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科细菌性角膜炎诊疗技术.docx
眼科细菌性角膜炎诊疗技术20世纪60年代最主要的感染性角膜疾病当属细菌性角 膜炎,尽管病毒性角膜炎、真菌性角膜炎、棘阿米巴性角膜 炎在70年代迅速增多,但细菌性角膜炎仍是当前发病率和 致盲率最高的感染性角膜病。由于细菌性角膜炎的耐药感染、 混合感染和机会感染不断增多,给其诊断和治疗带来一定困 难,需要引起高度警惕和重视。任何能够破坏泪液、角膜上皮、角膜缘血管及角膜内皮 细胞完整性的因素均可为细菌性角膜炎的危险因素,常见的 有外伤、角膜接触镜配戴、眼表疾病、角膜手术、局部(慢 性泪囊炎)或全身性疾病等。眼表疾病主要使泪液量和泪液 成分发生改变,同时破坏眼睑闭合功能,以上均为角膜细菌 感染相关的因素。此外,单疱病毒性角膜上皮病变、长期应 用抗生素或抗病毒药物导致的上皮细胞中毒、局部长期使用 糖皮质激素、内皮失代偿所引起的大泡性角膜病变,以及各 种累及角膜上皮的变性与营养不良等通过造成角膜上皮的 破坏而激发细菌感染。致病菌随着时代的变迁亦发生了巨大反而改变,20世纪 50年代以肺炎链球菌为主;60年代金葡菌占优势;70年代 则以绿脓杆菌为主;80年代的国外,绿脓杆菌由于氨基糖昔 类抗生素的应用而减少,耐青霉素葡萄球菌增多,但国内仍 穿孔倾向者,应早期施行治疗性角膜移植术。(三)链球菌性角膜炎临床上多表现为匐行性角膜溃疡,现在还可表现为感染 性结晶样角膜病变。1 .致病菌链球菌为圆或卵圆形的革兰阳性球菌,直径约 为0. 61. 0 口m,在液态培养基内呈链状排列。无鞭毛,无 芽抱。多数菌株在幼龄(约24小时的培养物)时期,可 形成荚膜,继续培养则荚膜消失。此菌营养要求较高,在普 通培养基中生长不良,在有血液、血清、腹腔积液、葡萄糖 等的培养基中则生长较好。兼性厌氧在37, pH7. 47. 6 左右环境生长最为适宜。链球菌根据在血平板上的菌落有不 同的溶血表现,分为三型:甲型,a溶血;乙型,B溶血; 丙型,不溶血。化脓性链球菌大体指的是乙型-B型-溶血性 链球菌,即致病力最强的一种,该菌也常被称为乙型溶血性 链球菌(hemolyticstreptococci)0链球菌的致病因素除有 各种毒素和酶外,菌体本身的一些成分,在致病过程中也起 重要作用,如荚膜物质及菌体表面的M蛋白均有抗吞噬作用o 甲型溶血性链球菌(a-hemolyticstreptococ-cus)又称为 草绿色链球菌(streptococcusviridans),可引起以下两种 角膜感染。2 .临床表现(1)匐行性角膜溃疡(serpiginousulcer):临床表现 与肺炎链球菌所引起的匐行性角膜溃疡相似,但无向一个方 向性进行的特征。曾经是50年代最常见的急性化脓性角膜 炎,现已逐渐减少。最近报道常与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 (HSK)和流行性角膜结膜炎(EKC)混合感染。(2 ) 感染性结晶性角膜病变(infectivecrystal 1 inekeratopathy ):单眼发病,既往有 外伤、配戴软性角膜接触镜及局部使用糖皮质激素史。角膜 浅基质层有颗粒状、针状结晶物沉着,角膜上皮完整,荧光 素染色阴性,病灶区常伴有基质浸润;角膜刮片和细菌培养 可见革兰阳性链球菌。其结晶性角膜病变是由细菌在角膜基 质内形成慢性菌落所致。3 .实验室诊断(1)取角膜化脓感染处的脓性分泌物,直接涂片行革 兰染色后镜检:如镜下发现有典型链状排列长短不一的球菌 即可做“检出链球菌(革兰阳性)”的初步诊断。其型号必 须通过培养方可确定。(2)分离培养:所取标本接种于血平板上二份。分别 置于有氧及厌氧环境下培养,置37C2448小时,观察菌 落特征、溶血情况。甲链:菌落似针尖状,周围有狭窄草绿色溶血环。乙链:灰白色小菌落,周围溶血环宽而透明。丙链:灰白色干燥小菌落,周围无溶血环。如为甲型溶血性链球菌,需与肺炎链球菌鉴别。如为乙 型溶血性链球菌,需与葡萄球菌区别。(3)鉴定实验:杆菌肽敏感试验:用每片含0.02单位 杆菌肽的滤纸片来测定细菌敏感性,抑菌圈大于15nlm者, 大多为乙型链球菌。胆汁溶解试验与菊糖发酵试验:甲型链 球菌不被胆汁溶解,一般不分解菊糖。4 .治疗链球菌性角膜炎对氟喳诺酮类和氨基糖昔类抗 生素耐药。本病应首选青霉素G,次选红霉素、林可霉素或 万古霉素,全身和局部应用。对于药物治疗无效的严重角膜 溃疡或结晶性病变浸润较深者,考虑穿透性角膜移植或在角 膜板层切除的同时行部分或全板层角膜移植术。二、绿脓杆菌性角膜炎绿脓杆菌性角膜炎(pseudomonaskeratitis)常在极短 时间内席卷整个角膜而导致毁灭性的破坏。常常表现为典型 革兰阴性杆菌所引起的环形脓疡的体征,是一种严重的急性 化脓性角膜炎。一旦发病,后果严重,必须立即抢救。1 .病因(1)致病菌:绿脓杆菌大小为(0.51.0) umX (1.5 30) um的直或微弯杆菌,属假单抱菌属,革兰阴性杆菌, 可产生色素,分泌物呈蓝绿色,故又称为铜绿色假单胞菌。 该菌分布广泛,土壤和水中可存活,正常人皮肤和结膜囊也 能发现,有时还可存在于污染的荧光素钠或阿托品、丁卡因、 荧光素、毛果芸香碱等滴眼液中。有时甚至可在磺胺类滴眼 液中存活。专性需氧,在普通琼脂培养基上发育良好,18 24小时形成较大圆形扁平菌落。细菌除产生水溶性蓝绿色吩 嗪类色素(绿脓素)外,还可产生荧光素。绿脓杆菌的主要 致病物质是外毒素,包括弹力性蛋白酶、碱性蛋白酶及外毒 素A和内毒素,包括菌细胞壁脂多糖。(2)危险因素:绿脓杆菌毒性很强,但侵袭力很弱, 只有角膜上皮的完整性遭到破坏时才有可能引起角膜组织 的感染,临床上较为多见发病危险因素有:使用被绿脓杆 菌污染的手术器械和眼药水。角膜异物剔除后,或各种眼 部疾病引起的角膜损伤。长时间配戴角膜接触镜,或使用 污染过的清洁液或消毒液。2 .临床表现(1)症状:潜伏期短(624小时),发病急,病情发 展快。眼部疼痛剧烈、畏光、流泪、视力急剧减退,眼科检 查可见眼睑红肿,球结膜混合充血、水肿。(2)体征:发病初期,可见角膜灰白色浸润灶,病灶 迅速扩大形成圆形或半圆形灰黄色溃疡,并伴有大量黄绿色 有特殊臭味的脓性分泌物。前房可见大量积脓。由于病灶的 中央与周围角膜被环形脓疡隔绝,加上绿脓杆菌和炎症细胞 释放的胶原酶,使得溃疡区迅速扩大和加深,24小时左右即 可波及全角膜,形成全角膜溃疡,严重者可波及巩膜。(3)预后:若未能及时诊治,大部分角膜将出现坏死、 穿孔,甚至引起眼内炎、全眼球炎;部分病例即便溃疡愈合, 也可能因为形成粘连性角膜白斑或角膜葡萄肿而引起失明, 少数病例经积极抢救可保存眼球,以后通过角膜移植手术恢 复部分裸眼视力。3 .诊断(1)有外伤史或角膜接触镜佩戴史。(2)发病迅速。(3)典型的环形浸润或环形溃疡。(4)大量的黄绿色脓性分泌物伴有特殊的臭味。(5)实验室检查:涂片革兰染色:为阴性细长杆菌, 长短不一,或如丝状,常互相连接成双或成短链。菌体末端 有鞭毛13根,运动活泼。细菌培养及生化反应鉴定: 普通琼脂平板:菌落形态呈大而软的菌落,表面光滑滋润, 形态不规则,呈点滴状。本菌所产生的水溶性色素渗入培养 基内使其变成黄绿色、蓝绿色、棕色或紫色。8小时后色素 逐渐变深,菌落的表面放出一种金属光泽,有特殊生姜味。 生化反应:本菌能产生绿脓素、荧光素及其他色素。赏试 验:敏感性极高但非绿脓杆菌所特异。疑有污染的眼用药 品:包括荧光素液、表面麻醉剂、各种滴眼剂、洗液及接触 镜配戴者使用的镜用系列物品等培养出本菌对临床诊断有4 .治疗(1)局部用药:首选庆大霉素、妥布霉素、阿米卡星 等氨基糖甘类抗生素或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等氟喳诺酮类抗 菌药频繁滴眼,也可采用第三代头抱菌类抗生素滴眼液交替 滴眼。用法为qlh,夜间改用氧氟沙星眼膏涂眼。(2)全身用药:重症患者可先选用抗生素球结膜下注 射同时给予全身用药。待药敏试验结果出来后,改用敏感抗 生素。(3)糖皮质激素的应用:适当应用糖皮质激素可以减 轻炎症反应和瘢痕形成,但前提是在使用大量抗生素并有效 控制炎症的同时。用法为口服泼尼松10哨,每日3次或地塞 米松15mg静脉点滴。但荧光素染色阳性,溃疡尚未愈合时 忌用糖皮质激素治疗。(4)其他治疗:1%阿托品散瞳,大量维生素和用胶原 酶抑制剂对症治疗。有条件者可在药物治疗24小时48小 时后行彻底的病灶清除和板层角膜移植。后期角膜白斑者, 可选择做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每天结膜下注射抗生素可挽 救眼球。三、莫拉菌性角膜炎莫拉菌性角膜炎(Mor axe 11 aker at i t i s )是最常见的革 兰阴性细菌性角膜炎之一,因其临床症状轻微,预后较好, 常被眼科医生所忽视。1 .病因(1)致病菌:莫拉菌是一种大型的革兰阴性双杆菌, 长约2.03.0 um,宽约1.01.5 um,菌体端端相连,成 双排列,常存在于人的呼吸道,是眼部特有的细菌,一般致 病力不强。引起角膜炎的主要是结膜炎莫拉杆菌 (Moraxellalacunata)又称莫-阿双杆菌(MoraxAxenfe 1 d)o 专性需氧,需要在含血、血清或鸡蛋培养基上生长,高C0 2较湿环境下3235。培养可提高分离率。除引起角膜炎外, 也常引起睑缘炎、结膜炎及泪道的炎症。(2)危险因素:多发生于抵抗力低的老年人和嗜酒者。2 .临床表现(1)症状:自觉症状较轻,多合并眦部睑缘结膜炎 (angularblepharoconjunctitis) 发生。(2)体征:一般局灶性、灰白色浅层溃疡,多发生于 中央偏下方,较小,形态不规则,边界较清楚,发展缓慢, 很少发生穿孔。但也有迅速形成角膜深部溃疡,前房积脓, 甚至穿孔的病例发生。3 .治疗现在多主张采用青霉素类、头抱菌素类、内 酰胺类、氨基糖苔类及氟喳诺酮类抗菌药滴眼液滴眼。四、非典型分枝杆菌性角膜炎非典型分枝杆菌性角膜炎(atypicalmycobacteriakeratitis ) 为 革兰 阴性杆菌性角 膜炎,是一种典型的机会感染,是以角膜基质多灶性浸润为 主的慢性炎症。1965年由Turner和Stinson报道了第一例, 随后,眼部激素药物的广泛应用和角膜屈光手术的普及使分 支杆菌性角膜炎有集中发生的趋势。1.病因(1)致病菌:非典型分枝杆菌又称非结核分枝杆菌(non-tuberculousmycobacteria, NTM),属于需氧杆菌,是指人型、牛型结核杆菌与麻风杆菌以外的分枝杆菌,广泛 分布于自然环境中,因具有抗酸染色阳性的特性,又称作为 抗酸杆菌(acid-fastbacilli)o Runyon根据生物学特性将 NTM分为四组,其中引起角膜炎的NTM属于第IV组,临床中 以偶发分枝杆菌及龟分枝杆菌最为常见。研究发现NTM的繁殖周期长,生长周期缓慢,一般需20 小时左右,故NTM性角膜炎潜伏期长,发病慢,呈持续带菌 状态。NTM细胞壁上的糖脂和脂肪酸给予了 NTM逃逸细胞吞 噬的能力,使得NTM具有在组织内长期生存的能力,再加上 角膜基质的无氧状态使NTM长期处于休眠状态,但机体抵抗 力下降或长期使用激素时会唤醒休眠的NTM0现代免疫学观 点提出:NTM性角膜炎时一种免疫紊乱性疾病,细菌导致角 膜免疫失衡,朝病理免疫反应进展。(2)危险因素:偶发分枝杆菌感染50%以上是由于角膜 异物所致(包括配戴角膜接触镜),龟分枝杆菌感染90%是眼 部手术后(如角膜移植、放射状角膜切开及LASIK术等)引 起。近来还有AIDS、重症免疫功能低下引起本病的报告。2.临床表现(1 )本病的特征是病程长及无痛性角膜炎 (indolentkeratitis)o(2)典型的体征为角膜基质多灶性点状浸润、无痛性 角膜溃疡及基质脓疡,严重时出现前房积脓,常常可以合并 病毒、真菌和其他细菌感染。(3)有些患者在感染早期可表现为角膜基质内细小线 样混浊(“毛玻璃样”外观),逐渐发展成为基质环形浸润、 钱币形角膜炎以及感染性结晶样角膜病变等。当角膜病变呈 线状或树枝状,并伴有上皮性角膜溃疡时应注意单纯疱疹性 角膜炎相鉴别;对于无痛性角膜溃疡以及角膜脓疡应与厌氧 菌性以及真菌性角膜溃疡相鉴别。(4)临床症状变异性很大,有的病例不痛,有的很痛, 有的很快自愈,有的治疗非常困难。3.诊断确定诊断须行实 验室检查如下。(1)病灶区刮片,Gram染色、Ziehl-Neelsen抗酸染 色检菌,LASIK术后瓣下浸润的患者则应掀开角膜瓣取材进 行涂片和培养。(2) Lowenstein-Jensee培养基培养:NTM培养时间比普通细菌长,判定结果一般需760天。3 3) PCR技术可快速、敏感、特异地对NTM做出诊断。4 .治疗NTM性角膜炎的治疗原则为:急性期禁用激素,全身与局部联合治疗,药物与手术治疗结合。(1) 1%2%阿米卡星(Amikacin):滴眼液应用于偶发 分枝杆菌性角膜炎,每30分钟至60分钟一次,持续使用48 小时之后酌情减量。中、重度患者可给予结膜下注射4%阿米 卡星0.5ml,同时口服多西环素100mg,每日2次。(2)龟分枝杆菌性角膜炎:首选头抱酊、红霉素及妥 布霉素进行治疗。(3) NTM对氟喳诺酮类抗生素极为敏感,以0.3%加替 沙星滴眼液效果最佳,且其角膜毒性较氨基糖昔类抗生素低。(4)重症病例可采用手术清创术,晚期大多需要进行 角膜移植术。术后局部使用加替沙星或阿米卡星可预防复发。五、变形杆菌性角膜炎变形杆菌性角膜炎(proteuskeratitis)是一种急性化 脓性角膜感染,临床表现酷似绿脓杆菌性角膜炎,发病迅猛, 预后差。1 .病因(1)致病菌:变形杆菌为革兰阴性杆菌,两端钝圆, 有明显多形性,呈球状或丝状,自然界分布很广,人和动物 肠道也存在,是医源性感染的重要条件致病菌。引起角膜炎 的致病菌有奇异变形杆菌(P.mirabilis)、莫根变形杆菌以绿脓杆菌为主。革兰阳性球菌中的肺炎链球菌(streptococcuspneu-moniae , S ) 和葡 萄球菌(staphylococcus , S );革兰阴性杆菌中的绿脓杆菌 (pseudomonasaeruginosa, P)和莫拉菌(moraxella, M), 为近期文献统计中最常见的四种致病菌,简称SSPM感染。 比较常见的致病菌还有链球菌、不典型分枝杆菌、变形杆菌、 黏质沙雷菌等,有增多倾向的致病细菌有厌氧性细菌、不发 酵革兰阴性杆菌、放线菌等。表皮葡萄球菌、微球菌、类白喉杆菌存在于正常人眼睑 和睑缘处;表皮葡萄球菌、类白喉杆菌、甲型链球菌、丙酸 杆菌,偶见金黄色葡萄球菌、卡他球菌、肠道细菌可存在于 正常结膜囊内。菌群失调是指正常菌群比例关系发生改变, 或耐药菌株转为优势株,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可有长期使用 广谱抗生素,长期大剂量使用激素等。革兰阴性杆菌感染, 耐药菌感染和条件致病菌感染在眼科领域中已日益突出。细菌只能通过受损的角膜上皮侵入角膜基质,进入角膜 基质后即发生多核白细胞(polymorphonu-clearleukocytes, PMN)趋化,此过程中产生的溶解酶导致基质坏死。绿脓杆 菌在繁殖过程中产生蛋白溶解酶会加速基质的损伤。角膜后 弹力层虽然对细菌穿透有一定抵御作用但最终仍避免不了 角膜穿孔。、匐行性角膜溃疡(P. morganii)和普通变形杆菌(P. vulgaris)。(2)危险因素:变形杆菌不能穿通正常的角膜上皮, 故角膜在细菌感染之前一般均有角膜外伤或异物剔除的病 史。2 .临床表现角膜损伤后,48小时内灰白色隆起的小浸润 灶,迅速扩大加深并形成环形角膜浸润,与绿脓杆菌性角膜 炎极为相似,23天后病灶波及全角膜,大量前房积脓,角 膜穿孔,发生全眼球炎甚至眶蜂窝组织炎。3 .诊断本病仅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很难与绿脓杆菌或黏 质沙雷菌引起的急性化脓性角膜炎相鉴别,必须通过细菌培 养才能确定诊断。4 .治疗首选氨基糖昔类(妥布霉素、丁胺卡那霉素、庆 大霉素)或氟喳诺酮类(氧氟沙星、诺氟沙星)抗菌药滴眼。六、黏质沙雷菌性角膜炎黏质沙雷菌性角膜炎(serratiamarcescenskeratitis) 为革兰阴性小杆菌所引起的机会感染,近来逐渐增多,严重 者临床表现与绿脓杆菌性角膜炎酷似,需加以警惕。1 .病因(1)致病菌:黏质沙雷菌又名灵杆菌,一度被认为是 非致病菌,是一种革兰阴性小杆菌,有周鞭毛,无芽泡。被 发现存在于土壤、水、空气和食物中,现已明确为条件致病 菌。根据是否产生红色色素又分为产生色素菌株和不产生色 素菌株。后者近年来增多,该菌株菌体外可产生多种溶蛋白 酶(如56Kp蛋白酶),可致角膜溶解、坏死、后弹力膜膨出 及角膜穿孔。(2)危险因素:配戴角膜接触镜、角膜外伤及长期 用糖皮质激素滴眼。老年人和糖尿病者。通过污染的医疗器械或物品造成院内医源性感染。2 .临床表现不同菌株所引起的角膜炎,临床上有较大差 别。(1)轻症者表现为局限性灰白色浅层浸润,溃疡小, 病程短,一般预后较好。(2)重症者可致环形角膜脓疡和前房积脓(有些菌株 可产生红色色素,使前房积脓呈红色或粉红色),病程发展 迅速,预后差。3 .治疗(1)与绿脓杆菌性角膜炎相同,采用氟喳诺酮类抗菌 药物(0.3%氧氟沙星)或氨基糖昔类(0.3%妥布霉素)、单 独或联合第三代头抱菌素(0.5%头抱甲肠)交替频繁滴眼。 待获得药敏试验的结果后,应及时修正使用敏感抗生素治疗。(2)重症者应联合使用胶原酶抑制剂(2%乙酰半胱氨 酸)或自家血清滴眼。七、厌氧菌性角膜炎厌氧菌性角膜炎(anaerobickeratitis)是一种机会感 染性角膜病,以往报道较少见,近来有增多趋势,常与需氧 菌和兼性厌氧菌混合感染致病。1 .病因(1)厌氧菌(anaerobes):普遍存在于眼结膜囊穹隆 皱裳处,其感染为内源性。氧化作用减少和黏膜表面破损(创 伤、手术)可导致感染(2)该菌种类繁多,可引起多种眼病,以往报告较多 的是产气荚膜杆菌所引起的气性坏疽性全眼球炎、泪囊炎及 眼眶感染等。(3)近来引起厌氧菌性角膜炎的报道逐渐增多,分离 出的致病性厌氧菌有消化链球菌(peptostrepto-coccus)> 座疮丙酸杆菌(propionibacteriumacnes )、梭杆菌 (fusobacterium) 类杆菌(bacteroides)等。2 .临床表现多为角膜局灶性浸润,不易与一般细菌性角 膜炎相区别。如果与需氧菌同时感染,则表现为典型的化脓 性角膜炎伴前房积脓。目前,尚未见有厌氧菌性角膜炎的典 型角膜体征性改变的报道,仅有产气荚膜杆菌所引起的角膜 感染多见于眼外伤发生后,发病初表现为局限性的浅层溃疡, 其后病情急速发展,病灶迅速扩大,基质浅层可见有破裂倾 向的小气泡。3 .治疗各种厌氧菌对氨基糖甘类抗生素均有抗药性。作 为首选治疗药物有林可霉素和克林达霉素。克林达霉素是林 可霉素的脱氧衍生物,有更大的抗菌活性,但易形成耐药株, 使用中必须注意。次选药物有第二、第三代头抱菌素及氟喳 诺酮类抗菌药。八、不发酵革兰阴性杆菌性角膜炎不发酵革兰阴性杆菌性角膜炎 (non-fermentativegramrodskeratitis ) 多发生于医院内 的年老体弱患者,是典型的机会感染,近来有增多趋势,需 加以警惕。1 .病因(1 ) 不发酵革兰阴性杆菌 (non-f ermentativegramnegativerods ): 自 然界 中 分布广, 医院内检出率高。为革兰阴性无芽泡需氧菌,依靠呼吸进行 代谢和发育,不分解葡萄糖。易污染角膜接触镜护理液。(2)引起角膜炎报告较多的有葱头假单胞菌 (P. cepacia).嗜麦芽假单胞菌(P. malto - phi la)、施氏假 单胞菌(P. stutzeri)等。2 .临床表现(1)症状:局部刺激症状重,睁眼困难,球结膜水肿 伴有睫状充血。(2)体征:病情较缓慢,角膜中央有浓密的黄白色浸 润灶,可有虹膜红变及前房积脓等。典型体征有待进一步观 察。3 .治疗绿脓杆菌以外的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对合成青 霉素、头抱菌素类、氨基糖昔类及林可霉素均不敏感。治疗 时可选用米诺环素(minocycline, MINO )和多西环素 (doxycycline, DOXY)或氯霉素(chloramphenicol, CP)。一般采用0. 5%MIN0溶液及0. 5%CP溶液滴眼,重症者可联合 MIN0和DOXY全身应用,口服每日200mg,静滴每日100mg, 或结膜下注射。4 .预防该菌对医院常用的消毒药氯已定具有较强的抗 药性,实验证明在0.02%氯己定液中仍能增殖。因此必须注 意院内交叉感染。九、放线菌性角膜炎放线菌性角膜炎(actinomycetes)又称角膜放线菌病 (keratoactinomycosis),是由放线菌所引起的一种非常罕 见的感染性角膜病。其发病诱因及临床特征与真菌性角膜炎 相似,常被误诊,需引起足够的警惕。1 .病因(1)致病菌:放线菌广泛分布于土壤、草木、水、谷 物等自然界,可发育出细长的菌丝,断裂后成短杆状或球状, 革兰染色阳性。过去曾认为它是介于真菌和细菌之间的一种 微生物,现已证实它是属于真性细菌。其中厌氧衣氏放线菌 (actinomycesisraelii ) 和需氧星形诺卡菌 (nocardiaasteroides)可引起泪小管炎和角膜炎。厌氧衣 氏放线菌对氨羊西林、青霉素、四环素、红霉素、林可霉素 等敏感。需氧星形诺卡菌对复方磺胺甲嗖、磺胺喀唉、青霉 素、多西环素、阿米卡星等药物较敏感。(2)危险因素:与真菌性角膜炎的发病诱因非常相似, 有植物性外伤,配戴角膜接触镜及长期滴用糖皮质激素等病 史。2 .临床特征(1)星形诺卡菌引起的角膜炎起病相对缓慢,病程迁 延,早期表现为点状上皮浸润,逐渐形成基质浸润。典型角 膜体征;溃疡边缘不规则呈硫磺颗粒样线状混浊;溃疡 微隆起,表面粗糙不平,呈污灰白色;常伴有环形浸润或 前房积脓。(2)衣氏放线菌引起的角膜溃疡特征为溃疡表面较干 燥,周边有沟状溶解,常伴有卫星灶和前房积脓,严重时可 形成后弹力层膨出或角膜穿孔。3 .诊断(1)仅依靠临床特征很难与真菌相鉴别,最后必须依 靠角膜刮片及细菌培养才能确诊。(2)放线菌丝革兰染色阴性,直径Will%比真菌菌 丝还要细,此点可与真菌相区别。4 .治疗(1) 一般可采用青霉素类、四环素类、氨基糖昔类、 抗生素进行治疗。(2)近来有人采用10%30%磺胺类药物滴眼或磺胺甲 嗯嗖一甲氧羊唳(sulfamethoxazole-trime-thoprim, ST) 合剂(按1: 5比例混合)滴眼或口服治疗本病,获得较好 效果。匐行性角膜溃疡(serpiginousulcer)也称前房积脓性 角膜溃疡(hypopyonulcer),发病以夏秋多见,农村患者多 余城市,且老人多见主要由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 溶血性链球菌、枯草杆菌、淋球菌、枯草杆菌等毒力较强的 细菌引起,并伴有角膜上皮外伤史。慢性泪囊炎,长期使用 糖皮质激素和佩戴角膜接触镜亦可引起本病。(一)肺炎链球菌性角膜炎(pneumococcuskeratitis) 是最常见的革兰阳性球菌所引起的急性化脓性角膜炎, 具有典型革兰阳性球菌所特有的角膜体征,局限性椭圆形溃 疡和前房积脓。1 .致病 菌肺炎链球菌(streptococcuspneumoniae) 是 革兰阳性双球菌,大小约0.51.2 um,菌体呈弹头或卵圆 状、宽端相对、尖端向外成双排列,周围有多糖荚膜(具有 抗原性和抗吞噬作用),呈不着染环状半透明区。兼性厌氧, 营养要求较高,需含血、血清培养基才生长。血平板上菌落 细小,0.5Imni,灰色半透明扁平圆形,周围有草绿色溶血 环。细菌发酵菊糖,可被胆盐溶解。其荚膜多糖为型特异抗 原,以特异抗血清做荚膜肿胀试验可用于分型。肺炎链球菌 抵抗力低,易死亡,5210分钟即灭活。本菌致病力较弱, 不能侵入完整的黏膜上皮屏障,但微损伤时神经氨酸酶增强, 对宿主细胞黏附侵入。2 .临床表现临床表现为球结膜充血水肿,角膜缘混合充 血,角膜受损处出现米粒大小灰白色浸润灶,周围角膜表现 为水肿。12天后,病灶扩大至数毫米,表面溃烂形成溃疡, 向周围及深部发展。其进行缘(溃疡的浸润越过溃疡边缘) 多潜行于基质中,呈穿凿状,向中央匐行性进展,另一侧比 较整齐,炎症浸润较静止。有时浸润灶表面不发生溃疡,而 向基质内形成致密的黄白色脓疡病灶,伴有放射状后弹力膜 皱褶形成。当溃疡继续向深部发展,坏死组织不断脱落,可 导致后弹力膜膨出或穿孔。一经穿孔,前房积脓将失去原先 的无菌性,造成眼内感染,最终导致眼球萎缩。由于细菌毒 素不断渗入前房,刺激虹膜睫状体,故会表现为虹膜睫状体 炎。可出现瞳孔缩小、角膜后壁沉着物、房水混浊及前房积 脓(占前房1/31/2容积)。3 .诊断(1)发病前有角膜外伤、慢性泪囊炎或局部长期应用 糖皮质激素病史。(2)起病急,角膜中央部出现灰白色局限性溃疡呈椭 圆形匐行性进展,很快向深基质层发展,甚至穿孔。常伴有 前房积脓,病灶区后弹力层皱褶。(3)实验室检查:取角膜病变处分泌物或组织的沉 淀物涂片,经革兰染色或荚膜染色后,查细菌形态、染色性、 排列及有无荚膜,可初步诊断。荚膜肿胀试验:此为肺炎 链球菌的快速诊断。取少量标本置于玻片上,加入适量未稀 释的肺炎链球菌多价抗血清,混匀后再加入适量的亚甲蓝溶 液,混匀加盖玻片。以油镜检查:如为肺炎链球菌,荚膜显 著肿大,菌体周围有一无色而宽的环状物(即荚膜与抗体形 成的复合物),菌体本身无变化,且染成蓝色。此即荚膜胀 试验阳性。分离培养:血琼脂平板肺炎链球菌呈细小、圆 形、灰白色、半透明,有光泽的扁平菌落,周围有狭窄绿色 溶血环,很易死亡。为进一步与甲型链球菌鉴别,可用菊糖 发酵试验和胆汁溶解试验。5%血清肉汤培养基1824小时 培养后,肺炎链球菌呈均匀混浊生长。4 .治疗首选青霉素类抗生素(1%磺苇西林)、头抱菌素 类(0.5%头抱氨塞肠嘎)等滴眼液频繁滴眼。如存在慢性泪 囊炎,应及时给予清洁处置或摘除。药物治疗不能控制病情 发展或角膜穿孔者,应施行治疗性角膜移植术。(二)葡萄球菌性角膜炎葡萄球菌性角膜炎表现多种多样,可有表皮葡萄球菌性 角膜炎、金黄色葡萄球菌性角膜炎、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性 角膜炎、耐药表皮葡萄球菌性角膜炎及葡萄球菌性边缘性角 膜炎等。1 .致病菌葡萄球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空气、水、土壤以 及人和动物的皮肤与外界相通的腔道中,菌体呈球形,直径 为0. 8lum,细菌排列呈葡萄串状,革兰染色阳性。细菌 无鞭毛,缺乏运动能力不形成芽抱。兼性厌氧,营养要求不 高,普通培养基上可生长。按产生血浆凝固酶与否区分为凝 固酶阳性的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aureus)和以 表皮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epidennidis)为代表的凝 固酶阴葡萄球(coagulasenegativestaphylococcus)o前者 可产生毒素及血浆凝固酶,故其毒力最强;后者毒性较少、 不产生血浆凝固酶,一般不致病,但近来也已成为眼科感染 的重要条件致病菌之一。葡萄球菌最易产生耐药性,原对青 霉素G、红霉素、林可霉素、利福平、庆大霉素、杆菌肽、 磺胺剂等敏感。近年耐药菌株明显增加,如产生8-内酰胺 酶使青霉素水解失活,产生耐甲氧西林菌株。宜选用耐青霉 素酶的青霉素,第一、第二代头抱菌素,第三代氟喳诺酮治 疗。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对万古霉 素高度敏感。2 .临床特征(1 ) 金黄色葡萄球菌性角膜炎 (staphylococcusaureuskeratitis): 是 种与肺炎链球菌 引起的匍行性角膜溃疡非常形似的急性化脓性角膜溃疡。具 有革兰阳性球菌典型的局限性圆形灰白色溃疡,边缘清楚, 偶尔周围有小的卫星灶形成,一般溃疡比较表浅,很少波及 全角膜及伴有前房积脓。进展较肺炎链球菌性角膜炎缓慢。(2 ) 表皮葡萄球菌性角膜炎 (staphylococcusepidermidiskeratitis ): 又称凝 固酶阴 性葡萄球菌性角膜炎,是一种医源性角膜感染病,多发生于 眼局部免疫功能障碍的个体,如糖尿病、变应性皮肤炎、长 期滴用糖皮质激素及眼科手术后的患者。发病缓慢,临床表 现轻微,病变一般较局限,溃疡范围小而表浅,与金黄色葡 萄球菌性角膜炎相比,前房反应较轻。很少引起严重角膜溃 疡及穿孔。(3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性角膜炎(methici11 inresistantstaphylococcusaureuskeratitis , MR-SAK)和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性角膜炎(MRSEK):近 来由于广泛使用抗生素,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 葡萄球菌逐年增多,因此给治疗带来很大困难。MRSA或MRSE 角膜炎其临床表现与金黄色葡萄球菌所致的角膜炎相同,多 为机会感染,常发生于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如早产儿或全 身应用化疗后发生;眼部免疫功能低下者,如眼内手术(角 膜移植术、白内障等)后、眼外伤、干眼症、配戴角膜接触 镜等。(4 ) 葡萄球菌边缘性角膜炎 (staphylococcalmarginalkeratitis):又叫葡萄球菌边缘 性角膜浸润(marginal corneal inf i 1 trate),多发生于葡萄 球菌性眼睑结膜炎患者,是葡萄球菌外毒素引起的一种ni型 变态反应(免疫复合物型)。中年女性较多见,时重、时轻, 反复发作,常伴有结膜充血及异物感。浸润病灶多位于边缘 部2、4、8、10点处(即眼睑与角膜交叉处,该处免疫复合 体容易沉积),呈灰白色孤立的圆形、串珠形或弧形浸润, 位于上皮下及浅基质层。病灶与角膜缘之间有一透明区 (lucidinter-val)o反复发作后,周边部可有浅层血管翳 长入浸润灶。很少引起角膜溃疡发生。3 .实验室诊断(1)直接刮取角膜溃疡处组织涂片,革兰染色后镜检, 根据革兰染色为阳性球菌,且细菌形态符合葡萄球菌者,可 报告“找到革兰阳性球菌(疑为葡萄球菌)、致病性葡萄球 菌一般较非致病性小,直径0. 41. 2 口 m,菌体排列大小也 较整齐。涂片染色检查中只能作初步诊断,属于何种葡萄球 菌尚需做培养检查。(2)分离培养与鉴定:血琼脂平板:一般于涂片前先 行接种于血平板,或含硫酸镁对氨苯甲酸血平板,经37924 小时培养后,形成菌落较大、湿润、有光泽、圆而凸出。菌 落周围形成透明溶血环(此为多数致病性葡萄球菌产生溶血 毒素,使菌落周围红细胞溶解所致。非致病性菌无此现象)。 此外菌落内因菌种不同,产生不同脂溶性色素,如金黄色、 白色及柠檬色三类。经培养涂片染色,如为葡萄球菌须做下述鉴定:1)血浆凝固酶试验:测定此菌致病性,通常以能否产 生血浆凝固酶为准,产生者为致病株,不产生者为非致病株。2)甘露醇发酵试验:致病性葡萄球菌大多能分解甘露 醇产酸。非致病性葡萄球菌无此作用。3)溶血试验:应为 阳性。一般根据血平板上情况即可代替。上述实验如符合致病性葡萄球菌特征即可报告“有金黄 色葡萄球菌生长”。4 .治疗(1)葡萄球菌性角膜炎:一般采用头泡菌素类0.5%头 抱甲胎(cefmenoxine )、青霉素类(1%磺芾西林、 sulbenicillin, SBPC),或氟喳诺酮类(0.3%氧氟沙星、 ofloxacin)眼液频繁滴眼。特别注意表皮葡萄球菌性角膜 炎,对于氨基糖昔类药物治疗效果较差。(2)MRSAK 或 MRSEK:可采用米诺环素(minocycline) 和头抱美嗖(cefametazole)进行治疗。近来文献推荐的方法采用5%万古霉素(vancomycin)溶 于磷酸盐作缓冲的人工泪液中频繁滴眼,或25111g结膜下注 射,每日一次。同时每日两次口服,每次1g,对早期病例有 较好疗效。(3)葡萄球菌边缘性角膜炎:主要采用糖皮质激素0. 1% 氟米龙(fluoromethoIone)和1%磺羊西林或0. 3%氧氟沙星 眼液交替滴眼,一般1周左右即可明显好转;重度患者除清 洁眼睑缘外,还应联合结膜下注射或口服糖皮质激素。(4)药物治疗不能控制病情发展或病变迁延不愈,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