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古代西亚、非洲文化导学案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文化交流与传播.docx
-
资源ID:96724664
资源大小:339.03K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第3课+古代西亚、非洲文化导学案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文化交流与传播.docx
选择性必修三 文化交流与传播 第二单元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第3课 古代西亚、非洲文化都匀剑江中学历史组 学生姓名: 班级: 课标要求:通过了解世界各主要区域文化,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认识世界各国、各地区、各民族对人类文化发展所作出的贡献。本课重难点:重点:古代西亚文化、埃及文化、阿拉伯文化的成就难点:古代西亚文化、埃及文化、阿拉伯文化对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贡献本课名词解释 :【楔形文字】:是苏美尔人所创,演变自象形文字。文字雏形产生之时,多为图像符号,在公元前3200年到公元前3000年之间是楔形文字的早期阶段只被少量使用。公元前2600年左右文字使用量增加,公元前500年左右楔形文字成了西亚大部分地区通用的商业交往媒介。楔形文字一直被使用到公元前1世纪前后,使用情景如同现今的拉丁文而后失传,19世纪以来才被陆续译解,从而形成一门研究中东古史的学科亚述学。已被发现的楔形文字多写于泥板上,少数写于石头、金属或蜡板上。书吏使用削尖的芦苇杆或木棒在软泥板上刻写,软泥板经过晒或烤后变得坚硬,不易变形。由于多在泥板上刻画,所以线条笔直形同楔形。楔形文字被许多古代文明用来书写其语言,但这些语言之间并不一定属于关联的语系。【苏美尔人】:苏美尔人是于公元前5000年左右迁徙到西亚两河流域南部地区居住的一支古老民族。苏美尔人于公元前3000年代率先进入了文明时期,创造了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古文明,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距今6000年前,阿拉伯半岛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流域南端的波斯湾口一带(今科威特及邻近地区),是创建了世界上最早的苏美尔文明的古苏美尔人,乌鲁克人,乌尔人,在拉格什,艾利都和苏萨,拉萨地方建立两河文明的地方。其中的乌尔第三王朝,颁布了世界上最早的乌尔纳姆法典。其后的阿摩利人建立的巴比伦文明,颁布了著名的汉谟拉比法典。在亚述之后,这块土地上诞生的、印欧语系的赫梯文明也颁布了卡迭石条约。是位于今伊拉克中部的古亚述帝国,对这一系列辉煌的远古文明,破坏与侵扰相当大。2010年最新的历史教材世界文明史教材,是这样给出6000年以来的地图的。最早的苏美尔时期由数个独立的城市国家组成,这些城市国家之间以运河和界石分割。每个城市国家的中心是该城市的保护神或保护女神的庙。每个城市国家由一个主持该城市的宗教仪式的祭司或国王统治。【吉尔伽美什】:是已知世界最古老的英雄史诗,早在千年前就已在苏美尔人中口耳流传,在古巴比伦王国时期改编成巴比伦版本流传下来。但这些泥板上的记载的故事发生时间无疑要古老得多,这部史诗是由许多原本独立的情节组成的,这些情节在创作的时候并不存在,但它们被编撰成一个整体之前已经存在很久了,古代近东地区发现了许多不同版本的史诗,较为完整的版本来自公元前7世纪尼尼微的亚述巴尼拔图书馆的藏品。这个故事后来在公元前6世纪被载入史册,这是一部关于统治着古代美索不达米亚地区乌鲁克城邦领主吉尔伽美什的赞歌,虽然这是一部残缺了近1/3的作品,但从余下的2000多行诗中我们还是能够感受到苏美尔人对他们伟大英雄的崇拜赞美之情,比已知最早文学作品都古老,直到19世纪现代考古学家在伊拉克附近发掘出土,此后学者们将这部有4000年历史的史诗誉为世界文学的奠基文本。吉尔伽美什史诗围绕乌鲁克(Uruk)国王吉尔伽美什(Gilgamesh)和他的朋友恩奇都(Enkidu)的之间的友谊故事展开。大致可分为四个部分。(一) 课前作业:思维导图结构 组长检查 优秀合格不合格理由: (二) 完成课程自学,讨论以下问题,并且把答案分享出来:1、西亚文化的特点:2、古代埃及文化特点3、古代阿拉伯文化特点:4、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形成原因以及历史意义:(三) 题目巩固1汉谟拉比法典第8条:一个人窃取牛或羊、驴、猪,或船舶,如果它系神或宫廷的财产,则应对他科以三十倍之罚金;如果它系穆什钦努(非全权公民)之财产,则应对他科以十倍之罚金;如果窃贼无物以偿,则他应被处死。由此可见,古巴比伦()A法律带有习惯法的烙印 B王权有浓厚神秘色彩 C社会治安状况不断恶化 D存在森严的社会等级2图2是三个地区的古文字图示。对此解释正确的是()A文明发展具有多样性和统一性特征 B三个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比较频繁C三地文字发展体现同宗同源的特点 D古代亚非文明已走在了世界的前列3帕尔米拉是由阿拉伯沙漠游牧部落建立的绿洲商贸城市。这里的罗马式的柱廊、希腊式的神庙与帕尔米拉人崇拜的本土神祇融为一体,其浮雕和壁画中的骑射手形象则是汲取帕提亚和萨珊波斯军事文化的结果。帕尔米拉的市政建设反映出()A王权和神权的高度结合 B欧亚文明的交流与互鉴C罗马在近东的政治博弈 D文明和野蛮的混合崇拜4古代阿拉伯文献中有很多“五王说”的记载,即世界是以伊拉克王为中心,包括中国皇帝、突厥王、印度王和拜占庭王;在印度则流传着“四天子说”,认为世界是由人主、马主、宝主和象主四位天子所统治,分别对应着中国、突厥、拜占庭和印度。据此可知()A多元文明存在交流互动 B东西方天下观认知趋同C古代世界政治秩序形成 D欧亚文化相互吸收借鉴5下图是一件国王在祭祀时,用来调磨颜料化妆的调色板。 其反面,那尔迈头戴象征上埃及的白冠,正击打敌人;鹰脚下的莎草表示被“鹰神”打败的尼罗河三角洲的居民。其正面,那尔迈头戴象征下埃及的红冠,和他的随从一起巡视战场;前方横躺着十具被斩首的敌人尸体。画面突出了主要人物,上方还有文字符号。据此,可能得出的结论有()古埃及初步实现了统一 古埃及建筑艺术深受宗教影响古埃及人创造了独特的象形文字古埃及法老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A B C D6公元前1100年前后,强大的第二亚述帝国凭借其铁制武器、训练有素的军队、有效的官僚机构和架制在车轮上的铁制的破城槌,开始扩张。下列项中,属于亚述帝国的文明成就的有()率先掌握了冶铁技术 最早使用战车作战 修建了多座规模宏大的王宫 标志性雕刻人首飞牛A B C D7世界不同地区形成了多元而又各有特色的文化与文明。下图中,地域、文化成就及特征对应正确的是()A历史开创了叙事体的撰史题材 B伊戈尔远征记反映斯拉夫民族历史C医典被欧洲用作医学的标准教科书 D罗摩衍那目前所知世界最早的史诗二、非选择题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100年前施本格勒在西方的没落中指出,世间所有的文化或文明都是有生命的,都有生老病死,西方文化也不例外,所以他只是断言“西方终将没落”,施本格勒抛弃了欧洲中心主义的历史观,他认为每个文明都有存在的合理性与价值,“不认为西方文化具有比印度文化、巴比伦文化、中国文化、埃及文化、阿拉伯文化、墨西哥文化等更优越的地位”,这种较为平等、多元的历史观被他喻为“历史领域的哥白尼发现”。唯一的问题是,在施本格勒写书时看上去早已“没落”成为定局的中华文明,居然奇迹般重新振兴,而且隐然已有再度如日中天之势。在施本格勒看来,所有文明都有生老病死,概莫能外,但中华文明已经持续了五千年,这一点毕竞是所有其他文明都未曾做到的,面对这一文化特例,或文明异数,施本格勒若泉下有知,会不会重新建构他的理论框架?摘编自江晓原重读<西方的没落>充分提取材料信息,从文明的角度提出观点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课后反思问题:解决过程:1、西亚文化的特点:创造了最早的文字楔形文字苏美尔文明具有广泛传承性、影响深远。对后世巴比伦文明和亚述文明产生了深远影响,并流传后世。体现出强烈的法治精神,西亚地区历代统治者都重视编撰法典,如汉谟拉比法典2、古代埃及文化特点古代埃及人创造了独特的象形文字,使文化得以延续和传承。古代埃及人创作了文学体裁的多样性和艺术创作的固定模式。繁琐的丧葬习俗是古代埃及文化和风俗习惯的又一表现。灵魂不死观念和具有仪式感的丧葬习俗,导致了金字塔、木乃伊和宗教文学的产生。3、古代阿拉伯文化特点:阿拉伯文化体系是世界四大文化体系之一,它以阿拉伯语为表达形式,以伊斯兰精神为指导故又称 "阿拉伯一伊斯兰文化" 。教权与世俗权力的密切结合构成伊斯兰文明中传统政治制度的突出现象,宗教与政治长期处于浑然一体的状态则是伊斯兰传统文明区别于中古时期的基督教文明以及华夏文明的显著特征。 阿拉伯文化是中古时期阿拉伯帝国各族人民在吸收融汇东西方古典文化的基础上创造的具有伊斯兰特点的新文化。独特的地理位置为阿拉伯吸收东西方先进文化创造了极好的条件。从文化构成上看,阿拉伯文化主要是由阿拉伯本土文化和伊斯兰文化以及希腊、波斯、罗马利印度等外来文化构成。阿拉伯本土文化同这些外来文化的融合经历了漫长的过程,所以它具有多民族性包容性、继承性和开创性等特点。4、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形成原因以及历史意义:原因:人类社会生产的发展状况是文化多样性形成的根本决定因素。人类认识水平的逐渐提高为民族文化多样性形成提供了基础。不同地域文化形态自我意识的逐渐增强是文化多样性得以形成的时代动因。历史意义:有利于增强文化的生命力。文化元素越多,文化多样性就越丰富,文化创新的可能性就越大,文化的生命力就越强。有利于维护文化生态平衡。保护文化多样性是对文化差异性的尊重,是维护文化生态平衡的必要前提。有利于反对文化霸权主义。未来世界是不同民族共存的世界,多元文化有利于化解冲突。1【答案】D【解析】材料大意是:如果被盗窃财物属于寺庙或皇室,盗窃者将作出三十倍的赔偿;如果它们属于非全权公民的财产,盗窃者将作出十倍赔偿;如果窃贼无力赔偿,将以死抵罪。这说明汉谟拉比法典对窃取不同所有者财物的法律处罚是有明显区别的,说明当时存在森严的社会等级,故选D项;材料中的法律条文体现的是对盗窃不同所有者财物的法律处罚不同,并没有关于习惯法的描述,不能得出“法律带有习惯法的烙印”的结论,排除A项;材料涉及的是对盗窃财物的处罚标准问题,没有关于王权的相关描述,此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法典中有关于盗窃的处罚并不意味着当时的社会治安混乱,排除C项。2【答案】A【解析】美索不达米亚的楔形文字、古代埃及的文字和商代甲骨文都属于象形文字,这体现了文明发展的统一性特征,但三个地方的文明本身又是各具特色的,这体现出文明的多样性,所以上述最合理的解释就是文明发展具有多样性与统一性的特征,故选A项;文字形成和发展的早期,三个文明之间尚未有直接的交流,更谈不上比较频繁的交流,排除B项;三个地区的文字是各自独立发明的,不具有同宗同源的特点,排除C项;题干所述只有关于亚非地区的文字,并未将之与其他地区作比较,不能据此得出古代亚非文明已走在了世界前列的结论,排除D项。3【答案】B【解析】据材料“罗马式.希腊.帕提亚和萨珊波斯”可知帕尔米拉的市政建设反映出欧亚文明的交流与互鉴,故选B项;材料体现不出“王权”,排除A项;材料说的是文化现象,未提及政治博弈,排除C项;材料未提及“野蛮”,排除D项。4【答案】A【解析】由材料“五王说”“四天子说”可知,古代阿拉伯与古代印度在有关世界认知观念中的有相互影响的因素,反映古代不同地域的“世界观念”,说明古代多元文明存在交流互动,故选A项;东西方天下观并不相同,“趋同”表述过于绝对,排除B项;古代世界政治秩序的形成源自于各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C项;材料不涉及欧洲文化,排除D项。5【答案】C【解析】据所学可知,那尔迈是埃及第一王朝的开国国王,他统一了埃及,开启了法老统治时代,故正确;调色板被认为是纳尔迈统一上下埃及的实证,深受现实政治的影响,而不是宗教,故错误;据材料“上方还有文字符号”可知,古埃及人创造了独特的象形文字,故正确;据材料“那尔迈.画面突出了主要人物”可知,那尔迈调色板突出统治者的地位,反映了古埃及法老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故正确;选择C项符合题意。6【答案】C【解析】据所学可知,小亚细亚东部的赫梯人率先掌握了冶铁技术,故错误;苏美尔人之间经常争战,他们最早使用战车作战,故错误;亚述帝国修建了多座规模宏大的王宫,故正确;亚述帝国王宫大门上的标志性雕刻是人首飞牛,它既是王宫的守护神,又是国王权力的象征,故正确;选择C项符合题意。7【答案】C【解析】据材料并结合选必三第3课所学阿拉伯文化可知,为阿拉伯半岛,伊本·西那的医典是一部医学百科全书,传入欧洲后被翻译成拉丁语,长期用作医学的标准教科书,故选C项;是埃及,历史是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的作品,排除A项;是伊朗,伊戈尔远征记是俄罗斯文化的代表作,是基辅罗斯时期最杰出的作品,排除B项;是印度地区,目前所知世界最早的史诗是古代西亚地区的吉尔伽美什,排除D项。8【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卡尔纳克神庙始建于3900多年前,位于埃及城市卢克索北部,是古埃及帝国遗留的一座壮观的神庙,位于埃及,故正确,不符合题意;古希腊修昔底德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是西方史学的经典之作,位于阿拉伯半岛,并非希腊,故错误,符合题意;古代西亚的吉尔伽美什是目前所知世界上最早的史诗,位于两河流域,故正确,不符合题意;梨俱吠陀是古代印度的文化成果,位于古波斯地区,并不位于印度,故错误,符合题意;选择C项符合题意。二、非选择题9【答案】提取材料信息,提出观点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论证。(要求:?可以选择一种或多种政治模式与文化现象,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示例:观点:文明的再造与复兴,取央于其自我更新活力和适应客观环境变化的自我调整能力。(3分)论证:历史证明,东西方文明的复兴都是文明再造的结果。一种文明能否通过再造而复兴,取决于其自我更新活力和适应客观环境变化的自我调整能力西方文明在中世纪后半期复兴、在近代崛起并在世界占据干导性地位,是彻底摆脱了欧洲古典文明束缚后诞生的新文明。在与其他文明不断交流、激烈碰撞过程中,吸收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全面再造的结果。阿拉伯文明则有近东文化和欧洲文化的交融中再造并崛起,对中世纪前半期世界文明的发展发挥了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明治维新后日本的崛起,也是文明再造的过程。1840年全今,中华文明亦一直处于打破旧束缚、持续再造的过程中。东西方文明兴衰的规律表明:?文明复兴的过程必然是文明造的过程,文明唯有再造,方可复兴。文明的再造,是对传统文明扬弃更新的过稈既包含对传统文明优秀成分的继承和升华,又须摆脱传统文明糟粕戎分的禁锢和束缚;既要保持自身文化的营养,又须汲取外来文化的活力。当代中国的改革开放,正以前所未有的气势和力度继续中华文明的再造,从东西方文明的兴衰规律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将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言之有理即可,9分)(此示例仅供参考,其他观点言之有理即可得分)【解析】首先,分析材料信息,确定选题角度,文明的衰落、复兴等,并根据选题角度拟出相应论题,如中国文明复兴的原因、西方文明衰落的隐患等,其次,根据论题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如从中国文明复兴的原因:自我更新、吸收外来成果等,最后,根据提取的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表述成文。阐述时注意题目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