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文学讨论(现当代文学)了望杜甫.docx
了望杜甫恕我直言,在中国古代,一根竹笔著就的诗文,能镌刻山河,雕镂人心,济世爱国,记不漫 源的,恐怕唯有杜甫一人。杜甫的魅力,是能将偌大一个令人陌生的现实,用他风格忧郁的 诚著,转变为人人心中的熟知,铸造成众人心灵的旷达,让读过他诗的人,或回肠荡气,或 潸然泪下,或如沐春风,或铭心刻骨,或陡然起敬,或心有余悸。杜甫的一生,充满着艰辛的颠沛流离。无论官场,无论家境,都是如此无奈,如此感慨。 原本一身气,却在阴险小人“野无遗贤”的狂骗下携妻将子离开长安,九年后的故变,“入 门闻号A ,幼子饥已卒,”丧子的悲哀又一次沉痛地激荡着诗人早已疲惫不堪的心。也许 此刻,杜甫便该努力寻觅一下生活的凄惨与人世态度的执著,然而此时,他却观望了将盛唐 转为衰败,也将诗人推向创作颠峰的“安史之乱。”这是杜甫的不幸,也是唐朝的不幸,更 是中国的不幸。一场战争转变了一个时代,也辗转了一个伟大诗人的一生,更措就了中国历 史车轮的回转。诚然,细细想来,这也是诗人的万幸,毕竟,它使杜甫成为历史璀璨的一页, 也成为中国文化领空中一颗闪亮的明珠。与柳宗元相譬,柳开拓了一个稀少人烟远未开化的柳训L杜甫却临建了一生茅风凛揭孤 寂寥落的蜀中草堂,前者造就了一座城市的文化与思潮的涌动,后都却流传了一个时代的真 实与澄明。尽管他们不同于一个时代,尽管他们都是贬谪而去。唐朝的不幸在于它诞生了太多的诗人。正由于太多的诗人,才孕育了更多追求人性至高 无上境地的渴求与理想,杜甫早慧,又大智,早熟,又大作。所以他的诗,或堆奇,或清新, 或闲逸,或古奥,或质朴,或瑰丽,无不臻达境地。诗人任华有云:“势攫虎豹,气腾蛟螭。 沧海无风的鼓荡,华岳平地欲奔腾。曹、刘俯仰惭大敌,沈、谢逡巡称小儿。昔在帝城中, 盛名君一个,诸人见所作,无不心胆破”(杂言寄杜甫)实际上,这本身便是杜甫诗中的 支撑和洋溢的超越和洒脱。我想到一位余性诗人的诗: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剩下三分啸成剑气绣口吐就半个盛唐(余光中寻李白)另一位余姓的文人称之为当代中国诗坛的罕见绝唱。我的心有些颤抖,他们在鼓唱滴仙的颂 声中能否镌刻几页杜工的坦诚与隽韵!岂是他忘却了世人的呐喊与洁白:“李杜文章在,光 焰万丈长。”我们固然要寻觅一下那失去一半亘古与遗忘,或许,当我们梦到杜甫跨过千年 飘然孑立于我们的眼前时,不再是一幅青衫灰黯,神色孤伤的惆怅和悠忧。因为杜甫已不在 代表他,而是代表一种思想的雄浑与自然,熏染与明澈。公元气775年的深冬,凛冽的寒风扬着漫天的飞雪。诗人正奔涉于往奉先的途中。他一 路观望,思绪万千,现实的残酷与理想的遥无间他挥笔疾书: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转拙。许身一何愚,窃比稷与契! ?圣人筐熊恩,实欲邦国活。臣如忽致理,君岂弃此物?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荣枯咫尺民异,惆怅难再过。默思失业徙,因念运戌卒。忧端齐终南,湘洞不可掇。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而此时的君王与心爱的妃子却畅游于骊山的华清宫中,避寒饮酒,观舞作乐,孰不知国难尚 且当头,危机四起,忧时愤世的闷郁便杜甫感慨万千,虽然他“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 心”“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虽然他心异“尘身未捷身先报,长使英雄泪满襟! ”但, 毕竟,孤灯难明闪耀浩瀚之夜空。纵使他英雄气长,也只能观望,或者对着苍天呼喊他内心 的悲愤与殷勤。因为,他只属于他所处的那个时代。历史的悲哀在于它造就了太多的诗人而不去珍惜。中国历来也是。我们在叹息已流逝作 古客死他乡的文人墨客的陨落与孤独之时,也是否真真切切思考过当代人才流失的真谛所 在。我们高举着创造人才伟大旗帜的激昂,却低声吟诵的珍爱人才的微微呐喊。一批批黑头 发,黄皮肤的,从地球的东岸流落到西岸,也流落到南岸,然而我们总在观望,没有意识, 更没有思绪。儿十年以后,我们才如梦方醒,原来我们不单是流失了大量的人才,而是逐渐 流失了一个伟大的民族,然而我们却还在赞誉我们祖先的源远与丰硕!十五年后的又一个冬天。早已半身偏枯的诗人病卧在漂零于湘江的一叶扁舟之上。奄奄 一息却在风疾舟中之时伏枕书杯,何等气节,何等胸襟。展望一下历史的足迹,与其可以相 之称谓的怕唯独放翁的示儿也罢。然而除了摇舟的橹夫和一盏残光的萤灯与他作伴之外, 仅剩下飘然远逝凄苍肃立的山和瑟瑟入骨威风凛冽的寒冷,几日以后,诗人就永远地安详了, 带着他的执著与追求,和那盏萤萤可见的残灯与孤寂褪色的橹槁永远漂泊在历史的溪流之 中写到此处,我不得不肃名起敬。吴庚舜老师在编著杜甫的诗文时,他的心境也该和我一 般吧!倘若我像吴老一样,在研究杜诗的价值与蕴藏时,也会探索和追逐一下杜甫的人格和 人性吧!可惜我不是史学家。倘若中国的文学家有闲暇之余,千万别忘记曾经闪耀着人性辉煌的光芒一页。倘若杜甫 泉下有知,他定会也如此的想。倘若有机会,我也定会到蜀中寻找一回杜甫的人格与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