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单元检测-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二轮复习.docx

    • 资源ID:96723818       资源大小:505.50KB        全文页数:1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单元检测-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二轮复习.docx

    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单元检测一、单选题1南北朝时期,北魏崔氏家族崔宾媛,为维护贵族血统的纯粹,宁愿牺牲儿子一生的美满婚姻,也要将身有残疾的侄女迎娶回家,被时人称誉为“义举”;南朝南郡丞王源家世显赫,官职不高的满璋之为与王源结为儿女亲家不惜重金做聘礼,结果因违反“士庶天隔”而被罢免官职,永不录用。这反映了南北朝时期(   )A官场腐败社会贿赂之风盛行B九品中正制强调出身的纯正C宗法制度发展愈加系统严密D门阀制度对婚姻观念的影响2一位同学在学习唐朝历史后,拟定了一副对联“玄奘西游取真经,鉴真东渡传佛法”,横批应为(   )A海路通达B经济繁荣C民族和睦D文明互鉴3如图反映的是寒门子弟入仕比例的变化情况。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察举选官以孝廉为标准B九品中正制的影响C寒门子弟缺乏治国之才D世卿世禄制的限制4唐朝初年按每户丁男、中男数均田、定赋役。唐德宗时,“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只要在当地有资产、土地,就算当地人,上籍征税。此变化(   )A充分保证了农业的生产时间B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C抑制了土地买卖和兼并之风D彻底解决了唐王朝的财政困难5有学者指出:“(唐朝)不唯政制多袭前代之旧,一切文物亦复不闻华夷,兼收并蓄。”下列不能佐证该学者观点的有(   )A三省长官共议国事,执宰相之职B敦煌莫高窟保留表现胡旋舞的壁画C“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D高僧玄奘前往天竺收集梵文经典6隋朝大运河在历史上第一次贯通南北,沟通五大水系,“运漕商旅,往来不绝”,“自是天下利于转输”。隋朝开通大运河所起的最深远的影响是A满足隋炀帝游江都的愿望B加强南北经济文化交流C加强北部边防D巩固了隋王朝的统治7北魏孝文帝改革中,使地方政权真正掌握在国家手中的措施是A均田制B迁都洛阳C俸禄制D三长制8下图为2022年长治市屈家庄M20唐墓出土的白瓷执壶、白瓷碗、白瓷茶瓯、铁勺、铁制茶碾、绿瓷渣斗等成套茶具,瓷器质地佳,组合完整。墓志记载墓主下葬时间为咸通六年(公元865年),并阴刻楷书“唐故昭仪节度衙前兵马使兼武安军银青光禄大夫""太子宾客南阳张府君墓志铭并序"。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墓葬吸收了北方少数民族的风格B墓主很可能参与了藩镇割据混战C晚唐时期上层饮茶之风盛行D该地区制瓷水平有较大发展9下图所示是一幅古代书法名作,从中可以看出 A秦代书法篆刻的艺术共融B唐代狂草的抒情写意C晋代由行入草的书法风貌D宋代楷书的疏密适宜10资治通鉴卷226有载:“至是,(杨)炎建议作两税法,先计州县每岁所应费用及上供之数而赋于人, 。户无主客,以见(通现)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为行商者,在所州县税三十之一,使与居者均,无侥利。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其租庸调、杂徭悉省。”据此材料分析正确的是(    )A填入空格处的文字应为“量入以为出”B材料说明唐代主客户划分标准异于宋代C对商人税收政策说明重农抑商政策放弃D租庸调彻底退出历史舞台消失于唐之后11虎溪三笑图来源于“虎溪三笑”的故事,相传东晋高僧慧远居住在庐山东林寺时,送客不过寺前的虎溪。一日,儒者陶潜和道士陆修静来访,相谈甚欢,相送时不觉过溪,三人纵情大笑。这反映了魏晋南北朝时期(   )A思想多元并存B儒学正统地位确立C佛教渐趋本土化D道教最受官方尊崇12唐代的两税法是一次划时代的赋税变革,它取代了以丁身作为征税标准的租庸调制。两税法的原则是:户无主客,以现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这一政策的调整(   )A以财产性收入作为重要征税依据B从根本上减轻了农民的赋役负担C使国家税收种类由单一变得繁多D以政府严格控制土地兼并为前提13下图为公元742年江南某些州的户口数量。据此可知(   )A安史之乱后人口大量南迁B户口分布南多北少C江南地区生产工具有改进D江南经济迅速发展14唐律规定:“处理农民逃亡问题是地方政府应尽的职责。”而在武则天末年出现了括逃使。括逃使以中央派员身份,专门处理户口脱籍问题。所谓“开元已前,有事于外,则命使臣,否则止为使则重,为官则轻”。唐代官职体系的调整意在(   )A打击地方割据势力B处理地方事务C完善官僚制度体系D加强中央集权15“限于当时的国力,节度使很少得到中央政府的津贴,必须由自己在防区内自给自足地筹措招兵买马、屯粮制械的费用。这种做法的负面效应是明显的,节度使对中央政府的离心力日渐增大。”这直接导致了(   )A八王之乱B安史之乱C官吏冗余D宦官专权16“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三省长官讨论军国大政,平衡互制、协调共济”的机构是A御史台B政事堂C内阁D军机处二、材料分析题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隋末唐初,东突厥多次南下进攻。贞观初年,唐军大举反击,击败并俘获东突厥可汗,东突厥灭亡。唐朝中央政府加强对西域的管理,先后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统辖天山南北。7世纪前期,吐蕃赞普多次遣使向唐朝求婚,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他。唐蕃和亲,促进了汉藏的友好关系和经济文化交流。唐穆宗时期,唐朝和吐蕃会盟。这次会盟史称“长庆会盟”,盟约里写道“患难相恤,暴掠不作。”唐玄宗统治时期,东北的靺鞨族粟末部强大起来。唐玄宗册封其首领大祚荣为渤海郡王。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唐朝处理民族问题的主要措施?18材料  唐朝初年,数次修律,“律以正刑定罪”。高宗即位之初,即颁布永徽律十二篇,又命长孙无忌等为律文作疏证解释,制析内涵,成律疏30卷,与律文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后将二者合并刊行,即唐律疏议,为现存最早而完整的中国古代法典。十二篇篇目包括名例律(总则)卫禁律、职制律、户婚律、脱库律、贼盗律、斗讼律和拾遭补阙的杂律等。这一分类法源于北齐,影响直至明初。名例律首列为“十恶"。即常赦所不赦的十项大罪,具体包括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唐代法典尚有令、格、式三种形式,均起源较早,“令以设范立制,格以禁违正邪,式以轨物程事",至隋唐始并行而收互相补充之效。如唐太宗时领行令30卷,1590条,后经数次更定,互开元年间整理为27篇,1546条。贞观时对唐朝建国以来累颂制敕进行删订,编为貞观格。以后每隔一段时间进行一次整理,于是又有永徽格.开元格等等。高宗永微以下,又将格分为两部分,“留司格"存本部门行用,“赦颁格”发至州县。据新唐书等(1)根据材料,概括唐初法律制度的主要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初法律制度改革的意义。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开皇十七年(597年),户口滋盛,中外仓库,无不盈积。高祖(隋文帝)遂停此年正赋,以赐黎元。是时(613年)百姓废业无以自给。然所在仓库(粮仓),犹大充牣(殷实),吏皆惧法,莫肯赈救,由是益困。初皆剥树皮以食之,渐及于叶,皮叶皆尽,乃煮土或捣稿(秸秆)为末而食之。其后人乃相食。魏征隋书·食货志材料二唐太宗统治时期,注意吸取隋亡的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广纳贤才,知人善任。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材料三唐玄宗统治前期,励精图治,重用贤能,整顿吏治,裁减冗员;发展经济,改革税制;注重文教,编修经籍。当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唐朝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隋朝“盛世而亡”的原因(2)请写出上述材料中描述的唐朝出现的两个盛世局面(3)总结上述盛世景象的共同表现根据材料指出盛世景象出现的共同原因(4)唐朝盛世景象的出现,为后世统治者提供了什么宝贵经验?20隋唐时期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构建的重要时期,阅读下列表格,完成问题。皇帝机构设置备注唐太宗无任用了一批学士作为自己的政务顾问高宗北门学士负责辅佐皇帝处理部分国家政事,以分宰相之权玄宗翰林院起初取代中书省的部分职权,后来取代部分宰相权力,成为皇帝身边的决策中枢,贞元以后,人们有的称翰林学士为“内相”评析材料中的备注信息(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语言表述清晰。)参考答案:1D【详解】根据材料“维护贵族血统的纯粹”、“因违反“士庶天隔”而被罢免官职,永不录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北朝时期,婚姻观念受到门阀制度的影响,D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官场腐败,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九品中正制,排除B项;C项材料无从体现,排除C项。故选D项。2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代(中国)。据材料“玄奘西游取真经,鉴真东渡传佛法”可知,这副对联反映了玄奘西行和鉴真东渡,玄奘西行体现了唐朝与天竺之间的文明交流,鉴真东渡体现了唐朝与日本的文明交流,所以横批用文明互鉴,D项正确;玄奘西行是通过陆路,排除A项;玄奘西行和鉴真东渡都没有涉及经济繁荣,排除B项;玄奘西行和鉴真东渡都是对外交流,并非民族交往,排除C项。故选D项。3B【详解】从材料可得出,寒门子弟入仕比例在不断下降,结合所学可知,魏晋时期实行九品中正制,门阀士族把握官场,故B项正确,排除A;从材料不能得出寒门子弟没有才华,排除C;当时没有世卿世禄制,排除D。4B【详解】根据材料“唐朝初年按每户丁男、中男数均田、定赋役。唐德宗时,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只要在当地有资产、土地,就算当地人,上籍征税。”可知,唐朝初期,按照每户人口数定赋税,而到唐德宗时期,只对在当地有资产、土地的当地人,上籍征税,说明政府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B项正确;充分保证了农业的生产时间,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A项;抑制了土地买卖和兼并之风,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彻底解决了唐王朝的财政困难,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故选B项。5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反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根据所学可知,“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是宋朝时期的社会现象,题目要求不能佐证“袭前代之旧”“不闻华夷,兼收并蓄”,C项符合题意,选择C项;唐代三省六部制沿袭隋朝,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敦煌莫高窟壁画胡旋舞是唐代时从西域传过来的民间舞,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唐朝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高僧玄奘前往天竺收集梵文经典,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6B【详解】据材料“隋朝大运河在历史上第一次贯通南北,沟通五大水系”并结合所学可知,隋朝大运河的开凿,贯通南北,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交流,巩固了国家统一,故B正确;满足隋炀帝游江都的愿望是其主观目的,最深远影响是客观作用,A错误;“加强北部边防”也是为了巩固国家统一,故C片面;D违背史实。7D【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魏孝文帝改革中,使地方政权真正掌握在国家手中的措施是三长制的实行,D项正确;均田制是一种封建土地所有制,它的推行与国家真正管理“地方政权”不符,A项错误;迁都洛阳与控制“地方政权”无直接关系,B项错误;国家推行俸禄制不仅仅针对“地方”官员,C项错误。8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根据材料中的时间、方位和官衔,可以推定墓主是武职,结合唐末藩镇格局的主战场在河北附近,说明墓主很可能参与了藩镇割据混战,B项正确;材料中没有少数民族的典型文化符号,排除A项;单个墓难以得出“风气盛行”,排除C项;出土瓷器可能来自别处,无法说明当地制瓷水平的发展,排除D项。故选B项。9C【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著名的王羲之法帖之一丧乱帖,用笔挺劲,结体纵长,属于行章体,书写时先行后草,时行时草,体现了晋代由行入草的书法风貌,故C项正确;王羲之不属于秦代,故A项错误;丧乱帖也不是唐代狂草,故B项错误;丧乱帖属于行草体,不是宋代楷书,故D项错误。故选C。10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代、宋代(中国)。据本题材料“户无主客,以见(通现)居为簿。”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代租庸调改为两税法以后,“主户”与“客户”的区别,系指是否土著,外来侨居人户称作客户,本地土著户称为主户。发展到宋代,主客户的含义起了很大的变化,宋政府把全国人口分为主户和客户两类,主户是指拥有土地并承担国家赋税的人,客户是没有土地而耕种地主土地的佃户,所以材料说明唐代主客户划分标准异于宋代,B项正确;定额以给资两税法的“量出制入”思想,改革了自汉以来的“量入计出”的赋税理念,开创了国家财政预算的先河,材料中没有关于“量入以为出”思想的相关论述,排除A项;唐代并未放弃重农抑商政策,排除C项;“彻底退出”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故选B项。11A【详解】题干中“虎溪三笑”的故事儒家、佛教和道教的代表人物相谈甚欢,体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思想多元并存,A项正确;儒学正统地位确立是在汉武帝时期,排除B项;题干不能体现佛教的本土化,排除C项;最受官方推崇的是儒家思想,并非道教,排除D项。故选A项。12A【详解】根据材料可知,两税法改变了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征税主要标准从人丁转为财产,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A项正确;B项根本的说法错误,排除B项;古代赋税改革使使国家税收种类由繁多变得单一,排除C项;土地兼并现象严重导致均田制瓦解,租庸调制无法实行,故推行两税法,排除D项。故选A项。13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742年(中国)。根据材料“742年江南某些州的户口数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742年,江南一些州的户口数量增长较快,反映出此时南方经济迅速发展,D项正确;安史之乱爆发于755年,排除A项;材料没有给出北方户数情况,无法得知南多北少,排除B项;材料无法得出生产工具改进的信息,排除C项。故选D项。14D【详解】材料强调了面对地方出现的新问题,原有政府机构无力解决,唐朝遂设置了括逃使等临时官员,这是为了更好地解决地方问题,加强对地方基层的管理和控制,从而加强中央集权,D项正确;安史之乱以后唐朝陷入藩镇割据,A项表述错误,排除;处理地方事务不是最终目的,B项错误,排除项;完善官僚制度体系不符合材料主旨,C项错误,排除。故选项。15B【详解】材料反映了唐朝节度使拥有独立的财权,独立性很强,对中央政权的离心力加强,后来直接导致了安史之乱,B项正确;八王之乱是西晋时期,时间不符,排除A项;官吏冗余与节度使权力较大无直接关系,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节度使权力扩大,不涉及宦官专权,排除D项。故选B项。16B【详解】从材料“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三省长官讨论军国大政”中可以分析出,这是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三省六部制下,政事堂制度是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三省长官在固定的时间、地点经常性地讨论军国大政、平衡互制、协调共济 ,最后由皇帝裁定的制度,故B项正确;A项是监察机构,排除;CD项是明清时期的机构,排除。点睛:材料“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三省长官讨论军国大政”是解题的关键信息;从中分析出这是指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17主要措施:战争;设置机构;和亲;会盟;册封。【详解】根据“唐军大举反击,击败并俘获东突厥可汗,东突厥灭亡”得出战争;根据“先后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统辖天山南北”得出设置机构;根据“唐蕃和亲,促进了汉藏的友好关系和经济文化交流”得出和亲;根据“唐穆宗时期,唐朝和吐蕃会盟”得出会盟;根据“唐玄宗册封其首领大祚荣为渤海郡王”得出册封。18(1)特点:以礼入法,深受儒家思想影响:以维护君主专制统治为核心;法律体系相对完整(具备律、令、格、式四种形式,内容周详,解释准确,形成法典);对前代法律兼收并蓄;趋时更善(2)意义:使唐朝法律体系不断完善:为唐朝的发展与强盛提供了保障一步推动了儒家伦理的法制化、社会化;为后世法制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借鉴。【详解】(1)“特点”,根据材料信息“常赦所不赦的十项大罪,具体包括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深受儒家思想影响、以维护君主专制统治为核心;由材料信息“唐代法典尚有令、格、式三种形式”得出:法律体系相对完整;由材料信息“这一分类法源于北齐”得出:对前代法律兼收并蓄;由材料信息“贞观时对唐朝建国以来累颂制敕进行删订,编为貞观格。以后每隔一段时间进行一次整理,于是又有永徽格开元格”得出:趋时更善。(2)“意义”,结合所学知识从使唐朝法律体系不断完善、为唐朝的发展与强盛提供了保障、进一步推动了儒家伦理的法制化和社会化、为后世法制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借鉴。19(1)原因:政府过度掠夺、隋炀帝的残暴统治。(2)“贞观之治”,“开元盛世”(3)共同表现:政治稳定,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共同原因:重视发展农业,提倡节俭。(4)本题是开放性试题,考查的是学生开放性思维,答案观点正确、言之有理即可。例如:统治者要以人为本;要重视农业生产;要戒奢从简,倡导节俭等等。【详解】(1)本题为背景类材料题。时空范围为隋朝(中国)。原因:根据材料“是时(613年)百姓废业无以自给。然所在仓库(粮仓),犹大充牣(殷实),吏皆惧法,莫肯赈救,由是益困”可知,隋朝政府过度掠夺;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隋朝灭亡的根源是隋炀帝的暴政。(2)本题为列举类材料题。时空范围为唐代(中国)。根据材料“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唐玄宗统治前期.当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唐朝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并结合所学可知,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强盛,历史上称为“贞观之治”;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3)本题为特点类、背景类材料题。时空范围为唐代(中国)。第一小问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的共同表现:根据材料“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当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唐朝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可概括出共同表现是社会安定,经济繁荣。第二小问共同原因:结合所学从统治者都重视农业的发展,都提倡节俭等角度分析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出现的共同原因。(4)本题为认识类材料题。时空范围为古代(中国)。本题是开放性题目,考查的是学生开放性思维的能力,只要观点正确,言之有理即可。例如:统治者要以人为本;要重视农业生产;要戒奢从简,倡导节俭等。20唐代相权日益受到限制(或唐代皇权逐步得到加强)。唐代从唐初开始皇权不断得到加强、相权逐步受到限制和削弱。三省六部制确立、发展过程中,三省长官的权力不断受到来自皇帝的打压和限制。从唐太宗任用自己专门的政务顾问到唐高宗设立北门学士直接攫取三省长官的部分职权,以达到分割宰相权力的目的;到唐玄宗时期以“内相”角色出现的翰林院,更加明确地参与国家大政方针的决策,直接取代中书省的部分职权。这一发展变化的趋势体现了皇权不断得到加强,在这一过程中,不但打破三省长官分割相权的制约,而且以明确的机构来插手国家重要政务的决策,中书省等部门的长官的职权遭到侵夺,力量逐渐削弱。【详解】根据“以分宰相之权玄宗翰林院起初取代中书省的部分职权,后来取代部分宰相权力,成为皇帝身边的决策中枢”可得出唐代相权日益受到限制。结合材料及所不,回答三省六部制的内容及影响即可。得出唐代从唐初开始皇权不断得到加强、相权逐步受到限制和削弱。三省六部制确立、发展过程中,三省长官的权力不断受到来自皇帝的打压和限制。从唐太宗任用自己专门的政务顾问到唐高宗设立北门学士直接攫取三省长官的部分职权,以达到分割宰相权力的目的;到唐玄宗时期以“内相”角色出现的翰林院,更加明确地参与国家大政方针的决策,直接取代中书省的部分职权。这一发展变化的趋势体现了皇权不断得到加强,在这一过程中,不但打破三省长官分割相权的制约,而且以明确的机构来插手国家重要政务的决策,中书省等部门的长官的职权遭到侵夺,力量逐渐削弱。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注意事项

    本文(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单元检测-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二轮复习.docx)为本站会员(ge****by)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