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建高铁婺城段220kV龙鹿2375(龙田2374)线67#-69#迁改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docx
-
资源ID:96759141
资源大小:335.50KB
全文页数:11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金建高铁婺城段220kV龙鹿2375(龙田2374)线67#-69#迁改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docx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报批稿)项目名称: 金建高铁婺城段 220kV 龙鹿 2375(龙田2 3 7 4 ) 线 6 7 # - 6 9 # 迁 改 工 程建设单位: 浙江省铁路发展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编制日期: 2022 年 11 月目 录一、建设项目基本情况1二、 建设内容 6三、生态环境现状、保护目标及评价标准11四、生态环境影响分析20五、主要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26六、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监督检查清单32七、结论34电磁环境影响评价专题351一、建设项目基本情况建设项目名称金建高铁婺城段 220kV 龙鹿 2375(龙田 2374)线 67#-69#迁改工程项目代码/建设单位联系人*联系方式*建设地点220kV 线路位于金华市婺城区乾西乡境内。地理坐标(1)线路起点坐标:119°349.882 ,29°7 32.615;(2)线路终点坐标:119°3424.041 ,29°7 31.317 。建设项目行业类别55- 161 输变电工程用地(用海)面积(m2) /长度(km)1427m2(永久用地:27m2, 临时用地:1400m2 )/新建线路长度 2×0.49km,利旧 线路长度 2×0.455km建设性质 新建(迁建)区 改建 扩建 技术改造建设项目申报情形区 首次申报项目 不予批准后再次申报项目 超五年重新审核项目 重大变动重新报批项目项目审批(核准/ 备案)部门(选填)/项目审批(核准/ 备案)文号(选填)/总投资(万元)*环保投资(万元)*环保投资占比(%)*施工工期3 个月是否开工建设区否是:专项评价设置情况电磁环境影响专题评价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输变电(HJ24-2020)附录 B,输变电建设 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应设电磁环境影响专题评价。规划情况无规划环境影响 评价情况无规划及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符合性分析无其他符合性分析1.1 法律法规符合性分析本工程建设不涉及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 (2021 年版)中第三条(一)中的环境敏感区(国家公园、自然保 护区、风景名胜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地、海洋特别保护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等) 及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生态影响1(HJ19-2022)中的受影响的重要物种、生态敏感区(包括法定生态 保护区域、 重要生境以及其他具有重要生态功能、对保护生物多样 性具有重要意义的区域。本项目 220kV 输电线路不涉及集中林区, 不涉及林木砍伐 ,符合输变电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技术要求 (HJ1113-2020)中输变电工程选线环保技术要求,符合国家相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1.2 相关规划意见符合性分析本项目线路位于金华市婺城区乾西乡,本项目地理位置图见附图 1。本工程线路路径已取得金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婺城分局、金 华市婺城区交通运输局、金华市婺城区乾西乡人民政府的许可意见(见附件 1),本工程建设符合当地发展规划的要求。1.3 金华市“三线一单 ”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符合性分析根据金华市“三线一单 ”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及金华市 区“三线一单 ”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图(见附图 2),本项目位 于金华市婺城区中心城镇重点管控区(ZH33070220006),项目与分区管控单元符合性分析如下:1.3.1 生态保护红线符合性分析根据金华市“三线一单 ”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金华 市婺城区生态保护红线图(见附图3),项目不在当地饮用水源、 风景区、自然保护区等生态保护区内,不涉及相关文件划定的生态保护红线,满足生态保护红线要求。1.3.2 环境质量底线符合性分析(1)大气环境质量底线本工程施工期对大气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施工扬尘,在采取定期 对施工场地进行本报告提出的降尘抑尘措施后,本工程对周围环境 空气基本无影响。本工程营运期无废气产生,不会导致沿线大气环境质量下降。因此,本工程的建设符合大气环境质量底线的要求。2(2)水环境质量底线根据浙江省水功能区水环境功能区划分方案(浙江省环境 保护厅浙江省水利厅 2016 年 2 月),本工程未涉及该方案中划分的 饮用水源等需要保护的水功能区。本工程施工工地使用商品混凝土, 项目内不自行搅拌,施工期施工废水经沉淀处理后回用; 施工人员 较少,少量生活污水依托周围居民污水处理装置处理;线路运行期 无废水产生。不会导致沿线地表水环境质量下降。符合水环境质量底线的要求。(3)土壤环境风险防控底线本工程对所在地土壤性质有可能产生影响的施工活动包括施工 机械冲洗废水的排放,固体废物未妥善处置,土方开挖导致水土流 失等。工程塔基开挖建设将扰动表层土壤, 局限在征地范围内,扰 动面积较小,开挖量较小,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范围和影响程度有限, 施工结束后及时恢复植被,不会影响土壤环境质量。根据环境影响 评价章节提出的相应环保措施,禁止带有石油类的机械冲洗废水渗 透至土壤中,施工固废应由相关单位及时回收并妥善处置。土方开 挖应避免大雨暴雨天施工,且应及时回填覆土,施工完毕后,在塔 基附近上方种植低矮乔灌木,用以恢复土壤功能。输电线路运行过 程中不会产生改变所在区域土壤性质的化学污染物质。符合土壤环境风险防控底线。1.3.3 资源利用上线根据金华市“三线一单 ”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及本工程 的特点,本工程涉及到的资源利用类型主要有水资源、土壤资源及电资源。本工程架空线路塔基主要为耕地等,本工程新建塔基 3 基,建 成后永久占地约 27m2。塔基开挖需临时占用部分场地作为架空线路 临时施工用地,工程除塔基永久占地外,其余施工临时占地在施工活动结束后恢复为原有土地利用功能,不影响土地的利用,工程项3目利用的土地资源总量小。本项目施工期和营业期消耗的水、电资源很少,因此工程用地符合资源利用上线的要求。1.3.4 生态环境准入清单本项目位于金华市婺城区乾西乡,根据金华市“三线一单 ” 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及金华市区“三线一单 ”生态环境分区管 控方案图(附图 2),本项目位于金华市婺城区中心城镇重点管控区(ZH33070220006)。根据浙江省“ 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浙环发 20207 号)附件工业项目分类表,本工程属于电力基础设施类 项目,工程投运后,不产生气等污染物,不排放有总量控制指标的 污染物。结合本工程所在环境管控单元的环境准入清单(见表 1- 1),可知本工程满足环境准入清单的要求。4表 1.4-1 本工程所在管控单元分类准入清单“三线一单 ”环境管控单元-单元管控空 间属性“三线一单 ”生态环境准入清单编制要求环境管控单元编码环境管控 单元名称管控单 元分类空间布局约束污染物排放管控环境风险防控资源开发效 率要求ZH33070220006金华市婺城区中心城镇重点管控区重点管控单元禁止新建、扩建三类工业项目,现有 三类工业项目改建不得增加污染物排 放总量,鼓励现有三类工业项目搬迁 关闭。禁止新建涉及一类重金属、持 久性有机污染物排放等环境健康风险 较大的二类工业项目。除工业功能区 (小微园区、工业集聚点)外,原则 上禁止新建其他二类工业项目,现有 二类工业项目改建、扩建,不得增加 管控单元污染物排放总量。严格执行 畜禽养殖禁养区规定。推进城镇绿廊 建设,建立城镇生态空间与区域生态 空间的有机联系。严格实施污染物总量 控制制度,根据区域 环境质量改善目标, 削 减 污 染 物 排 放 总 量。污水收集管网范 围内,禁止新建除城 镇污水处理设施外的 入河入湖排污口,现 有的入河入湖排污口 应限期拆 除,但相关 法律法规和标准规定 必须单独设置排污口 的除外。加快污水处 理设施建设与提标改 造,加快完善城乡污 水管网,加强对现有 雨污合流管网的分流 改造,推进生活小区 “ 零直排” 区建设 。加 强噪声和臭气异味防 治,强化餐饮油烟治 理,严格施工扬尘监 管。加强土壤和地下 水污染防治与修复。合理布局工业、 商业、居住、科 教等功能区块, 严格控制噪声、 恶臭、油烟等污 染排放较大的 建设项目布局。全面开展节 水型社会建 设,推进节水 产品推广普 及,限制高耗 水服务业用 水 , 到 2020 年,县级以上 城市公共供 水管网漏损 率 控 制 在 10%以内。5二、建设内容地理位置2.1 地理位置本项目金建高铁婺城段 220kV 龙鹿 2375(龙田 2374)线 67#-69#迁改工程 位于金华市婺城区乾西乡境内,新建线路自龙鹿 2375(龙田 2374)线原 67#(新 塔号 74#)塔大号侧偏北 35m 处新建 G1 塔往东至后王地南侧新建 G2 塔,后往东南方向至原 68#(新塔号 75#)塔大号侧约 150m 处新建 G3 塔。本项目地理位置图见附图 1。项目组成及规模2.2 项目组成及规模2.2.1 项目由来金建铁路全长 65 公里,北经杭黄铁路,可连接合福高铁,南经沪昆高铁, 可连接金温高铁。可谓是浙西南地区重要的一段“ 中转线 ”,从高铁布局来看, 金建铁路是“黄山至金华 ”铁路通道的组成部分,沪昆、杭黄两条铁路的重要 联络线。北经杭黄铁路,可连接合福高铁,南经沪昆高铁,可连接金温高铁,成为东南高铁网的重要枢纽和节点。金建铁路范围内现状 220kV 龙鹿 2375 线/龙田 2374 线 68#(新塔号 75#) 塔位于建金建铁路建设用地红线内,倒杆距离不满足设计规范要求,为配合金 建铁路项目建设,对 67#-69#(新塔号 74#-76#)段进行迁移改造,以确保该项目的顺利实施。因此,根据关于金建铁路婺城段 220kV 龙鹿 2375(龙田 2374)线 67#-69# 迁改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意见,浙江省铁路发展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 司(原金丽温铁路有限责任公司)拟在金华市婺城区建设金建高铁婺城段 220kV龙鹿 2375(龙田 2374)线 67#-69#迁改工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对照建设项目环境影响 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21 年版),本项目属于“五十五、核与辐射161、输变电工程其他(100 千伏以下除外) ”,应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本项目为输变电工程,金建高铁婺城段 220kV 龙鹿 2375(龙田 2374)线67#-69#迁改工程的建设应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建设单位浙江省铁路发展控6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已将项目前期工作委托给金华市婺城区金建铁路建设项目 指挥部,金华市婺城区金建铁路建设项目指挥部特委托江苏嘉溢安全环境科技 服务有限公司编制该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环评单位在接受委托后,收集了有 关工程资料,对工程拟建址进行了现场踏勘,按照国家有关环境影响评价技术 规范的要求,编制了金建高铁婺城段 220kV 龙鹿 2375(龙田 2374)线 67#-69#迁改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2.2.2 项目建设内容本次迁改工程在原 67#(新塔号 74#)塔大号侧偏北 35m 处新建双回路终 端塔 G1,G1 塔小号侧利用原导地线重新紧线接至原 66#塔(新塔号 73#)。新 建线路自 G1 塔起,沿原线路北侧跨过在建金建铁路至后王地南侧新建 G2 塔然 后左转至原 68#(新塔号 75#)塔大号侧约 150m 处新建 G3 塔,G3 塔大号侧利用原导地线重新紧线接至原 69#(新塔号 76#)塔。本工程新建双回架空线路路径长度约 0.49km , 自新建 G1 塔至 G3 塔,新 建双回路角钢塔 3 基; 利用原导地线重新紧线双回架空线路路径长度约 0.455km ,一段自 220kV 龙鹿 2375(龙田 2374)线原 66#(新塔号 73#)塔至 G1 塔,另一段自 G3 塔至 220kV 龙鹿 2375(龙田 2374)线原 69#(新塔号 76#)塔; 拆除双回架空线路路径长度约为 0.412km ,拆除原 220kV 龙鹿 2375(龙田 2374)线 67#-69#段双回线路,拆除 220kV 龙鹿 2375(龙田 2374)线原 67#、68#塔。本次线路评价规模为(2×0.49+2×0.455)km。2.2.3 项目组成及规模本项目线路迁改工程组成及规模见表 2.2- 1 ,本工程杆塔见表 2.2-2 ,本工程导线主要交叉穿越一览表见表 2.2-3。表 2.2-1 本项目线路迁改工程组成及规模一览表项目建设规模及主要工程参数主 体 工 程线路架空线路(新建)架空线路(利旧)电压等级220 kV回路数双回线路长度2×0.49km2×0.455km导线型号钢芯铝绞线JL/G1A-630/45钢芯铝绞线JL/G1A-400/35杆塔型式2SKGT 、2F4-SDJC2X杆塔基础型式灌注桩基础7中性点接地方式直接接地系统辅助工程地线型号两根 OPGW- 150(72 芯) 光缆JLB40- 150环保工程临时沉淀池施工废水经沉淀后,循环使用。低噪声施工设备施工期选用低噪声施工设备。苫盖和编织袋拦 挡等塔基施工区设置临时排水沟、临时沉沙池、苫盖 和编织袋拦挡等。依托工程220kV 龙鹿 2375(龙田 2374)线临时工程塔基施工区各个塔基处设置塔基临时施工区,塔基临时施工 区范围为根开各边外扩 5m 的范围,用于临时堆土、放 置设备、泥浆深埋等,塔基永久用地约 27m2 ,新建塔 基临时用地约 1200m2 ,拆除塔基临时用地约 200m2。临时施工道路利用附近现状道路等,运送设备、材料等。表 2.2-2 本工程杆塔一栏表线路工程名称塔型呼高(m)允许转 角( ° )使用量(基)金建高铁婺城段 220kV 龙鹿 2375(龙田 2374)线67#-69#迁改工程双回路角 钢塔2F4-SDJC2X244090 兼终端12SKGT45090 兼终端1551合计3表 2.2-3 本工程导线主要交叉穿越一览表交叉穿越情况次数线路高铁1 次房屋1 次电力线220kV0 次总平 面及 现场布置2.3 总平面及现场布置2.3.1 线路路径本次迁改工程在原 67#(新塔号 74#)塔大号侧偏北 35m 处新建双回路终 端塔 G1,G1 塔小号侧利用原导地线重新紧线接至原 66#塔(新塔号 73#)。新 建线路自 G1 塔起,沿原线路北侧跨过在建金建铁路至后王地南侧新建 G2 塔然 后左转至原 68#(新塔号 75#)塔大号侧约 150m 处新建 G3 塔,G3 塔大号侧利用原导地线重新紧线接至原 69#(新塔号 76#)塔。本工程线路路径图见附图 4。2.3.2 施工布置架空线路工程主要工程内容为塔基基础的建设及架空线挂线,本工程不设 置临时施工营地,塔基施工区用地面积约 1427m2 ,其中永久用地 27m2 ,新建塔基临时用地 1200m2 ,拆除塔基临时用地约 200m2 ,现场布置主要是塔基处8设置临时堆土区、泥浆沉淀池、排水沟、沉沙池、苫盖等。本工程原架空线路的拆除工程主要施工活动包括拆除导地线及杆塔等,拆 除后对场地进行及时清理,对原塔基拆除位置根据周边用地性质进行生态恢复或恢复耕种。施工方案2.4 施工方案2.4.1 施工工艺(1)原有线路拆除原架空线路的拆除工程主要施工活动包括拆除导、地线上的所有防震锤, 检查该耐张段内是否有跨越的电力线、通讯线等障碍物,在铁塔一侧准备好打 过轮临锚的准备工作,将导线落到地面上,拆除所有的耐张金具,用小抱杆从 上到下按与立塔相反的顺序拆除铁塔。杆塔拆除后塔基占地需根据周边用地性质进行生态恢复或恢复耕种。(2)架空线路工程1)塔基施工本工程塔基基础型式根据地形、地质条件、线路工程结构特点合理选择, 拟采用灌注桩基础。工艺主要为:表土剥离-灌注桩基础施工-塔基开挖弃土(渣)堆放-混凝土浇筑。2)铁塔组装施工铁塔组立拟采用汽车吊分解组塔和内悬浮外拉线分解组塔两种方式,其中 交通较为便利的平地塔位采用 汽车吊分解组塔,交通不便的平地塔位和山地 的塔位采用内悬浮外拉线分解组塔。利用支立抱杆,吊装铁塔构件,抱杆通过 牵引绳的连接拉动,随铁塔高度的增高而上升,各个构件顶端和底部支脚采用螺栓连接。3)架线施工架空地线展放及收紧、展放导引绳、牵放牵引绳、牵放导线、锚固导线、紧线临锚、附件安装、压接升空、间隔棒安装、耐张塔平衡挂线和跳线安装等。线路沿线设置牵张场,采用张力机紧线,一般以张力放线施工段作为紧线 段,以直线塔作为紧线操作塔。紧线完毕后进行附件、线夹、防振金具、间隔棒等安装。92.4.2 施工时序施工前期为塔基基础的土建施工,后期为架空线路的挂设。2.4.3 工期安排施工总工期 3 个月,本工程计划 2023 年 2 月开工,2023 年 4 月建成投产。其他无10三、生态环境现状、保护目标及评价标准生态 环境现状3.1 生态环境现状3.1.1 主体功能区规划根据浙江的省情特点,在国土开发综合评价的基础上,采用国土空间综合 指数法、主导因素法和分层划区法等方法,原则上以县为基本单元,划分优化 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等四类区域,并将限制开发区域细分为农产品主产区、重点生态功能区和生态经济地区,形成全省主体功能区布局。优化开发区域:主要分布在长三角南翼环杭州湾地区,面积为 16317 平方公里, 占全省陆域国土面积的 16.0 。重点开发区域:主要分布在沿海平原地区、舟山群岛新区和内陆丘陵盆地地区,面积为 17271 平方公里, 占全省域国土面积的 17.0。限制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分为农产品主产区、重点生态功能区和生 态 经济地区,面积为 68212 平方公里, 占全省陆域国土面积的 67.0 。其中, 农产品主产区面积为 5429 平方公里,占全省陆域国土面积的 5.3 ;重点生 态功能区面积为 21109 平方公里,占全省陆域国土面积的 20.7 ;生态经济地区面积为 41674 平方公里, 占全省陆域国土面积的 41.0。禁止开发区域:禁止开发区域总面积 9724 平方公里,分布于优化开发区域、重点开发区域和限制开发区域内。本项目位于金华市婺城区境内,属于主体功能区规划中的限制开发区域的生态经济地区。3.1.2 生态功能区划本项目位于金华市婺城区,根据金华市“三线一单 ”生态环境分区管控 方案及金华市区“三线一单 ”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图,本项目位于金华市婺城区中心城镇重点管控区(ZH33070220006)。根据浙江省“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浙环发20207 号)附件 工业项目分类表,本工程属于电力基础设施类项目,工程投运后,不产生废气等 污染物,不排放有总量控制指标的污染物。结合本工程所在环境管控单元的环境准入清单,可知本工程满足环境准入清单的要求。113.1.3 土地利用类型、植被类型及野生动植物本项目生态环境评价范围内主要为耕地、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交通 运输用地等。本项目主要植被类型为绿化、农作物、灌木等,本项目影响范围 内没有需要特别保护的珍稀植物种类。本项目主要以鼠类、蛇类及鸟类等常见 小型野生动物,本项目影响范围内未发现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2021 年版)、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2021 年版)中收录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3.1.4 项目所在区域环境状况(1)水环境质量现状根据2021 年金华市生态环境状况公报,2021 年,金华市地表水总体 水质为优。全市 47 个市控以上地表水监测断面中,水质达到或优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类标准断面占比 100%(其中,类占比10.6% 、类占比 38.3% 、类水占比 51. 1%),无类、类及劣类水质断面。与上年相比,类水质断面数比例持平,断面水质保持稳定。2021 ,全市主要河流中,东阳江、武义江、南江、兰江、衢江、浦阳江、 瓯江、壶源江、夹溪、白沙溪水质为优,金华江为良好,4 个湖库断面水质均为 II 类及以上。2021 年,全市 7 大河流(段)中,东阳江、武义江、南江、兰江(含衢江)、浦阳江、瓯江水质为优,金华江水质为良好。2021 年,全市 20 个跨行政区域河流交接断面中水质达到或优于地表水 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类标准断面占比 95.0%(其中,类占比 55.0% 、类占比 40.0%),IV 类水质断面占比 5.0% 。与上年相比,类水质断面数比例下降 5.0 个百分点。(2)大气环境质量现状根据2021 年金华市生态环境状况公报,金华市区及各县(市)城市环 境空气质量均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连续第 3 年全域达标,全年未出现重污染天气。除兰溪市、武义县外,其他城市 、级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的比例均在 95%以上,其中磐安县为 100。2021 年,金华市区及各县(市)的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范围为 2.52123.54 ,平均为 3.19 ,其中金华市区最高,磐安县最低。二氧化硫(SO2):2021 年,金华市区及各县(市)年均浓度值范围为 5 7 微克/立方米,平均为 6 微克/立方米。按年均浓度值和第 98 百分位数浓度评价,8 个城市全部达标。二氧化氮(NO2 ):2021 年,金华市区及各县(市)年均浓度值范围为 1832 微克/立方米,平均为 25 微克/立方米。按年均浓度值和第 98 百分位数浓度评价,8 个城市全部达标。可吸入颗粒物(粒径小于等于 10 微米,PM10 ):2021 年,金华市区及各 县(市)年均浓度值范围为 3654 微克/立方米,平均为 47 微克/立方米。按年均浓度值和第 95 百分位数浓度评价,8 个城市均达标。细颗粒物(粒径小于等于 2.5 微米,PM2.5 ):2021 年,金华市区及各县 (市)年均浓度值范围为 2130 微克/立方米,平均为 25 微克/立方米。按年均浓度值和第 95 百分位数浓度评价,8 个城市均达标。一氧化碳(CO):2021 年,金华市区及各县(市)年均浓度值范围为 0.8 1.2 毫克/立方米,平均为 1.0 毫克/立方米。按第 95 百分位数浓度评价,8 个城市全部达标。臭氧(O3 ):2021 年,金华市区及各县(市)年均浓度值范围为 100 154 微克/立方米,平均为 134 微克/立方米。按日最大八小时滑动平均浓度第90 百分位数浓度评价,8 个城市全部达标。(3)声环境质量现状为了解本项目所在区域声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单位委托杭州旭辐检测技术 有限公司采用 AWA5661 声级计对本项目途经区域进行了昼间、夜间噪声(等 效连续 A 声级)监测。测量布点主要考虑线路途经区域等。检测时间及检测时环境条件见表 3.1- 1。表 3.1-1 检测时间及环境条件检测日期天气状况环境温度相对湿度风速2022 年 11 月 08 日晴152643%49%0.91.3m/s本工程监测位点示意图见附图 5 ,测量结果见表 3.1-2。13表 3.1-2 工程周围环境噪声测量结果点位 代号点位描述测量结果 Leq,dB(A)主要声源执行 标准标准限值 dB(A)是否 达标昼间夜间昼间夜间1*52.043.8/2 类6050达标2*50. 141.2/2 类6050达标3*43.240. 1/2 类6050达标4*48.841.5/2 类6050达标5*53.644. 1/2 类6050达标6*45.842.8/4a 类7055达标7*53.344.4/2 类6050达标8*52.944.3/2 类6050达标9*51.443.0/2 类6050达标监测数据已经反应了现有线路运行时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规划沪昆高速婺 城高速公路互通匝道边界外 35m±5m 范围内区域为 4a类声功能区,执行声环 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4a 类标准,监测点位 6 距规划沪昆高速婺城高 速公路互通匝道边界外约 35m,位于 4a类声功能区,故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096-2008)4a 类标准。由上表可知,本工程拟建线路周围有代表性环境 保护目标处声环境昼间现状值在 43.2dB(A)53.6dB(A)之间,夜间现状值 在 40. 1dB(A)44.4dB(A)之间,能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 表 1 中的 2 类、4a 类标准要求(点位 6 执行标准为 4a类,其余为 2 类);本 工程拟建线路周围昼间现状值为 52.9dB(A),夜间现状值为 44.3dB(A), 能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表 1 中的 2 类标准要求;本工程 原有线路周围昼间现状值为 51.4dB(A),夜间现状值为 43.0dB(A),能满 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表 1 中的 2 类标准要求,符合声环境保护要求。(4)电磁环境质量现状为了解本工程周围的电磁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单位委托杭州旭辐检测技术 有限公司于 2022 年 11 月 08 日对本工程周围环境的电磁环境各场量参数现状进行了现场测量,测量仪器为 SMP600/WP400 电磁辐射测量仪。根据电磁环境14现状监测结果,本工程拟建输电线路周围有代表性环境敏感目标处的工频电场 强度现场测量值在 2.53V/m1. 17×103 V/m(即 0.00253kV/m1. 17kV/m)之间, 磁感应强度测量值在 26.33nT8.27×102nT(即为 0.02633µT0.827µT)之间; 本 工 程 拟 建 线 路 周 围 监 测 点 位 电 场 强 度 现 场 测 量 值 为 38.95 V/m (即 0.03895kV/m)之间,磁感应强度测量值为 38.65nT(即为 0.03865µT)之间; 本工程原有 220kV 龙鹿 2375(龙田 2374)线衰减断面电场强度现场测量值在 36.96 V/m1.94×103V/m(即 0.03696kV/m1.94kV/m)之间,磁感应强度测 量值 1.02×102 nT6.89×102nT(即 0. 102µT0.689µT)之间;以上各监测点 位的工频电场 、磁感应强度现场测量值均符合 电磁环境控制限值 (GB8702-2014)中频率为 50Hz 时公众曝露控制限值电场强度 4kV/m ,磁感应强度 100T 的要求,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电磁环境现状监测情况详见电磁环境影响专题评价。(5)生态现状根据2021 年金华市生态环境状况公报,金华市生态环境状况级别为优。 各县(市、区)中,除义乌市和金东区生态环境质量为良外,其余各县(市、 区)均为优。生态环境状况级别优和良的区域面积分别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 83.8%和 16.2% 。 全市有兽类、鸟类、爬行类、两栖类等野生动物 404 种,其 中黑麂、穿山甲、猕猴、鬣羚、草鸮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 80 多种;有维管束 植物 2500 余种,有天台鹅尔枥、永瓣藤、香果树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 20余种。与项 目有 关的 原有 环境 污染 和生 态破坏问3.2 与项目有关的原有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环境问题为原 220kV 龙鹿 2375(龙田 2374)线路, 原 220kV 龙鹿 2375(龙田 2374)线路包含在 220kV 鞋塘输变电工程及配套电 网线路优化工程内。220kV 鞋塘输变电工程及配套电网线路优化工程环境影 响报告表已于 2010 年 1 月 29 日取得了原浙江省环境保护厅的审批意见(浙 环辐20103 号),由于线路运行时间较久,相关验收手续缺失,故对运行线路 电磁环境、声环境进行了现状监测(见附件 5),由现状监测结果可知,220kV 龙鹿 2375(龙田 2374)线线路工频电场、工频磁场均符合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中频率为 50Hz 时公众曝露控制限值电场强度 4kV/m ,磁感15题应强度 100T 的要求,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声环境均能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表 1 中的 2 类标准要求。本工程拟建线路周围各监测点位的电磁环境、声环境各评价因子均满足相应标准要求。生态 环境 保护目标3.3 生态环境保护目标3.3.1 评价因子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输变电(HJ24-2020)的要求,结合本工程情况,本项目主要环境影响评价因子见表 3.3- 1。表 3.3-1 本项目主要环境影响评价因子评价阶段评价项目现状及预测评价因子单位施工期声环境昼间、夜间等效声级,LeqdB(A)生态环境生态系统及其生物因子、非生物因子地表水环境pH 、COD 、BOD5 、NH3-N 、石油类mg/L运行期电磁环境工频电场kV/m工频磁场T声环境昼间、夜间等效声级,LeqdB(A)3.3.2 评价范围(1)电磁环境影响评价范围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输变电(HJ24-2020)要求,确定本工程电 磁环境影响评价范围为:220kV架空线路边导线地面投影外两侧各40m的带状区域。(2)声环境影响评价范围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输变电(HJ24-2020)要求,确定本工程声环境评价范围为:220kV 架空线路边导线地面投影外两侧各 40m范围内区域。(3)生态环境影响评价范围根据现场踏勘和调查,本项目未进入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生态影响(HJ19-2022)中的生态敏感区。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输变电(HJ24-2020),确定本工程生态环境评价范围为:220kV 架空线路边导线地面投影外两侧各 300m 内的带状区域。3.3.3 环境保护目标(1) 生态环境保护目标16根据现场调查 ,本项目不涉及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生态影响 (HJ19-2022)中的受影响的重要物种、生态敏感区(包括法定生态保护区域、 重要生境以及其他具有重要生态功能、对保护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的区域。 其中,法定生态保护区域包括:依据法律法规、政策等规范性文件划定或确认 的国家公园、 自然保护区、 自然公园等自然保护地、世界自然遗产、生态保护 红线等区域;重要生境包括:重要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栖息地,重要水生 生物的产卵场、索饵场、越冬场和洄游通道,迁徙鸟类的重要繁殖地、停歇地、 越冬地以及野生动物迁徙通道等。)以及其他需要保护的物种、种群、生物群落及生态空间等。本工程评价范围内无生态环境保护目标。(2) 电磁、声环境敏感目标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HJ2.4-2021),声环境保护目标 为依据法律、法规、标准政策等确定的需要保持安静的建筑物及建筑物集中区。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输变电(HJ24-2020),电磁环境保护目标为 评价范围内的住宅、学校、医院、办公楼、工厂等有公众居住、工作或学习的建筑物。根据现场踏勘和调查,本工程评价范围内有 7 处声环境保护目标、7 处电磁敏感目标。声环境保护目标具体见表 3.3-2。表 3.3-2 环境敏感目标一览表项目序 号环境敏感 目标名称与本工程 最近相对 位置关系规模环境保护 要求功 能与原 220kV 龙 鹿 2375(龙田 2374)线路最近 相对位置关系220kV 线路1*E 、B 、N2*2*E 、B 、N2*3*E 、B 、N2*4*E 、B 、N2*5*E 、B 、N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