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百师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联考语文试题.docx

    • 资源ID:96784204       资源大小:44.88KB        全文页数:2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百师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联考语文试题.docx

    百师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联考语文试题百师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联考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数据正在成为组织的财富和创新的基础,大数据在催生一个更加智能的社会。那么,又该如何理解我们正在迈进的这个智能型社会呢?理解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无论是信息、知识还是智能,在我们这个时代,都是以数据为载体存在的。信息是知识的来源,知识是智能的基础,当电脑、网络能够利用某种知识作出自动判别,采取行动为人类服务的时候,机器智能就产生了,这些过程都依赖数据分析。目前,人类记录周围世界的范围正在不断扩大。过去,我们是决定记录什么;现在及将来,我们要进入决定不记录什么的时代。数据分析的能力不断增强,这将加快我们迈向智能时代的步伐。智能时代的特点,是无处不在的计算机和网络将像有智商的人一样为人类工作和服务。换句话说,越来越多的工作将被计算机或者机器人代替。环环相扣,齿齿吻合,日常管理通过数据更加优化,各种任务、合作可以无缝对接,社会运行的成本可大幅降低。人工智能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产生了大批新产品、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模式,也为教育现代化带来更多可能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对教育的深刻影响,积极推动人工智能和教育深度融合,促进教育变革创新”。国务院印发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明确利用智能技术加快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方法改革;教育部出台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并先后启动两批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工作;中央网信办等八部门联合认定一批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基地,包括19个教育领域特色基地,研究智能时代各种教育场景下智能治理机制;科技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通知,将智能教育纳入首批人工智能示范应用场景,探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人工智能+教育”不断碰撞出新的火花,为教育变革创新注入强劲动能。我国发展“人工智能+教育”具备良好基础和独特优势。比如,语音识别、视觉识别等技术世界领先;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汇集了海量的数据资源,291亿在校学生和184437万专任教师展现出丰富的应用需求;教育领域数字化基础条件全面提档升级,全国中小学互联网接入率达到100%,995%的学校拥有多媒体教室,学校配备的师生终端数量超过2800万台。“人工智能+教育”,应用就在身边。音乐课上,虚拟数字人“元老师”跨越时空限制,带领多所学校学生同唱一首歌;体育课上,学生开始跳绳项目测试,智能终端上实时显示心率变化、跳绳次数、平均速度等数据。技术改变课堂,潜力无限。比如,借助虚拟现实技术,学生能够模拟穿上太空服行走在宇宙,感受浩瀚星河的魅力;通过增强现实技术体验川剧变脸,平面的课本知识变得可感可知。现实中越来越多的学校已经开设或正在筹备人工智能教育教学活动。“人工智能+教育”,变革教育生态。教、练、考、评、管各环节均有人工智能辅助,让教师教得更好;虚实融合多场景教学、协同育人,让学生学得更好;海量线上数据和逐渐强大的算力,让学校管理更加确准。“人工智能+教育”,应该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产品或方案,而不只是一个概念,应该可以规模化推广和应用。服务于学校的智慧教育产品,不是个例,不是定制化,不是只能在这个学校用,而是能够聚焦大多数学校的共性需求,最终要把产品或服务推广到更多学校去。规模化应用才是新技术与教育融合的必经之路,也是构建智慧教育生态的基石。技术于教育本质而言,是工具,不能本末倒置。智慧教育产品或服务应用之后,能够有可以用数据来说明的成效,才是真正有价值的,这也应该成为规模化应用的前提。着眼未来,应携手打造高质量、有温度的人工智能教育生态。人机协作如何更聪明,人机对话如何更友好,是“人工智能+教育”的长期课题。一方面,技术应服务育人,在让其“授业”“解惑”的同时,必须坚持教师“传道”的主体地位。另一方面,也应看到,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仍处于起步阶段。“数字鸿沟”可能将部分学生排除在智能教育之外,数据收集、使用、分析等环节存在安全隐患,相关公共政策制定较为滞后,以人工智能赋能教育现代化,这些都是需要回答好的课题。教育是动态的、发展的,理性思考人与技术的关系,把握教育规律、用好技术手段、凝聚各方力量,进一步推动人工智能与教育深度融合、创新发展,才能更好地赋能教育现代化,培养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创新人才。(摘编自涂子沛大数据及人民时评相美文章)1.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大数据使我们进入一个更加智能的社会,我们要尝试理解这个智能型的社会。B. 更多的工作被计算机或者机器人代替,使人们可以不劳而获,这是智能时代的优势。C. 第段列举音乐课“元老师”和体育课跳绳测试等例子,说明“人工智能+教育”离我们并不遥远。D. 打造高质量、有温度的人工智能教育生态,使人机协作更和谐,是着眼未来的长期课题。2.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机器智能是为人类服务的。电脑、网络能够利用某种知识作出自动判别并采取行动。B. 启动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的试点工作将成为教育变革创新最重要的措施。C. “教、练、考、评、管”的过程有人工智能辅助,有利于教学,具有无限潜力。D. 国家大力支持人工智能发展,许多学校已经开设或正在筹备人工智能教育教学活动。3. 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第段观点的一项是(   )A. 支付宝公益基金会、阿里巴巴人工智能实验室联合中国妇基会启动了“AI豆计划”,这个计划通过在贫困地区培训相关职业人才、孵化社会企业,让贫困群众在家门口实现就业脱贫。B. 北京联合大学特殊教育学院为每位视障学生量身定制了阅读终端产品“阳光听书郎”,帮助视障学生畅听任何电子书籍。C.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构建了一套“人工智能X”中学人工智能课程体系,并与澳门培正中学、清华大学等单位联合倡导在每年的10月组织开展“世界人工智能周”活动,初步构建起人工智能教育生态圈。D. 在教育部和国家乡村振兴局的支持指导下,第二届海岛教育高质量发展高峰论坛共同研讨中国海岛教育发展和乡村振兴的理念、方法,致力开展多样化、多层次的特色鲜明的海岛教育。4. 根据材料内容,我们如何看待“人工智能+教育”?请简要概括。5. 教育求变,请你设计一个人工智能在语文教学中应用的方案。【答案】1. B    2. B    3. C    4. “人工智能教育”,就在我们身边,离我们并不遥远;“人工智能教育”,正在变革着教育教学生态环境;“人工智能教育”,不是概念,而是可以推广应用的技术,具有真正的价值;“人工智能教育”,需要继续发展研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5. 老师在讲解劝学的课程时,就会拿出语音辅助教学设施“小爱老师”,在课程讲解过程中,随时通过语音提问的方式和“小爱老师互动。人工智能机器人会结合提问及时地在网络上搜集答案和回复再以语音的方式讲解出来。学生看到这个好玩的新朋友,都纷纷上前想要和它“对话”,课堂气氛得到了激发,课程讲解也变得很容易,学生也真正做到了“不懂就要问”,即使是那些内向学生也开了口,这对他们表达能力的提升很有帮助。【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B“使人们可以不劳而获”错,原文是说“越来越多的工作将被计算机或者机器人代替。环环相扣,齿齿吻合,日常管理通过数据更加优化,各种任务、合作可以无缝对接,社会运行的成本可大幅降低”可见,原文并没有说更多的工作被计算机或者机器人代替使人们可以不劳而获。故选B。【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推理和判断的能力。B“将成为教育变革创新最重要的措施”错,原文是“教育部出台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并先后启动两批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工作”原文只是说教育部先后启动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工作,并没有说这个试点工作将成为教育变革创新最重要的措施。故选B。【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第段观点是:“人工智能+教育”是服务于学校的智慧教育产品或方案,能聚焦大多数学校的共性需求,最终要把产品或服务推广到更多学校去。A说的是“AI豆计划”让贫困群众在家门口实现就业脱贫,这不是服务于学校的智慧教育产品,所以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第段观点。B说的是为视障学生定制的“阳光听书郎”,是为了帮助视障学生畅听电子书籍,不使服务于学校的智慧教育产品,所以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第段观点。D研讨中国海岛教育发展和乡村振兴的理念、方法,致力开展多样化、多层次的特色鲜明的海岛教育,这不关乎服务于学校的智慧教育产品或方案,所以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第段观点。故选C【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根据第段“现实中越来越多的学校已经开设或正在筹备人工智能教育教学活动人工智能教育,应用就在身边。”可知,“人工智能教育”,就在我们身边,离我们并不遥远;根据第段“人工智能教育,变革教育生态”可知,“人工智能教育”,正在变革着教育教学生态环境;根据第段“人工智能十教育,应该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产品或方案,而不只是一个概念,应该可以规模化推广和应用”“智慧教育产品或服务应用之后,能够有可以用数据来说明的成效,才是真正有价值的,这也应该成为规模化应用的前提”可知,“人工智能教育”,不是概念,而是可以推广应用的技术,具有真正的价值;根据第段“人机协作如何更聪明,人机对话如何更友好,是人工智能十教育的长期课题”可知,“人工智能教育”,需要继续发展研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运用材料相关信息的能力。根据第六段中“人工智能教育”在“音乐课上,虚拟数字人元老师跨越时空限制,带领多所学校学生同唱一首歌;体育课上,学生开始跳绳项目测试,智能终端上实时显示心率变化、跳绳次数、平均速度等数据”等例子得到启示。利用人工智能,虚实融合多场景进行课堂教学。比如老师在讲解谋篇课文时,可以拿出语音辅助教学设施“小爱老师”,在课程讲解过程中,随时通过语音提问的方式和“小爱老师”互动,这样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根据第七段中“人工智能教育教、练、考、评、管各环节均有人工智能辅助,让教师教得更好;虚实融合多场景教学、协同育人,让学生学得更好;海量线上数据和逐渐强大的算力,让学校管理更加确准”设计:老师提问学生时,人工智能机器人会结合提问及时地在网络上搜集答案和回复再以语音的方式讲解出来。学生对这个新朋友一定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学生都想要和人工智能机器人直接“对话”,这样课堂气氛活跃,老师对课程内容的讲解容易多了,满足了那些学生“不懂就要问”的学生的求知欲,还能提升那些内向不喜欢开口请教问题学生的表达能力。(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北爱(节选)老藤苗青从来不缺礼物,她收到的礼物大多来自父亲。从小学开始,每年生日当天她都会收到父亲的礼物一个别致的飞机模型。这些模型有客机、战斗机、直升机和航天飞机等等,大都用合金材料制作,精致逼真,比例得当。家里那个博古架上已经摆了十九架飞机模型,最新的模型是某国一架五代机,魔幻的造型,铅灰色的涂层,让这架飞机充满了神秘感。工程师出身的父亲是个飞机迷,他自嘲是个半途而废的诗人,当年因为考上了北京航空学院,写诗的兴趣便被设计飞行器的爱好所替代。父亲说正像一个缺乏想象力的诗人一定是蹩脚诗人一样,一个在地上爬行的国家一定难逃弱国命运。父亲的毕业论文是大型飞行器设计的问题及对策,他私下和要好的同学讲,这篇论文实际上是他“一个人的计划”,毕业后他要锚定这个计划,设计一款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大飞机。父亲毕业后被分配到东北鲲鹏机械厂搞飞机设计,那是坐落在沈阳的一个国营大厂。很可惜,计划终归是计划,要想变成现实不是那么容易。到鲲鹏机械厂工作后,别说大飞机,就是喷洒农药的螺旋桨小飞机也没有设计任务。鲲鹏机械厂本来是造飞机的,因为计划调整,只能转产生产冰激凌机。父亲说他切实体会到了孔子为什么感慨“时也,命也”,人争不过命,没有风,再美丽的风筝也飞不上天。后来父亲选择了离开,从沈阳回到家乡武汉工作。虽然不再搞飞机,但父亲的飞机情结依然没有消解,心心念念的还是他“一个人的计划”。父亲每次送她飞机模型都会附一首短诗,短诗富有哲理,颇有些泰戈尔的风格。苗青一直记着父亲第一次送飞机模型时所附带的两句诗:白山黑水间高高的索伦杆,有谁,能挂起飘扬的旗帜?当时她不懂这个疑问句的含义,问母亲,母亲说你爸爸在东北有条尾巴呢,但苗青还是不明白。现在临近毕业,择业去向成了一道必答的难题。苗青面前有两条路,一条是南下,随男朋友江峰去深圳搞房地产挣大钱,用江峰的话说是路子已经铺好;另一条则是北上,到东北去从事自己的专业,这是导师吴教授的建议。这些日子,几位同学都明确了去向,唯有她还没最后下定决心。南下还是北上,她和江峰产生了分歧。她对江峰说学了八年飞机设计,结果去做房地产,总有点文不对题的感觉。江峰说能有机会设计飞机当然好,但前面几届学长比我们厉害的有许多,哪一个成功了?飞机不仅是烧钱的行当,还是国家行为,需要大进大出,目前商用飞行器被西方大国垄断,想有所作为很难。江峰认为合适的选择才是最好的选择,找一份得心应手、收入可观的工作更实际。苗青觉得就业这件大事应该与父母商量一下,就风尘仆仆回到武汉。父亲说:“你知道我最近在做什么?有家科研所请我参与研制水上飞机,我答应了,想不到在退休后会重返老本行。”苗青很惊讶。父亲远离这个行业几十年,在知识更新如此之快的今天,参与水上飞机研制能发挥多大作用呢?但她还是为父亲高兴。“水上飞机都是螺旋桨飞机,难度系数不大,您肯定会胜任,不过科技更新换代很快,现在不比八十年代,吃老本肯定不行。”她说。父亲拉开抽屉,拿出三本厚厚的棕色笔记本往苗青面前一推,“你看看,爸爸这些年闲着了吗?”苗青一本本翻看,不看则已,一看顿时愣住了,这是三本各种新型飞机技术特点的笔记。她注意到,父亲的每一本笔记本扉页上都有一句诗。第一本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第二本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第三本是“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三句古诗很常见,但用庄这里意味不同。苗青到卫生间绞了条温毛巾,回来将博古架里的十九个飞机模型一一擦了一遍。这些飞机模型质量都非带好,没有一架破损。看着这些飞机模型,苗青不禁回想起以往生日的情景,高三毕业那年生日,父亲送她一架国外最先进的武装直升机模型。父亲说蜻蜓哪个国家都有,为什么有的国家根据蜻蜓原理就能研制出直升机,而有的国家蜻蜓只能是蜻蜓,说到底是个想象力的问题,设计飞机的人,靠想象力可以与宇宙太空对话。第二天一早,她说自己已经做出决定去东北。父亲站在那里凝视着她半天说不出话来。“不论有多大的不适应,我都拿定主意,听从导师的建议,去东北!”苗青又重复了一句。父亲和母亲相互看了一眼。母亲摇了摇头,父亲则一字一句地说:“从今年开始,你的生日我不送礼物了,我等着你送我一件大礼,你知道我想要什么。”(有删改)6.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开头由苗青每年都会收到父亲充满神秘感的飞机模型作为礼物,自然引出父亲的身份和苗青的工作去向难题。B. 当苗青从母亲口中知道“爸爸在东北有条尾巴”后,毅然决然地选择了飞机设计专业,只是为了完成父亲的愿望。C. 由于八十年代鲲鹏机械厂放弃了飞机制造,几十年后,在知识更新如此之快的今天,我国依旧缺少设计飞机的人才。D. 面对女儿“去东北”的决定,父亲既激动又期待,并未言明“大礼”看似留有悬念,但十九架飞机模型已表露无遗。7. 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句子中父亲的话不仅写出他的幽默,衬托出其对设计飞行器的热爱,也使文中多次引用诗歌显得合情合理。B. 句子中引用孔子的话“时也,命也”,体现了父亲生不逢时、理想得不到实现的苦闷。C. 句子中的江峰是一位为了金钱而放弃专业的怯懦者,他的出现不仅和苗青形成对比,也使小说情节出现波澜。D. 句子中的破折号表示解释说明,同时又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能让人感觉到苗青的郑重和坚决。8. “苗青一本本翻看,不看则已”这个段落,写到“三句古诗很常见,但用在这里意味不同”,请结合上下文说明三句诗各自的意味。9. 关于本文主人公,同学们产生了分歧,有人认为是苗青,有人认为是父亲,你觉得呢?请选择自己的观点,并从三个角度说明理由。【答案】6. D    7. C    8. 第一句,出自屈原的离骚,意思是道路又窄又长无边无际,我要努力寻找心中的太阳。这里说,父亲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一直在不断地努力探索,追求自己的目标和梦想。第二句,出自唐代刘禹锡的诗,意思是沉船的旁边正有千艘船只驶过,病树的前头却也是万木争春。这里说,父亲对实现理想的乐观豁达襟怀,认为将来一定有实现理想的那一天。第三句,出自唐代高适的诗,表达了父亲对实现理想的勉励,更是最高端的自信体现。    9. 示例我认为是苗青,因为:整篇文章以苗青从小收到父亲的礼物到大选择职业这一线索来写;文中虽然对父亲的描写笔墨颇多,但是都是为了衬托苗青最后的选择;从题目北爱来看,父女二人为了同样的一个理想,父亲因各种原因未能如愿,而苗青如愿,贴合题目。【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相关内容的分析理解能力。A.“自然引出父亲的身份和苗青的工作去向难题”错误,文章开头由苗青每年都会收到父亲充满神秘感的飞机模型为礼物,自然引出父亲的身份,但并没有引出苗青的工作去向难题。B.“毅然决然地选择了飞机设计专业,只是为了完成父亲的愿望”错误,由原文“母亲说你爸爸在东北有条尾巴呢,但苗青还是不明白”等内容可知,苗青并不是在从母亲口中知道“爸爸在东北有条尾巴”后,就毅然决然地选择飞机设计专业,且苗青选择飞机设计专业是因为受到父亲的影响,而不是为了完成父亲的愿望。C.“由于八十年代鲲鹏机械厂放弃了飞机制造我国依旧缺少设计飞机的人才”错误,强加因果。由原文“在知识更新如此之快的今天,参与水上飞机研制能发挥多大作用呢”可知,我国依旧缺少设计飞机的人才是因为知识更新如此之快,而不是因为八十年代鲲鹏机械厂放弃了飞机制造。故选D。【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重要句子的分析鉴赏能力。C.“江峰是一位为了金钱而放弃专业的怯懦者”错误。由前文中“江峰说能有机会设计飞机当然好,但前面几届学长比我们厉害的有许多,哪一个成功了?飞机不仅是烧钱的行当,还是国家行为,需要大进大出,目前商用飞行器被西方大国垄断,想有所作为很难”可知,江峰放弃专业并不仅仅是为了金钱,还有很多客观的现实因素。故选C。【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重要语句含义和作用的能力。“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出自屈原的离骚,其本意是前面的道路啊又远又长,我将上上下下追求理想。这两句诗表现出屈原对真理不懈追求的勇气和决心,体现出他坚持不懈的精神和矢志不移的高贵品质。结合原文“父亲远离这个行业几十年”“这是三本各种新型飞机技术特点的笔记”可知,父亲在这几十年的时间里一直在探索关于飞机制造的知识,坚持着自己最初的梦想。所以这两句用在这里是为了表明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父亲一直在不断地努力探索,追求自己的目标和梦想。“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出自唐代刘禹锡的诗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意思是在沉舟的旁边,成千的船只飞驰而过,在病树的前头,成万的树木在春天里成长。诗中是作者劝慰白居易不必为自己的人生失意和仕程失意介怀,表现为一种世事变迁和宦途谪升的豁达开朗,充满了对人生的乐观感悟。结合原文“你知道我最近在做什么?有家科研所请我参与研制水上飞机,我答应了,想不到在退休后会重返老本行”可知,用在这里是为了表现父亲对实现理想的乐观豁达襟怀,说明父亲认为将来一定有实现理想的那一天。“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出自唐代高适的别董大二首,这两句是对朋友的劝慰:此去你不要担心遇不到知己,天下哪个不知道你董庭兰啊!于慰藉中充满着信心和力量,激励朋友抖擞精神去奋斗、去拼搏。父亲将这两句古诗写在笔记本的扉页上,是对自己实现理想的勉励,更是最高端的自信体现。【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要探究主人公是谁,应该从人物在文章内容、结构、主题等角度的所起作用程度来判断,言之成理均可。比如认为是苗青:从结构上看,由文本“苗青从来不缺礼物,她收到的礼物大多来自父亲。从小学开始,每年生日当天她都会收到父亲的礼物一个别致的飞机模型”“现在临近毕业,择业去向成了一道必答的难题。苗青面前有两条路”“第二天一早,她说自己已经做出决定去东北”等内容可知,这篇文章是以苗青从小收到父亲的礼物到毕业后选择职业为线索来构思行文的,苗青才是贯穿小说始终的线索人物;从写作技巧上看,小说在塑造苗青这一主人公时运用了衬托的写作手法。结合文本中间段落来看,文中的确是详细记述了关于父亲的身份、经历以及未实现的梦想等内容,且叙述的笔墨颇多,但这些内容都是为了对文末“不论有多大的不适应,我都拿定主意,听从导师的建议,去东北!”这一苗青最后的选择进行衬托,父亲起到的是陪衬作用;从标题上看,小说的标题是北爱,其含义是北方之爱,即为了所热爱的事业奔赴东北,奔赴梦想。结合文本“鲲鹏机械厂本来是造飞机的,因为计划调整,只能转产生产冰激凌机。后来父亲选择了离开,从沈阳回到家乡武汉工作。虽然不再搞飞机,但父亲的飞机情结依然没有消解,心心念念的还是他一个人的计划”“不论有多大的不适应,我都拿定主意,听从导师的建议,去东北!苗青又重复了一句”可知,父女二人都是为了制造国产飞行器这一理想而努力奔赴,但父亲因为时代等各种原因未能如愿以偿,而苗青在最后的选择能够让自己如愿,所以以苗青为主人公更加贴合题目。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材料一: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昔者,七十九代之君俱王天下者,何也?必国富而粟多也,夫富国多粟生于农,故先王贵之。凡为国之急者,必先禁末作文巧,末作文巧禁则民无所游食,民无所游食则必农。民事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国富者兵强,兵强者战胜,战胜者地广。是以先王知众民、强兵、广地、富国之必生于粟也,故禁末作,止奇巧,而利农事。今为末作奇巧者一日作而五日食农夫终岁之作不足以自食也。然则民舍本事而事末作。舍本事而事末作,则田荒而国贫矣。不生粟之国亡,粟生而死者霸,粟生而不死者王。粟也者,民之所归也;粟也者,财之所归也;粟也者,地之所归也。粟多则天下之物尽至矣。粟者,王之本事也,人主之大务,有人之涂,治国之道也。(节选自管子·治国,有删改)材料二:孔子曰:“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夫本不正者末必倚,抬不盛者终必衰。河间献王曰:“管子称仓廪实,知礼节!衣食足,知荣辱。”夫谷者,国家所以昌炽,士女所以姣好,礼义所以行,而人心所以安也。尚书五福以富为始,子贡问为政,孔子曰:“富之,既富乃教之也,此治国之本也。”齐桓公问管仲曰:“王者何贵?”曰:“贵天。”桓公仰而视天。管仲曰:“所谓天者,非苍苍莽莽之天也,君人者以百姓为天。百姓与之则安,辅之则强,非之则危,背之则亡。”晋文公见咎季,其庙博于西墙,公曰:“孰处而西?”对曰:“君之老臣也。”公曰:“西益而宅。”对曰:“臣之忠,不如老臣之力,其墙坏而不筑。”公曰:“何不筑?”对曰:“一日不稼,百日不食。”公出而告之仆,仆顿首于轸曰:“君之明,群臣之福也。”乃令于国曰:“毋淫宫室,以妨人宅,板筑以时,无夺农功。”(节选自说苑·建本,有删改)10.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今为A末作奇巧B者C一日作而五D日食E农夫终岁之F作G不足以H自食也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王”,动词,称王,与鸿门宴“先破秦人咸阳者王之”中的“王”意思相同。B. “务”意为致力于,与过秦论“内立法度,务耕织”中的“务”意思相同。C. “而”同“尔”,与种树郭橐驼传中“早缫而绪,早织而缕”中的“而”用法相同。D. “顿首”在古代拜礼中是地位相等或平辈相交一种礼节,与“稽首”“叩首”一致。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管仲认为治理国家要引导百姓从事农业,不能让田地荒芜。B. 管仲说君王以“天”为贵,齐桓公抬头看天,说明他尚未理解管仲的意思。C. 咎季墙坏不修,晋文公深受启发,下令不准滥修宫室,即使修建也不准妨碍农事。D. 两则材料都谈到了要重视百姓,对于今天治理国家而言依然具有借鉴意义。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2)所谓天者,非苍苍莽莽之天也,君人者以百姓为天。14. 粮食问题自古就是关乎国家发展和政权稳固的根本问题,请结合两则材料谈谈这一观点体现在何处。【答案】10. CEG    11. D    12. C    13. (1)所以善于治理国家的人,必须先使人民富裕起来,然后再治理。(2)我所说的“天”不是苍苍莽莽无边无际的天;当君王的人,要把百姓当作天。    14. 材料一认为,增产粮食乃是君王执政的根本大事,是君王的重大任务,是发展人口的途径,是治国的根本道路。材料二认为,百姓是国家的根基,君王进行营建宫室,不应该干扰农时。【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现今从事奢侈性的工商业和奢侈品制作的人们,干一天可以吃用五天。农民终年劳动,却不能维持自家生活。“为者”是从事的人,“者”一般放在上句末尾,后面C处断开;“而”字连接“一日作”和“五日食”,中间不断开,“食”后E处断开;“农夫终岁之作”是主谓结构,“作”后G处断开。故在CEG处断开。【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及文言一词多义的能力。A.正确。都是“称王”。句意:七十九代的君主都能统一天下。/先攻破秦国的咸阳的让他称王。B.正确。都是“致力于”。句意: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在内设立法律制度,致力于耕田纺织。C.正确。都是同“尔”。句意:从西边扩建您的住宅。/早点缫好你们的丝,早点纺好你们的线。D.“与稽首叩首一致”错误。稽首,是最隆重的拜礼,是臣子对君王表示毕恭毕敬的隆重大礼。叩首,旧时汉族交际礼仪,祭祀天地祖宗,晋谒君长父老,一种较重的跪拜礼。故选D。【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咎季墙坏不修”错,原文“臣之忠,不如老臣之力,其墙坏而不筑”,可见是咎季隔壁的老臣墙坏不修,不是咎季。故选C。【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是以”,因此;“为国”,治理国家;“富”,使富裕。(2)“者,非也”,判断句;“以为”,把当作。【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由“粟者,王之本事也,人主之大务,有人之涂,治国之道也”可知,材料一认为,增产粮食乃是君王执政的根本大事,是君王的重大任务,是发展人口的途径,是治国的根本道路。由“一日不稼,百日不食”“毋淫宫室,以妨人宅,板筑以时,无夺农功”可知,材料二认为,百姓是国家的根基,君王进行营建宫室,不应该干扰农时。参考译文:材料一:但凡治国的道理,一定要先使人民富裕,人民富裕就容易治理,人民贫穷就很难治理。所以善于治理国家的人,必须先使人民富裕起来,然后再治理。从前,七十九代的君主都能统一天下,这是什么原因呢?必定是国富而粮多的缘故。国富粮多来源于农业,所以先代圣王都是重视农业的。凡属于治国之急务,一定要先禁止奢侈性的工商业和奢侈品的制造,禁止了这些,人民便无法游荡求食,人民无法游荡求食,就只好从事农业。人民从事农业则土地得到开垦,土地开垦则粮食增加,粮食增加则国家富裕。国富则兵力可以强大,兵强则战争可以取胜,战胜则土地也就广阔了。因此,先代圣王懂得人口多、兵力强、国土广和国家富都一定来源于粮食,因而都禁止奢侈性的工商业和奢侈品的制作,以利于发展农业。现今从事奢侈性的工商业和奢侈品制作的人们,干一天可以吃用五天。农民终年劳动,却不能维持自家生活。这样,人民就放弃农业而从事奢侈性的工商业。弃农而从事奢侈性的工商业,那土地也就荒芜而国家贫穷了。不生产粮食的国家要灭亡,生产粮食而吃光用尽的国家仅能称霸,生产粮食而又能食用不尽的国家才可以成其王业。粮食,能吸引人民;粮食,能招引财富;粮食,也能使领土开拓。粮食一多,则天下的物产都来了。粮食乃是成王业的根本大事,是人君的重大任务,是招引民众的途径和治国的道路。材料二:孔子说:“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本性不正的人最后肯定行为不正当,一开始就不够强盛的最后肯定会失败。河间献王说:“管子说当仓库充实时,人民会明白什么是礼节;当衣食丰裕时,人民会认识到光荣和耻辱。”谷物,是用来使国家昌盛,使百姓生活富足,使礼仪得以实行,使人心安定的。尚书五福当中把富裕作为开端,子贡问为政之法,孔子说:“使百姓富裕,富裕之后再进行教导,这就是志国之本。”齐桓公问管仲:“当君王的人,应把什么当作最宝贵的?”管仲回答说:“应把天当作最宝贵的。”齐桓公仰起头望着天。管仲说:“我所说的天,不是广阔无边的天。给人民当君主的人,要把百姓当作天。百姓亲附,国家就可安宁;百姓辅助,国家就能强盛;百姓反对,国家就很危险;百姓背弃,国家就要灭亡。晋文公去见咎季,看到他的家庙紧靠在西墙下,晋文公说:“谁住在您的西边?”咎季回答说:“是君王的老臣。”晋文公说:“从西边扩建您的住宅。”咎季回答说:“我忠于职守,但比不上老臣的功劳,老臣的墙坏了却没有再修筑。”晋文公问:“为什么不修筑呢?”咎季回答说:“一天不种庄稼一百天都得不到吃的。”晋文公出门就将此事告诉了他的车夫,车夫在车后叩头说:“君王的英明,是群臣的幸福。”晋文公于是就向全国发布命令说:“不准滥修宫室,以此妨害百姓的住宅。修建要按一定的时间不准妨碍农事。”(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遣闷杨万里江树深春色,村鸡薄晚声。雨添青笠重,人减画船轻。遣闷惟须睡,哦诗只强成。独判连日雨,却惜半朝晴。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点明了诗人所处环境,是在暮春傍唤时分树茂萌浓、鸡鸣阵阵的乡村。B. 颔联巧用对比手法:“添与减”“重与轻”形成两组极大的反差,耐人寻味。C. 诗人认为睡觉是排遣愁闷的唯一方法,现在的情形之下是不能写出诗句的。D. 尾联两句呼应颔联,诗人期望着雨过天晴、哪怕只有半日也非常值得珍惜。16. 诗歌题目为“遣闷”、请简要分析诗人“闷”产生的原因。【答案】15. C    16. 暮春时节,傍晚鸡鸣,这些都易引发人思乡之情,而作者宦游在外,不得归家,所以郁闷。连日阴雨,心情烦闷。无人陪伴,孤寂无聊,所以烦心闷。【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的能力。C.“现在情形之下是不能写出诗句的”错误,“哦诗只强成”是说吟咏诗篇只能勉强自我慰藉,并非不能写出诗句。故选C。【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根据“深春色”“薄晚声”可得出诗人烦恼于时光流逝飞快:春天的景色快要流逝,乡村的时光也到了傍晚。根据尾句“却惜半朝晴”可知连日下雨带来苦闷,诗人因为连雨天格外期盼晴天,无事可做只能以睡觉消遣。根据“独判连日雨”可知是诗人一人独处,无人陪伴,无人分享,孤寂无聊,所以烦心闷。(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李白蜀道难中,“_,_”两句写蜀地山势高峻,流水奔腾直下,宛如雷鸣。(2)阿房宫赋中将反问与对比融为一体,批判秦人挥霍他人点滴积累起来的财富的句子是:“_,_?”(3)杜甫常用“泪”的意象承载心系天下的感慨,这样的诗句有:“_,_。”【答案】    . 飞湍瀑流争喧豗    . 砯崖转石万壑雷    . 奈何取之尽锱铢    . 用之如泥沙    . 剑外忽传收蓟北    . 初闻涕泪满衣裳(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词:湍、瀑、喧豗、砯、崖、壑、锱铢、蓟、裳、捷、襟。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2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医师协会等联合发布的中国高血压临床实践指南,推荐将我国成人高血压诊断标准由140/90毫米汞柱下调至130/80毫米汞柱,引发了行业和社会热议。不过,    。目前,我国成人高血压诊断标准线依旧为140/90毫米汞柱,即成人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为非同日3次血压超过140/90毫米汞柱。在临床实践指南发布会上,专家也提到血压水平在130139毫米汞柱和(或)8089毫米汞柱的人群多为中青年。这说明    ,需要引起重视。不少人认为,血压没超过(达到)140/90毫米汞柱就安全,但其实超过120/80毫米汞柱就应该引起重视了!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年修订版,收缩压在120-139毫米汞柱和(或)舒张压8089毫米汞柱为“正常高值”。血压“正常高值”是正常血压与高血压之间的一个中间区域。    ,但它就好比“高血压前期”,也应当及时通过日常生活进行干预。因为正常高值血压,是高血压的易患因素之一,研究发现:理想血压人群相较于血压正常高值的人群,罹患高血压的机会增加2-3倍。18. 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19.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增删少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答案】18. 这并不作为我国成人高血压诊断标准;高血压呈现年轻化趋势;虽未定为高血压    19. 血压正常高值的人群相较于理想血压人群,罹患高血压的概率增加2-3倍【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由后文“目前,我国成人高血压诊

    注意事项

    本文(百师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联考语文试题.docx)为本站会员(he****i)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