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5 精准分析文意——准确提取仔细比对.docx
-
资源ID:96786526
资源大小:46.34KB
全文页数:1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5 精准分析文意——准确提取仔细比对.docx
学案45精准分析文意准确提取,仔细比对【复习任务】1 .在读懂原文的基础上对文本内容进行筛选、分析、概括。2.整理归纳选项设误 的常见类型,运用好比对法。【考情微观】年份卷别(第12题)设误选项设误角度提问方式命题特点2022新高考I卷A.魏王受到强秦武力威胁之 际,连夜向孟尝君问计,孟尝 君表示有了诸侯的帮助,国家 就可以存续下来,并表示希望 替魏王出使诸侯,搬取救兵。曲解文意下列对原 义有关内 容的概 述,不正 确的一项 是(3分)四个选项基本按 照行文顺序设置, 选项内容大多是对 原文的概括、转述 或分析。按照行文 顺序设置,有利于 快速找到信息区 间,进行文题比对。 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项错误,且该错 误选项也非全错, 而是某一点错。选项常见的设误 手段主要有曲解文 意、无中生有、时 空有误、混淆关系 等。最值得关注的是 2021年新高考卷从 题干到选项的变 化,尤其是选项不 再分为“概括”与 “分析”两部分, 而是采用直接概述全国甲卷B.张仪见到楚王,提出楚国如 果能与齐国断交,秦王就会下 令献上商于之地六百里,又可 以削弱齐国,还能得到秦国的 恩惠,这是一举三得的事情。关键 实词 解释 有误2021新高考I卷B.在讨论制止偷盗一事时,有 人提出用重法治理,唐太宗认 为应减轻赋税,选用清官,使 百姓衣食无忧,严刑峻法反而 不能达到目的。无中生有全国乙卷D.魏征说,隋炀帝滥杀无辜, 张元济不敢谏净;唐太宗认为 正是因为臣不尽忠,最终导致 了隋朝灭亡,因此告诫群臣一 定要吸取教训。因果失当2020全国I卷C.苏轼直面饥疫,解救受灾百 姓。他在任职杭州时遭遇旱灾 病疫,减免上供米三分之一纾 缓灾情;同时又集贮钱粮、建用错对象下列对原 文有关内 容的概括 和分析,以所司承追不力,疏趣之,由是诸人家族尽破。(节选自明史左光斗传)答:答案 有误。根据原文“母以哭子死”可知,左光斗的母亲是因为痛哭儿子而死,而不是“被 迫害致死”。选项因果失当。对点练案一、名句默写1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大学之道中,提出人人都要修养品性的句子是“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中“,”两句,化用了唐 代窦巩南游感兴“伤心欲问前朝事,惟见江流去不回。日暮东风春草绿,鹏鹃飞上越王 A ” 吉 口后、o鸿雁是古典诗词中常见的意象,文化内涵丰富。“鸿雁” 一词在古典诗词中经常出现,如 a, o答案(1)自天子以至于庶人 壹是皆以修身为本(2)六朝旧事随流水 但寒烟衰草凝绿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二、专项训练(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张永明,字钟诚,乌程人。嘉靖十四年进士。除芜湖知县。献皇后梓宫南衬,所过繁费 不觉。永明垩江岸佛舍为殿,供器饰箔金,财用大省。寻擢南京刑科给事中。寇人大同,山 西总督樊继祖,巡抚史道、陈讲等不能御,永明偕同官论其罪。已,又劾兵部尚书张瓒默货 误国,又劾大学士严嵩及子世蕃贪污状。已,又劾兵部尚书戴金为御史巡盐时,增余盐羡银, 阻坏边计。疏虽不尽行,中外惮之。出为江西参议。累迁云南副使,山西左布政使。以右副 都御史巡抚河南。伊王典横恣横,永明发其恶,后竟伏辜。四十年迁刑部右侍郎。未上,改 吏部,进左。寻拜刑部尚书。居数月,改左都御史。条上饬厉抚按六事。御史黄廷聘按浙归, 道湘潭,慢知县陈安。安发其装,得所携金银货币。廷聘皇恐谢,乃还之。永明闻,劾罢廷 聘。浙江参政刘应箕先为廷聘论罢,见廷聘败,摭其阴事自辨。永明恶之,劾应箕,亦斥。 故事,京官考满,自翰林外皆报名都察院,修庭谒礼。后吏部郎恃权,张濂废报名,陆光祖 废庭谒。永明榜令遵故事,列仪节奏闻,诏诸司遵守。郎中罗良当考满,先诣永明邸,约免 报名庭谒乃过院。永明怒,疏言:“此礼行百年,非臣所能损益。良轻薄无状,当罢。又卿 贰大臣考满,诣吏部与堂官相见讫,即诣四司门揖,司官辄南面答揖,亦非礼,当改正。” 良疏辨,夺俸。诏礼部会礼科议之,奏言:“永明议是。自今吏部郎其承旧制,九卿翰林官 揖四司,当罢。“诏可。永明素清谨,掌宪在严嵩罢后,以整饬纲维为己任。会给事中魏时 亮劾,永明力求去,诏许驰驿归。明年卒。赠太子少保,谥庄僖。(选自明史张永明传,有删改)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张永明精打细算,节俭开支。任职于芜湖期间,献皇后的棺椁路过芜湖,他用石灰粉刷 江边的寺庙作为供奉棺椁的场所,供奉的器具仅用金箔装饰,使费用大为节省。B.张永明恪尽职守,不畏强权。任职南京给事中期间,他接连弹劾山西总督樊继祖、兵部 尚书张瓒、大学士严嵩及其儿子严世蕃等人,奏疏虽不尽行,但朝廷内外都很害怕他。C.张永明坚守正道,处事公允。浙江布政司参政刘应箕曾被黄廷聘检举而免官,后来见黄 廷聘被免官,便搜集黄廷聘的罪行为自己辩护。张永明厌恶他的为人,弹劾刘应箕,将他免 官。D.张永明为官清廉,小心谨慎。张永明在严嵩罢官以后任都御史,以整顿纲纪为己任。后 来给事中魏时亮弹劾他,张永明于是竭力请求辞职,皇上准许他乘坐公家驿车返乡。答案c解析 “搜集黄廷聘的罪行”错。“阴”的意思是“私事”,应是“搜集黄廷聘的私事”。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张永明做南京刑科给事中时,敌寇入侵大同,山西总督樊继祖及巡抚史道、陈讲等人不 能抵挡,张永明指控他们的罪行。B.张永明担任右副都御史时,巡抚河南,发现伊王典横放任专横,张永明于是揭发他的恶 行,伊王后来终于认罪伏法。C.张永明担任左都御史时,御史黄廷聘巡按浙江回京,轻慢知县陈安并私藏金银钱财,张 永明知道后弹劾罢免了黄廷聘。D.张永明坚守惯例,及时纠错,他张榜命令遵守旧制,并制定报名、谒见的礼节上奏给皇 上,皇上诏令各部要严格遵守。答案A解析 A项以偏概全。根据原文“寇入大同,山西总督樊继祖,巡抚史道、陈讲等不能御, 永明偕同官论其罪”可知,应是“永明与同僚”。【参考译文】张永明,字钟诚,乌程人。嘉靖十四年进士。任芜湖知县。献皇后棺椁南运合葬,经过 的地方费用繁重。永明用石灰粉刷江边的寺庙作为供奉棺椁的场所,供奉的器具仅用金箔装 饰,使费用大为节省。不久提升为南京刑科给事中。敌寇入侵大同,山西总督樊继祖及巡抚 史道、陈讲等人不能抵挡,永明与同僚指控他们的罪行。不久,又弹劾兵部尚书张瓒贪财误 国,又弹劾大学上严嵩和他的儿子严世蕃的贪污行为。不久,又弹劾兵部尚书戴金在任巡盐 御史时,增加多余盐两的耗银,破坏边防大计。所上奏疏虽未全部施行,朝廷内外都畏惧他。 出任江西布政参议。多次升迁至云南按察副使,山西左布政使。以右副都御史的职务巡抚河 南。伊王典模放任专横,永明揭发他的恶行,伊王后来终于伏法。嘉靖四十年升任刑部右侍 郎。尚未赴任,改为吏部右侍郎,晋升左侍郎。不久又拜官刑部尚书。在任几个月,改任左 都御史。奏陈督察各地抚按官员的六条措施。御史黄廷聘巡按浙江回京,途经湘潭,轻慢知 县陈安。陈安打开他的行李,发现了他所携带的金银钱财。黄廷聘惊慌地向他请罪,陈安便 将财物还给了他。永明听说了此事,弹劾并罢免了黄廷聘。浙江布政司参政刘应箕原先遭黄 廷聘检举而免官,现在看到黄廷聘失败,便搜集黄廷聘的私事为自己辩护。永明厌恶他的为 人,弹劾应箕,也将他免官。按照惯例,在京的官员任满考核,除翰林官员外都到都察院报 名,并在都察院行谒见之礼。后来吏部郎官倚仗权势,张濂废除了报名,陆光祖废除了谒见 之礼。张永明张榜命令遵守旧制,并制定报名、谒见的礼节上奏皇上,皇上诏令各部严格遵 守。吏部郎中罗良任满考核时,先到永明家拜见,请求免去报名和谒见礼再到都察院去。永 明很生气,上疏说:“这个礼仪已经实行了百年,不是臣下能够随意增减的。罗良轻薄无礼, 应当罢免。又卿贰大臣任满考核,到吏部与尚书等见面完毕,即往吏部各司作揖行礼,各司 官员都站在门口南向作揖回礼,这也不符合礼仪,应当改正。”罗良上疏分辩,被罚扣俸禄。 皇帝诏令礼部会同礼科评议此事,礼部上奏说:“张永明所奏正确。今后吏部郎官应遵守旧 制,九卿及翰林官员对吏部各司行礼之事,则应当免去。”皇上下诏允准。永明一向清廉谨 慎,在严嵩罢官以后任都御史,以整顿纲纪为己任。后因给事中魏时亮弹劾他,永明于是竭 力请求辞职,皇上准许他乘坐公家驿车返乡。第二年去世。追赠太子少保,谥号庄僖。(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陈祐,字庆甫,赵州宁晋人。祐少好学,家贫,母张氏尝剪发易书使读之,长遂博通经 史。时诸王得自辟官属,穆王府署祐为其府尚书,赐其父母银十铤、锦衣一袭。王既分土于 陕、洛,表祐为河南府总管。下车之日,首礼金季名士李国维、薛玄等,咨访治道,奏免征 西军数百家及椒竹诸税,又上便民二十馀事,朝廷皆从之。世祖即位,分陕、洛为河南西路。 中统元年,真除祐为总管。时州县官以未给俸,多贪暴,祐独以清慎见称。在官八年,如始 至之日。至元二年,改南京路治中。适东方大蝗,徐、邳尤甚,责捕至急。祐部民丁数万人 至其地,谓左右曰:“捕蝗虑其伤稼也,今蝗虽盛,而谷已熟,不如令早刈之,庶力省而有 得。”或以事涉专擅,不可。祐曰:“救民获罪,亦所甘心。”即谕之使散去,两州之民皆 赖焉。三年,授卫辉路总管。卫当四方之冲,号为难治。祐申明法令,创立孔子庙,修比干 墓,且请于朝著于祀典。及去官,民为立碑颂德。尝上书世祖,言树太平之本有三:一日太 子国木,建立宜早;二日中书政本,责成宜专;三日人材治本,选举宜审。事虽未能尽行, 时论称之。朝廷大举伐宋,遣祐签军,山东民多逃匿,闻祐来,皆曰:“陈按察来,必无私。” 遂皆出,应期而办。十三年,授南京总管,兼开封府尹。吏多震慑失措,祐因谓曰:“何必 若是!前为盗跖,今为颜子,吾以颜子待之;前为颜子,今为盗跖,吾以盗跖待之。”由是 吏知修饬,不敢弄法。许蔡间有巨盗,聚众劫掠,祐捕之急,逃入宋境;宋亡,随制置夏贵 过汴,祐斥下马,挝杀之于市,民间帖然。十四年,迁浙东道宣慰使。时江南初附,军士俘 虏温、台民男女数千口,祐悉夺还之。未几,行省榷民商酒税,祐请日:“兵火之馀,伤残 之民,宜从宽恤。”不报。遣祐检覆台州民田。及还至新昌,值玉山乡盗,仓猝不及为备, 遂遇害,年五十六。追封河南郡公,谥忠定。父老请留葬会稽,不得,乃立祠祀之。(选自元史陈祐传,有删改)4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陈祐虚心求教。担任河南府总管时,他到任当天先去拜访金朝末年的著名贤士李国维、 薛玄等,虚心向他们求教理政的方法。B.陈祐为民着想。任南京路治中期间,他从百姓利益出发,在发生蝗灾时,冒着获罪的危 险,先让百姓去收割庄稼;任浙东道宣慰使时,因百姓刚经历战乱,反对征收酒税。C.陈祐治政有方。卫辉路是一个难以治理的地方,陈祐到任后建立孔子庙,修建比干墓, 让百姓祭拜,这才稳定了社会秩序,因此百姓为他立碑颂德。D.陈祐除恶务尽。许、蔡一带的大盗聚众抢劫,陈祐抓捕他时他逃到大宋境内;后来宋朝 灭亡,这个盗贼路过汴梁时,被陈祐发现后在市集上被击杀。答案c解析 C项以偏概全,“稳定了社会秩序”的原因还有“申明法令”“请于朝著于祀典”。5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陈祐受封为河南西路总管期间,做官清廉谨慎;任卫辉路总管时,在号称难于治理的地 方,申明法令,注重教化百姓,深得百姓爱戴。B.陈祐年少好学,在母亲的大力支持下发愤学习,长大后博通经史,因而为朝廷所用,父 母也受到恩赐。C.陈祐为官,无论是请求朝廷减免赋税,还是释放温、台两地被俘虏的百姓,总是把百姓 放在心上,尽力为百姓谋福利。D.陈祐查核台州百姓的田地,回来时在新昌遇上强盗且被杀害;百姓请求把他留下葬在会 稽,没能成功。答案B解析B项时间有误。陈祐的父母受到恩赐,并非他“为朝廷所用”之时,而是他被穆王征 召为属官时。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陈祐成才与个人好学、母亲支持有关。陈祐从小好学,因家贫母亲张氏曾剪掉头发换取 书籍让他读,他长大后就博通经史。B.陈祐治政有方略。他曾上书世祖,言明创立太平盛世,应抓住根本要务,比如太子是国 家的根本,应早立太子;中书省是行政的根本,应责成中书省专心于政务。C.陈祐在山东百姓中影响力很大。朝廷大规模攻打宋朝,派陈祐签军,山东百姓多逃走隐 匿,听说陈祐来了,认为他一定没有私心,都出来应征。D.陈祐体恤百姓。他调任浙东道宣慰使,当时江南路刚刚归顺,元军俘虏温州、台州百姓 几千人,陈祐将他们全部释放使其归家,不料自己在路途中被强盗杀害。答案D解析“不料自己在路途中被强盗杀害”系任意嫁接。【参考译文】陈祐,字庆甫,赵州宁晋人。陈祐自幼好学,家中贫困,母亲张氏曾剪掉头发换取书籍 让他读,(陈祐)长大后就博通经史。当时诸王可自己征召属官,穆王府暂任陈祐为王府的尚 书,赏赐给他父母十铤银子、一套锦衣。穆王被分封在陕、洛她区后,上表推荐陈祐担任河 南府总管。陈祐上任那天,首先去拜访金末名士李国维、薛玄等人,向他们求教理政的方法, 他奏请免去数百家征西服役及椒竹等赋税,又上奏二十多件有利于百姓的事,朝廷都听从了 他的建议。世祖即位,将陕、洛地区划为河南西路。中统元年,(朝廷)正式任命陈祐为河南 西路总管。当时州县官吏因为(朝廷财政紧张)没有供给俸禄,大多贪婪暴虐,只有陈祐因为 清廉谨慎而被称道。(陈祐)在任八年,像刚到的时候一样(清廉)。至元二年,(陈祐)改任南京 路治中。适逢东部发生蝗灾,徐州、邳州尤为严重,朝廷责令地方捕蝗最为急切。陈祐率领 壮丁几万人到灾区,对身边的人说:“捕捉蝗虫是怕它们损害庄稼,如今虽然蝗虫很多,但 谷物已成熟,不如让百姓早点收割庄稼,或许可以既省力又有所得。”有人认为他的行事涉 嫌独断专行,不认可。陈祐说:“因为救百姓而获罪,我也甘心。”立即告诉壮丁让他们离 开(回家去收割庄稼),两州的百姓都依靠他(存活下来)。至元三年,朝廷授予陈祐卫辉路总管 一职。卫辉路位于四方要道,号称难以治理之地。陈祐(到任后)申明法令,建立孔子庙,修 建比干墓,并向朝廷请示(将其)写进祭祀制度中。等到他离任,这里的百姓为他立碑歌颂功 德。他曾上书世祖,言明创立太平盛世的根本有三条:一是太子是国家的根本,应早立太子; 二是中书省是行政的根本,应责成中书省专心于政务;三是人才是治国的根本,选拔举荐人 才应慎重。虽然这些事情未能完全施行,但当时的舆论都称赞他。朝廷大规模攻打宋朝,派 陈祐签军(金元间凡遇战事,签发所有汉人丁壮当兵,谓之签军)。山东百姓多逃走隐匿,听 说陈祐来了,都说:“陈按察来了,一定没有私心。”于是(这些百姓)都出来了,任务按期 完成。至元十三年,陈祐被授予南京总管的职位,兼任开封府尹。官吏大多惊慌失措,陈祐 于是对他们说:“何必如此惊慌!若你们以前为盗贼,而今为颜回,我就把你们当颜回对待; 若以前为颜回,而今为盗贼,我就把你们当盗贼对待。”于是这些官吏知道约束言行,不敢 违法。许、蔡一带有大盗聚众劫掠,陈祐追捕得很紧,这个大盗逃入大宋境内。宋朝灭亡后, 这个人随制置使夏贵路过汴梁,陈祐(看到)喝令他下马,在集市上将他击杀,百姓安定。至 元十四年,(陈祐)调任浙东道宣慰使。当时江南路刚刚归顺,元军俘虏温州、台州百姓几千 人,陈祐将他们全部争取过来并放其归家。不久,行省对百姓和商人征收酒税,陈祐奏请说: “战争之后,对遭受战争损害的百姓,应宽容体恤。”但这意见没有被朝廷采纳。朝廷派他 去查核台州的民田。等返回新昌时,遇到玉山当地的强盗,仓促间他来不及防备,于是被杀 害,享年五十六岁。(陈祐)被追封为河南郡公,谥号思定。父老乡亲请求就地葬他于会稽, 未获批准,便设立祠堂祭祀他。三、综合训练(2022.新高考H)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吴汉,字子颜,南阳人。韩鸿为使者,使持节,降河北,人为言:“吴子颜,奇上也, 可与计事。”吴汉为人质厚少文造次不能以辞语自达邓禹及诸将多所荐举再三召见其后勤勤 不离公门上亦以其南阳人渐亲之上既破邯郸,诛王郎,召邓禹宿,夜语日:“吾欲北发幽州 V/ZZZZZZZSZZXZZZZZZXZSZXZZZZZSZXZZSZXZZSZrfSSZ/S/SZXZZZZ/SZZ/KZXZ/ZZ/KZZ/ZKZ/ZZ/Z<,突骑,诸将谁可使者? ”禹日:“吴汉可。禹数与语,其人勇鹫有智谋,诸将鲜能及者。” 上于是以汉为大将军。汉遂斩幽州牧苗曾,上以禹为知人。吴汉与苏茂、周建战,汉躬被甲 持戟,告令诸部将日:“闻鼓声皆大呼俱进,后至者斩。”遂鼓而进,贼兵大破。北击清河 长垣及平原五里贼,皆平之。吴汉伐蜀,分营于水南水北,北营战不利,乃衔枚引兵往合水南营,大破公孙述。吴汉 兵守成都,公孙述将延岑遣奇兵出吴汉兵后,袭击破汉,汉堕水,缘马尾得出。吴汉性忠厚, 骂于事上,自初从征伐,常在左右,上未安,则侧足屏息,上安然后退舍。兵有不利,军营 不完,汉常独缮蕖其弓戟,阅其兵马,激扬吏土。上时令人视吴公何为,还言方作战攻具, 上常日:“吴公差强人意,隐若一敌国矣。”封汉广平侯。吴汉尝出征,妻子在后买田业。 汉还,让之日:“军师在外,吏士不足,何多买田宅乎! ”遂尽以分与昆弟外家。吴汉爵位 奉赐最尊重,然但治宅,不起巷第。夫人先死,薄葬小坟,不作祠堂,恭俭如此。疾驾,车 驾亲临,问所欲言。对日:“臣愚无所识知,唯愿慎无赦而已。”病薨,奏谥日:“有司议 宜以为武。”诏特赐日忠侯。(节选自东观汉记卷十)7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吴汉为人质厚少文造次/不能以辞语自达/邓禹及诸将多所荐举/再三召见/其后勤勤不离公 门/上亦以其南阳人/渐亲之/8 .吴汉为人质厚少文/造次不能以辞语自达/邓禹及诸将多所荐举/再三召见/其后勤勤不离公 门上/亦以其南阳人/渐亲之/C.吴汉为人质厚少文/造次不能以辞语自达/邓禹及诸将多所荐举/再三召见/其后勤勤不离公 门/上亦以其南阳人/渐亲之/D.吴汉为人质厚少文造次/不能以辞语自达/邓禹及诸将多所荐举/再三召见/其后勤勤不离公 门上/亦以其南阳人/渐亲之/答案C解析 “造次”指匆忙、仓促,是“不能以辞语自达”的条件,故应在“少文”后断开,据 此排除A、D两项;“上”指皇上,是下文“亦以其南阳人/渐亲之”的主语,故应在“上” 前断开,排除B项。故选C。8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衔枚指在口中横衔着枚。枚的形状像筷子,是古代行军时用以禁止喧哗的器具。9 .差强人意,文中指表现较差,不能令人满意,后来的意思转变为勉强令人满意。C.尊重,文中是尊贵、显要的意思,现在一般表示敬重、重视,二者的意思不同。D.车驾,文中以帝王所乘车马代指帝王,与古诗文中“丝竹”代指音乐用法相同。答案B解析 结合原文“吴公差强人意,隐若一敌国矣”可知,“文中指表现较差,不能令人满意” 错。“差”,稍微。“强”,振奋。“差强人意”在文中指还能振奋人们的意志。10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邓禹向皇上推荐吴汉承担调发幽州军队的任务,皇上命吴汉为大将军,吴汉斩幽州牧苗 曾,完成使命,皇上赞赏邓禹有知人之明。B.吴汉伐蜀,在水南水北分设大营,北营不利,合兵南营,大破公孙述,但后来被延岑袭 击后方,吴汉落水,拉着马尾才得以脱险。C.吴汉为人质朴,忠心耿耿,深得皇上的信任。他跟着皇上征战四方时,常常随从左右, 小心侍卫,总是等到皇上安歇后才退出去。D.吴汉处世俭朴,恭敬谨慎,不置田产,不起巷第。他出征在外时,家人曾置买一些田产 宅业,他归来后全都分送给了故旧部属。答案D解析 “全都分送给了故旧部属”错。根据“遂尽以分与昆弟外家”可知,吴汉将田宅全都 分给了兄弟和外家,并不是送给了故旧部属。10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禹曰:“吴汉可。禹数与语,其人勇鹫有智谋,诸将鲜能及者。”译文:汉还,让之曰:“军师在外,吏士不足,何多买田宅乎!”译文:答案(1)邓禹说:“吴汉可以。我多次和他交谈,他这个人勇敢凶猛有智慧谋略,各将领中 少有能比得上他的。”吴汉回来,责备他们说:“军队在外面,将士的供给都不充足,为什么多买田宅呢! ” 解析(1)数:多次。勇鹫:勇敢凶猛。鲜:少。及:比得上。补出“与”后省略词“之”的 指代内容。(2)让:责备。之;他们,指吴汉的妻子儿女。军师;同义复词,均指军队。不足: 衣、食等供应不充足。何乎:固定结构,为什么呢?11 .后汉书吴汉传用孔子的“刚毅木讷近仁” 一语来赞誉吴汉,请简要概述吴汉的刚毅 与木讷之处。答答案(参考答案XI)刚毅:吴汉与敌军作战时,亲自披甲持戟,命令将士们拼死杀敌,最终 大破敌军;作战不幸落水后,拉着马尾脱险。木讷:仓促之间不能用言语表达清楚自己的意思;临终对皇上所说的仍是国家之事。解析 首先,弄清“刚毅”(刚强有毅力)、“木讷”(为人质朴,不善于说话)的意思;其次, 分别找出表现“刚毅” “木讷”事件的句子加以概括。结合“吴汉与苏茂、周建战,汉躬被 甲持戟”“汉堕水,缘马尾得出“可知,吴汉与敌军作战时,亲自披甲持戟;作战不幸落水 后,拉着马尾脱险。这体现了他的刚毅。结合“造次不能以辞语自达” “臣愚无所识知,唯 愿慎无赦而已”可知,吴汉仓促之间不能用言语表达清楚自己的意思,而且临终对皇上所说 的仍是国家之事。这体现了他的木讷。【参考译文】吴汉,字子颜,南阳人。韩鸿担任使者,拿着符节出使,降服河北,有人跟他说:“吴 子颜是奇士,您可以和他共商大事。”吴汉为人质朴仁厚,少有文采,匆忙之际便不能用言 语表达清楚自己的意思。邓禹和众将领多次推举他,(皇上)多次召见他,之后他殷勤诚挚不 离官府,皇上也因为他是南阳人而逐渐亲近他。皇上已经攻克了邯郸,斩杀了王郎,头天晚 上召见邓禹,晚上(和邓禹)说:“我打算向北征发幽州精锐骑兵,众将领中谁可以派遣呢? ” 邓禹说:“吴汉可以。我多次和他交谈,他这个人勇敢凶猛有智慧谋略,各将领中少有能比 得上他的。“皇上于是让吴汉担任大将军。吴汉于是斩杀了幽州牧苗曾,皇上赘赏邓禹有知 人之明。吴汉和苏茂、周建交战,吴汉亲自穿上盔甲拿着戟,命令众将士说:“听到击鼓声 都大声呼喊一起前进,后到的人斩首。”于是击鼓进攻,大败敌军。(吴汉)向北攻打清河长 垣和平原五里的贼军,把他们都平定了。吴汉征伐蜀地,分别在水南和水北扎营,北边的军营战事不顺利,于是带领军队衔枚去 水南边的军营会合,大败公孙述。吴汉的军队守在成都,公孙述的将领延岑派遣奇兵出现在 吴汉军队的后面,偷袭打败了吴汉,吴汉掉入水中,抓着马尾才得以上岸。吴汉性情忠诚宽 厚,忠诚地侍奉皇上,从最开始跟着皇上征战,常在(皇上)身边,皇上没有安寝,他便侧身 屏住气息(小心地陪伴),皇上安寝以后他才退出去。兵器不锋利,军营不充实,吴汉常常自 己修理调整弓戟,视察兵卒战马,激励振奋官兵。皇上时常派人去看吴汉在做什么,回来报 告的人说(吴汉)正在修理作战进攻的武器,皇上常常说:“吴公还能振奋人们的意志,威严 庄重得好像一个国家。”封吴汉做广平侯。吴汉曾经出兵征战,妻子儿女在后方置买了田产。 吴汉回来,责备他们说:“军队在外面,将士的供给都不充足,为什么多买田宅呢! ”于是 把田宅全分给了兄弟和外家。吴汉的爵位俸禄赏赐最为尊贵显要,然而(他)只修葺内宅,不 盖高屋瓦第。他的夫人先他去世,只是埋葬在一个小的坟墓,没有设祠堂(供奉),恭敬节俭 到这种地步。(吴汉)病重,皇上亲自前来,问他想说什么。(他)回答说:“我愚笨,没有什么 见识,只希望(您)千万不要宽恕我的过错罢了。“(吴汉)因病而亡,(官员)上奏给他定谥号时 说:“官员们商议应该为武'。"(皇上)下诏特意赐予(他)谥号为“忠侯”。造治病场所以防备疫病。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的方式。【知识图要】(答题步骤精准分析文意(答翘方法通读全文,弄清相关内容 审清题干,明确锁定区域 结合语境,仔细分析比对 、问文检验,整体考虑作答比对重点词语n比对人物行为比对事情发生时空比对事件因果关系活动一掌握答题步骤及其要点精准分析文意要求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能够对文本信息进行分析和概括,这些“信息” 在文中具体表现为具有某些特定含义的文言词语和句子。因此,必须在理解选文的句意、文 意的基础上,准确把握主要意思,系统梳理、归纳给出的材.料,并从中整理、筛选出与某一 主题有关的文句。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德宗建中元年春正月,始用杨炎议,命黜陟使与刺史约百姓丁产,定等级,作两税法。 比来新旧征科色目,一切罢之;二税外辄率一钱者,以枉法论。唐初,赋敛之法日租庸调, 有田则有租,有身则有庸,有户则有调。玄宗之末,版籍浸坏,多非其实。及至德兵起,所 在赋敛,无复常准。赋敛之司各随意增科,自立色目,新故相仍,不知纪极。民富者丁多, 率为官、为僧以免课役;而贫者丁多,无所伏匿。民旬输月送,不胜困弊,率皆逃徙为浮户, 其土著百无四五。至是,炎建议作两税法,先计州县每岁所应费用及上供之数而赋于人,量 出以制入。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 其租、庸、调、杂徭悉省。贞元三年,时关东防秋兵大集,国用不充。李泌奏:“自变两税 法以来,藩镇、州、县多违法聚敛。继以朱泄之乱,争榷率、征罚以为军资,点募自防。讹 既平,自惧违法,匿不敢言。请遣使以诏旨赦其罪,但令革正,自非于法应留使、留州之夕卜, 悉输京师。其官典逋负,可征者征之,难征者释之,以示宽大。敢有隐没者,重设告赏之科 而罪之。”上喜日:“卿策甚长,然立法太宽,恐所得无几。”对日:“兹事臣固熟思之, 宽则获多而速,急则获少而迟。盖以宽则人喜于免罪而乐输,急则竟为蔽匿,非推鞫不能得 其实,财不足济今日之急,而皆入于奸吏矣。"上日:“善。”以度支员外郎元友直为河南、 江、淮南勾勘两税钱帛使。四年春正月庚戌朔,赦天下,诏两税等第,自今三年一定。二月, 元友直运淮南钱帛二十万至长安,李泌悉输之大盈库。然上犹数有宣索,仍敕诸道勿令宰相 知。泌闻之,惆怅而不敢言。秋九月,元友直勾检诸道税外物,悉输户部,遂为定制。岁于 税外输百余万缗、斛,民不堪命。诸道多自诉于上,上意寤,诏:“今年已入在官者,输京 师;未入者,悉以与民;明年以后,悉免之。”于是东南之民复安其业。臣光日:王者以天下为家,天下之利皆其有也。阜天下之财以养天下之民,已必豫焉; 或乃更为私藏,此匹夫之鄙志也。古人有言:“贫不学俭。“夫多财者,奢欲之所自来也。 李泌欲弭德宗之欲而丰其私财,财丰则欲滋矣。财不称欲,能无求乎?是犹启其门而禁其出 也。虽德宗之多僻,亦泌所以相之者非其道故也。(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两税之弊,有删改)1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唐朝初期实行租庸调赋役制,征收赋税的部门各自随意增加课税,设立各类税收名目; 贫困家庭难以承受苛捐杂税,纷纷逃徙。B.在国家供养防秋兵经费不足时,李泌建议采取宽大之策,让地方官员在保留合法的数目 后,将其余非法聚集的钱财全部上交。C.李泌将从淮南地区所得钱帛全部送入大盈库,但唐德宗仍屡次向地方索取财物,且不让 宰相知道;李泌听说此事后心里很懊恼。D.文末资治通鉴的作者司马光评论,君主不应该将天下的财物据为私有,批评了唐德 宗贪财无度且大肆聚敛的短视行为。答案A解析 “唐朝初期”错。由“玄宗之末,版籍浸坏,多非其实。及至德兵起,所在赋敛,无 复常准。赋敛之司各随意增科,自立色目,新故相仍,不知纪极”可知,课税繁重、百姓逃 徙并非在“唐朝初期”。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泌认为,官员违法敛财的原因在于实施两税法和朱讹之乱,解决办法是赦免其罪并令 其将财物全部上交给朝廷。B.皇上认为,李泌解决国家经费短缺的策略具有长远的眼光,虽然有些顾虑,但还是给予 肯定并且采纳、实施。C.李泌将各地上缴的税收全部上交到皇家私人库房,使国家财产成为皇家的私产,助长了 皇上的贪欲。D.皇上每年在税制外加收财物,使百姓不堪重负,在各地官员进言后皇上醒悟悔政,使百 姓安于本业。答案A解析 “全部上交给朝廷”错。原文是“自非于法应留使、留州之外,悉输京师”,即除了 按照规定应当留给诸使、留给州府的钱粮以外,其余的上交给朝廷。【参考译文】唐德宗建中元年春正月,皇帝开始采纳杨炎的建议,命令黜陟使与刺史估量百姓家里的 人口和财产,以此将百姓划分等级,实行两税法。原来征收的所有新旧名目的赋税,全都废 除;在两税之外随意收取一点钱财的,都按照违犯法令论罪。唐朝初期,征收赋税的办法称 作租庸调,有田土便要交租,有人丁便要服庸,有户口便要纳调。玄宗当政末期,户籍逐渐 遭到破坏,大多已经与实际不符。到了至德年间,战事四起,到处征收赋敛,再也没有一定 的标准。征收部门各自随意增加课税,巧立名目,新老名目相互重复,毫无限度。富足人家 人丁多,都做官、当僧人得以免除赋税徭役;而贫困人家人丁多,没有躲藏的办法。百姓每 十天输赋或每个月送税,经受不了如此困窘,大都逃亡流徒成为浮户,那些留下来的本地百 姓,不足百分之四五。至此,杨炎建议实行两税法,首先计算州县每年所需费用和上交朝廷 的数额,并以此数额向百姓征税,通过对支出的估量来制定收税的数额。无论主户、客户, 都按现在的居地制定簿册;无论丁男、中男,都按贫富状况划分等级。定居百姓的赋税,在 秋天和夏天两次征收。那些租、庸、调以及杂徭等全都省去。唐德宗贞元三年,当时关东地 区的防秋兵大量集结,国家的用度不够充足。李泌上奏说:“自从改行两税法以来,藩镇、 州、县往往违背法令,聚敛钱财。接着发生了朱波作乱,地方官争相收取商品专卖税、征收 各种名目的罚款以作为军费,招募兵丁用来自我防御。朱讹之乱被平定后,地方官因违犯法 令而感到畏惧,故隐瞒实情而不敢讲出来。请陛下派遣使者颁布诏旨,赦免他们的罪过,只 让他们改正以往的做法,除了按照规定应当留给诸使、留给州府的钱粮以外,其余的一律全 都输送到京城。各地方官要处理好拖欠的赋税,对能够征缴的要征缴上来,对难以征缴的可 以免除征缴,以显示宽大。对于胆敢隐瞒实情的人,要重新颁布奖赏告发者的法令,以便惩 处他们。”德宗高兴地说:“你的计策很好,但是采用的办法过于宽大,恐怕朝廷能够得到 的赋税就没有多少了。”李泌回答说:“这件事情我本来就仔细考虑过,实行宽大的办法, 能够得到的数量多而时间短;实行严厉的办法,能够得到的数量少而时间长。这大概是实行 宽大的办法,人们就会为免除惩处而乐于交纳赋税;实行严厉的办法,人们就会争相隐藏财 物,不经过审讯便不能够查出实情,所收的钱财不能够对国家的急用有所补益,反而都流入 奸吏手中了。”德宗说:“讲得好!”德宗任命度支员外郎元友直为河南、江、淮南勾勘两 税钱帛使。唐德宗贞元四年春正月初一,德宗大赦天下,颁布诏书,命令征收两税,从现在 开始,三年确定一次等级次第。二月,元友直运送了淮南地区的二十万钱和丝织品来到长安, 李泌将这些财物全部输送进大盈库(天子的私人仓库)。然而唐德宗仍然多次下旨向地方官府 索取财物,并且向各个地方下发诏书且不许让宰相知道。李泌听说了此事,心里懊恼却不敢 发表意见。唐德宗贞元四年秋九月,元友直考核检查各道在税制之外加征的财物,并将这些 财物都输入户部,这种做法成为定制。每年各地在税制之外加收一百多万缗钱、一百多万斛 粮食,百姓负担沉重,痛苦得活不下去。来自各道的许多人都亲自向皇帝诉说这些弊端,德 宗醒悟了,下诏书:“今年已经被官府征收的赋税,都输送到京城;还没有入官府的赋税, 一律还给民众;明年以后,一律免除税制之外加收的赋税。”于是,东南地区的百姓才又安 于自己的本业。史臣司马光评论:帝王将天下作为自己的家,天下的所有财物都为他所有。让天下的财 物丰盛并用来滋养天下的百姓,这一定是君王的乐趣所在;有些君主将天下的财物据为自己 的私财,这是俗人才有的短浅志向。古人说:“穷人不必学习节俭。”如果人拥有的钱财多 了,追求奢侈生活的欲望也自动生长起来了。李泌想满足唐德宗的欲望,采取办法扩充了德 宗个人的财富,财物丰盛起来了,德宗贪恋的欲望也滋生了。他拥有的私财不能够满足自己 的欲望,他能够不再去寻求更多的财富吗?这就如同打开了他的大门却禁止他从这道门出来。 虽然唐德宗的行为多有不端,但这也是李泌用来辅佐唐德宗的方法并非正道的缘故啊! n方法点拨1 .通读全文,弄清相关内容整体快速阅读,扫清文中障碍,弄清文章的体裁及大致内容,总观总览。对于纪事本末 和史传类文章,须抓住中心人物和中心事件(含官职、地点、时间、过程等),在阅读时圈点 勾画出时间、地点、官职等词语,了解文章思路、人物经历及事件大概;力求对人物各个时 期的生活和事件的大体脉络做到心中有数,概括出传主的品质,做到知人明事。2 .审清题干,明确锁定区域审清题干对作答试题至关重要,弄清题干须注意以下几点:看清题干要求是选“不正 确”还是“正确”项;各选项中涉及的对象是谁,数量是一个还是几个;事件信息叙述 的指向是思想性格还是行为特点;范围为整篇选文还是某一片段。文意理解题的四个选项, 多是按文章行文的先后顺序而设置的,通常每个选项对应文章的一个层次,因此,我们可以 将其按文章叙述的先后顺序来锁定区域。3 .结合语境,仔细分析比对在理解与分析选文内容的过程中,先读选项,然后将选项中的每句话在锁定的原文区域 中比对。要特别注意难懂字词的理解,还要注意判断各选项中的有关细节,看是否存在 人物的张冠李戴,事件的前后倒置、杂糅、层次混乱、强加因果,内容的归纳不完整、故意 曲解,中心概括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错误。要把选项中诸如事情 的发展、因果,人物行为的程度、实效等内容,细细从原文词句中查出核对,分析选项叙述 与文中用词造句的细微差别,这样才能得出正确答案。4 .回文检验,整体考虑作答做出初步判断后,考生应回看题目和内容,检查判断是否有误;再从文章内容的整体上 排除错误选项,特别是隐性干扰;最后正确作答。活动二 用好“读细比'狠'”的比对答题方法在答选择题三步骤中,最重要的莫过于第三步了。选项内容多是命题人对原文的概括、 转述和分析,比对法就是把选项与原文进行细致的比对,反复推敲,从中发现选项与原文意 思不一致的地方,进而排除干扰项,得出正确答案。比对法主耍是从关键词语、人物、时间、 地点、添加内容、句间关系等方面进行比对。(一)比对关键词语,看是否曲解文意命题方式故意曲解文中某一关键词语的意思,从而制造干扰项干扰考 生,这种方式是命题的主要设误方式比对 方法细心辨析选项中对人物的分析、对文本道理的阐述等有无夸 大、歪曲或偷换概念的现象,要注意比对选项转述时是否漏掉 了某个起关键作用的词语,注意是否曲解了人物行为的主动与 被动方式等阅读下列选项与原文,认真比对,看看选项概括分析是否有误。1 .选项:(2021年全国甲卷第12题D项)在战局有利的情况下,宋朝皇帝为了息战,主动提 出议和,并派曹利用到契丹军中谈判,最终与契丹达成盟约。原文:闰月乙亥,以参知政事王钦若判天雄军兼都部署。契丹主隆绪同其母萧氏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