成的。清代史学家浦起龙说:“不阔则狭处不苦,能狭则阔境愈空。”到尾联,意境又转到宽敞,诗的前后相互衬托,全诗意境构成一个整体。杜甫为什么“亲朋无一字”,一身是病,只有孤舟呢?因为“戎马关山北”。于是杜甫只能“凭轩涕泗流”了。面对浩淼的洞庭湖诗人抒发的是一种忧己伤世无限悲苦之情。(人面对汪洋浩淼的洞庭湖,回想自己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际,明珠暗投,得不到精神和物质方面的任何救济。眼前既“老”且“病”,郁居木船,飘流湖湘,更是身世危亡,苦不堪言。其凄凉之境、哀痛之心、愤怨之情,不言自明。诗人凭栏远眺北方,想到那长年不息的战火和涂炭的生灵,不禁涕泪纵横,难以抑止。诗人抒发了一种忧己伤世无限悲苦之情。)检测案1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登城望湖楼晚景刘敞苏轼雨映寒空半有无,横风吹雨入楼斜,重楼闲上倚城隅壮丽应须好句夸浅深山色凹凸树,雨过潮平江海碧,一片江南水墨图电光时掣紫金蛇(1)两诗均写江南雨景,但景色有异,登城写的是,望湖楼晚景写的是疾风骤雨(2分)(2)两诗第三句都描写相对静止的画面,请分别说说它们在原诗结构中的作用(2分)(3)以上两首诗,刘诗美丽,苏诗壮丽,请结合诗句赏析(4分)【参考答案】(1)和风细雨(2)刘诗第三句承接前两句,并与蒙蒙细雨叠加,以形成下句江南水墨图意境苏诗第三句从“横风吹雨”转入“雨过潮平”,为描写雷电蓄势.承上启下(3)刘诗通过写雨映寒空,山深树幽,倚楼远眺的一幅水墨画,运用白描手法,描绘出一幅江南水墨图.苏诗通过写横风斜雨,潮江涌动,运用比方手法,写出了雨前、雨后的壮丽美景【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考查对诗歌的鉴赏实力,实力层级为E级两首诗歌同为写景佳作,赏析时抓住诗人描写的景物,品尝景物的特点,结合诗人的诗歌特点,进行全面赏析2、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回答问题(8分)清明黄庭坚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注此诗作于诗人被贬宜州期间士:指介之推,春秋时晋人从晋文公出亡十九年,功成后拒绝做官,隐居绵山被烧死(1)这首诗首联写景抒情有什么特点?(4分)答:运用拟人、对比的修辞手法,描写清明季节两种不同的景色,以乐景写哀情,哀景衬哀情(2)指出“人乞祭余骄妾妇”这句话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背景(4分)答:孟子或齐人有一妻一妾表现了诗人对贤愚混杂、是非不分的世道的愤慨,表现出诗人一种无奈的超脱【注释】(1)桃李笑:形容桃花、李花盛开(2)冢:坟墓(3)蛰:动物冬眠(4)这句诗用的是孟子中的一个寓言,讲的是齐人在坟墓前恳求祭品充饥,反而在其妻妾面前夸耀有富人请他喝酒(5)这句诗用的是春秋时的一个典故志士介子推不贪公侯富贵,宁可被火焚死也不下山做官(6)是:对,正确(7)蓬蒿:“茼蒿”的俗称此指杂草【译诗】清明季节,桃李含笑盛开,但野田荒坟却是一片凄凉,令人哀愁的景象春雷震天动地,惊醒了蛰伏的龙蛇,春天雨水足够,郊外原野上的草木长得很柔嫩过去有个齐国人在坟墓前恳求祭品充饥,回家却向妻妾炫耀,说富人请他喝酒,与此相反,晋国志士介子推不贪公侯富贵,宁可被火焚死也不下山做官悠悠千载,贤愚混杂,谁是谁非?最终都是掩埋在长满野草的荒坟中【解析】这是诗人触景生情之作,通篇运用对比手法,抒发了人生无常的慨叹首联以清明节时桃李欢乐与荒冢生愁构成对比,流露出对世事无情的叹息二联笔锋一转,呈现了自然界万物复苏的景象,正与后面两联的满眼蓬蒿荒丘,构成了剧烈的对比由清明扫墓想到齐人乞食,由寒食禁烟想到介子推焚死,不论贤愚,到头来都是一杯黄土诗人看到大自然的一片朝气,想到的却是人世间不行逃脱的死亡的命运,表达了一种消极虚无的思想,悲凉的心情缠绕于诗行间这与诗人一生政治上的坎坷以及他所受的禅宗思想的深厚影响是分不开的但作品体现了作者的人生价值取向,鞭挞了人生丑恶,看似消极,实则愤激总之,诗人生动地描绘了清明节令到来时,万物蒸蒸而上,生气勃勃的动人景象,与杜牧诗不用典故,也没有浓艳华丽的词藻,而是运用白描的手法,朴实的语言,为我们描绘出一幅淳朴的乡村风俗画,给人以美的艺术享受相映成趣,读后令人回味无穷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岳飞遥望中原,荒烟外,很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注】万岁山、蓬壶殿:指宋徽宗时构筑的土山苑囿、亭台宫殿(1)词中写了哪些“风尘恶”的景象?(2)词的开头写作者登黄鹤楼遥望中原,结尾说“再续汉阳游,骑黄鹤”,反映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何改变?参考答案:(1)铁骑满郊畿,士兵“膏锋锷”,一百零一姓“填沟壑”,千村寥落(2)由开头对昔盛今衰的悲慨,对外敌入侵践踏大好河山的愤恨,对统治阶层奢侈误国的隐隐痛心,对抗击敌人收复失地的决心,转到想象中“提锐旅”“清河洛”之后再登黄鹤楼的安逸心情4.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客中初夏司马光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1)这首诗描写的主要内容是,初夏天气的总体特点是(2)这首诗一共写了哪几方面的景物?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参考答案:(1)初夏的风光;清和(清爽、和暖)(2)晴景、雨景、远景、近景;表达了诗人对夏日风物的喜悦心情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齐安郡后池绝句杜牧菱透浮萍绿满池,夏莺千啭弄蔷薇尽日无人看微雨,鸳鸯相对浴红衣(1)这首绝句通篇写景,景中有情运用了什么手法写景?(2)透过诗中情景我们看到了诗人此时怎样的心境?参考答案:(1)此诗颜色多彩而又协调,运用了以动表静、以声响显示幽寂的反衬手法(2)在一个“尽日无人”的环境,隐然还有一位尽日看雨之人,可见其一百零一无聊赖之情状;而相对戏水的鸳鸯,更衬托出看雨的孤独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谢亭送别许浑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注】劳歌:本指在劳劳亭(旧址在今南京市南,是一个闻名的送别之地)送客时唱的歌,后来成了送别歌的代称西楼:指榭亭其次句和第四句运用了什么方法?表现了景物怎样的特征?这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请作简要分析参考答案:其次句用反衬的手法,以乐景写哀情,在青山急流间红叶满树,突出了景物的艳丽漂亮。第四句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写了酒醒后西楼下满天的风雨凄冷的景物衬托出诗人凄清的情感。这两句诗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的离愁别绪。7、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后面的问题十五夜望月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1)三、四句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2)第四句中“落”也有写作“在”的,你认为用哪一个词更好?请说明理由参考答案:(1)对月怀远、别离思聚的感情。(2)“落”字好;它给人以动感,化无形为有形,仿佛那段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似的,使“秋思”形象化,更为生动感人“在”字较好,明明自己在怀人,偏偏说“秋思在谁家”,用“在”使秋思拟人化,将诗人对月怀远的情思表现得蕴藉深厚(两种答案,言之成理皆可)8、阅读下面王勃的两首诗,回答问题江亭月夜送别(其一)江送巴南水,山横塞北云津亭秋月夜,谁见泣离群江亭月夜送别(其二)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孤独离亭掩,江山此夜寒(1)王勃的这两首同题送别诗,在表情达意的写法上有何主要区分?请作简要分析(2)有人评点江亭月夜送别(其二)这首诗时,赞扬“寒”字之妙:“一片离情,俱从今字托出”你是否同意这种看法或另有见解?请简要阐释参考答案:(1)第一首用“谁见泣离群”干脆抒情,表达离愁,其次首用寓情于景、景中见情的手法委婉(间接)表达离情(2)同意作者感到此夜江山寒,一个“寒”字写出友人离去后心情的沉重与冷寂(此题为开放题型,可以不同意而确定其它字眼,言之成理即可)8第20页 共20页第 20 页 共 20 页第 20 页 共 20 页第 20 页 共 20 页第 20 页 共 20 页第 20 页 共 20 页第 20 页 共 20 页第 20 页 共 20 页第 20 页 共 20 页第 20 页 共 20 页第 20 页 共 20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