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开放大学《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期末复习题参考答案.docx
-
资源ID:96762224
资源大小:36.25KB
全文页数:1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0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国家开放大学《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期末复习题参考答案.docx
国家开放大学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期末复习题参考答案第一模块单项选择题1.按照国内外现行的医学以及心理学的分类,1个月至1岁属于()。A.出生和新生儿期B.婴儿期C.学步儿期D.早期学前儿童期2.成熟势力发展理论的创始人是()。A.格赛尔B.华生C.弗洛伊德D.皮亚杰3.以下不属于脑科学最新研究方向的是()。A.理解脑B.保护脑C.运用脑D.模拟脑4.以下不属于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人文因素的是()。A.遗传B.文化环境C.人际关系D.家庭氛围5.如果听话,给予表扬、奖品,属于()。A.惩罚B.负强化C.正强化D.消退6.()奠定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物质基础。A.营养B.遗传C.环境D.教育7.皮亚杰通过“三山实验”证实,该阶段学前儿童的思维具有明显的()特点。A.社会化B.自我中心C.泛灵论D.客体永久性8.班杜拉将他人(如,榜样)的行为所受到的强化对学习者本人产生的影响称作()。A.替代强化B.自我强化C.正强化D.负强化9.格赛尔通过()断定,学前儿童的学习发展取决于生理成熟,成熟是推动学前儿童发展的主要动力。A.双生子爬楼梯实验B.延迟满足实验C.感觉剥夺实验D.经典条件反射实验10.()只能适应固定不变的环境。A.条件反射B.无条件反射C.有意后注意D.刺激11.幼儿在电视里听到的广告语,不知不觉就记住了,有时候还会在生活中的某个时刻突然蹦出一句动画片里的台词。这属于()。A.无意记忆B.有意记忆C.形象记忆D.动作记忆12.幼儿在叫“妈妈”时,这个词往往代表多重意思。有可能是要妈妈抱,有可能是要吃东西,或者是要玩具等。这说明幼儿语言发展属于()阶段。A.双词句阶段B.连续音节阶段C.单词句阶段D.初步掌握口语阶段13.以下不属于学前儿童永久存在的无条件反射动作的是()。A.呼吸反射B.眨眼反射C.吞咽反射D.巴宾斯基反射14.教师根据幼儿的行为表现推测幼儿的心理世界,属于()的表现。A.思维的概括性B.思维的抽象性C.思维的具体性D.思维的间接性15.乔姆斯基的语言获得模型,证明了他是()的代表人物。A.先天决定论B.后天环境论C.先天与后天相互作用论D.全语言教学理论16.以下不属于促进学前儿童大脑发育的措施是()。A.保护“胎儿脑”B.营养“幼儿脑”C.收益“运动脑”D.刺激“敏感脑”17.人们把形状、大小不同的能结出橘子的树称之为“橘子树”,把橘子树、苹果树、香蕉树等依据其根、茎、叶、果等共性称为“果树”,属于()的表现。A.思维的概括性B.思维的抽象性C.思维的具体性D.思维的间接性18.2至6岁儿童掌握的词汇数量迅速增加,词类范围不断扩大,该时期儿童掌握词汇的顺序通常是()。A.动词、名词、形容词B.动词、形容词、名词C.名词、动词、形容词D.名词、形容词、动词19.刚入园的孩子哭着要妈妈,会引起其他已经适应的幼儿也跟着哭,这是因为()。A.情绪的外露性B.情绪的不稳定性C.情绪易受感染与暗示D.情绪的易冲动性20.以下不属于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内容的是()。A.自我B.他人C.社会D.环境21.学前特殊儿童虽然个体之间差异大,但是由于处于相同的年龄阶段,仍然表现出较为相近的心理发展特点。以下内容不属于的是()。A.易遭受挫折,抗挫折能力差B.缺乏社交能力,难于建立和维持同伴关系C.自我认知能力较弱D.注意力集中,能够有条理、有顺序进行活动22.能坦率地、流畅地讨论自己的童年经历,承认既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事件和情绪。属于()母亲依恋表征。A.自主型B.排斥型C.执迷型D.混乱型23.()是人与生俱来的本能,是采用言语或者非语言的方式帮助个体把内在的情绪体验转化为外在行为的一种能力。A.情绪理解B.情绪表达C.情绪调节D.情绪控制24.移情是学前儿童()产生的前提和基础。A.亲社会行为B.攻击性行为C.合作行为D.说谎行为25.超常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显著特点,表述错误的是()。A.语言发展早且快速B.逻辑思维能力强C.很容易受外界刺激而分心D.感知觉敏锐,善于观察26.以下不属于托幼机构教师的职业理念的是()。A.对职业价值的认知B.对师幼关系的认识C.对薪资待遇的期望D.核心教育教学观念27.幼儿最初出现的情绪是与()相联系的。A.社会性需要B.生理需要C.安全感的需要D.爱与被爱的需要28.关心学前儿童成长,善于倾听,并鼓励学前儿童参与家庭事务决策。属于()教养类型。A.专制型B.溺爱型C.权威型D.忽视型29.()会显得格外活泼,易兴奋、多哭闹、少睡眠,难以养成规律的饮食、睡眠和排便习惯。A.有神经性习惯学前儿童B.有焦虑和抑郁学前儿童C.有注意缺陷多动倾向学前儿童D.有退缩性行为和缄默学前儿童30.以下不属于托幼机构教师的职业动力的是()。A.职业承诺B.教学积极性C.教学归因D.学历追求第二模块判断题1.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产生影响的人际关系主要有期待性和应答性。()2.学前儿童的身体类型和个性无关。(×)3.新生儿指从出生后脐带结扎到足28天的活产婴儿。()4.早期的学前儿童观受古希腊先哲和基督教文化的深刻影响,西方人多半把学前儿童看成是“小大人”,即成人的雏形。()5.弗洛伊德将人格划分为三个部分:本我、自我和超我。()6.营养对学前儿童的生长发育起着重要的作用,人体所需的营养元素约有几十种,分为七大类:蛋白质、脂类、糖类、无机盐(即矿物质,含常量元素与微元素)、维他命、水与膳食纤维。()7.1882年德国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普莱尔的学前儿童心理一书的出版标志着科学学前儿童心理学的产生。(×)8.行为达到自己设定的标准时,以自己能支配的报酬来增强、维持自己行为的过程,称为“替代强化”。(×)9.随着脑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发现人脑不具有可塑性。(×)10.婴儿在出生后几个月中身体表现的蹬脚、挥臂、扭动躯干等是无条件反射活动。(×)11.具体形象思维的工具是表象。()12.2至3岁是单词句阶段。(×)13.粗大动作发展促进幼儿绘画和生活自理能力。(×)14.0至3岁儿童动作发展由无意识到有意识进发。()15.成人的语言输入是影响学前儿童语言学习的重要因素,在家庭中父母的语言输人直接影响着学前儿童的语言发展。()16.婴儿在出生后几个月中仅有两种身体活动,一种是无条件反射活动,另一种是一般性的身体反应活动。()17.注意力在同一活动范围内所维持的时间长短是注意的广度。(×)18.乔姆斯基认为学前儿童语言能力的获得,是源于外部环境给予的强化作用。()19.基本情绪是人类社会交往过程中形成和出现的情绪,在人际互动的过程中,由外在和内在活动表现出来。()20.我国教育部2012年颁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将3至6岁儿童社会领域学习与发展的内容确立为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21.广泛性发育障碍学前儿童的认知功能方面表现不佳,他们对外界刺激的反应较弱,对新刺激的探索性不强,较为被动等。()22.在以教师为中心、师幼关系紧张的托幼环境中,学前儿童会产生更高程度的压力、紧张、挫败情绪及相应的行为反应。()23.婴儿的啼哭是第一个社会性行为。(×)24.自尊是学前儿童亲社会行为产生的前提和基础。(×)25.学前特殊儿童人格形成过程中,容易产生自卑、绝望心理。()26.社区婴幼儿关联工作者通常包括专家型工作人员和辅助工作人员。()27.0-3岁学前儿童的情绪表达能力发展,逐渐从单一走向分化,表达形式不断丰富。(×)28.亲子交往是指学前儿童与家庭中主要教养者之间伴随情感关系进行互动的过程。()29.学前儿童选择性缄默不是一种保护性反应。(×)30.父母在亲子活动中的敏感性是指父母在与学前儿童互动时,能否敏锐地洞察学前儿童的感受和意图,并做出迅速反应。()第三模块简答题1.简述遗传因素对于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答:(1)遗传对学前儿童人格发展产生的影响:对人类遗传基因的深入研究为学前教育提供了有效的参考。(2)遗传对学前儿童心理健康发展产生的影响:研究发现在40%的多动症学前儿童的父母、同胞和亲属中也患有多动症。研究者曾系统地研究了59例多动症和41例正常学前儿童,发现多动症有明显的家属倾向。(3)遗传对学前儿童行为的影响:随着研究方法和手段的不断改善,人们对基因与人类行为的关系认识越来越深入。2.简述如何更好地促进学前儿童大脑发育。答:(1)保护“胎儿脑”:胎儿在出生前会经历一些敏感期,这时器官对某些刺激的接受程度极高。例如,胎儿特别容易受到母亲服用药物的影响。另外,如果缺乏某些营养素,也会影响胎儿的脑部发育,如叶酸缺乏导致的神经管闭合障碍,可能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因此,保护胎儿脑不单需要避免接触各种有害物质,还要保证孕妇的营养均衡供应。(2)营养“幼儿脑”:营养对于身心健康毫无疑问是非常重要的,对脑功能产生重要影响,研究表明可以通过改善饮食来提高学前儿童的学习能力。科学证明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饮食结构和良好的早餐,有利于大脑健康和学习的进步。与学前儿童关联的成人需要了解他们每天的营养需求,并依此对学前儿童每天的营养摄入情况进行合理的安排。人体有多种生命所需要的营养成分,无法自身合成,必须从饮食中获取。(3)受益“睡眠脑”:有理论指出,睡眠对大脑神经发展作用巨大。睡眠有利于维持神经元之间的有效联结,强化突触间的主要神经联结,修剪次要神经联结。睡眠中大脑皮层本身会经历神经可塑性的过程,因为它会不断重现现实经验,特别是近期发生的事情。保证学前儿童睡眠,对脑发展具有很多益处,需要引起重视。(4)刺激“敏感脑”:科学研究表明,大脑的生理变化是经验的结果,大脑功能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工作时所处的环境状态,服从“用进废退”的规则。脑科学研究发现多彩多姿的环境刺激对学前儿童早期大脑发展具有显著影响。在大脑快速发育期间,对脑的刺激是至关重要的。学前儿童的各类活动需要依赖大脑。与此同时,大脑与神经系统在发育过程中,也必须接受相应的刺激,方能确保其正常发育。3.简述如何与家长互动支持0-3岁儿童运动能力发展。答:与家长互动支持0-3岁儿童运动能力发展是幼儿教育中的重要环节。以下是一些建议,以帮助家长在日常生活中有效促进孩子的运动能力发展:(1)提供安全、宽敞的运动环境:确保家中有一个安全、宽敞的空间,供孩子自由爬行、翻滚和玩耍。移除可能造成伤害的障碍物,如尖锐物品、易滑倒的地毯等。(2)鼓励多种运动方式:家长应鼓励孩子尝试各种运动方式,如爬行、翻滚、跳跃、抓握等。这些活动有助于锻炼孩子的肌肉力量、协调性和平衡感。(3)创造互动游戏:家长可以创造一些有趣的互动游戏,如追逐、躲猫猫等,激发孩子参与运动的积极性。通过与孩子一起玩耍,不仅可以增进亲子关系,还能让孩子在游戏中锻炼运动技能。(4)示范与引导:家长可以通过示范正确的运动姿势和动作,引导孩子模仿和学习。例如,教孩子如何正确地爬行、站立和行走。(5)鼓励探索与挑战:家长应鼓励孩子尝试新的运动和活动,挑战自己的能力。即使孩子失败了,也要给予积极的鼓励和引导,让他们勇敢尝试。(6)定期参与体检与评估:建议家长定期带孩子去儿科医院进行体检,以评估孩子的运动发育水平。如果发现孩子存在运动发育迟缓或其他问题,可以及时寻求专业帮助和指导。(7)参加亲子运动课程:家长可以带着孩子参加一些亲子运动课程,如亲子瑜伽、亲子游泳等。这些课程不仅有助于增进亲子关系,还能让孩子在专业指导下锻炼运动技能。总之,与家长互动支持0-3岁儿童运动能力发展需要家长的耐心、细心和引导。通过提供安全环境、鼓励多种运动方式、创造互动游戏、示范与引导、鼓励探索与挑战以及定期参与体检与评估等方法,家长可以有效促进孩子的运动能力发展。4.简述幼儿园教师促进学前儿童运动能力发展的策略和方法。答:学前儿童的运动能力发展是其身心健康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幼儿园教师,我们肩负着促进儿童全面发展的重任。那么幼儿园教师如何通过一系列策略和方法,有效促进学前儿童的运动能力发展。(1)提供多样化运动环境为儿童提供宽敞、安全的室内外运动场地,确保运动环境丰富多样。设置不同难度的运动设施,满足不同年龄段儿童的发展需求。定期更换和调整运动器械和材料,保持儿童对运动的兴趣和好奇心。(2)设计适龄运动游戏结合儿童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设计符合其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的运动游戏。通过游戏化的方式教授运动技能,使儿童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进步。创新游戏形式和内容,激发儿童的运动潜能和创造力。(3)教授基本运动技能教授儿童基本的运动技能,如跑、跳、投、抛、接等。通过分解动作、逐步引导和反复练习的方式,帮助儿童掌握正确的运动姿势和技巧。鼓励儿童自主探索和尝试新的运动方式,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4)鼓励儿童积极参与尊重儿童的个体差异,给予积极的鼓励和表扬,增强儿童的运动自信心和成就感。提供多种运动项目和活动选择,让儿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自由选择参与。鼓励儿童在运动中相互合作、互相帮助,培养其团队精神和社交能力。(5)定期健康检查与评估定期进行儿童健康检查,关注儿童的身高、体重、体质等指标的发展情况。对儿童的运动能力进行定期评估,了解其发展水平和潜力。根据检查和评估结果,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为儿童提供更加个性化的发展支持。(6)家园合作共育与家长保持密切沟通,了解儿童在家庭中的运动习惯和兴趣爱好。向家长传授科学的运动育儿知识,引导家长在家庭环境中支持儿童的运动发展。组织家园互动活动,如亲子运动会、家庭健身挑战等,促进家园之间的合作与交流。(7)运动安全教育在运动活动中强调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教育儿童遵守运动规则。教授儿童正确的运动装备穿戴方法,避免运动伤害的发生。在运动前进行热身活动和运动后进行适当的拉伸放松,减少运动损伤的风险。通过实施以上策略和方法,幼儿园教师可以为学前儿童的运动能力发展提供全面而有效的支持。同时,教师需要不断学习和更新教育观念,与儿童、家长和社会共同合作,为儿童的全面发展创造更加良好的环境。5.简述3-6岁学前儿童词汇发展的特点。答:学前阶段是儿童语言发展的重要时期,特别是在词汇发展方面。3-6岁的儿童词汇发展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词汇量迅速增加3-6岁的儿童处于词汇量快速增长的阶段。他们开始接触和学习大量的新词汇,不仅限于日常生活用品、家庭成员、动植物等基本概念,还包括更复杂的情感、社交、科学等词汇。(2)词汇应用能力提升随着词汇量的增加,儿童开始更加准确地使用词汇来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想法。他们不再局限于简单的名词和动词,而是逐渐学会使用形容词、副词、介词等更复杂的词汇来丰富自己的表达。(3)词汇记忆力增强在这个阶段,儿童的记忆力逐渐提高,他们能够更好地记住新学的词汇,并在不同场合中灵活运用。这种记忆力的增强为他们的语言学习和交流提供了更好的基础。(4)词汇理解能力发展儿童开始对词汇的含义和用法有更深入的理解。他们不再只是机械地记忆词汇,而是能够理解词汇之间的关联和细微差别,从而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语言。(5)语法逐渐巩固除了词汇的发展,儿童在这个阶段也开始逐渐巩固语法知识。他们开始更加准确地使用名词的复数、动词的时态等语法结构,使得他们的语言更加完整和准确。(6)理解能力提高随着词汇和语法的发展,儿童的理解能力也得到提高。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他人的意图和表达,从而更好地进行交流和互动。(7)表达能力增强最后,儿童的表达能力在这个阶段也得到显著增强。他们不仅能够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需求,还能够使用更丰富的词汇和更复杂的句子结构来进行表达。这种表达能力的增强为他们的社交和认知发展提供了更好的支持。综上所述,3-6岁学前儿童的词汇发展呈现出词汇量迅速增加、词汇应用能力提升、词汇记忆力增强、词汇理解能力发展、语法逐渐巩固、理解能力提高和表达能力增强等特点。这些特点共同构成了儿童语言发展的重要基础。6.简述3-6岁学前儿童语法发展的特点。答:学前阶段是儿童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其中语法的发展尤为重要。3-6岁的儿童在语法发展上表现出以下特点:(1)简单句为主在这个阶段,儿童的句子结构大多以简单句为主,例如“我吃苹果”、“猫咪在睡觉”等。这些简单句通常由主语、谓语和宾语构成,语法结构相对简单明了。(2)句子功能完善随着语法的发展,儿童开始能够使用不同功能的句子来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情感。他们不仅能够陈述事实,还能够进行提问、表达命令和愿望等。例如,他们会说“这是什么?”、“请给我一本书”和“我想去公园”等。(3)修饰语增加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学会使用形容词、副词等修饰语来丰富自己的表达。这些修饰语能够帮助他们更准确地描述事物和表达情感。例如,他们会说“红色的苹果”、“快快地跑”等。(4)复合句萌芽虽然3-6岁的儿童主要还是使用简单句,但他们已经开始尝试使用复合句。复合句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简单句通过连词连接而成的句子。在这个阶段,儿童可能会说出一些结构不够完整的复合句,但这是他们语法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5)语序逐步固定在语法发展的过程中,儿童的语序逐渐趋于固定。他们开始遵循汉语的基本语序规则,即主语-谓语-宾语的顺序。虽然偶尔还会出现语序颠倒的情况,但整体上他们的句子结构已经更加规范。(6)语法意识增强随着语法知识的积累和实践经验的增加,儿童的语法意识逐渐增强。他们开始意识到语法规则的存在,并尝试运用这些规则来构建句子。他们会对不符合语法规则的表达感到困惑或提出纠正。综上所述,3-6岁学前儿童的语法发展呈现出以简单句为主、句子功能完善、修饰语增加、复合句萌芽、语序逐步固定和语法意识增强等特点。这些特点表明他们的语言能力和思维逻辑在逐步提升,为后续的学习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7.简述学前儿童语言发展与全面发展的关系。答:学前阶段是儿童全面发展的重要时期,而语言发展则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语言不仅是儿童表达自我、理解世界的工具,更是他们认知、社会情感、创造力和文化传承等全面发展的关键。(1)语言与认知发展语言是儿童认知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学前儿童通过语言来探索和理解世界,将感知到的信息进行编码、储存和加工。语言的发展促进了儿童对事物的命名、分类、排序等认知能力的提升,同时也推动了他们的注意力、记忆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2)语言与社会情感发展语言是儿童社会情感发展的媒介。通过语言,儿童能够与他人进行交流、互动,分享情感、表达需求,从而建立起初步的社交技能。语言的交流不仅能够促进儿童与他人的情感连接,还有助于他们形成自我意识和情感认知,培养他们的同理心和社会责任感。(3)语言与创造力语言的发展与儿童的创造力密切相关。学前儿童通过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想象和创意,将内心世界与外部世界进行联系。语言的多样性和灵活性为儿童提供了广阔的创意空间,他们可以通过编故事、唱歌、画画等方式来展现自己的创造力。同时,语言还能够激发儿童的想象力和好奇心,推动他们不断探索和创新。(4)语言与文化传承语言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学前儿童正处于文化吸收和模仿的敏感期,他们通过语言来学习和理解家庭、社区和国家的文化传统。语言的学习不仅让儿童掌握了交流和表达的工具,更是让他们了解了本民族的文化特色和历史背景,培养了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尊重感。综上所述,学前儿童的语言发展与他们的全面发展密切相关。语言的发展不仅促进了儿童的认知和社会情感发展,还为他们的创造力和文化传承提供了有力支持。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学前儿童的语言教育,为他们提供丰富多样的语言环境和资源,推动他们全面而健康地发展。8.简述鲍尔比的依恋发展阶段。答:鲍尔比(Bowlby)的依恋发展阶段理论描述了婴儿和儿童如何形成和发展与主要照顾者(通常是母亲)之间的情感纽带。以下是他的依恋发展阶段的简要概述:(1)前依恋阶段(从出生到约6周):在这个阶段,婴儿通过哭、笑等基本情绪反应来吸引照顾者的注意。他们对熟悉的面孔和声音有所反应,并开始展现出一些初步的社交行为,如凝视和微笑。(2)依恋建立阶段(约6周到6-8个月):婴儿开始对特定的人,通常是他们的主要照顾者,形成特定的情感联系。他们开始对熟悉的人(如母亲)表现出更强烈的亲近感,并对陌生人表现出警觉或回避的行为。(3)明确依恋阶段(6-8个月至2岁或更长时间):在这个阶段,婴儿对熟悉的人形成了强烈的依恋,并在他们离开时表现出分离焦虑。他们会寻找并试图接近他们的照顾者,尤其是当他们面临新的、不熟悉的环境或挑战时。(4)互惠关系形成阶段(大约2岁及以后):随着儿童的认知能力和语言能力的发展,他们开始理解照顾者的离开是暂时的,并预测他们会回来。这标志着他们开始形成更复杂的互惠关系,其中他们能够理解并回应照顾者的需求和情感。鲍尔比的依恋理论强调了早期亲子关系对个体情感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并指出了在婴儿和儿童早期形成安全依恋的关键性。这些阶段并不是绝对的,每个儿童的发展速度和方式都可能有所不同。此外,一些学者也提出,依恋模式的形成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遗传、环境和个人经历等。9.简述广义学前特殊儿童的心理发展的共同特点。答:广义学前特殊儿童指的是在学前教育阶段中,由于各种原因(如生理缺陷、心理障碍、环境剥夺等)导致其发展较同龄儿童有明显差异的儿童。这些儿童的心理发展通常表现出以下共同特点:(1)发展普遍延迟学前特殊儿童在多个心理发展领域,如认知、语言、情感、社交等,相较于同龄儿童存在普遍的延迟。这种延迟可能表现为学习速度慢、掌握新知识困难等。(2)注意力难以集中这些儿童往往难以长时间保持对某一事物的注意,容易受到外界干扰,导致学习效果不佳。(3)情绪调节能力较弱学前特殊儿童在情绪调节方面通常面临挑战,他们可能更容易受到情绪的影响,且难以有效管理和表达自己的情绪。(4)社交技能发展困难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这些儿童可能表现出困难,如难以理解他人的情感和需求,缺乏主动交往的意愿等。(5)自我认知能力有限学前特殊儿童在认识自我、理解自我需求和能力方面可能有所不足,这可能导致他们在自我表达和自我实现上遇到困难。(6)理解表达能力受限这些儿童在理解和表达语言、符号等方面可能存在困难,导致他们在学习和沟通上受到限制。(7)情感理解存在障碍学前特殊儿童可能难以理解他人的情感和需求,也可能难以表达和理解自己的情感,这可能导致他们在情感交流和情感表达上遇到困难。(8)友谊建立困难重重友谊在学前儿童的社交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对于学前特殊儿童来说,他们可能会遇到更多的困难。他们可能难以理解友谊的概念,难以找到和维持朋友关系,或者在处理冲突时缺乏有效的策略。这些共同特点反映了学前特殊儿童心理发展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对于教育工作者和家长来说,了解和尊重这些特点,提供个性化的支持和帮助,是促进这些儿童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第四模块案例分析题1.22个月的洋洋与19个半月的包包初次见面,包包正在摆弄手中的玩具,并未注意到同伴的到来,洋洋则对新朋友十分感兴趣,激动地走上前去,抓住包包的胳膊不停摇晃,包包抬头,惊讶地注视新朋友,此时洋洋一巴掌拍在了新朋友的脸上。洋洋爸爸即刻严厉指责孩子的行为,洋洋妈妈则不满于爸爸的指责,认为没关系,这是小朋友的交往方式。问题与思考:(1)请分析洋洋和包包在同伴交往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不同行为可能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答:在洋洋和包包的同伴交往过程中,他们展现出的不同行为可能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年龄和发展阶段:洋洋和包包年龄相差不大,但正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在这个阶段,婴幼儿通常对周围的事物和同伴表现出不同的兴趣和行为反应。洋洋可能对新的同伴感到兴奋和好奇,表现出主动接近和探索的行为,而包包可能对新的同伴尚无兴趣,还只关注自己手中的玩具。社交经验和环境:个体的社交经验和所处的环境也会影响其同伴交往的行为。洋洋可能具有更多的社交经验,或者在家庭环境中接触了更多的人际互动,因此更富有兴趣和主动性。而包包可能在社交经验和环境方面还比较有限,对新的同伴表现出相对被动的态度。(2)案例中洋洋妈妈和爸爸对洋洋“打人”事件的处理有何不足之处?应如何引导。答:案例中洋洋爸爸和妈妈对洋洋打人事件的处理可能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爸爸的指责过于严厉:尽管洋洋打包包的行为是不可接受的,但爸爸的严厉指责可能会过于强调责备和惩罚,而忽视对洋洋的引导和教育。妈妈的宽容态度可能不当:尽管妈妈认为这是普通的小朋友交往方式,但对洋洋的打人行为过于宽容也会造成错误信号,让洋洋认为这种行为是可以接受的。缺乏明确的规范和指导:洋洋可能需要更清晰的指导和规范,教会他正确的行为和与同伴的互动方式。爸爸和妈妈应该一起制定一些适合洋洋年龄和发展阶段的行为规范,并通过示范和积极引导来帮助洋洋建立正确的行为习惯。总的来说,对于洋洋的打人行为,家长应该以倾听、引导和教育为基础,帮助他理解和掌握适当的同伴交往方式,并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同时,父母之间也应该在处理孩子问题时形成一致的态度和方法,以提供一致性的指导和支持。2.乐乐现在已经3岁6个月了,他在寻求入园的道路上颇为坎坷。乐乐在第一家幼儿园上了一个月就被园长劝退,因为乐乐无法遵守常规,坐不住,上蹿下跳。其在第二家幼儿园坚持了四个月,最后也被园长劝退。理由是乐乐情绪波动大,不受控制,也不听指令,严重影响课堂教学,园方表示无能为力。问题与思考:(1)案例中的乐乐可能属于哪类学前特殊儿童?答:案例中的乐乐可能属于情绪和行为问题儿童。(2)针对这类学前特殊儿童,园方是否应该一退了之?请给出园方和家长一些合理建议。答:情绪和行为问题在儿童成长过程中时常出现,对于这些问题,园方与家长需要密切合作,共同为儿童提供支持和引导。以下是一些建议的处理策略:观察与识别问题分析问题原因家园沟通合作制定干预计划提供情绪支持行为矫正与引导定期评估与反馈持续跟进与调整通过园方与家长的共同努力和合作,我们可以为情绪和行为问题儿童提供更好的支持和帮助,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3.公园和小区里经常能见到学习走路的学前儿童,他们想独立行走,可照护者一边手扶着孩子或双手时刻准备以防摔倒,一边说着:“小心,别摔倒,想去哪里,我抱着你去?”。但看其他同龄儿童走路比较稳时,却说:“看,幼儿走得多稳,我家宝宝就是不会自己走路”。问题与思考:以上案例中,照护者的做法正确吗?从幼儿发展的角度,我们可以得到哪些启示?答:在案例中,照护者的做法可能会阻碍孩子尝试并掌握自如走路的过程。对于学步儿童来说,磕磕碰碰和跌倒是正常的,它们都是他们学习和掌握新技能的过程。过度保护可能会影响他们的探索欲望和自信心。幼儿发展的角度上,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启示:(1)鼓励孩子的独立性:孩子需要机会去尝试,并通过摔跤或失败来学习和长大。除非在明显的安全风险的情况下,不要过度干涉孩子的探索。(2)保持积极有益的态度:持续对孩子过于保护的做法可能导致孩子缺乏自信。相反,我们应该及时给孩子肯定和鼓励,强调他们的努力和进步,而不是他们的失败或挫折。(3)不要以别人的标准评价自己的孩子:每个孩子都有他们的发展节奏和进度。对孩子的比较可能会对他们的自尊心产生影响。我们应该欣赏和接受孩子的个体差异,并根据他们自己的进度鼓励他们的成长。(4)提供安全的学习环境:在孩子探索和尝试的过程中,应为他们提供一个既鼓励他们自由探索又考虑了他们安全的环境。例如,为他们准备软质的地面,防止他们在学步过程中受伤。(5)小步走:帮助孩子培养和发展自己的技能,包括走路,需要耐心和时间。每天鼓励孩子多尝试走几步,最终他们会掌握技巧。工作压力和焦虑不应转移到孩子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