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竹退化林成因及修复技术措施.docx
毛竹退化林成因及修复技术措施毛竹是我国最主要的经济竹种,分布广泛,其资源约占 全国竹林面积70%o它具有生长快、周期短、用途广的优点, 一经造林成林,便可长期持续利用,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好。 同时,竹林又是增加森林碳汇,助力实现“双碳”目标的重 要途径。然而,毛竹在实际生产经营当中,因立地条件、灾害、 有害生物等自然因素和长期无经营管理、不合理采伐等人为 因素造成竹林林相残破、立竹结构失衡、发笋率、成竹率低, 形成了毛竹退化林。退化林经济效益极低,应加以人工干预 修复,以恢复和提升其应有的效益。本文以金安区燕山国有 林场为例,分析毛竹退化林成因和应对措施,以期为毛竹林 经营提供思路。1毛竹退化林成因1. 1自然因素立地条件较差。坡度较大、土层浅薄、通风不良,导致 毛竹根系不发达,浅鞭、弱鞭多;竹林里竹匏、树根、石头 较多,影响毛竹行鞭,造成出笋率低。1.2人为因素2010年之前,金安区燕山国有林场为保障职工工资,过 分追求经济效益,对毛竹林过度采伐,甚至出现砍大留小、 砍伐四年生及以下竹子的现象,造成竹龄结构不合理。随着 财政对林场的补助逐年增加,特别是改革完成后,职工工资、 福利均纳入财政保障,加之毛竹林地处偏远,交通不便,长 期疏于经营管理,且人工成本逐年加大,毛竹市场价格走低, 长期不采伐,密度过大、林内卫生状况差、通风不良,导致 竹鞭腐烂死亡、枯死竹较多,病虫害时有发生,出笋率、成 竹率低下。森林经营意识不强、经营水平低下等,是我场毛 竹退化林形成的主要原因。2毛竹退化林修复的主要技术措施2. 1抚育采伐2. 1. 1适度采伐白露至翌年立春前,按照“去小留大、去劣留强、间密 留梳”的原则,伐除枯死竹、细劣竹、7年生及以上竹。调 整立竹度,留足7年生以下竹株,每亩200株左右。采伐作 业时,应适当保留有利于增强竹林抗灾害能力的枫香、朴树、 麻栋等落叶伴生乔木,保留的落叶乔木树冠投影面积以不超 过竹林面积的20%为宜。2. 1.2竹篦处理结合带状垦复,清除竹篦、树根、石头;未垦复区域的竹匏,打通竹节,以利雨水渗入,加速竹匏腐烂。2.2劈山垦复劈山又叫樵园,就是砍除竹林内的杂草、杂灌,并将其 平铺于竹林内。劈山作业应在7-8月进行。劈山完成后,应 视立地条件开展全垦或带状垦复,及时将砍除的杂草、杂灌 埋入土中。垦复深度一般在10-20cm ,具体视坡度、土壤深 度等现状灵活掌握,宜深则深,宜浅则浅。垦复作业时应一 并清除灌木根系、老竹匏、老鞭、死鞭,同时注意防止损伤 健壮的竹鞭和笋芽,并注意水土保持。2. 3合理施肥施肥可结合垦复作业同步进行。土杂肥2000kg/亩左右, 化肥以氮、磷为主,尿素20kg/亩、过磷酸钙40kg/亩左右。 未垦复区域可结合打通竹匏竹节施入化肥。2.4有害生物防治2. 4. 1竹螟竹螟又称包虫,幼虫吐丝缀叶,在内食叶,虫口密度大 时,可吃光竹叶,严重时造成新竹死亡。防治措施:一是用 黑光灯诱杀成虫。二是在幼虫期用40%氧化乐果乳油按每株 l-2ml计量进行注射。2. 4. 2竹蝗竹蝗又名蚂蚱,是毛竹的主要食叶害虫。大面积发生时 危害性极大,当年新竹枯死,壮竹受害后,2-3年不发新笋, 且竹腔内大多积水,竹纤维遭到破坏,丧失利用价值。防治 措施:一是除卵。卵块一般产在向阳、杂草较少、土壤疏松 的地方,产卵地方一般残留母蝗遗骸,可与小满前后进行人 工挖除;或在产卵地施放白僵菌,使孵化的若虫刚出土就感 染死亡。二是烟剂熏杀。当若虫大量上竹,可用林丹烟剂熏 杀。熏杀是风速应在1. 5m/s 一下,每亩用量0. 5-0. 75kgo笋蝇笋蝇是危害竹笋的害虫。其卵产于幼笋笋口内壁,孵化 后幼虫注入笋内。开始时无症状,一周左右,症状明显,造 成笋尖无露水,笋的高生长停止,直至腐烂。防治措施:清 除林中杂草、林地枯枝落叶,及早挖除退笋;成虫羽化期, 白酒1份、醋4份、白糖3份、水5份、敌百虫少许混 配诱杀;6月灯光诱杀成虫;笋期用1.8%阿维菌素乳油1 000倍液或1.2%苦参碱乳油500倍液地面喷雾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