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景德镇市高三三模语文试题2.docx
景德镇市2023届高三第三次质量检测试题语文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在中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许多的哲学家同时又是美学家,在他们的作品中蕴含了大量的美学思想。 中国其他的传统艺术诸如诗文、绘画、书法、建筑等,不但都有自己独特的体系,而且各门传统艺术之间 既有区别又有融合。各种艺术门类既有自身的美学特性,又在审美方面有许多相通之处。数千年来,中国 传统文化经过不断地传承与发展,逐渐形成了一种独特、博大的中国美学脉络。中国传统美学思维看中整体意识,其具体表现在“和合”的美学观。中国文化美学观是建立在中国哲 学观念的整体意识上的。古人的美学观强调天人合一、情景合一、知行合一,这正是中国美学的整体观。 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和合”观念的提出也正是从孔子那里延续下来的,“和合”观也正是儒家 思想的美学观念源头。追求社会和谐的理念源远流长,它是以深厚的和合文化为基础而发展起来的。老 子中说“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万事万物都蕴含着阴阳两面,这两个面既对立又统一,相互 作用形成“和”。论语学而中说“礼之用,和为贵”,把“和合”作为为人处事、待人接物的行为 准则。中国文化的美学意蕴与“和合”文化有着一种特殊的亲缘关系和智慧的关联。中国文化中的天人合一的美学观,是古人对待自然与精神关系之间所认为的最基本的思想,它包含的 内涵是:人是属于自然界的,人必须服从自然之规律;人性就是天道,人的道德准则需要与自然的变化规 律一致,人生的至高境界就是人与天的和谐统一。对于古代先哲来说,他们认同的是自然、历史、人生、 思维这一系列的过程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天人合一观念横向贯穿于古代的科学、哲学和艺术发展中,彰显 了中国美学的智慧之力,在处理审美范畴的问题时,始终把握住对应性、和谐性、辩证性、相融性。在中国文化的历史进程中,中庸之道是在儒家乃至整个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中被当作一种人生追求的 终极境界。中庸最早出现在论语之中,出自“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论语雍 也)。如孔子的“五美"之说,出自“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论语尧日),其核心思想就是中庸之道。那么我们如何理解中庸呢?宋儒理学里是这样说的,不偏 不倚谓之“中”,恒常不易为之“庸”。这正是儒家文化所强调的这种中庸之道,这种理想境界的追求无 不渗透在中国人的人格境界和行为准则之中。中庸即把两个极端统一起来,采取适度的中间立场,既不能 过,也不能不及。坚守中正,不偏不倚,不温不火,过犹不及,这才是中庸之道的真谛。综上,中国历代的文人士大夫、美学家、哲学家们一直将天、地、人、艺术、道德看成一种生机盎然 的、富有活力的有机整体。无一例外地表现了中国文化所追求的和合观、天人合一、中庸之道及崇尚人与 自然的和谐之美。因此,从这层面来讲,中国古代的内敛、内涵、气场、和谐观等审美主张,也正是中国目前,氢燃料电池正处于大规模商业化的初期。2022年北京冬奥会期间,1000多辆氢燃料电池车和30多个加氢站构成的氢能源汽车示范体系,为氢燃料电池车的示范应用提供了一个世界级的大舞台。2025 年,全国将建成1000多座加氢站,推广氢燃料电池车超过5. 4万辆。氢燃料电池车的“低碳”价值将在 未来汽车创新革命中得以充足体现,成为“氢能时代”前面的先头兵。19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20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21 .根据材料内容,为“氢燃料电池”下定义,不超过35个字。四、写作(60分)22 .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针对漫画中提及的现象,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请结合漫画作文,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传统文化美学观的要求和自觉表现,与西方审美观念中的张扬个性化、唯美主义、跳跃思维、片断性思维 等相比较,中国文化中更有美学观,更关注于全局性和整体性。(摘自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学观)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传统艺术中的诗文、绘画、书法和建筑等都有自己独特的体系,相互传承与发展。B.和合观作为儒家思想的美学观念源头,是中国传统美学思维中的整体意识的具体表现。C.天人合一的美学观贯穿于古代的科学、哲学和艺术发展中,是中国古代最基本的思想。D.宋儒理学所认为的“不偏不倚”“恒常不易”,其内涵与孔子的“五美”之说并不相同。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先从中国传统艺术特点谈起,再从三方面论述,最后指出中西方审美观的差异。B.文章采用总分总 结构,论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美学思想,侧重论述和合美学观。C.第三段对“天人合一”的论述中,作者重点论证阐述了 “天人合一”的内涵及特点。D.第四段引用论语中的句子,对中庸之道的来源与内涵作出解释,增强了说服力。3.以下不可以作为支撑本材料中心观点的论据的一项是()A.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B.夫五色相宣,八音协畅,由乎玄黄律吕地位,各适物宜,妙达此旨,始可言文。C.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D.三百篇亡而后有骚赋,骚赋难入乐而后有古乐府,古乐府不入俗而后以唐绝句为乐府。(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伴随数字科技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成为网络内容接受者和输出者,互联网对青少年美 育的影响愈发明显。这要求我们善用互联网做好美育工作,赋能青少年综合能力培养和全面发展。在知识结构快速迭代的背景下,互联网为美育工作的创造性开展提供了多种可能。据2021年全国未 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2021年我国未成年网民规模达亿,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达96.8%。 互联网已成为广大青少年群体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依托。与此同时,互联网内容驳杂,信息真假难辨,品 质良莠不齐,怎样善用互联网,放大网络媒介的正面影响,是今天开展青少年美育的关键。美育旨在培养学生认知美、判断美、创造美的能力。学校、家庭作为教育主体,首先要为青少年把好 网络关,用美的内容熏陶浸润孩子心灵,从而让青少年学会认知美、判断美。学校可善用现有互联网美育 资源库,以形式丰富、质量上乘的文化内容加强美育课程建设,激发并提升青少年的审美感知。在加强正 面引导的基础上,还要逐步引导青少年善用网络资源,从“被动接受”切换到“主动探索”,实现从欣赏 美、理解美到创造美的素养升级。互联网正在开辟更加丰富多样的美育新路径,鼓励青少年更为主动地探 索美,在欣赏、解读、创作、传播与交流中,开启人生美的历程。网络平台作为内容和服务提供者,要在推送健康内容、整合优质资源等方面切实担起责任。青少年正 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期,无所不在的互联网内容对青少年的影响是全方位的。网络平台要坚 持社会效益优先的原则,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规范引导算法,共同营造健康向上、弘扬真善美的互联网 美育环境,为青少年健康茁壮成长保驾护航。(摘自善用互联网,助力青少年美育,人民日报20230210)材料二:日前,海盐县实验小学教育集团与石泉小学借助艺术互联网学校平台,尝试“双师课堂”试点教学, 探索新型的网络互联课堂模式,为艺术教育注入更多活力。“双师课堂”中主讲教师与辅助教师两者跨越了时空与网络的界限,双师协同教学促使课堂有序、有 效推进,为艺术互联网学校发展提供了可参考借鉴的范例。海盐县作为省艺术互联网学校试点县,以数字 赋能推进省教育共同体智慧服务平台建设。在“互联网+美育”实践过程中,构建“12345”艺术线上教学 新模式,即1个线上教学平台、2种线上学习形式、3种课堂教学类型、4个教共体、5类艺术典型课例。 以“12345”机制深化海盐数字化改革,推进城乡教共体互联网艺术教学,促进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摘自创新网络美育 助推教育共富)材料三:西北师范大学、宕昌县人民政府联合开展的“互联网+ ”美育体育,旨在帮助宕昌县解决美育体育教 师短缺问题,提高当地美育体育教学水平,助力推进宕昌县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按照乡镇寄宿制学校和乡村小规模学校优先的原则进行,选择“音舞美体”规定课程开不出、开不齐 的学校,创新开展“专递课堂”的教学模式应用。相关负责人介绍,“专递课堂”主要采取“1 + 1 + 1”的 组织方式,即由西北师大1名实习后师范生带1名待实习的师范生,共同负责1个教学点班级的远程教 学。支教团以互联网为支撑,采用实地支教与网络支教相融合的新模式,为宕昌县薄弱学校开设“音舞美 体”课程。“今年,我们学校从'硬件'至I '软件'都发生了大变化。”该校副校长孟二顺高兴地说,“学校现 在建成了图书室、美术室、音乐室、舞蹈室、科学实验室、计算机室、心理咨询室等功能教室。”(摘自“云端”课程,托起农村娃的多彩梦想,甘肃日报20210908) 4.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A.随着互联网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丰富的美育新路径已经开辟,青少年美育得到创造性开展。B.互联网内容驳杂,信息真假难辨,所以善用互联网,放大其正面影响,成为当今青少年美育 关键。C.家庭、学校、社会需形成合力,把好网络关,并引导青少年善用网络优质资源,提升其审美素养。D.网络平台要坚持社会效益优先原则,自觉承担社会责任,为青少年营造健康的互联网美育环境。5.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A. 2021年我国未成年网民规模大,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高,所以互联网已成为青少年精神文化生活的 重要依托。B.可利用现有互联网美育资源库,开展美育课程建设,激发并提升青少年的审美感知,实现审美素养升 级。C.县级“双师课堂”试点教学构建的“12345”艺术线上教学新模式,为艺术互联网学校发展提供了参考 借鉴。D. “专递课堂”主要是对选择开不出、开不齐规定课程的学校采取“1+1+1”组织方式创新性开展的教学 新模式。6 .为推动美育工作,材料二和材料三中的做法有哪些相同点?请简要概括。(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黄油烙饼汪曾祺萧胜跟着爸爸到“口外”去。萧胜满七岁了。他这些年一直跟着奶奶过。爸爸的工作一直不固定,一会儿修水库,一会儿大炼钢 铁;他妈也是调来调去。奶奶一个人在家乡,冷清得很。他三岁那年,就被送回老家了。奶奶老是给他做鞋。自己打格稍,剪样子,纳底子,自己绡。奶奶老是说:“你的脚上有牙,有 嘴?” “你的脚是铁打的!”再就是给他做吃的。小米面饼子、玉米面饼子、萝卜白菜、炒鸡蛋、熬小鱼。他整天在外面玩。奶奶 把饭做得了,就在门口喊:“胜儿!回来吃饭咧”后来办了食堂。奶奶把家里的两口锅交上去,从食堂里打饭回来吃。真不赖!白面馒头、大烙饼、卤 虾酱炒豆腐、娴茄子、猪头肉!食堂的大师傅穿着白衣服、戴着白帽子,在蒸笼散发的白蒙蒙的热气中晃 来晃去。人也胖了,猪也肥了,真不赖!后来就不行了。小米面饼子里有糠,掺糠的饼子不好吃,可萧胜还是吃得挺香他饿。奶奶吃得不香。奶奶的身体不好,有气喘的毛病,每年冬天都犯。爸爸去年冬天回来看过奶奶。他每 年回来,都在冬天。爸爸带回来半麻袋土豆,一串口蘑,还有两瓶黄油。爸爸说,黄油很有营养,叫奶奶 抹饼子吃。土豆,奶奶借锅来蒸了,煮了,给萧胜吃了; 口蘑,过年时打了一次卤;黄油,奶奶叫爸爸拿 回去,说:“你们吃吧,这么贵重的东西! ”爸爸一定要给奶奶留下。奶奶把黄油留下了,奶奶说,这是 能吃的。萧胜不想吃。他没有吃过,不馋。奶奶的身体越来越不好,她求人写信叫儿子回来。爸爸赶回来时,奶奶已经咽气了。他没有奶奶了,枕头上还有奶奶头发的气味。他哭了。奶奶给他做了两双鞋。做得了,说:“来试 试!” “等会儿! ”吱溜,他跑了。萧胜醒来,光着脚把两双鞋都试了试。一双正合脚,一双大一些。他 的赤脚接触了搪底布,感觉到奶奶纳的底线,他叫了一声“奶奶”,又哭了一气。爸爸拜望了村里的长辈,把家里的东西收拾收拾。锁了门,爸爸就带着萧胜上路了。萧胜跟爸爸不熟,他起先不说话。他想家,想奶奶。后来爸爸告诉他许多“外”的事。他问爸爸啥 叫“ 夕卜”。爸爸说“夕卜”就是张家口以外,又叫“坝上”。“为啥叫坝上? ”他以为“坝”是一个水坝。爸爸 说到了就知道了。敢情“坝”是一溜大山。山顶齐齐的,倒像个坝。可是坝真大!汽车一个劲地往上爬。汽车爬得很 累,好像气都喘不过来,不停地哼哼。上了大山,嘿,一大片平地!真是平呀!又平又大,像是被擀过的 一样。汽车一上坝,就撒开欢了。它不哼哼了,“喇” 一直往前开。汽车到了一个叫沽源的县城,一辆牛车来接他们。这地方的庄稼跟“口里”的也不一样。没有高粱, 也没有老玉米,种筱麦、胡麻。筱麦干净得很,好像用水洗过、梳过。胡麻打着把小蓝伞,秀秀气气,不 像是庄稼,倒像是种着看的花。情,这一大片马兰!开着巴掌大的蓝蝴蝶一样的花,一眼望不到边。牛车走着走着,爸爸说:“到了! ”他坐起来一看,一大片马铃薯,都开着花,粉的、浅紫蓝的、白 的,一眼望不到边,像是下了一场大雪。花雪随风摇摆着,他有点晕。不远处有一排房子、土墙、玻璃 窗。这就是爸爸工作的“马铃薯研究站”。从房子里跑出来一个人。“妈妈"他一眼就认出来了!萧胜就要住在这里了,跟他的爸爸、妈妈住在一起了。奶奶要是一起来,多好!萧胜的爸爸是学农业的。奶奶问他:“为什么总是把你调来调去的? ”爸爸说:“我好欺负。”马铃 薯研究站别人都不愿意来,嫌远,爸爸愿意。妈是学画画的,她也愿意跟爸爸一起来,画“马铃薯图 谱”。妈妈给他们端来饭。真正的玉米面饼子,两大碗粥。妈说这粥是用草籽熬的。草籽有点像小米,比小 米小,绿莹莹的,挺稠,挺香。爸爸每天戴个草帽下地跟工人干活,锄山药。有时查资料,看书。萧胜每天跟妈妈一同下地去,回来 鞋和裤脚沾得都是露水。奶奶做的两双新鞋还没有上脚,妈妈把鞋和两瓶黄油都锁在柜子里。他们家不起伙,在大队食堂找饭,食堂里的饭越来越不好。草籽粥没有了,玉米面饼子也没有了。萧 胜有点饿怕了。他学会了采蘑菇。他一边用线穿蘑菇,一边流出了眼泪。他想起奶奶,他要给奶奶送两串蘑菇去。食堂的红高粱饼子越来越不好吃,因为掺了糠。他恨这种掺糠的红高粱饼子!食堂外面忽然热闹起来。这是要干啥呢?爸爸说,要开三级干部会。三级干部会开了三天,吃了三天 饭。头一天中午,羊肉口蘑臊子蘸筱面;第二天,炖肉大米饭;第三天,黄油烙饼。萧胜每天去打饭,闻到香味。羊肉、米饭,他倒不稀罕他见过,也吃过。黄油烙饼他连闻都没闻 过,确实香,闻着这种香味,真想吃一口。回家,吃着红高粱饼子,他问爸爸:“他们为什么吃黄油烙饼?”“开会干吗吃黄油烙饼? ”“他们是干部。”“干部为啥吃黄油烙饼? ”“哎呀!你问得太多了!吃你的红高粱饼子吧!”正咽着红高粱饼子的萧胜的妈妈忽然站起来,把缸里的一点白面倒出来,又从柜子里取出一瓶奶奶没 有动过的黄油,启开瓶盖,挖了一大块,抓了一把白糖,兑点起子,擀了两张黄油发面饼。她抓了一把筱 麦秸塞进灶火,把饼烙熟了。黄油烙饼发出的香味,和食堂里的一样。妈妈把黄油烙饼放在萧胜面前,说:“吃吧,儿子,别问了。”萧胜吃了两口,真好吃。他忽然咧开嘴痛哭起来,高叫了 一声:"奶奶!”一九八0年三月(有删减)7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反映了小主人公在特定年代的经历,“炼钢铁”“大队食堂”“三级干部会议”等暗示了时代背 景,使小说内容有历史年代感。8 .小说采用倒叙,现实与回忆穿插,开头交代“萧胜跟着爸爸到外'去",紧接着回忆与奶奶在一 起的生活,然后再回到现实。C小说采用小孩的视角叙述,虽然萧胜不理解爸妈的工作为什么会调来调去,却歌颂了对以萧胜爸妈为 代表的建设者们的奉献精神。D. “真是平呀!又平又大,像是被擀过的一样”一句中的“擀”字用得传神,生动写出大山平地的平和 大,又符合萧胜的认知特点。8 .汪曾祺小说的语言很有特色,能否把文中的画线句子改成下面的句子?请结合文本,说明理由。食堂有白面馒头、大烙饼、卤虾酱炒豆腐、烟茄子和猪头肉供应。白蒙蒙的热气从食堂里的蒸笼散发 着,穿着白衣服、戴着白帽子的大师傅在其中晃来晃去。9 .有评论认为,小说呈现散文化特点主要表现为三方面:第一,情节结构比较松散;第二,不注重环境描 写;第三,主人公形象比较单一。本文是否也有这三方面的表现?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初,安史之乱,数年间,天下户口十亡八九,州县多为藩镇所据,贡赋不入,朝廷府库耗竭,中国多 故,戎狄每岁犯边,所在宿重兵,仰给县官,所费不觉,皆倚办于晏。晏有精力,多机智,变通有无,曲尽其妙。常以厚直募善走者,置递相望,觇报四方物价。虽远方, 不数日皆达使司。食货轻重之权,悉制在掌握。国家获利,而天下无甚贵甚贱之忧。常以为:“办集众 务,在于得人,故必择通敏、精悍、廉勤之士而用之;至于句检簿书、出纳钱谷,必委之土类。”然惟晏 能行之,他人效者终莫能逮。其属官虽居数千里外,奉教令如在目前,起居语言,无敢欺绐。晏又以为户口滋多,则赋税自广,故其理财常以爱民为先。诸道各置知院官,每旬月,具州县雨雪丰 歉之状白使司,丰则贵汆,歉则贱粢。知院官始见不稔之端,先申,至某月须若干蠲免,及期晏不俟州县 申请即奏行之应民之急未尝失时由是民得安其居业户口蕃息。晏专用榷盐法充军国之用。晏以为官多则民扰,故但于出盐之乡置盐官,收盐户所煮之盐转鬻于商 人,任其所之,自余州县不复置官。其江岭间去盐乡远者,转官盐于彼贮之。或商绝盐贵,则减篱之,谓 之常平盐。官获其利而民不乏盐。晏以为江、汴、河、渭,水力不同,各随便宜,造运船,教漕卒,江船达扬州,汴船达河阴,河船达 渭口,渭船达太仓,其间缘水置仓,转相受给。自是每岁运谷或至百余万斛,无斗升沉覆者。晏为人勤力,事无闲剧,必于一日中决之,不使留宿,后来言财利者皆莫能及之。(选自资治通鉴)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及期/晏不俟州县/中请即奏行之/应民之急/未尝失时/由是民得安其居业/户口蕃息B.及期/晏不俟州县/申请即奏行之/应民之急/未尝失时/由是民得安/其居业户口蕃息C.及期/晏不俟州县申请/即奏行之/应民之急/未尝失时/由是民得安其居业/户口蕃息D.及期/晏不俟州县申请/即奏行之/应民之急/未尝失时/由 民得安/其居业户口蕃息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他人效者终莫能逮”中的“逮”与“逮奉圣朝”(陈情表)中的“逮”含义不同。B. “具州县雨雪丰歉之状白使司”与“故人具鸡黍”(过故人庄)中的“具”含义相同。C.文中“户口蕃息”中的“蕃”和“可爱者甚蕃”(爱莲说)中的“蕃”含义相同。D. “斛”,计算粮食的容器,南宋以前,十斗为一斛,南宋末年改作五斗为一斛。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A.刘晏精力充沛,足智多谋,懂得变通,多才多艺,词曲的奥妙也能表现出来。B.刘晏的下属即便远在千里之外,也能按照他的要求,言行一致,不敢欺骗他。C.刘晏采用榷盐法,来供应军队和官府的用度,用常平盐来防止盐贩垄断市场。D.刘晏为人勤勉努力,当天的事要当天完成,这让后来管理财政的人望尘莫及。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天下户口十亡八九,州县多为藩镇所据,贡赋不入,朝廷府库耗竭。(2)故但于出盐之乡置盐官,收盐户所煮之盐转鬻于商人,任其所之。(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上湖南崔中丞戎昱山上青松陌上尘,云泥岂合得相亲。举世尽嫌良马瘦,唯君不弃卧龙贫。千金未必能移性,一诺从来许杀身。莫道书生无感激,寸心还是报恩人。1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诗人用青松和陌上尘比喻崔中丞,云彩和泥土比喻自己,说明彼此地位的高下。B.颔联诗人通过“尽嫌”“不弃”的对比,也让崔中丞感受到诗人对他的尊重和崇敬。 C.颈联诗人化用季布“一诺千金”的典故,彰显自己耿直秉性,为尾联直抒胸臆张本。 D.这首诗技法高妙,前两联侧重写崔,后两联多写己,前后映照,使整首诗浑然一体。 15.作者在诗中道出了哪些做人的道理,请结合诗句简要概括。(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乐曲演奏过程中的停顿也有情感表达的作用。白居易琵琶行中对此进行说明的诗句是:(2)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 ”两句,交代了诗人贬谪之 地的偏僻与被贬时间之久。(3)如何才能达到真正的自在自由?老子说“道法自然”,强调顺应自然;而庄子在逍遥游中 说“,",强调既要顺应天地万物之性,也要驾驭六气变化。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 (本题共2小题,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我曾读过作家贺捷生(贺龙女儿)大姐的一篇散文去看一棵大树。她在文章中满怀深情地说:“父亲,你不记得吗?当你站在这棵大树下的时候,我也快要来到这世界。看来我们与这棵死而复生的大 树,彼此命运相连,已经达到 的境地了”看来,这棵大树在贺大姐心中有着重要位置。2022年11月的一天,我去张家界采访。突然想起贺大姐笔下的那棵大树,于是怀着深深的虔诚跑向 这棵大树。我在离树100米外的山丘坐下来,打开画夹。在我地作画时,身边不知不觉多了有一位上了 年纪的老乡。他告诉我,2000年夏天,一次雷击点燃了古樟树枝,顿时火光冲天,浓烟滚滚。乡亲们 地跑上前,全力扑火,才阻止了火势。可是大树还是烧焦了一半。未曾想,两年后,这棵古樟奇迹 般复活了。听着老乡的诉说,我心里有酸楚,更有欣慰。画着画着,我仿佛置身于贺龙手持两把菜刀,带领乡亲们闹革命的现场,也高举梭镖大刀,挤进队伍 中去。我更清晰地看见贺龙、萧克等红军将士就在这棵大树下谈论天下大事。我放下画笔,感到有一股浩然之气,直冲云霄。于是站起身来,向树的四周凝望。看见在离 大树几百米处,那座典型的土家吊脚楼建筑,像是一座钢浇铁铸的战斗堡垒站立在澧水河畔。17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8 .下列四句中省略号的用法和文中所用省略号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看到眼前此景,他不禁伤感地念道:“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B.听了侦察连长的汇报,张政委连连表扬道:“好,好你们做得太好了!”C.农民的需求、虫害的预防、产量如何提升这些问题在郭进海的脑海里翻滚。D.如今的台特玛湖,湖面广阔,绿水流翠,群鸟翻飞,如诗如画(二)语言文字运用II (本题共3小题,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虽然氢能目前没有得到大规模应用,但它一直被认为是最理想的清洁能源。与易燃易爆的天然气、汽 油相比,氢气的,这主要是因为氢是最轻的化学元素,具有较大的浮力和扩散性,即便发生泄 漏,氢气也会快速上升并扩散,不易形成可爆炸的气雾。氢能利用的一个重要环节是燃料电池。燃料电池虽然也叫电池,但O因为它只是一种把燃料 所具有的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发电装置,既不需要载热介质,也不需要通过汽轮机进行发电,更谈不 上储存。其基本结构包括阳极、阴极、电解质和外电路等。氢燃料电池如何为汽车供能呢?氢燃料电池发电所需的原料为氢气和氧气,通过反应生成水的过程来 产生电能。这些电能经过逆变器、控制器等装置为电动机供电,再经过传动系统等装置带动车轮转动,从 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