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科脉络膜血管瘤诊疗技术.docx
眼科脉络膜血管瘤诊疗技术(一)概述脉络膜血管瘤即是Sturge-Weber综合征的眼底表现, 是母斑病中的一种。它是在先天血管发育不良的基础上发展 起来的一种良性肿瘤。可孤立地出现于眼底后极部,或弥漫 地侵入大部分脉络膜。(二)临床表现1 .症状眼前有黑影、视力减退、视物变小变形。随着病 程进展,视力与视野不断恶化,最终失明。2 .眼底所见(1)多位于眼底后极部,邻近视神经盘或黄斑区,为 杏黄色或橘红色、圆形或近似球形的隆起,表面可有色素沉 着。(2)后照法透红光:大多伴有不同程度的浆液性视网 膜脱离。(3)视网膜呈微囊样变性:视网膜血管细窄。甚至发 生视网膜和视神经萎缩。3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视网膜动脉充盈前期出现似脉 络膜血管形态的强荧光,渗漏迅速,融合扩大,出现浓密的 强荧光,其间有更高的荧光亮点,持续至晚期不退。肿瘤表 面及边缘处色素的增生,遮挡荧光或为低荧光纹或斑点,有时可见视网膜毛细血管扩张。4 .超声检查A超表现为内反射强,波峰与波峰的间隔和 高度相似,波谷与波谷的间隔和高度也相似,排列均匀。B 超显示扁平隆起的病灶,常伴有浆液性视网膜脱离。5 .视野由于肿瘤压迫血管,可出现视神经缺血的视野改 变。长期视网膜下积液,亦导致视野相应缩窄。(三)诊断(1)根据眼底所见,可以诊断。(2)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超声扫描有助于诊断。(四)鉴别诊断1 .无色素性脉络膜黑色素瘤甚少见,眼底表现为黄色隆 起,边缘更为清楚。超声检查显示为实性低回声。荧光素眼 底血管造影显示早期无荧光,动静脉期呈斑驳状荧光,并持 续至晚期。2 .脉络膜黑色素瘤眼底表现为灰色或灰棕色肿物,后照 法检查不透红光。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早期呈边界清楚的暗 区,肿瘤表面血管呈迂曲不规则状,其背景仍为弱荧光,动 静脉期肿瘤呈斑驳状强荧光,外围一圈强荧光。脉络膜血管 瘤动脉早期开始即呈现布满浓密多叶状的高荧光斑,且持续 至晚期不退。3 .脉络膜转移癌眼底表现为灰白或黄色、圆形或卵圆形 隆起的肿物。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早期荧光不易被发现,有 弱荧光的暗区。晚期出现斑驳状荧光,不如脉络膜血管瘤的 荧光那样迅速、密集而满布全肿瘤。4 .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渗出与机化均可为隆起的 病变,呈黄灰色。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可出现浆液性和(或) 出血性视网膜神经上皮和(或)色素上皮脱离。有视网膜下 新生血管膜者,可出现车轮状或花边状血管荧光。荧光素渗 漏可将整个病变区着染。5 .脉络膜骨瘤病变较扁平,表面不平有棕褐色色素沉着, 有时有出血,其边缘有伪足状表现。6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脉络膜血管瘤位于 黄斑区者,在早期时应与本病相鉴别。本病用眼底后照法及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均无脉络膜血管瘤的表现。荧光素眼底 血管造影的表现完全不同。(五)治疗1 .激光光凝采用氢激光或氮激光光凝,操作方便,定位 准确,可直接封闭瘤体表面来自脉络膜的血管,使其不再渗 漏。术后脱离的神经上皮与色素上皮粘连,促进黄斑部视网 膜脱离复位。2 .经瞳孔温热疗法采用810nm红外激光大光斑2mm或 3mm,以60秒或更长时间照射,促使瘤体表面血管萎缩。可 反复治疗,方便易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