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道路交通事故的现状、特点、原因分析及对策.docx
-
资源ID:96707376
资源大小:12.32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我国道路交通事故的现状、特点、原因分析及对策.docx
我国道路交通事故的现状、特点、原因分 析及对策随着我国交通事业的迅速发展,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率呈 上升趋势。这不仅给无数家庭带来不幸,还严重影响着经济发 展和社会稳定。因此,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和关注道路交通事故 的防范工作。二、道路交通事故的特点道路交通事故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多发生在城市道路和高 速公路上,尤其是在交通高峰期。造成事故的原因又具有复杂 性和多样性,其中人、车、路、环境等因素都可能成为事故发 生的诱因。三、道路交通事故的原因分析人因素是造成交通事故的主要因素之一,包括驾驶员的驾 驶技能、心理素质等方面;车辆因素主要是车辆的质量、性能、维护等方面;路因素包括道路的设计、建设、维护等方面;环 境因素则包括天气、能见度等方面。四、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的对策针对以上原因,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来预防和减少交通事 故的发生。比如,加强驾驶员的培训和考核,加强车辆质量监 管和维护,改善道路设计和建设,提高环境监测和应急处置能 力等。总之,道路交通事故的防范工作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有效地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随着我国道路交通事业的迅速发展,交通事故的增加已成 为交通管理所面临的严重问题。汽车交通作为人类文明的标志, 彻底改变了人类的历史进程,给人类带来了舒适和便捷的好处, 但同时也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一些负面效应,交通事故就是其 中最严重、危害最大的负面效应之一。世界上各个国家,特别 是发达国家,都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制定了较为完 善的道路交通管理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以预防和减少交通 事故。虽然每年因交通事故造成的损失很高,但交通事故的增 长势头已趋于平缓,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的交通事故,特别 是近几年的交通事故处于稳定趋势。然而,我国的道路交通事 故所造成的损害后果依然严重,每年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居于世 界首位。近年来,在我国机动车数量快速增长的情况下,交通事故 及伤亡人数呈不断上升趋势。我国自1951年开始统计交通事 故数据,当年全国共发生交通事故5922起,死亡852人,伤 5159人。在1951年至1984年的30多年间,交通事故各项指 标的变化基本上是平稳的。80年代中期以后至今,社会交通 需求日益旺盛,城乡交通活动随之剧增,但道路建设和交通管 理的发展却不能满足交通运输发展的客观需要,道路交通事故 急剧增加。尤其是1991年后,随着国家总体经济实力的不断 增强,机动车保有量急剧增加,交通运输发展迅速,交通事故 及其死亡人数急剧增长。从1998-2002年的5年中,全国道路 交通事故绝对数呈上升趋势,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 年均增长率分别为32.5%、8.8%、42.7%o 2002年全国一般以 上道路共发生交通事故77.31万起,造成10.94万人死亡、56.21万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33.24亿元,与2001年相比分 别增长了 2.41%、3.26%、2.85%、和7.66%,是历年之最。我国的道路交通事故造成的损失远大于世界发达国家,道 路交通事故致死率也远大于发达国家。这是由于发达国家通过 上个世纪70-80年代的治理,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呈逐年下降的 态势,而我国却恰恰相反。从相对指标来看,我国道路交通事 故增长率和万车死亡率都在下降,2003年全国道路交通事故 虽然除了经济损失指标以外,其他各项指标都有不同程度的下 降,但交通安全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因此,研究我国道路交通 事故的特点、分析其成因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国道路交通事故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首先,公路交通事故数量多,且死亡率高于城市道路交通 事故。2003年,全国公路交通事故数量为起,造成人死亡、 人受伤,分别占总数的58.4%、77.2%和65.3%;城市道路交 通事故数量为起,造成人死亡、人受伤,分别占总数的41.6%、 22.8%和34.7%。公路与城市道路事故起数比为1.4:1,但公路 交通事故死亡人数是城市道路死亡人数的3倍。公路上平均每 5起事故死亡1人,城市道路上平均每12起事故死亡1人。其次,道路交通事故数量呈逐年增加趋势,且致死率和万 车死亡率高。交通事故致死率是事故死亡人数与伤亡总人数之 比。我国交通事故致死率高于发达国家,2003年达到17.4%, 而发达国家保持在1%-4%之间。万车死亡率虽呈下降趋势, 但远远高于工业发达国家的人/万车的水平。第三,道路交通事故在时间分布上不均衡,除了在常规的 早、中、晚高峰出现明显外,在凌晨零至一时也是一个高峰时 段。交通事故在季、月、周、时分布上具有周期性。以2002 年的交通事故统计为例,交通事故受伤人数和事故次数整体上 从月初至月中稍有回落,此后明显上升,到本月24、25日时 降至谷底后开始反弹,26日升到本月的最高点后又开始回落, 以此规律月复一月。最后,经济发达地区和沿海地区的交通事故数量和死亡人 数相对较多。根据2002年的道路交通事故统计,广东、浙江、 山东、江苏和四川五省的交通事故数量位于全国前五位,合计 起,占全国38.5%。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位于前五位的广东、山东、江苏、浙江和河南,合计人,占全国37.9%。除四川、河 南外,其他省份均属于我国沿海及经济发达省份。绝大多数交通事故都是由于交通违法引起的。根据2002 年道路交通事故统计,因疏忽大意、超速行驶、措施不当、违 规超车、不按规定让行、违规占道行驶、酒后驾车造成了人死 亡,占交通事故死亡总数的51.3%,占机动车驾驶员原因造成 死亡总数的65.3%。摩托车驾驶人、自行车骑车人和行人因交通违章造成的伤 亡严重。2003年全国交通事故中,因摩托车驾驶人交通违法 引发交通事故造成人死亡、人受伤,分别占死伤总数的五分之 一和四分之一。同时,由于自行车骑车人和行人在交通事故中 常常处于弱势地位,一旦与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很容易受到 伤害。2003年自行车骑车人交通违法引发交通事故造成人死 亡、人受伤,分别占总数的14.1%和10.7%。行人交通违法引 发交通事故造成人死亡、人受伤,分别占总数的24.6%和 13.8%o低龄机动车驾驶员成为交通事故的主要主体尤其突出。在 2002年统计中,全国机动车驾驶员肇事起,造成死亡人,分 别占总数94.08%和89.4%,其中驾龄不足三年的驾驶员肇事 起,造成死亡人,分别占总数23.04%和2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