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初中语文文化美文零陵或永州.docx

    • 资源ID:96787382       资源大小:16.70K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初中语文文化美文零陵或永州.docx

    零陵或永州一条暗青色的石阶由潇湘分水码头逶迤而上,直铺到那阴森森的南城门里头。青苔在石头的 缝隙里祢漫,每一级石阶上都布满了沾了水和泥的大脚板印。这都是早到的湘南水手和排客 踩出来的。一九九三年夏天我走进这座城市时,它还叫零陵。南门口那遍体鳞伤的石头牌坊上写的也是 这两个字,很有些模糊了,但还能辨认出来。它可能是南方最古老的地名之一,在山海经 里就有了: “舜之所葬,在长沙零陵界中。”听起来让人觉得在舜之前就有零陵,然而司马迁 又说:“(舜)葬于江南九疑,是为零陵。”这意思分明是说,舜陵就是零陵。不过有一点是可 以肯定的,每一座城市总要找到一点可以炫耀的资本,在很长的一段时间,舜陵无疑就是这座 小城最值得炫耀的东西。其实舜陵已经离这里很远了,但他的光辉仍可照亮这座多少有些灰 暗的小城。直到一个叫柳宗元的文人来到这里,舜的光辉才逐渐黯淡下去。虽然,在柳宗元来之前,永州 之名就有了,但永州的名声却是因为他的到来而传得更远。这是一个文人打败一个帝王的例 证。在所谓的历史中文人的力量有时要比世俗的帝王强大得多,但这种力量永远不产生于当 代,或许这样才更接近历史的本质。历史以一种绝对的视觉,想把一些东西变成永恒,但能够 变成永恒的东西,并非那些被岁月掏空了的生命,而是那些在悲惨和苦难中孕育出来的带有 某种神性的东西。它有时甚至不必用墨写的文字去记录,它更适合活在人的灵性和血液中, 代代相传,成为血缘传承的一部分。当年柳宗元也是从这个分水码头上岸的。他站在那里,一脸茫然地抬头看着此时我也正抬头 看着的古老的城门,心头萦绕着一种古怪的疑惑,一时竟不知该向哪里迈腿。对于一个来自繁 华帝都并且自视甚高的英才,南方偏远闭塞的这座小城无疑是一个让他做噩梦的地方。他一 时还找不到走进这座城门的方式。那时他还一点也不知道,走进这座小城,他将成为另一个人, 进入另一种生活。而小城那时显然也不知道,这个站在那里咳嗽不停的人对自己到底意味着 什么。我也在不停的咳嗽,头痛。这是风寒所致,永州确是一个让人容易生病的地方。城门口沿墙根 儿摆着一溜小食摊子,卖米豆腐、米粉的,卖馄饨水饺的,吆喝声不断,洋溢着世俗吵闹的快 乐。我要了一碗米豆腐,就势蹲在那里,夹在满地蹲着的水手与排客中间,呷胡椒、辣子、姜, 热辣红浆的一大碗,呷出一身热汗出来了,就把这一身的风寒和疲乏全解了。湘人的吃食,常 招人揶揄,说是除了辣味就没别的味了。而湘人,他们宁可不要那许许多多别的美味,就是少 不了辣味。对于我这个土生土长的湖南人,对永州这座小城的感觉是迟钝的,它和湖南大大小 小的城市一样,一股子呛人的辣味,一样的阴湿逼人。然而对于柳宗元这个北方来客,先就面 临一种生存的考验,他能不能在这里活下去?柳宗元谪居永州九年,来时三十出头,虽然遭贬,却也是一副风神潇洒的土人形象,毕竟还年 轻,可等他走时,己是走路都连连打晃的一副老态了。那时他才四十二岁,一个北方人,是很难 适应湖湘这种阴雨连绵更兼湿热沉闷的气候的。柳宗元离开永州去担任柳州刺史,也还是没 有远离湘江,柳州离湘江的另一个源头很近,那里的气候一点也不比永州好,或许更让他不适 应。由于水土不服,柳宗元终日生活在郁闷清苦之中,而且异常孤单。他无妻无子茕茕孤立, 这偏远之地很少有门当户对的土人女子可以同他婚配,那些势利的官吏们也不愿与他这个戴 罪在身的贬官来往。柳宗元曾经这样描述过自己悲惨处境:“摧若伤骨,若受锋刃。每遇寒食, 则北向长号,以首顿地,一搔皮肤,尘垢满爪。"你感觉是一个快要淹死的生命,伸出惨白的胳 膊向谁呼救,却没有一个人去救他。后来有人叹息,柳宗元没死在永州就是一个奇迹了。不过他也没能活多久,在柳州任上他只呆了不到五年就病死了,死时四十七岁,是虚岁。我对于流放的理解一度十分浅薄,甚至还觉得这是一种很浪漫的刑罚,只是把你发配到一个 偏远的地方而已又不要你的命。何况,柳宗元还够不上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流犯,他到永州还 戴着一顶司马的乌纱帽。司马虽是闲职,级别却是从四品到正六品,在刺使缺员时可代行州 事。我倒觉得,柳宗元有了这么个优游禄位的闲职,吃穿不愁,不正好可以写文章吗? 我低估了这种变相的流刑给柳宗元带来的那种精神上的苦役。它的痛苦如同漫长的凌迟,一 刀一刀的割,血不会一下子流尽,伤口却永不愈合。而且,把柳宗元仅仅只当成一个文人是愚 蠢的,至少他自己没有把自己当成文人。文字能留下很多东西,一个很小的细节,能永远鲜活 地留在记忆里。然而对于现实生存中的个体生命而言,文字只有很小的意义,一开始柳宗元可 能也没想过会以文字名世。他还有更大的抱负。柳宗元充满了救世的热情,渴望为日益衰落 的大唐帝国寻找到一条摆脱现实困境的出路。这个少有奇名四岁就能读古赋二十一岁中进士 的大唐精英,三十岁当上监察御史,随后又擢升为尚书礼部员外郎,唐代监察御史官不为高, 但很威风,见官大三级,又以皇帝的耳目出巡,故时人言“御史出使,不动摇山岳威震州县,为 不任职”,只有让那些贪赃枉法的州县官吏感到魂飞魄散,这监察御史才算称职。而尚书礼部 员外郎,地位比御史更加重要,乃晋升高官之阶梯,已经是皇帝身边的人了。柳宗元踌躇满志, 很快就成为“永贞革新”的核心人物之一,他们提出了一整套革除前朝弊政以图大唐中兴的 方案。像所有中古时代的中国知识分子一样,柳宗元们极少关注永恒的生命意识,对拯救现实 世界却带有宗教迷恋性质。这种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和崇高的使命感,随着柳宗元宿命般地走 近湘江,化生为湖湘文化最彻底的精神之一。一次失败的改革对于改变现实和改变历史是有意义的,也是徒劳的。这种有意义的徒劳在中 国历史上轮番上演,最终还是什么也没有改变。改变的或许只有柳宗元个人的命运。在这个 世界上最容易改变的可能就是人自己的命运了,一个人的命运,有时就是另一个人脑子里的 某个念头,这念头一闪,你所有的一切都改变了。皇帝想,把这小子给杀了吧,柳宗元纵有满脑 子的文韬武略也只是一刀的事。皇帝没杀他,皇帝想得道成仙,怕血污弄脏了他的仙丹,只让 这小子滚远点,眼不见为净,便让他去当邵州刺史。柳宗元一路风尘仆仆尚未赶到邵州(今湖 南邵阳),皇帝突然又觉得太便宜他了,念头一转,又把他贬为了永州司马。柳宗元来到永州竟 是如此充满了变数又如此偶然,就像狂泻的河水冲涮一匹树叶,在它漂到岸边之前它是不知 道自己会漂到何处的。永州那时还是人迹稀少的地方,然而最高贵的灵魂也总能在人迹稀少的地方焕发出光芒。这 座唐时的偏远小城对柳宗元具有彼岸的意义,他自己可能不知道,他后来源远流长的诸多名 篇几乎全部写于永州,由此而铸定了他和另一位散文大家韩愈在各自的贬官生涯里共同把中 古散文推向高峰的奠基性地位。我们今天还能记得他,还被他深深感动着,不是别的,是他的 文字。和所有精神性的东西一样,没有权势作后盾,纯粹的文学艺术在现实中很难表现出一种 力量,它接纳生活的全部苦涩却只能安慰失败者骄傲的自尊心,同时也在颠倒的世界和混乱 的时代中给被奴役者们带来模糊虚幻的希望和隐约的召唤。就文学艺术的本质而言它确实是 最接近宗教意味,当然,它接近的同样也是没有世俗权势做背景的宗教。那些政教合一的神权 政体是可怕的。惟有那些灵魂性的文学艺术,它虽在现实世界里不堪一击,但一旦离开了那个 特定的时空,就会变得光辉灿烂,你才可能强烈地感受到它的巨大力量。现在你还知道柳宗元的那个时代是谁在当皇帝吗?把他贬到这儿来的又是何许人也?李纯又 是谁?说实话我是真的不知道。翻检新旧唐书,才知道李纯就是唐宪宗,这是个神情冷漠 对什么都无动于衷的皇帝,他一辈子除了服用长生不老的金丹,就是折腾柳宗元这样的知识 分子。但他活得比柳宗元还短,四十三岁就死于金丹的毒性发作。这个曾经主宰一切位极世 俗权利颠峰的大人物,随着肉体的死亡而成了历史缝隙中一个僵死的符号。而柳宗元还在强 有力地影响着我们,影响我们的其实不是现实世界的那个柳宗元,而是肉体躯壳之外的另一 个柳宗元,他穿过逼仄的峡谷渡过来了,在这一精神的河床上他是何等的伟岸。永州是个山环水绕的美丽城市。如果满怀着欢畅恬静的心情,你会觉得它真是美极了。柳宗元心事太重,一心沉静在那时代的悲苦里面,再美丽的风景在他的眼里都是模糊的,就像 隔着一块有雾水的玻璃在看这座小城,看着看着,眼泪就会悄悄顺着鬓角流下来。或许,那些 谜一般的事物,那难以破译的种种朦胧的意象,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才会显示出它真实而必然 的本质。最终成就他的,是无意识地产生的一些东西。一开始他并没有想到要用文章名世, 就像范仲淹说的,“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这才是他最清醒的意识。他像屈原一样,君就是 他的一切。他对底层人民的同情,他对“苛政猛于虎”的喟叹,并非为了否定“君”这个核心, 恰好是为了那个“君”更长久更稳固地君临天下。这种一元的精神追求对中国思想史的发展 是灾难性的,中国并不缺乏把官当得很好的大小政客,也不缺乏把文章写的潇洒漂亮的文人, 中国最缺乏的是思想。即便是某个特定时代里产生的有良知的知识分子,脑子里固有的精神 结构也难以让他们倾向多极的无限性,他们唯一的指向就是君国。柳宗元不是思想家,他更多的是以感性的方式,以人间的形式和滚烫的血肉,一次又一次地进 行心灵的倾诉。这恰恰是文学艺术最内在的本质,而永州恰好又是这样一块天生的文学土壤。 古代文人描绘一个地方的风景事物并不一定要身临其境,很多名篇都产生于神游。最著名的 例子是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他从未上过岳阳楼,只看了滕子京给他捎去的一幅岳阳楼图 画,又借助自己少年时代曾经看见过洞庭湖的片断印象,就将这些片断用思绪连接起来,赋就 了一篇千古绝唱。重要的是,他把自己的精神和血魂都倾注其中了。柳宗元不同,他在永州呆 了九个年头,那种精神上的摧残和流放的苦役,在他的内心里缓慢迟钝地凝结成了一个核心: 疼痛。他把这九年的痛苦都融入血里,写成文字,那是从来没人写过的文字。我去过柳宗元描 绘过的西山和东山看过。东山位于永州城西,是州中地势最高之处,山顶有法华寺,柳宗元拿 出自己省下的俸禄,在寺院内建了一座亭子。但柳宗元并不信佛,唐中晚期的文人对佛道之类 的东西是看得很穿的。韩愈就因为写过一篇谏迎佛骨疏恳切谏劝李纯,结果是“一封朝 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但韩愈脑子活络,转弯转的快,他在潮州给李纯写了检讨书,承 认自己“陈佛骨事,言涉不恭,正名定罪,万死莫塞”,又向李纯苦苦哀求,诉说自己“年仅五 十,发白齿落,忧惶渐悸,死无亡日”,乞请皇帝“天地父母哀而怜之”,李纯倒也真的对他动 了怜悯之情,把他往内地挪动了一下,由潮州刺史调任袁州刺史。柳宗元就不行了,李纯不但 把他一贬再贬,还特地下诏,即使全国实行大赦,连死囚都可以赦免,但绝对不能赦免柳宗元 这种想搞革新的人。柳宗元知道自己调回朝廷已是非常渺茫,又以其孤傲清高难与同僚打成一片,“举目殊俗,无 可与言者”(刘禹锡语),便只有“与木石为徒”。他建华西亭是为了 “洋洋乎与造物者游”, 表现出了他少有的放达一面,"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 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梦有所极,意欲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 之山有异态者,皆我有也。”满篇美好山水,满篇洋溢出十足的文人性情,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此间乐,不思蜀了。然而短暂的内在情感解放,仍无法排解他紧张的精神追求和社会追求,总 是乐极而生悲,长歌之哀,过于痛哭。如果说范仲淹也在痛苦,那是以一代土人浓烈郁结的救 世热情、补天情结为基本出发点的大痛,柳宗元的痛苦更多则来自个体生命在现实生存中的 艰辛惨淡,来自属于生命的最深刻的体验,又与范仲淹的那种土人的大痛悲愤地纠结在一起, 于博大悲悯之中更其尖锐,利刃一样直刺人心。永州是潇湘分水口上的第一座城市。往北,就是湘江无可争辩的干流了。柳宗元的到来就像 精心而巧妙的安排,一个人和一座城在诗文中各自成全了自己,更有意义的是让一条河流可 以吮吸到向心脏逼近的血液,这是生命的原汁,一条河流是必须有这些东西来推动的。还有一件事,也是让我深深感动的。即便在如此艰难的处境下,柳宗元依然充满了人情味,保 存着人间那份最珍贵的情感。柳宗元奉命转任柳州刺史时,刘禹锡(“永贞革新”的另一核心 人物)奉调播州刺史。柳州虽然地处偏远,播州更是西南绝域,往复万里。柳宗元当即起草奏 章,上书陈情:刘禹锡家有老母,无法带着母亲赴任,自己宁愿和他对调。这让我更加坚信,最 好的作家并不是因其智慧如何高超,而是人间的圣徒,高贵的灵魂是因为爱与受难而结合的。 零陵地区在撤地改市之后,又重新以永州命名,因为柳宗元的一句“永州之野产异蛇”,今天 的永州正把蛇作为拳头产品来开发,养蛇、贩蛇、吃蛇,以及对蛇的各种深加工,已使这座城 市成为了远近闻名的蛇城。异蛇不异了。我在大街小巷里穿行时,到处都可以看到那些装在 笼子里的蛇,阳光穿透阴暗的笼子,把蛇的鳞片照的闪闪发光。它们可能都不会咬人了。我走 到一个笼子边上去看时,蛇们一动不动,没有好奇,没有胆怯,也没有对人类一丝一毫的怨恨。 它那神态就像早已预知自己的命运并且随时准备接受命运的安排似的。一个厨子摸样的人突然摸着把刀朝我走了过来:“先生,吃蛇吗?”

    注意事项

    本文(初中语文文化美文零陵或永州.docx)为本站会员(太**)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