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小儿脑性瘫痪(带病案分析).docx
小儿脑性瘫痪小儿脑性瘫痪是指脑损伤所致的非进行性中枢性运动功能障碍,以智力低下,语言不清,四 肢运动障碍为特征的病证。是多种原因引起的脑损伤所致的后遗症,又称“脑瘫”。属中医的“五迟”、“五软”、“胎弱”、“胎怯”、“痿症”等范畴。西医学的因胎儿期感染、缺 氧、缺血,或分娩时难产,新生儿窒息、早产、脑血管疾病或出生时头部外伤等引起脑损伤 所致的后遗症,均可参考本节辨证治疗。【病因病机】本病多由先天不足,肝肾亏损,或后天心脾两亏,气血虚弱而使脑髓不充及四肢百骸、筋肉 失养所致。由于母体素弱,精血不足,或孕期久病,致胎元失养,发育失常,先天不足,肝肾亏损,肾 虚精亏,不能养骨生髓充脑;或肝虚血弱,不能濡养筋脉,发为脑瘫;亦有因产时或产后颅 脑损伤,失治误治,脑络受损,瘀血阻滞;或后天调养不当,损伤心脾,致气血虚弱,筋脉 骨肉失于滋养而发为本病。【辨证论治】辨证以肢体瘫痪、手足不能自主运动、智力低下、语言不清为主症。知识链接诊断要点:发育迟缓,精神呆滞。智力低下,手足软弱无力,运动功能障碍。L肝肾亏损生长发育迟缓,神情呆滞,面色无华,肢体瘫软或筋脉拘急,屈伸不利,舌淡 苔薄,脉弦细。2.心脾两亏四肢痿软,智力低下,语言迟钝,神情呆滞,面色苍白,口角流涎,神疲食少, 舌淡苔少,脉细弱。知识链接西医学认为以肢体运动功能障碍为主症,主要由于锥体外系损伤出现不自主和无目的的运动, 可表现为手足徐动或舞蹈样动作等;痉挛型因锥体系受损而表现为受累肌肉的肌张力增高、 腱反射亢进、锥体束征阳性,可出现单瘫、偏瘫、截瘫、三肢瘫、四肢瘫等;共济失调型因 小脑受损出现步态不稳,指鼻试验易错,肌张力减低,腱反射减弱等;若兼见上述任何两型 或两型以上症状的为混合型。常伴有智力障碍、癫痫、视力异常、听力减退和语言障碍等。 脑电图、头颅X线拍片、CT等检查有助于本病的诊断。治则滋养肝肾,补益心脾,强筋健骨。取足阳明经、足太阴经、督脉经穴为主。主穴百会、四神聪八足三里、三阴交、夹脊配穴 肝肾亏损加肝俞、肾俞、太溪;心脾两亏加心俞、脾俞、中月完;上肢瘫疾加肩踹、曲 池、合谷、外关、内关;下肢瘫痪加环跳、阳陵泉、悬钟;语言迟钝加通里、廉泉、照海、 哑门;流涎加承浆、地仓、合谷;颈软加大椎、身柱;腰软加腰阳关、肾俞。方义督脉百会为诸阳之会,能醒脑开窍;奇穴四神聪,有宁神健脑益智之功;取足阳明下 合穴足三里、足太阴经三阴交穴,为足三阴交会穴,补益脾胃,生化气血;夹脊穴通阳活络, 强脊。加肝俞、肾俞、太溪滋补肝肾;加心俞、脾俞、中脱养心健脾,益气补血;上、下肢瘫痪加 肩鹘、曲池、合谷、外关、内关;加环跳、阳陵泉、悬钟以通经活络,运行气血。语言迟钝 加通里、廉泉、照海、哑门以通舌本、利言语。操作毫针刺,用补法。廉泉向舌根方向刺0.51寸,不提插,哑门向下颌方向刺0.51寸,不可深刺,不提插。每日1次,不留针。【其他疗法】1 ,耳针 取神门、皮质下、交感、心、肾、枕、脑干;上肢瘫痪加肩、肘、腕,下肢瘫痪加 酸、膝、踝。每次选23穴,毫针中度刺激,每日1次,不留针。或用王不留行籽贴压, 每天按压数次。2 .头针取额中线、顶颍前斜线、顶中线、枕下旁线,上肢瘫痪加顶旁2线,下肢瘫痪加顶 旁1线。每次选34线,毫针刺,加用电针,留针3060min,每日1次。3 .穴位注射取大椎、命门、曲池、手三里、外关、内关、足三里、阳陵泉、承山、三阴交 等穴。用当归注射液或维生素B、B注射液,每次选23穴,每穴注入0.5 lmlo每隔23日1次。案例分析郑某,男,2岁半。出生时因难产窒息,2岁多还不会独自站立、行走,扶站时脚跟不触地, 但可独立支撑坐稳,不会自己翻身,抱起时有僵直感,面容呆滞,无听觉反应,不会讲话, 右眼睑下垂。针四神聪、颍三针(耳尖直上为第1针,第1针同一水平线上前后各1寸为第2、3针)、脑三针(脑空和左右脑户)等。同时采用维生素B2、维丁 胶性钙、胎盘注射液、脑活素等注射液行肢体穴位注射。每日1次。治疗1个月后可在扶持 下脚掌放平站立、慢性散步,听觉已有反应;3个月后神志及运动明显好转,开始学讲话; 5个月后可独自行走5m远,表情灵活,右眼睑不再垂下,讲话增多并较前清楚。分析:该患儿为小儿脑性瘫痪,治宜健脑益智、强筋健骨工故取奇穴四神聪补益心脑以益智, 同时配合维生素B2、维丁胶性钙、胎盘注射液、脑活素等注射液行肢体穴位注射疗法,有 针刺和药物双重作用,以增健脑益智、强筋壮骨之功,故而疗效显著。【按语】1 .本病应尽早治疗,轻症患儿用针灸有一定疗效,年龄愈小、病程愈短者疗效越好。2 .治疗期间嘱家长与患儿配合进行肢体功能锻炼、语言和智能训练,有助于提高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