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浙江省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分类训练咏物言志类.docx

    • 资源ID:96744196       资源大小:56.13KB        全文页数:2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浙江省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分类训练咏物言志类.docx

    参考答案:1 .斥需/蜩与学鸠才得吹嘘身渐稳/当风轻借力2 . (1)相同点:作品都借风筝高飞,隐喻仕途的扶摇直上、飞黄腾达。纸莺中的风筝远 上碧霄,临江仙中的风筝“远赴蟾宫”。(2)不同点:纸莺借物喻人,借风筝意象,对黑暗官场中倚官仗势、趋炎附势的小人进 行辛辣讽刺。临江仙托物言志,借风筝当风借力纵入高空,隐喻自己并非池中物,终将 脱颖而出,崭露行藏。【解析】L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联系(纸莺)很是嘲笑大鹏起飞像那般艰难,和庄子逍遥游中的斥需/蜩与学鸠极为相 似。临江仙中“当风轻借力”写正好借着风力,乘风直上;“才得吹嘘身渐稳”,明风筝得 风吹助,渐渐平稳地飘飞起来。“当风” “吹嘘”喻指机遇。3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结合“才乘一线凭风去,便有愚儿仰面看”“当风轻借力,一举入高空”可知:作品都借风 筝高飞,隐喻仕途的扶摇直上、飞黄腾达。而“未必碧霄因可到”纸莺中的风筝远上碧 霄,“只疑远赴蟾宫”临江仙中的风筝“远赴蟾宫”。纸莺中的风筝是借物喻人,写一直没有遇上圣明的君主,没作上官,过着隐居的生活。 借风筝意象,对黑暗官场中倚官仗势、趋炎附势的小人进行辛辣讽刺。临江仙托物言志,“当风轻借力,一举入高空”,是写风筝也是写诗人的志向。诗人明 明白白的正告我们,风筝只有在有风的时候才能飞上天空,如果没风,任谁风筝也飞不起来。一个人在社会上有成或者无成何尝不是如此呢?才能当然是一个方面,但机遇也必不可少, 如果没有机遇,没有可以借力的风,即使一个人再有才华,也不可能有所成就。世上的人们, 你们只知道我在地上的样子,和你们似乎一样;但你们要知道,一旦风起,那临风飘举就是 我!诗人借风筝却写出了 “拉扶摇而上者九万里”的大鹏的志向。4 .惊;蝉鸣(蝉声)5 .用蝉的特点喻人的特点,表达了甘于淡泊和固守高洁的节操。借蝉的典故抒发人的 情感,表达词人不愿再蹈危机、再履官场之意。借蝉鸣(拟人)自诉心声,抒发自己人生 如梦、凄苦无人说的惶恐和悲凉。以蝉所处的环境喻人的处境经历,蝉的末日已临,暗指 自己凄凉的身世。以蝉之死引发联想与想象。树枯蝉死,枯蜕尚遗,表达自己的节操无人 理解、魂断遗恨无尽之意。【解析】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这是一首咏蝉词,“绿槐千树西窗悄,厌厌昼眠惊起”描写了词人从昼眠中起身的动作和心 境,下句“饮露身轻,吟风翅薄”描写蝉的形象和习性,“短梦深宫,向人犹自诉憔悴”借 蝉鸣自诉心声。让词人从昼眠中起身的是蝉鸣(蝉声),正是这蝉鸣(蝉声)使词人心“惊” 而起身,从而借蝉抒情。可见,“惊”字是全词的词眼。4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用蝉的特点喻人的特点。“饮露身轻,吟风翅薄”描写蝉的形象和习性,蝉“饮露”“吟 风”的习性喻指人的高洁品质,表达了甘于淡泊和固守高洁的节操。借蝉的典故抒发人的情感。由蝉引发联想,“漫重拂琴” “怕寻冠珥”两句用典,“漫”“怕”二字表达词人不愿再蹈危机、再履官场之意。借蝉鸣(拟人)自诉心声。“短梦”形容蝉生命短暂,“诉憔悴”以蝉拟人,形容蝉鸣声 凄切,以蝉生命的短暂与叫声的凄切,抒发自己人生如梦、凄苦无人说的惶恐和悲凉。以蝉所处的环境喻人的处境经历。“病叶”“纤柯” “斜阳身世”写出蝉的环境凄清,蝉 的末日已临,暗指自己凄凉的身世。以蝉之死引发联想与想象。“甚已绝余音,尚遗枯蜕”树枯蝉死,枯蜕尚遗,词人因此联 想到满怀怨苦化为蝉的女子,“鬓影参差”,独对青镜,表达自己的节操无人理解、魂断遗 恨无尽之意。5 .咏物诗竹笋(新竹)6 .同:两诗都抓住景物各自特点,突出一个“新”字,揭示各自包含的哲理;异:张诗抓住芭蕉心生长新旧相随的特点,用六个“新”字,揭示了在培养品德、学习知 识上温故知新的道理;郑诗抓住“新竹高于旧竹枝”的特点,揭示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道 理。(或写“新竹需老干扶持,体现新旧相依、新陈代谢的普遍规律”亦可。)【解析】5.本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题材,理解词语内涵的能力。第一个空要求填写诗歌的题材。题材与诗歌内容有关,一般包括怀古诗、送别诗、闺怨诗、 边塞诗、田园诗、咏物诗。这两首诗歌都以物为题,一为“芭蕉”,一为“新竹”,以物喻 人,托物言志,所以属于咏物诗。第二空,这首诗歌吟咏“新竹”,“下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意思是“等到第二 年再有新竹长出,它也开始孕育新的竹子了,就这样池塘周围布满了郁郁葱葱的幼竹”,这 里的“龙孙”比喻新生的竹子。6.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情感态度的能力。由题干可知,考生需要根据诗歌所写内容把握诗中的哲理,然后分析两首诗歌哲理表达上的 不同。先看张诗。这首诗歌吟咏的对象是“芭蕉”,前两句“芭蕉心尽展新枝,新卷新心暗已随”是讲述芭蕉 成长的过程,“心尽展新枝”“暗已随”是说新的芭蕉心随着旧的芭蕉心的老去枯萎而生长; 后两句“愿学新心养新德,旋随新叶起新知”引出“德”“知”,四句诗连用六个“新”字, 由芭蕉的成长引出人的成长,劝导世人要像芭蕉那样“学新心、养新德、起新知”。再看郑诗。这首诗吟咏的对象是“新竹”。前两句“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是说“新生的 竹子能够超过旧有的竹子,完全是凭仗老竹的催生与滋养”,这两句是回顾,既表达了 “长 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胜旧人”,又表达了后辈不忘前辈扶持教导之恩;后两句“下年再 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意思是“等到第二年再有新竹长出,它也开始孕育新的竹子了, 就这样池塘周围布满了郁郁葱葱的幼竹”,这是展望,用以表达新生力量将更好更强大。这 首诗歌用新竹高于老竹比喻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又以新竹是在老竹的基础上成长来比喻新生 力量的成长又须老一代积极扶持。由此可知,两首诗歌所针对的对象都呈现一个“新”的特点;不同点是二者在吟咏对象时侧 重的点以及所揭示的道理。7. 暮春薛宝钗8. “白云堂前春解舞”,写出柳絮纷飞之时的姿态优美;“东风卷得均匀”,写柳絮纷舞 而不乱的情形;“蜂围蝶阵乱纷纷”,写出了蜂蝶绕絮同舞之景,也写出了柳絮的轻薄无力;“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 ”则言柳絮落败之时跌落泥土之中的情形,也暗喻韶华易逝芳 华难回的伤感。“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以柳条对柳絮态度不变,表明自己的 态度:无论旁人对我是亲是疏,是好是坏,我自己的姿态都不会改变。“韶华休笑本无根。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结尾三句一改大多数人对于柳絮轻浮的嘲笑或是飘零时的哀愁, 转而将对柳絮的无根不定的哀伤化为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分析】7.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情节内容和人物形象的把握能力。由“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可知写的是暮春时节飘风的柳絮。这首词是红楼梦中薛宝钗所作。薛宝钗与林黛玉这两个人物的思想、性格是对立的。作 者让薛宝钗作欢愉之词,来翻黛玉之所作情调缠绵悲戚的内容,看上去只是写诗词吟咏上互 相争胜,实际上这是作者借以刻画不同的思想性格特征的一种艺术手段。这是薛宝钗所作的 一首柳絮词,该词被众人推选为独占鳌头的作品。薛宝钗在叙述其创作意图时说过:“柳絮 原是一件轻薄无根无绊的东西,然依我的主意,偏要把他说好了,才不落套”。8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意象分析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这首词上片状物,着力描写风胭柳絮、悠然起舞的情状。下片言志,抒写了柳絮的情志:有 离即有合,有散必有聚。这首词表面上写的是柳絮的姿容和心理,实际上巧妙地借柳絮之口 委婉地道出薛宝钗青云平步的志向。“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柳絮飘飞的地点,已不是黛玉笔下那触目愁肠的“百 花洲”和“燕子楼”,而是换成了充满着富贵气象的“白玉堂前”一一封建贵族家庭的住宅 里;柳絮飘飞的姿态,虽然也仍是“一团团逐对成毯”,却已没有黛玉词中那种“空缱倦, 说风流”的幽恨,一变而为欢快轻盈、均匀优美的舞姿,流露出一种欢愉融洽的欣喜之情。 词的第三句,接以“蜂团蝶阵乱纷纷”的描写,来进一步烘染这春意喧闹的大好时光,从而 唱出了词人对春光的一曲赞歌。“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 ”用一 “何曾”、一 “岂必” 的反问句式,便顿使苏词中所表达的情感作一逆转,化消极的情调为积极的精神。同时,就 词的结构而论,则此处写柳絮的不愿意随波逐流、飘坠尘埃,正好为词的下片抒写柳絮直上 青云的心愿,巧妙地埋下了伏线。下片词人更侧重于抒写柳絮的情志:“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非常细腻地体现 了柳絮尽管四处飘飞,也仍不改初衷,无牵无系,随缘自适的旷达襟怀。由于有了这层情志 的铺垫,因而在词的最后三句,词人便直接地抒写了柳絮凭借东风扶摇直上的远大志向,这 样便使整首词的主题得到了升华,完成了对柳絮感慨整个心理流程的揭示。 显而易见, 这首词表面上写的是柳絮的姿容和心理,实际上则是薛宝钗这位“人情练达世事明”的封建 “淑女”自我个性的写照。她那种“罕言寡语,人谓装愚,安分随时,自云守拙”的处世态度,体现在柳絮“随聚随分”的形象描述中。9 . C10 .诗人由北方故乡被贬至南蛮之地,思归不能,志向难伸,满怀哀怨,与离骚表达 的贬谪之怨相近。诗人虽然被贬,但依然心怀贞质,“受命不迁”,与离骚中屈原对 节操的坚守相近。本诗借橘抒怀,托物言志,与离骚经常借香草抒发高洁的情怀相近。【解析】9.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及分析概括诗人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C. “将橘与雪进行对比”错误,诗人借橘与雪表达道理类似,构不成对比。橘应生在南方, 而雪滞于北方,诗人借此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故选Co10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橘柚受命江南,不可北移,可作者受命之地本在北方。诗的后面四句,由橘柚的“受命不迁” 引发自己被迫南来的感慨。柳宗元出生并长期生活在长安,那里本是自己的出生之地,是自 己踏上人生道路,实现济世抱负的用武之地。他被贬谪至“风俗绝不相同”的南蛮之地,志 向难伸。离骚中屈原,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趁屈原为楚怀王拟订宪令之时,在怀 王面前诬陷屈原,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后来流放汉北,放逐江南等。 诗人虽然被贬,他也像橘柚一样,具有受命不迁的品性。表示自己与屈原一样赞赏并保持橘 树那种“受命不迁”的坚定品格,抒发了被贬永州的感慨。离骚中,屈原因为忧愤国家 的前途命运,用”赴死的决绝”坚守理念,甚至“虽九死其犹未悔”。诗的前面四句对橘柚进行热情赞颂。前两句说橘柚始终保持着坚贞不屈的节操和坚韧不拔的 精神。三四句从上面两句对橘柚内质的赞美转到对外形的描绘。他也像橘柚一样,具有受命 不迁的品性。借橘抒怀,托物言志。离骚中如以采摘香草喻加强自身修养,佩带香草喻 保持修洁等。运用了不少香花、香草的名称来象征性地表现政治的、思想意识方面的比较抽 象的概念,不仅使作品含蓄,长于韵味,而且从直觉上增加了作品的色彩美。自屈原以来, “香草美人”就已经成为了高洁人格的象征。11 .梅花/寒梅思念/怀念12 .王诗中,梅花象征故乡,诗人借问故乡的梅花是否开放,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陆诗运用借代,用“一枝春”借代梅花,也象征春天的来临,陆诗借折梅赠友,表达了对 友人的思念之意。汪诗以故乡梅花已落,反衬客馆的梅花刚刚开放,突出作者客居他乡的 孤苦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解析】11.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从“君自故乡来寒梅着花未? ”可知,王诗中的主人公久居他乡,忽然遇到来自故乡的 旧友,借询问家乡的梅花是否开放,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从“折花逢驿使聊赠一枝春”可知,诗人与友人远隔千里,只能凭驿使来往互递问候。 而这一次,诗人传送的不是书信却是梅花,诗人用“一枝春”借代梅花,表达了诗人对朋友 的思念之情。从“孤馆寒梅发江上一枝开”可知,汪诗以故园和客馆梅花开放的早迟不同,表现出诗 人客居异地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之情。12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王诗“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是说“请问您来的时候我家雕画花纹的窗户前,那一株 腊梅花开了没有? ”,这株寒梅,不是一般的自然物,而成了故乡的一种象征。它已经被诗 化、典型化了。因此这株寒梅也自然成了 “我”的思乡之情的集中寄托。陆诗“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是说“江南别没有更好的礼品相送,且送给你一枝报春的 梅花吧”,诗人用“一枝春”借代梅花,也象征春天的来临,隐含着对相聚时刻的期待,表 达了诗人对朋友深情的思念和良好的祝愿。汪诗“故园花落尽,江上一枝开”是说“此时故乡的园中花已经开了又凋谢了,江上春尚寒, 只有一枝梅花独开”,汪诗叙述故乡花已落,客馆花才开,以两地花开时差作比,衬托出“哪 里都没有家乡好”这种中国人民的传统心态,抒发了热爱家乡,怀念家乡的思想感情。13 .劝拟人14 .刘熙载这句话说的是,咏物诗表面看是咏所见之物,实际上隐含着作者所咏的情怀,是 借物抒情或托物言志。本词上阕尾三句写希望孤雁洁身自好,借此表现词人高洁的志向和 对世俗的不屑。词的下阕借孤雁艰险凄凉的生活环境,表达了对孤雁命运的关怀与怜悯, 也暗含了诗人对自己悲惨命运的深沉忧伤。【解析】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分析文章结构和表现手法的能力。下片“凄凉劝你无言”意思是,满心凄凉奉劝孤雁。“你”指孤雁。这首词借孤雁的形象诉说自己不幸的身世遭遇。上片描写孤雁离群后不知道飞向哪里去,表 示对失群的孤雁的深切同情。下片劝告孤雁在艰险的生活和凄凉的环境中姑且度过流水般逝 去的年头。上片词人的劝说,“孤雁”并无一言回答,它好像并没有留下的意思而与词人过 “一沙半水”的艰苦生活,苦度流逝的岁月,而是远走高飞了。一个“劝”字,将上文作自 然的过渡。“劝”字将孤雁人格化,以劝告孤雁的口吻对孤雁诉说,“无言”也是说“孤雁”并无一言 回答,可见运用了拟人修辞。14.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首先理解“咏物隐然只是咏怀,盖个中有我也”这句话的意思,强调的是托物言志、借物抒 怀,再结合诗歌中的孤雁形象进行分析。这是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题型。上片“暗自眠,凤凰纵好,宁是姻缘”意思是,还是暗暗自眠,不要存非分之想,凤凰纵然 美丽、高雅,但却不能与之结为婚姻。言外之意,要“孤鸿”洁身自好,自尊、自强。这也 体现了词人高洁的志向和对社会上世俗的不屑。这是托“孤雁”言志。下片“稻粱初尽,网罗正苦,梦魂易警,几处寒烟”在稻粱寻找不到的情况下,狩猎者正在 张下大网捕捉大雁,处处有陷阱,处处要提防,即使在睡梦之中,也要警惕。“几处寒烟” 是描写“孤鸿”生活的环境,四周是湖沼地,水雾迷茫,寒气逼人。这充分描写出现实的恐 怖以及人民生活于水深火热之中的情形,也表现了词人对“孤鸿”的深切关心。这是借“孤 雁”抒情。15. C16. “美人零落依草木,志土憔悴守蒿蓬”,颔联以比喻、拟人来写此地梅花命运悲苦。把 梅花拟人化,比作美人、志士。本句采用了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借写憔悴零落、无人欣赏 的梅花的遭遇,表达了对怀才不遇、壮志难酬之士的同情,抒情较为含蓄委婉。【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C. “不愿意移栽到上林苑中和别的花木争奇斗艳”错误,“移栽不得根欲老,回首上林颜色 空”不能移植入上林之苑,其根欲老,深可叹惋;而更值得痛惜的是,上林苑中,此刻正缺 少颜色美艳的奇花异木。尾联不是不愿意,而是不能移栽到上林苑,抒发了有志之士不得重 用的感慨。故选Co16.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意蕴的能力。解答时结合全诗的内容和手法,阐释颔联的含义和表达效果。“美人零落依草木,志士憔悴守蒿蓬”颔联以比喻来写此地梅花命运悲苦。美人、志士,既 是拟物,也是将人的身世之感并入其中。采用了托物言志的表达方式,借在草木蓬蒿间零落 憔悴、无人欣赏的梅花,表达了对怀才不遇、有志难伸、老死乡野的人才志士之士的同情。 一方面国家需要杰出人才担负责任,另一方面,却又有许多优秀人才闲置草野,老死蓬莱! 此句借写独山梅花的不幸处境,讽咏当今统治者埋没人才。17. 拟人寓情于景(或“融情于景”)18. (1)运用拟人、衬托(或“映衬”)手法,借写傲雪之梅也禁受不住大雪,像诗人一样 沉浸在愁苦中,从而含蓄道出雪之大,愁之浓,富有新意。(2)巧妙地照应题目中“阻雪”二字,回应“阻雪”事实;又以梅暗寓(象征)了自己的 高洁情怀。【分析】17.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诗歌艺术特色的能力。“白鸥问我泊孤舟,是身留,是心留? ”“心留”指乐意羁留,“身留”是出于被迫。途中 遇雪,不能航行,泊舟岸边,自然不是“心留”。词人起笔突兀,设置问题,出示幻象以虚 写实。他落笔不写风雪和溪流,而写泊舟经过,立意较为翻新,下面继续让白鸥发问:“心 若留时,何事锁眉头? ”使用反问,“锁眉头”以形示情。白鸥是词人寄托心情的意象。问 者之意,借白鸥说出,婉深而鲜明。此谓托物言人也。作者阻雪的心情通过白鸥表达的,但 白鹭的心情也和作者恰恰相反,白鹭也非作者化身。白鹭惯于生活在风雪之中,激流之上。 而作者却是迫于“身留”。作者描写白鸥,是深化意境。“风拍小帘灯晕舞,对闲影,冷清 清,忆旧游。”由舟内到舟外,逐次展示境况的寒冷凄清。傍晚时分,冷风拍打着帘幕,把 灯火撩拨得跳荡不已,光晕连同我的影子,都在摇曳着。孤独冷清的境地,情不自禁地想起 昔日的游伴来。寓情于景情景交融。18.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结尾思想感情和写作特色(炼句)的能力。“都道无人愁似我,今夜雪,有梅花,似我愁。”结尾表明,词人陷入了深沉的愁思。直到 终篇,才画龙点睛地道破了 “愁”和“雪”。明明是作者主人公在愁思,他却凭空拈出 一个“都道”来,假托别人来说。表面上是先抑后扬,也就是先借他人把自己放到了最愁的,“无人愁似我”的境地,再后转来,拉出幻想中的愁雪的梅花来作伴,似乎是自己的境地还 不是唯一最可悲的。实际上是愁话淡说,聊以自慰。句中把“愁似我”的句子成分加以颠倒, 再重复使用,用意也在加强上述“抑扬”的对比衬托效果。最后一句“有梅花,似我愁”尤 其是表现了作者的丰富的想象力和洒脱的胸襟的神来之笔。把梅花拟人,梅花这一高洁的形 象,还使读者联想到作者在宋亡之后,以有为之年隐居不仕的经历,进而从他那故作放达的 语调中,感觉到他萦绕于怀的,似乎有比阻雪更深的愁苦,阻雪也许不过是一剂触媒吧? 19.借代春阑20. (1)以杨花“尽飘零”(“化为浮萍”)的特点暗示词人命途多舛、漂泊不定的哀愁苦恨 (以杨花“风避重帘,雨回深幕,云护轻幡”“绕春山”的行为暗示词人处境艰难);(2)以杨花“何人解”的遭遇暗示词人无人赏识、怀才不遇的孤寂凄凉(以杨花“寻他一 春伴侣”的行为暗示词人知音难觅的孤独落寞);(3)以杨花“又飞还”“耐得到春阑”的狰扎,暗示词人善于忍耐,勇于抗争,不甘沉沦;(4)以杨花的“疏狂情性”表达词人狂放不羁、傲岸不屈的自我勉励(以杨花“清寒”的 自称(与梅雪相衬),寄托词人卓尔不群、清雅脱俗的自我期许);(5)以杨花仍化为浮萍(“泪痕点点凝斑”),暗寓词人坚贞自守、生死不渝的品格。【分析】19.本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修辞手法以及诗歌线索的能力。第一空用“断红”借代落花,所以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第二空下阕“春阑”指春残,春尽,与上阕的“一春”前后照应并形成时间线索,暗示光阴 易逝;所以此处填春阑。20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写作手法的能力。“尽飘零尽了,何人解当花看”,对杨花无人赏识的命运发出了不平的呼声。以杨花“尽飘 零”的特点暗示词人命途多舛、漂泊不定的哀愁苦恨。“风避重帘,雨回深幕,云护轻幡''“绕春山”的行为接下来写杨花的孤独、寂寞。风躲到 重帘幕后,雨回曲在深深帷帐里,云被轻幡遮掩,暗示词人处境艰难。“寻他一春伴侣”,杨花在整个春景中热切地寻找伴侣,但寻来觅去,只相识了斜阳下一片 衰败的落花。而这些落花也是转瞬即逝的。这里作者以几种事物的避之不见来突出杨花的孤 寂,暗示词人无人赏识、怀才不遇的孤寂凄凉。杨花“又飞还”“耐得到春闹”,杨花个性倔强,不用心就这样悄无声息地永久回归大地, 它虽然已徐徐落下,但几番飘转沉浮,一会儿又飞腾起来,表现了杨花不甘沉沦的坚强个性, 刻画出它不愿默默消失的内心世界,暗示词人善于忍耐,勇于抗争,不甘沉沦。下片“疏狂性情,算凄凉耐得到春阑。便月地和梅,花天伴雪,合称清寒”,极写杨花傲岸 倔强的个性,进一步表现了杨花的狂放、傲岸的品格。表达词人狂放不羁、傲岸不屈的自我 勉励。“收将十分春恨,做一天、天愁影绕云山”仍是将杨花漂泊不定的状态拟人化,写它满含愁 恨、忧伤,绕着云山终日无声飞舞,心中的这种愁恨和忧伤像影子样紧紧缠绕着自己。随着 不停地飘飞,这愁恨越聚越重,最后落到“青青池畔”。池畔的斑竹,凝聚着点点泪痕,蕴 藏着无数的忧愁,这正吻合了杨花的凄苦心情。这里杨花仍化为浮萍(“泪痕点点凝斑”), 暗寓词人坚贞自守、生死不渝的品格。21 .咏物生长环境22 .同:都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表面咏梅,实则写志。都用环境烘托的手法。冯诗以“六桥风月”烘托梅花的不争观赏、甘于静寂的高尚品格; 陆诗以“幽谷”“北枝”“层冰积雪”等严酷环境烘托梅花的高坚气节。异:冯诗首句以“玉”喻梅色,突出其冰清玉洁;结尾运用对比手法,将梅与桃李作比, 表达了对梅花淡泊品性的赞美之情,借以表达自身坚守本心、固守节操的决心。陆诗运用设问的手法,突出了梅花的高洁情操与美好韵致;以景语作结,虚实相间,让人 想到大雪覆盖下含苞待放的梅花,含蓄表达了雪中咏诗之人的高标逸韵,显得意味无穷。【分析】2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题材、内容的能力。通过题目西湖梅梅花绝句其二可知都是咏物诗,咏“梅花”的诗。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蕉新竹(宋)张载(清)郑燮芭蕉心尽展新枝,新卷新心暗已随。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愿学新心养新德,旋随新叶起新知。下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注】新心:新长出的芭蕉心。凤池:这里指周围生长竹子的池塘。5.从题材上看,这两首诗都是中国古代常见的; “龙孙”的意思是 o 6 .两首诗都体现了中国古代哲理诗“无意明理而暗与理合”的艺术特征。请比较它们在哲理表达上的异同之处。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临江仙白玉堂前春解舞白云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蜂围蝶阵乱纷纷。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7 .本词见于红楼梦,缘起于 时节海棠诗社发起填词活动,为 (人名)所作。8 .全词如何用柳絮的意象来表达思想感情?请结合词句分析。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苏老堤边玉一林”,意思是苏堤边有一片洁白如玉的梅林。“幽谷那堪更北枝”,意思还一树梅花长在背阴的山谷,加上枝条伸向北方。诗人先用“幽 谷”二字,点明梅花生长在阳光很少的深谷中,接着又写它枝条朝北,迎着寒风,这就揭示 了梅花所处的环境对它多么不利。所以两首诗的首句都交代了梅花的生长环境。22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艺术手法的能力。同:咏物诗一般运用的就是托物言志,借所咏之物,抒发自己的情怀、志向。都用环境烘托的手法。“六桥风月是知音”,六桥的清风明月是她的知音,冯诗以“六桥风 月”烘托梅花的不争观赏、甘于静寂的高尚品格;“幽谷那堪更北枝,年年自分着花迟”, 诗人先点明梅花生长在阳光很少的深谷中,接着又写它枝条朝北,迎着寒风,这就揭示了梅 花所处的环境对它多么不利。在这样的地方,它自然花开得晚,但是它并不在乎,靠“自分” 二字突出地表现了梅花的品格。异:冯诗首句以“玉”喻梅色,梅花的高洁脱颖而出,突出梅花冰清玉洁;“任他桃李争欢 赏,不为繁华易素心”,意思是任凭那些天桃艳杏被人欣赏,她却不同桃李混芳尘,不会为 了这世俗的繁华改变她孤傲高洁的本心。运用对比手法,将梅与桃李作比,表达了对梅花淡 泊品性的赞美之情,借梅花表达自身像梅花一样坚守本心、固守节操的决心,绝不会像桃李 那样的世俗。陆诗写梅花绽放的情景,语言鲜明,景象开阔。“高标逸韵君知否",但你可知道它那高尚 的气节、优美的风度?运用设问的手法,突出了梅花的高洁情操与美好韵致;“正是层冰积 雪时”,要知道,当它吐苞,正是那冰雪覆盖、最为严酷的寒冬时节啊。“高标逸韵君知否, 正是层冰积雪时。” 一幅雪压梅花、俏色生春的寒梅图跃然入目。出身苦寒,含笑冰雪,期 待盛开。这是含苞之梅。寥寥数字便把梅之风骨、梅之清艳刻画的入木三分。诗的后两句, 诗人用自问自答的方式把梅花的“高标逸韵和“层冰积雪”联系在一起,以“层冰积雪来” 烘托梅花的“高标逸韵”,进一步突出了梅花不畏严寒、傲对霜雪的气节。这首诗中的梅花, 开在地理条件、气候条件都十分恶劣的环境中,正因为如此,才显示了它非凡的品格、气节 的风度。诗人赞美梅花,表现了自己身处逆境而坚持崇高操守的思想境界。23 .用典因秋雨成灾而忧虑(忧国忧民)24 .颈联用白描,写出连日秋雨中,稻禾卷曲黍穗乌黑,注定颗粒无收,又像耳朵倾听农 夫农妇的哭诉之声却因为奸臣蒙蔽圣听,导致朝堂上全无灾情的消息。尾联描绘了百姓因灾情所迫,只能以物换物,一床被褥只能换取一斗米,如此不平等的交易是因为当下解决饥寒比寒冷更急迫,结尾用反问写出了百姓生存艰难。诗歌记录了统治者失职、奸臣当道的黑暗现实,抒发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济世情怀,体现了“诗史”精神。【分析】2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句的表现手法和情感的能力。“去马来牛不复辨”的意思是因久雨,故百川皆盈,致牛马难辨,泾渭难分。一句化用了庄 子秋水篇中的“秋水时至,百川灌河,两唉渚涯之间,不辨牛马。”所以,该句采用用 典的手法,表明了诗人因秋雨成灾而心生忧虑,表达了他忧国忧民的情怀。24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内容、表达技巧和情感的能力。颈联,“禾头生耳黍穗黑,农夫田妇无消息”运用白描,因秋天阴雨连绵,禾头长出新芽, 蜷曲像耳朵一样,稻禾卷曲黍穗乌黑,注定颗粒无收,的哭诉之声,因奸臣蒙蔽圣听,朝堂 上无人说出老百姓受灾的实情反映了统治者失职,奸臣当道的现实,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 的情怀。尾联,“城中斗米换衾凋,相许宁论两相值”的意思是秋雨成灾,物价暴贵,人多乏食,城 中一床被褥只能换取一斗米,成交时谁也不计衾褓I和斗米的价值是否相等了。这两句是说城 中米贵,表明当下老百姓要解决饥饿问题比解决寒冷更急迫。结尾运用反问修辞手法,体现 了百姓生存的艰难。25 .黄色清香高洁26 .谢词直抒胸臆,言简意赅,一语道破了桂花的佳妙之处,清香、高洁。李词采用侧面烘 托,梅、菊都产生了羞愧和妒忌的心理。所以作者论定:桂花是众多的秋季名花之冠。李词 还通过对屈原的抱怨,更突出了作者对桂花的珍重。【解析】25.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形象特点的能力。首先,扣住题干要求之“两首词的上片”,霜天晓角桂花上片大意“桂树的绿叶青翠 欲滴,仿佛是用碧云剪裁出来的,青青的叶片低垂着,保护着它那像金子碎屑一样的黄色花 朵。它独占了花中的美誉,无论是它那优雅的气质还是幽郁的香气,两样都称得上是花中的 极品,无谁能比”词句中是“黄金屑”“香与韵、两清洁”写出其桂花的颜色和特征,即桂 花的金黄色花蕊,桂花品性的高洁。鹅鹃天桂花上片大意“淡黄色的桂花,并不鲜艳, 但体态轻盈。于幽静之处,不惹人注意,只留给人香味。不需要具有名花的红碧颜色。桂花 色淡香浓,应属最好的”,其中的“暗淡、轻黄、香”是其特征。故综合起来,桂花的颜色 为“黄”,特征为“香、洁”。26 .本题考查赏析诗歌艺术手法的能力。具体分析,谢词中直接表明态度,如“占断花中声誉,香与韵、两清洁。胜绝,君听说”, 大意是“它独占了花中的美誉,无论是它那优雅的气质还是幽郁的香气,两样都称得上是花 中的极品,无谁能比。桂花已达到了无法再圣洁的程度,你若不信就听我说说它非同一般的 来处”,由此可知,主要手法是直抒胸臆。而李词中的“何须浅碧深红色” “梅定妒,菊应 羞”等等,大意是“不需要具有名花的红碧颜色” “(和桂花相比)梅花一定妒嫉,菊花自 当羞惭”,李清照将桂花与其他花进行比较,从侧面烘托出桂花之美。“骚人可煞无情思, 何事当年不见收”,让人想到屈原“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这两句便似词 人在埋怨屈子了。这抱怨体现的是对桂花的珍重。27 .年末指莫徭,湖南的一个少数民族。28 .杜甫诗歌善于描写社会底层人民生活的苦难。本诗列举了一些颠倒反常现象,表现了人 民生活的疾苦根源是战乱。如“去年米贵阀军食,今年米贱大伤农”去年米贵军粮缺乏, 今年米贱却严重地伤农。“高马达官厌酒肉,此辈籽轴杼茅茨空”骑着大马的达官贵人吃 厌酒肉,百姓穷得织机、茅屋都扫空。“况闻处处鬻男女,割慈忍爱还租庸”何况听说处 处卖儿卖女,来偿还租庸。从主题表达上,诗人之忧,上及君王与国家,为军粮缺乏而担忧, 下及百姓,为米贱伤农而不安。【解析】27.此题考查古诗中词语在文中含义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靠平时对课文知识 的积累,在课外古诗文阅读当中,理解词语的含义,有时就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根据上下 文推断出其词义。标题“岁晏行”中“岁晏”指年末。“行”是古体诗的一种,音律比较自由,句法参差变化, 便于长篇叙事或抒情。“楚人重鱼不重鸟,汝休枉杀南飞鸿”这两句是说楚人不喜食禽兽之 肉,即使莫徭射猎到飞禽也换不到多少钱,只是白白射杀了南飞的大雁,也不利于改变自己 贫穷的命运。汝:指莫徭,湖南的一个少数民族。28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理解鉴赏能力。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语言风格的题目,涵盖诗 歌内容的方方面面,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杜甫的岁晏行,描绘穷苦百姓啼饥号寒、卖儿鬻女的悲惨生活,洒下忧国忧民的泪水。 诗歌通过列举了一些颠倒反常的现象,深刻指出战乱是造成人民生活贫困的重要原因。“去 年米贵阀军食,今年米贱大伤农”描绘米贵与米贱百姓都很艰难。“高马达官厌酒肉,此辈 籽轴杼茅茨空”描绘达官贵族已经厌烦酒肉,百姓却难以温饱。这些句子都体现了 “忽正忽 反”。读了这首诗,我们仿佛看到诗人行走在天寒地冻的雪野,以白描手法画下了一幅幅速 写,真实地记录了封建社会劳动人民遭受剥削压榨的悲惨生活,表达了对统治者的强烈憎恶, 对人民的深厚同情。使用歌行体,是杜甫所长。这首岁晏行写得整齐、庄重。从诗歌主 题来看,诗人既为君王与国家担忧,担忧动乱难平,家国不宁,又为百姓担忧,常年战乱已 经给百姓生活带来了深重灾难。【点睛】鉴赏作者的思想情感的答题思路:(1)抓关键词:指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词语。这些词 往往是“诗眼”。(2)抓关键句:指最能概括诗歌思想内容或感情的句子,一般是抒情性或议论性的句子。 这样的语句一般出现在诗歌的结尾。(3)紧扣诗题:不少诗歌的题目对诗歌的内容和诗人情感起着重要的提示作用。(4)抓意象:意象就是含有情感的物象,以诗歌的意象作为切入点来解读作者的情感,往 往可以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5)抓注释:注释一般是对题目、作者、朝代、写作背景等与诗歌内容相关的解释或提示, 很多情况下它们对我们的解题起着重要的作用。诗歌赏析:安史之乱以后,唐朝时局仍一片混乱。藩镇割据,军阀混战,苛捐杂税,名目繁多,百 姓灾难深重。公元768年(唐代宗大历三年)春,杜甫已五十七岁,携家人从夔州(今四川 奉节)出三峡,这年冬天(题中“岁晏”即岁暮)来到岳州(今湖南岳阳),作此诗以记途 中见闻。全诗前四层各四句,末用二句作结,共五层。“岁云暮矣多北风,潇湘洞庭白雪(一作 云)中。”首句承题,点明时令节候。“潇湘洞庭”,点出诗人行经之地。一年将尽,北风 呼啸,潇湘二水、洞庭湖上,雪花纷纷扬扬。诗歌开篇就勾勒出一幅天寒地冻、惨淡惨冷的 背景。写岁晏景事,为全诗写时事创造气氛。“渔父天寒网罟冻,莫徭射雁鸣桑弓。”罟, 即网。莫徭,隋书地理志下载:长沙郡杂有夷蟹,名日莫徭,自言其先祖有功,尝免 征役,故以为名。刘禹锡有连州腊日观莫徭猎诗,足见这种少数民族长于射猎。桑弓, 桑木做的弓。开弓射雁有声,故日“鸣”。三四句直写眼前情景,渔父网冻捕不成鱼,莫摇 出于无奈而射雁,既表现百姓生活之艰难,也流露出诗人的悯农之情。“去年米贵阙军食,今年米贱太伤农。”据旧唐书代宗纪记载,公元767年(大 历二年)夏历十月,减京官职田三分之一充军粮。又十一月,率百官京城土庶,出钱以助军。 这首诗作于公元768年冬,因此说“去年”。安史之乱平定后,随之而来的是与吐蕃作战, 加之地方军阀叛乱,生产破坏,军粮不足,米价上涨,人民不堪其苦。这年眼见丰收,米价 又太贱,“谷贱伤农”。“高马达官厌酒肉,此辈杼柚茅茨空。”厌,同鹰,吃饱喝足。此 辈,指农家夫妇。杼柚,织布机上的两个部件。茅茨,即茅草屋。高车驷马的达官贵人吃厌 了酒肉,男耕女织的农民终年辛勤却一无所有,这就深刻地暴露了统治阶级的腐朽,道出了 人间的不平。前四句伤穷民之渔猎者,此四句又伤穷民之耕织者,再以民生为念,令人感泣。“楚人重鱼不重鸟,汝休枉杀南飞鸿。况闻处处鬻男女,割慈忍爱还租庸。”楚人,今 湖南等地春秋战国时属楚,这里指湖南一带的人。风俗通说:“吴楚之人,嗜鱼盐,不 重禽兽之肉。”所以,莫徭射雁并不能换来收入以改变穷困处境,等于白害了鸿雁生命,所 以说“枉杀”。诗用“汝休”二字,有劝诫之意,语气沉郁,表现了诗人对飞鸿的同情,同 时使人联想起民间“哀鸿遍野”的惨境。“割慈忍爱”是指出卖儿女。还,指缴纳。租庸, 指唐王朝所实行的“租庸调”赋役制度:丁岁纳粟稻谓之租,不役者日纳绢三尺谓之庸,纳 绢绫绵麻谓之调。这里所说“租庸”实际上包括了一切苛捐杂税。说鱼说鸟,直承渔父、莫 徭而来;说租说庸,直承农夫、杼柚而来。前面已描写了百姓生活之苦,又“处处”迫于赋 敛之困,以至卖儿鬻女。“况闻”有进层之意。这就进一步揭露了官府横征暴敛,写出剥夺 者对百姓的残酷压榨已到了忍无可忍的境地。“往日用钱捉私铸,今许铅锡和青铜。刻泥为之最易得,好恶不合长相蒙。”唐初曾禁 止私铸钱,规定“盗铸者身死,家口配没”(旧唐书食货志)。天宝以后,地主商人盗 铸严重,在青铜里掺和铅锡,牟取暴利。官府听之任之,所以说“今许”。“刻泥”句,旧 注为“以泥为铸模”,意思是:用泥土做成钱岂不更简单,更不费成本!愤激中有讽刺,入 木三分。诗人认为官府允许私铸铜钱,百姓吃亏,不该总这样长期蒙混下去。诗通过今昔对 比,有力地抨击了当时朝廷政策。如此仗义执言,反映了诗人对人民疾苦深切的关注和同情。“万国城头吹画角,此曲哀怨何时终? ”万国,泛指各地。画角,古管乐器,形如竹筒, 本细末大,外加彩绘,故称画角。发声哀厉高亢,军中多用以报告时辰。吹画角,指战乱不 止。天下万国都在兵荒马乱中,处处城头吹起凄凉的画角。天下愈乱,百姓愈遭殃。诗的最 后说:这画角的声声哀怨,要到什么时候才能停止呢?诗首从岁暮所见写起;诗末以岁暮所 闻收束,表达忧乱之意,点破题旨,流露出诗人对时局的深深忧虑。杜甫擅长七古,多以时 事入诗,且善于将时事注入纪行咏怀的作品中。其间,又常用简炼的语言表现极为丰富的社 会内容。如“高马达官厌酒肉,此辈杼柚茅茨空”,“万国城头吹画角,此曲哀怨何时终” 等,都高度地概括了封建社会两种阶级的对立和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战乱中的基本面貌,杜 甫以诗入史,亦诗亦史,其思

    注意事项

    本文(浙江省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分类训练咏物言志类.docx)为本站会员(太**)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