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高三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汇编:文言文板块.docx

    • 资源ID:96723284       资源大小:45.58KB        全文页数:1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2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高三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汇编:文言文板块.docx

    山东部分地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汇编:文言文板块山东省德州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司马错与张仪争论于秦惠王前,司马错欲伐蜀,张仪曰:“不如伐韩。”王曰:“请闻其说。”对曰:“亲魏善楚下兵三川塞轘辕缑氏之口当屯留之道,魏绝南阳,楚临南郑,秦攻新城、宜阳,以临二周之郊,诛周主之罪,侵楚魏之地。周自知不救,九鼎宝器必出。据九鼎,按图籍,挟天子以令天下,天下莫敢不听,此王业也。今夫蜀,西僻之国也,而戎狄之长也,敝兵劳众不足以成名,得其地不足以为利。臣闻:争名者于朝,争利者于市。今三川、周室,天下之市朝也,而王不争焉,顾争于戎狄,去王业远矣。”司马错曰:“不然。臣闻之:欲富国者,务广其地;欲强兵者,务富其民;欲王者,务博其德。三资者备,而王随之矣。今王之地小民贫,故臣愿从事于易。夫蜀,西僻之国也,而戎狄之长也,而有桀纣之乱。以秦攻之,譬如使豺狼逐群羊也。取其地足以广国也,得其财足以富民,缮兵不伤众,而被已服矣。故拔一国,而天下不以为暴;利尽西海,诸侯不以为贪。是我一举而名实两附,而又有禁暴止乱之名。今攻韩劫天子,劫天子,恶名也,而未必利也,又有不义之名。而攻天下之所不欲,危!臣请谒其故:周,天下之宗室也:韩,周之与国也。周自知失九鼎,韩自知亡三川,则必将二国并力合谋,以因于齐、赵而求解乎楚、魏。以鼎与楚,以地与魏,王不能禁。此臣所谓危,不如伐蜀之完也。”惠王曰:“善!寡人听子。”卒起兵伐蜀,十月取之,遂定蜀,蜀主更号为侯,而使陈庄相蜀。蜀既属,秦益强富厚,轻诸侯。(战国策·秦策)材料二:巴、蜀相攻急,俱告急于秦。秦急王欲伐蜀,以为道路狭难至,而韩又来侵,犹豫未能决。司马错请伐蜀。起兵伐蜀。十月取之,贬蜀王,更号为侯,而使陈庄相蜀。蜀既属秦,秦以益强,富厚,轻诸侯秦白起败赵军,斩首二万,取代光狼城。又使司马错发陇西兵,因蜀攻楚黔中,拔之。楚献汉北及上庸地。(资治通鉴·周纪)10. 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亲魏善A楚B下C兵D三川E塞轘辕缑氏F之G口H当I屯留J之道11.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 “诛周主之罪”中的“诛”是“讨伐”的意思,与“伐无道,诛暴秦”(陈涉世家)中的“诛”不同。B. “去王业远矣”的中“王”字与“秦地可尽王也”(鸿门宴)的“王”意思相同。C. “周之与国”与“失其所与,不智”(烛之武退秦师)中的“与”意思不相同。D. “以因于齐”与“则思无因喜以谬赏”(谏太宗十思疏)两句中的“因”字意思不同。12.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在秦国应该是先攻打蜀国还是先韩国的问题上,张仪与司马错的意见针锋相对,但他们两人最终的目的其实是一致的,都希望帮助秦国实现王业。B. 司马错认为秦国要实现王业,必定先要“三资者备”,他所说的“三资”指“三个条件”,就是他自己前面提到的“广地”“强兵”“富民”。C. 战国时代的谋臣大都能言善辩,本文中司马错的见解精辟,其分析逻辑严谨,所以,他最终得到了众人的支持,也让秦王下定决心先攻打蜀国。D. 秦王采纳了司马错的意见,收服了蜀国,秦国因此也更加强大,轻视其他诸侯,后来,白起派司马错通过蜀进攻楚国,迫使楚献出汉北和上庸。13. 把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戎狄之长也,敝兵劳众不足以成名,得其地不足以为利。(2)起兵伐蜀。十月取之,贬蜀王,更号为侯,而使陈庄相蜀。14. 张仪主张先讨伐韩国的理由有哪些?请根据二则材料简要概括。山东省日照市五莲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让国,俱逃归周。及至西伯卒,武王东伐纣,伯夷、叔齐叩马谏,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伐君,可谓仁乎?”左右欲兵之。太公曰:“此义人也。”扶而去之。武王既平殷,夷、齐耻之,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作歌曰:“登彼西山兮,爱采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节选自孔颖达春秋正义)材料二:圣人之道,中而已矣。尧舜禹三圣人,为万世法,一允执厥中也。不及不谓之中,过亦不谓之中。请即此而论之。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其父将死,遗命立叔齐。父卒,叔齐逊伯夷。伯夷曰:“父命也。”遂逃去,叔齐亦不立而逃之。其后,周武王伐商,去隐于首阳山,耻食周粟,遂饿而死。孔子尝称之,曰“古之贤人”,孟子尝称之,曰“圣之清”。谁得而议之哉?虽然,抑有说也。先君之国,受之于祖宗者也。父子传次以嫡以长,古之制也,易此必乱。昔周太王三子:长泰伯,次仲雍,次季历。太王欲传位季历以及昌,泰伯知之,即与仲雍逃之荆蛮,以顺父志,以成王业。孔子称之以至德,且曰民无得而称焉。夷也苟知父志欲立齐,当效泰伯顺父之志,隐然退避于治命之日,不当行己之志,显然辞让于乱命之余也。叔齐亦不立而逃之,幸有中子以托国焉,苟无其人,其如先君之社稷何?汤武之征伐,即尧舜之揖让,天下归周,天之命也。洁身自远斯可已矣,何乃耻食其粟,独食其薇也,庸非周土之毛乎?斯皆过乎中者也。呜呼,廉顽立懦,足可为百世师,过中失正,恐未臻乎尧舜禹之道。此孟子之所以讥乎其隘而孔子至德之称在泰伯而不在夷齐也厥旨深矣。(节选自方孝孺逊志斋集)【注】廉顽立懦:语出孟子·万章下,“故闻伯夷之风者,顽夫廉,懦夫有立志。”10. 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此孟子之所以讥乎A其B隘C而孔子至D德之E称泰伯F而不在G夷齐也H厥旨深矣。11.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让,指谦让,与汉书·苏武传中“如惠语以让单于”的“让”意思不同。B. 叩,指拉住、勒住,与项脊轩志中“以指叩门扉”的“叩”意思不同。C. 兵,指用兵器杀害,用作动词,与材料二“为万世法”的“法”用法不同。D. 毛,文中指土地上生长草木,与成语“不毛之地”的“毛”用法不相同。12.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周文王去世之后,周武王东征讨伐商纣,伯夷、叔齐劝阻武王未果,避世隐居到首阳山,他们作了一首诗批评武王以暴易暴。B. 依照古制,周太王应把王位传给长子泰伯,但他却想传位于小儿子季历,泰伯得知后就逃跑了,孔子称赞泰伯的德行最高尚。C. 在方孝孺看来,天下需要贤明的君主,因此商汤和周武王征讨前代暴君与尧舜禅让都符合天道,天下归服于周也是历史必然。D. 伯夷的行为虽然能够使顽夫变得廉洁,使懦夫坚定心志,但孟子认为,他未能达到尧舜禹三位圣人的境界,不能够为百世师。13.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伐君,可谓仁乎?(2)幸有中子以托国焉,苟无其人,其如先君之社稷何?14. 方孝孺对伯夷、叔齐“不食周粟”的行为是怎样评价的?请简要概括。2024届山东省淄博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逢同数谮申胥于吴王。吴王曰:“今图申胥,将何以?”逢同对曰:“君王兴兵伐齐,申胥必谏曰不可,王无听而伐齐,必大克,乃可图之。”于是吴王欲伐齐。召申胥,对曰:“臣老矣,耳无闻,目无见,不可与谋。”吴王请申胥谋者三,对曰:“臣闻越王勾践罢吴之年,宫有五灶,食不重味;妻操斗,身操概,自量而食,适饥不费,是人不死,必为国害!越王勾践食不杀而厌,衣服纯素,不构不玄,带剑以布,是人不死,必为大故;越王勾践寝不安席,食不求饱,而善贵有道,是人不死,必为邦宝;越王勾践衣弊而不衣新,行庆赏,不刑戮,是人不死,必成其名。越在我犹心腹有疾不发则无伤动作则有死亡。欲释齐,以越为忧。”吴王不听,果兴师伐齐,大克。还,以申胥为不忠,赐剑杀申胥。(节选自越绝书)材料二:吴王还自伐齐,乃讯申胥曰:“昔吾先王体德明圣,达于上帝,壁如农夫作耦,以刈杀四方之蓬蒿,以立名于荆,此则大夫之力也。今大夫老,而又不自安恬逸,而处以念恶,出则罪吾众,挠乱百度,以妖孽吴国。今天降衷于吴,齐师受服。孤岂敢自多,先王之钟鼓,宴式灵之。敢告于大夫。”申胥释剑而对曰:“昔吾先王世有辅弼之臣,以能去疴除弊,以不陷于大难。今王播弃黎老,而孩童比谋,曰:余令而不违。夫不违,亡之阶也。夫天之所弃,必骤近其小喜,而远其大忧。王若不得志于齐,而以觉寤王心,而吴国犹世吾先君得之也,必有以取之。今王无以取之,而天禄亟至,是吴命之短也。员不忍称疾辟易,见王之为越擒也。员请先死。”遂自杀。(节选自国语·吴语)注伍子胥,名员,春秋末期吴国大夫、军事家。因封于申,也称申胥。10. 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越在A我B犹心C腹D有疾E不发则无F伤G动作则有H死亡11.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适,是正好、恰好之意,与成语“适可而止”“适得其反”中的“适”意思相同。B. 庆,是奖赏、赏赐之意,与“积善之家,必有余庆”中的“庆”意思不同。C. 比,指一起、一同,与晏子使楚中“比肩继踵而在”的“比”意思相同。D. 亟,指屡次,与2022新高考卷中“君得燕、赵之兵甚众且亟矣”的“亟”意思不同。12.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吴王夫差与逢同想借伐齐之事陷害申胥,申胥虽一再拒绝参与谋划伐齐,但最终还是陷入了他们的圈套。B. 申胥经过缜密地分析,认为越王勾践是吴国的巨大威胁,不首先解除越国这个隐患,后果会非常严重。C. 在承认申胥做出过贡献的同时,吴王认为现在的申胥却很不安分,心生恶念,想领兵造反,会祸乱吴国。D. 面对吴王夫差的责问,申胥指出了夫差在治国方面存在的问题并预言他终将会成为越国的阶下囚。13.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臣闻越王勾践罢吴之年,宫有五灶,食不重味。(2)昔吾先王世有辅弼之臣,以能去疴除弊,以不陷于大难。14. 申胥死后九年,吴国为越国所灭。从上文申胥的分析来看,吴国灭亡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概括。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济宁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2月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太宗以英武定天下,然其天姿仁恕。初即位,有劝以威刑肃天下者,魏征以为不可,因为上言王政本于仁恩,太宗欣然纳之,遂以宽仁治天下,而于刑法尤慎。四年,天下断死罪二十九人。六年,亲录囚徒,闵死罪者三百九十人,纵之还家,期以明年秋即刑;及期,囚皆诣朝堂,无后者,太宗嘉其诚信,悉原之。然尝谓群臣日:“吾闻语日:“一岁再赦,好人喑哑。”吾有天下未尝数赦者,不欲诱民于幸免也。”自房玄龄等更定律、令、格、式,讫太宗世,用之无所变改。(节选自新唐书·刑法志)材料二:信义行于君子,而刑戮施于小人。刑入于死者,乃罪大恶极,此又小人之尤甚者也。宁以义死,不苟幸生,而视死如归,此又君子之尤难者也。方唐太宗之六年,录大辟囚三百余人,纵使还家,约其自归以就死。是以君子之难能,期小人之尤者以必能也。其囚及期,而卒自归无后者。是君子之所难,而小人之所易也。此岂近于人情哉?或曰:罪大恶极诚小人矣及施恩德以临之可使变而为君子。盖恩德入人之深,而移人之速,有如是者矣。日:太宗之为此,所以求此名也。安知夫纵之去也,不意其必来以冀免,所以纵之乎?又安知夫被纵而去也,不意其自归而必获免,所以复来乎?夫意其必来而纵之,是上贼下之情也;意其必免而复来,是下贼上之心也。吾见上下交相贼以成此名也,乌有所谓施恩德与夫知信义者哉?不然,太宗施德于天下,于兹六年矣,不能使小人不为极恶大罪,而一日之恩,能使视死如归,而存信义。此又不通之论也!然则何为而可?日:纵而来归,杀之无赦;而又纵之,而又来,则可知为恩德之致尔。然此必无之事也。若夫纵而来归而赦之,可偶一为之尔。若屡为之,则杀人者皆不死。是可为天下之常法乎?不可为常者,其圣人之法乎?是以尧、舜、三王之治,必本于人情,不立异以为高,不逆情以干誉。(节选自欧阳修纵囚论)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罪大恶A极B诚C小人矣D及施恩德E以临之F可使G变H而为君子。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3分)A.录囚徒,皇帝或上级司法机关讯察复核囚徒的罪状,以平反冤案、疏理滞狱。B.苟,苟且,与谏太宗十思疏中“终苟免而不怀仁”中的“苟”意思相同。C.贼,伤害,与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中“贼其君者也”的“贼”意思相同。D.乌,文中作疑问词,何,哪里,与成语“乌合之众”中的“乌”意义不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唐太宗认同魏征的王政理念,宽厚仁慈,使用刑罚格外慎重,因此出现了贞观四年极少人被判处死刑和贞观六年纵囚返家的佳话。B.视死如归是连恪守信义的君子都难以做到的,但那些被判处死刑的小人却轻而易举地做到了,欧阳修认为这种情况是不合人情的。C.材料二认为,虽然太宗施政六年没能使恶人不犯重罪,但纵囚之举却感化了他们,使他们重拾信义,此举体现了太宗施恩德的成效。D.对于纵而复归的囚犯,偶尔赦免一次可以彰显皇帝的恩德,但如果多次这样做,就会使杀人犯得不到应有的惩罚,违背圣人常法。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及期,囚皆诣朝堂,无后者,太宗嘉其诚信,悉原之。(2)是以尧、舜、三王之治,必本于人情,不立异以为高,不逆情以干誉。14.对“太宗纵囚”一事,材料一和材料二的态度是否相同?请简要说明。(3分)答案山东省德州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答案】10. BEH 11. D 12. A 13. (1)蜀国是戎狄的首领,(攻打蜀国,)会使士兵疲惫,使百姓劳苦,却不足够用来成就威名;得到那里的土地,不足够来获得利益。(2)秦国发动军队攻打蜀国。十月夺取了那里的土地,降低蜀王的身份,更改蜀国的国号为侯,派遣陈庄去辅佐蜀侯。 14. 攻下韩国之后可以威逼周天子交出九鼎,挟持天子来号令天下。 韩国和周是天下的中心,夺取了韩国和周有利于成就王业。 韩国来侵犯秦国,攻打韩国有正当理由。【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先与魏、楚两国表示亲善,然后出兵三川,堵塞辕、缑氏两个隘口,挡住通向屯留的道路。“亲魏善楚”是并列结构,省略主语,句意完整,B处断开;“下兵三川”是动宾结构,E处断开;“塞轘辕缑氏之口”是动宾结构,H处断开。故选BEH。【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A.错误。都是“声讨,批判”的意思。句意:声讨周君的罪行。 /讨伐没有道义的君王,诛灭暴虐的秦王朝。B.错误。名词,帝王;动词,称王。句意:这就离帝王之业远了。/秦国的土地就可以全部占有而称王了。C.错误。都是“支持、帮助”的意思。句意:韩国,是周国的友好邻邦。/失去自己的同盟者,这是不明智的。D.正确。利用、依靠;由于,因为。句意:依靠齐国和赵国,并且向楚、魏两国求援。/要想想不要因为一时恼怒而滥用刑罚。故选D。【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三资”不是指“广地”“强兵”“富民”。而是“广其地”“富其民”“博其德”。C.“他最终得到了众人的支持”于文无据。原文只是说“惠王曰:善!寡人听子。”,只是得到了秦惠王的支持。D.“白起派司马错通过蜀进攻楚国”错,“又使司马错发陇西兵,因蜀攻楚黔中,拔之”省略的主语是秦王,是秦王而不是白起派司马错进攻楚国。故选A。【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长”,首领;“敝”“劳”都是使动用法,使疲惫,使劳苦;“以”,来、用来。 (2)“贬”,降低、贬损;“更”,改、更改;“相”,使动用法,可以译为“辅佐、辅助”。 【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由“以临二周之郊,诛周主之罪,侵楚魏之地。周自知不救,九鼎宝器必出。据九鼎,按图籍,挟天子以令天下,天下莫敢不听,此王业也”可知,攻下韩国之后可以威逼周天子交出九鼎,挟持天子来号令天下。由“今三川、周室,天下之市朝也,而王不争焉,顾争于戎狄,去王业远矣”可知,韩国和周是天下的中心,夺取了韩国和周有利于成就王业。由“韩又来侵”可知,韩国来侵犯秦国,攻打韩国有正当理由。参考译文:材料一:司马错和张仪在秦惠王面前进行了一场争论。司马错打算攻打蜀国,张仪说:“不如攻打韩国。”秦惠王说:“请你们说说各自的见解,让我听听。”张仪回答说:“先与魏、楚两国表示亲善,然后出兵三川,堵塞辕、缑氏两个隘口,挡住通向屯留的道路,让魏国出兵切断南阳的通路,楚国派兵逼近南郑,秦国的军队攻击新城和宜阳,来兵临二周的近郊,声讨周主的罪行,(随后)乘机侵占楚、魏两国的土地。周王室自己知道已经不能拯救自身,一定会交出九鼎和宝器。我们占有了九鼎,掌握地图和户籍,挟持周天子,用他的名义来号令天下,天下没有人敢不听从的,这就能建立王业了。如今,蜀国是西边偏僻(落后)的国家,戎狄的首领,(攻打蜀国,)会使士兵疲惫,使百姓劳苦,却不足够用来成就威名;得到那里的土地,不足够来获得利益。我听说:争名的要在朝廷上争,争利的要在市场上争。现在的三川地区和周王室,正是整个天下的大市场和朝廷,大王不去争夺这些地方,反而与那些野蛮的人争夺名利,这就离帝王之业远了。”司马错说:“不是这样的。我听到过这样的话:想使国家富庶,一定要扩大他的领地;想使军队强大,一定让他的百姓富足;想建立帝王之业,一定要广布他的恩德。这三个条件具备了,那么,王业就会随之实现了。现在大王的土地少,百姓贫困,所以我希望大王先从容易办的事做起。蜀国是西边偏僻的国家,戎狄的首领,而且有像桀、纣一样的祸乱。用秦国的军队攻打它,就如同用豺狼驱赶羊群一样。夺取它的土地,能够用来扩大秦国的疆域;得到它的财富,能够用来使百姓富足,整治军队又不伤害百姓,可蜀国已经归服了。因此,夺取了蜀国,但天下人不认为我们暴虐;取尽了蜀国的财富,诸侯国不认为我们贪婪。这样的话,我们一次用兵,就能名望和利益双收,还能得到除暴、平乱的好名声。如果现在去攻打韩国,劫持周天子,劫持周天子必然招致坏名声,而且不一定有利,又有不道义的名声。去进攻天下人都不希望进攻的地方,这是很危险的!请允许我讲明这个缘故:周王室,现在还是天下的宗室;韩国,是周国的友好邻邦。如果周天子自己知道要失去九鼎,韩王自己知道要丧失三川,那么,两国一定会联合起来,共同采取对策,依靠齐国和赵国,并且向楚、魏两国求援,来解除危难。把九鼎送给楚国,把土地送给魏国,大王是不能阻止的。这就是我所说的危险,不如攻打蜀国那样万无一失。”秦惠王说:“很对。我采纳你的意见。”最终,出兵进攻蜀国。十月夺取了那里的土地,于是平定了蜀国。蜀国的君主改称为侯,秦国派遣陈庄去辅佐蜀侯。蜀国归附以后,秦国就更加强大富庶,看不起其他诸侯国。材料二:巴国、蜀国相互激烈地攻打(爆发激烈的战争),都来向秦国报告情况紧急,(请求救援)。秦惠王打算讨伐蜀国,但是觉得道路狭窄,难以到达(目的)。韩国又来侵扰,秦惠王犹豫不决。司马错请求攻打蜀国。秦国发动军队攻打蜀国。十月夺取了那里的土地,降低蜀王的身份,更改蜀国的国号为侯,派遣陈庄去辅佐蜀侯。蜀国归附秦国以后,秦国因此更加强大富庶,看不起其他诸侯国秦国的大将白起打败了赵国的军队,杀死二万人,夺取代地光狼城。秦国又派司马错调动陇西军队,利用蜀地进攻楚国的黔中郡,攻占了那里。楚国被迫献出汉水以北及上庸地方。山东省日照市五莲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试题【答案】10. CFH 11. C 12. D 13. (1)父亲死了不(好好)安葬,就要发动战争,可以称得上孝吗?以臣子的身份去讨伐君主,可以称得上仁吗?(2)幸亏有次子交托社稷啊,如果没有这么一个接任国君的人,那又能把先王的社稷怎么办呢? 14. 洁身自好(保持高洁);过中失正。【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这就是孟子讥讽他们狭隘,并且孔子称赞道德最崇高的人,称赞在泰伯但不是伯夷叔齐的原因,他们的主旨思想很深刻啊。“此孟子之所以也”是表原因的大句子,其中“讥乎其隘”是状语后置句,是第一个原因,后面C处断开;“孔子至德之称在泰伯”是第二个原因的主语,应单独成句,F处断开;“而”连词,连接“在泰伯”和“不在夷齐”,中间不断开,“也”句末语气助词,后面H处断开。故选CFH。【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和词类活用现象的能力。A.正确。谦让,辞让;责备。句意:辞让国君之位。/按照常惠说的责备单于。B.正确。拉住,勒住;敲。句意:夷、叔齐拉住武王战马而劝阻说。/用手指敲门。C.错误。都是名词作动词:用兵器杀害;效法。句意:武王身边的人想杀死他们。/能够被万世的人所效法D.正确。名词,草木;动词,生长草木。句意:难道不是周朝国土的草木庄稼吗?/不生长草木的地方。故选C。【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但孟子认为,他未能达到尧舜禹三位圣人的境界,不能够为百世师”错误,由原文“廉顽立懦,足可为百世师,过中失正,恐未臻乎尧舜禹之道”可知,是作者认为伯夷的行为可以成为百世师,但因超过了中庸失去了正直,未能达到尧舜禹三位圣人的境界,且是作者的观点,不是孟子认为的。故选D。【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干戈”,发动战争,打仗;“谓”,说得上,称得上;“以”,凭身份。(2)“幸”,幸亏,幸好;“中子”,次子;“苟”,如果。【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由原文“洁身自远斯可已矣”可知,洁身自好(保持高洁);由原文“斯皆过乎中者也”可知,过中失正。参考译文:材料一:伯夷、叔齐,是孤竹君的两个儿子,辞让国君之位,一起逃到周国。等到周国西伯侯已经死去,武王正向东进发,讨伐纣王,伯夷、叔齐拉住武王战马而劝阻说:“父亲死了不(好好)安葬,就要发动战争,可以称得上孝吗?凭臣子的身份去讨伐君主,可以称得上仁吗?”武王身边的人想杀死他们,太公姜尚说:“这是两位义士啊!”扶起他们,送走了。武王平定殷乱以后,而伯夷、叔齐以此为耻,不吃周朝的粮食,并隐居于首阳山,采集薇蕨来充饥。作了一首歌,歌辞说:“登上首阳山,采薇来就餐,残暴代残暴,不知错无边。”材料二:成为圣人的道理,不过是中庸罢了。尧舜禹三位圣人,能够被万世的人所效法,一概是言行符合不偏不倚的中正之道。做不到不可以叫做中,超过了也不可以叫做中。请允许我就根据这个讨论它。伯夷、叔齐是孤竹君的两个儿子。他们的父亲将要死亡,遗留命令扶立叔齐为君。父亲死了以后,叔齐退位给伯夷。伯夷说:“这是父亲的命令啊。”于是逃跑离开,叔齐也不确立国君,然后逃跑离开。这以后,周武王攻伐商朝,他们离开周朝在首阳山隐居,以吃周王朝的粮食为耻辱,于是饥饿而死。孔子曾经称赞他们,说“真是古代贤德的人啊”,孟子曾经称赞他们,说“纯洁的圣人”。谁又能够有异议呢?即使这样,可是有的人还是有评议。前代君主的国家,是从祖宗那里得到的。父子之间传承,按照以嫡长子为长的次序,是古代的制度,改变这个一定会发生动乱。先前,周太王有三个儿子:长子是泰伯,次子是仲雍,三子季历。太王想要传位给季历及他的儿子昌,泰伯知道了这件事,立即和仲雍逃离到荆楚一地,来顺从父亲的志愿,来成就帝王的事业。孔子称赞他那可以说是道德最崇高的人了,并且说百姓简直都找不出恰当的词语来称颂他。伯夷如果也知道了父亲的意志是想要立叔齐为国君,应当要效法泰伯顺从父亲的意志,隐隐约约的样子退让躲避于调整改变命运的那一天,不应当执行自己的意志,显达的样子推辞禅让于命运不幸的时候。叔齐也没有确立国君,然后就逃离了,幸亏有次子交托社稷啊,如果没有这么一个接任国君的人,那又能把先王的社稷怎么办呢?商汤周武的征战和攻伐,就是尧舜的以位让贤、逊位,天下的百姓归附周朝,是上天的意志、是自然的规律和法则。保持自身清白、不同流合污、自我远离就可以了,怎么能以吃周朝的粮食为耻辱呢,独自吃的野菜,难道不是周朝国土的草木庄稼吗?这都是超过了中庸的啊。唉,高尚的节操可以激励人振奋向上,足够可以被百代的人效法学习,超过了中庸失去了正直,恐怕就不能达到尧舜禹成为圣人的道理了。这就是孟子讥讽他们狭隘,并且孔子称赞道德最崇高的人,称赞的是泰伯但不是伯夷叔齐的原因,他们的主旨思想很深刻啊。2024届山东省淄博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答案】10. BEG 11. C 12. C 13. (1)我听说越王勾践被吴国释放之后,宫里有五座炉灶,(但)吃的(却)很单调。(2)从前我们先王世代都有辅佐的大臣,凭借他们能够除去疾病和弊端,因此才使吴国不陷入大难。 14. 越王勾践节俭自律,争取人心,会危害吴国;吴王夫差抛弃忠直老臣,而听信奸臣;吴王志得意满,执迷不悟,不知反省。【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越国对我们来说,譬如心腹有疾患,不发作就不会伤害你,一旦发作就会要了你的命。“越在我”介词短语作状语,位于句首应独立断开,故在B后断;“心腹有疾”主谓宾句式完整,其后断开,故在E后断;“不发则无伤”和“动作则有死亡”属于并列的两个动作关系,其间断开,故在G后断。故选BEG。【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正确。句意:刚好(恰好)充饥,一点也不浪费。/到了适当的地方就停止。/恰恰得到与预期相反的结果。B.正确。“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的“庆”是“福泽,恩泽”。句意:对臣民给他们赏赐。/积累善行的家庭必然会得到福祉的馈赠。C.错误。比:一起、异同。/靠近、挨着。句意:与孩童合谋。/人们挤在一起,肩挨着肩,脚跟着脚,形容人很多,很拥挤。D.正确。亟:屡次。/快速、迅速。句意:可是上天屡次赐予福禄。/您借燕国、赵国的军队多而且快。故选C。【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想领兵造反”错误,原文“出则罪吾众,挠乱百度,以妖孽吴国”意思是出朝就怪罪吴国军队,扰乱各种法度,损害吴国的利益。故选项是对“出则罪吾众”的曲解。故选C。【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罢”,被释放,遣返;“食”,吃;“重”,重复,形容节俭。(2)“世”,世代;“辅弼”,辅佐;“疴”,疾病。【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由原文“臣闻越王勾践罢吴之年,宫有五灶,食不重味;越王勾践衣弊而不衣新,行庆赏,不刑戮,是人不死,必成其名”可知,越王勾践节俭自律,争取人心,他如果不死,一定会成就美名,危害吴国;由原文“今王播弃黎老,而孩童比谋”可知,吴王夫差抛弃忠直老臣,而听信奸臣;由原文“于是吴王欲伐齐”“吴王不听,果兴师伐齐,大克”“余令而不违”可知,吴王志得意满,不听从忠臣建议,执迷不悟,不知反省。参考译文:材料一:逢同多次在吴王夫差面前诬陷申胥。吴王夫差说:“现在要想除掉伍子胥,该用什么理由呢?” 逢同回答说:“大王可以兴师讨伐齐国,伍子胥一定会来劝阻您说不行,大王不要听他的劝阻而坚持讨伐齐国,一定能大胜齐国,然后就可以杀了他。”于是吴王夫差决定讨伐齐国。他召申胥来商议,申胥推脱说:“我已经老了,耳朵听不见了,眼睛看不清了,不能参与谋划国事了。”吴王再三请伍子胥商量讨伐齐国的事,伍子胥回答说:“我听说越王勾践被吴国释放之后,宫里有五座炉灶,(但)吃的(却)很单调;每次做饭,总是王后拿斗,自己拿刮板,定量做饭,刚好充饥,一点也不浪费,这个人如果不死,一定是吴国的祸害。越王勾践吃饭没有荤菜就已经满足,穿的衣服是未经染色的粗布,不穿有颜色的衣服,系宝剑的带子也是用粗布做的,这个人如果不死,一定会给吴国带来大麻烦。越王勾践晚上睡觉都睡不安稳,白天吃饭也不求吃得太饱,但他善于注意自己的道德修养,这个人如果不死,一定会成为刻苦自励、振兴越国的榜样。越王勾践常常穿着旧衣服而不添新衣服,对臣民却是从不吝啬,常常给他们赏赐,不使用刑罚,不随便杀戮,这个人如果不死,一定会成就他的霸名。越国对我们来说,譬如心腹有疾患,不发作就不会伤害你,一旦发作就会要了你的命。希望大王放弃讨伐齐国的计划,而把越国作为大患。”吴王不听,果然出兵讨伐齐国,打了大胜仗。回来后,吴王夫差认为伍子胥对国家不忠诚,给他一把宝剑让他自杀。材料二:吴王夫差伐齐后返回,于是责问伍子胥说:“从前我的先王禀受明圣美德,通达上天旨意,君臣合力如农夫并肩而耕,割除四方蓬蒿杂草,在楚国立下功名,这是大夫您的功劳。如今大夫年老,又不能自我安于恬淡安逸,闲居时产生作恶念头,出朝就怪罪吴国军队,扰乱各种法度,损害吴国的利益。如今上天降下福泽给吴国,让齐国军队受命服罪。我岂敢夸耀自己的功劳,先王的军队,受到神灵的保佑。我大胆地告诉您这件事。”伍子胥放下宝剑回答说:“从前我们先王世代都有辅佐的大臣,凭借他们能够除去疾病和弊端,因此才使吴国不陷入大难。如今君王抛弃老臣,与孩童合谋,说:我的命令不会有人违背。不违背君王的命令,是亡国的阶梯啊。上天要抛弃一个国家,一定会让这个国家多次拥有小喜事,而把大忧患留到后面。君王如果不能战胜齐国,那么君王之心会有所觉悟,吴国尚能世代相传。我们先君获胜,必定有获胜的原因。如今君王并无德政,可是上天屡次赐予福禄,这说明吴国命运很短了。我不忍心称病逃避,看到君王被越国所擒。我请求先死。”于是伍子胥自杀。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济宁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2月期末10.(3分)BDF(原句标点:罪大恶极,诚小人矣;及施恩德以临之,可使变而为君子。)11.(3分)C(贼,文中用作动词,窃,私下行动,引申为窥测。与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中“贼其君者也”的“贼”意思不同。)12.(3分)C(“虽然太宗施政六年没能使恶人不犯重罪,但纵囚之举却感化了他们,使他们重拾信义”是作者所批驳的荒谬之处,而非“此举体现了太宗施恩德的成效”。)13、(1)到了(约定的)期限,囚犯都来到朝堂,没有晚回的,太宗赞许他们诚实守信,全部赦免了他们(的死罪)。(2)因此,尧、舜和三王治理天下,一定根据人情,不标新立异来显示高尚,不违背人情来求取名誉。14.(3分)不同。材料一持肯定态度,认为这是太宗宽仁治天下的典型事例。材料二持批判态度,认为这是太宗求取美名的手段,不合圣人常法。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注意事项

    本文(高三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汇编:文言文板块.docx)为本站会员(ge****by)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