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高中历史2024届高考世界史阶段特征汇总.doc

    • 资源ID:96794404       资源大小:108KB        全文页数:9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8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8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高中历史2024届高考世界史阶段特征汇总.doc

    高中历史2024届高考世界史阶段特征一、上古时期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从相对独立、多元发展到相互影响、扩大交往上古时期是指距今约1万年公元5世纪西罗马帝国灭亡的这一时期。人类最初的文明仅限于亚非欧大陆的若干地区,犹如茫茫大海中的几座孤岛,相互之间联系甚少。但农耕文明区比较发达的社会分工、相对较高的劳动生产率、复杂的社会组织和管理系统,使其具备了稳步扩大范围和影响的潜能;古代文明的各自发展,使不同文明区相互连接起来,促进了大帝国的兴起。帝国的统治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了古代文明区;在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不同地区之间始终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联系和影响。文明之间交往的总趋势是不断增多, 相互影响也不断扩大。古代世界各地区的思想、文化和技术的传播是文明交流的重要表现,促进了文明的发展。 1.政治:农业和畜牧业产生后,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变成食物的生产者,社会分工与社会结构日趋复杂,随着阶级、国家和文字的出现,人类社会开始迈入文明时代。新石器时代的大河流域出现了巴比伦、埃及、印度、中国等古代文明,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地理(交通条件)和历史条件的限制,古代各个文明基本独立发展、表现出明显的多元特征,这些文明以农业为主,建立了君主专制国家。铁器时代,希腊出现了奴隶制城邦国家,古希腊工商业发达,雅典形成了奴隶制民主制度,古希腊时期的基层治理依靠村社管理,村社实行自治,全体成年男性参加的村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自公元前6世纪起,农耕文明区比较发达的社会分工、相对较高的劳动生产率、复杂的社会组织和管理系统,使其具备了稳步扩大范围和影响的潜能,从而使不同文明区相互连接起来,促进了大帝国(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的兴起。罗马共和国时期颁布十二铜表法,帝国时期法律制度更加完善,成为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2.经济:农牧业的产生,使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变成生产者,生产工具的进步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大河流域的古代人类以农耕生活为主,而古希腊和古罗马则是海外贸易相对发达;丝绸之路是连接亚欧非的商贸通道。货币、信贷、商业契约的出现,是商品经济发达的表现,便利了商品交换,扩展了商贸活动的领域;古代集市(镇)的发展,便利了农村居民的物品交换,促进了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发展;随着居住人口的增多,出于防卫和商贸的需要,城市出现了,它对人类社会发展和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影响;交通的发展促进了政治(加强中央集权)、经济和文化(不同地区间的往来)的发展,带来了城市格局(兴衰)和社会(进步)生活(便利)的变化。 3.文化:世界各个地域的早期人类社会是多元文化的源头。在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不同地区之间始终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联系和影响(古代西亚和北非孕育的两河流域文明和古代埃及文明,深刻影响了地中海周边区域;阿拉伯人继承了西亚、北非、希腊、罗马文明的传统,创造出自己独特的文化,阿拉伯帝国成为沟通东西方文化的桥梁;古典希腊和罗马的文化打下了欧洲文化的底色,西欧基督教文明在此基础上形成;拜占庭帝国和俄罗斯的文化深受东正教的影响;南亚的古代印度文化颇具特色、东亚的朝鲜和日本的文化及东南亚文化既有本土文化的底蕴,也受到中华文化等外来文化的影响)。因大洋阻隔而与欧亚大陆缺乏交流的美洲独立发展起印第安文化。古代文明区在文字(西亚创造了楔形文字,埃及创造了象形文字,中国创造了甲骨文,诞生于西亚的腓尼基字母成为世界上字母文字的源头)、文学、史学、建筑、科技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文明之间交往的总趋势是不断增多,相互影响也不断扩大。武力征服、人口迁移、经贸往来和国家统一等是文明交流的主要形式。古代世界帝国的统治进一步巩固和扩大文明区;古代世界各地区的思想、文化和技术的传播是文明交流的重要表现,促进了文明的发展。二、世界史中古时期(公元5-15世纪)世界各区域文明的多元面貌中古时期”一般指515世纪。在罗马帝国的废墟上,产生了西欧的封建社会,它的基本特征是封君封臣制度、庄园和农奴制度。封建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的产生,推动了王权的强化和主要封建国家的形成。(东欧)拜占庭帝国一度繁荣,俄罗斯在反抗蒙古的斗争中逐渐崛起。在亚洲,阿拉伯帝国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成为东西文化交流的桥梁;突厥人在印度建立了德里苏丹国;日本大化改新后建立中央集权国家,后来幕府掌握了实权。在西非,加纳、马里和桑海等古国先后兴起。在美洲,印第安人独立发明了农业,创造了灿烂的文明,阿兹特克人和印加人建立了美洲历史上空前强大的帝国,并成功维持了比较稳定的统治。 三、中古西欧1.政治上:西欧王权、教权和城市自治并行,议会制度的起源与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封君封臣制是西欧封建政治制度的基础,它是社会动荡与自然经济的产物。封臣对封君承担许多义务(效忠、帮助、劝告);封君对封臣也有义务,“保护”和“维持”封臣,不得伤害其荣誉、财产和生命;通过分封,各级封建主都是土地事实上的占有者,享有土地上的司法、行政和经济等各种权力。一方面,国王或皇帝是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通过封君封臣制度与各级封建主联系起来,成为西欧社会的统治阶级,对西欧社会的稳定起到了积极作用;另一方面,封建主作为领主,在各自的领地内独立行使权力(领主或其管家主持的庄园法庭审理庄园内的各种案件,维护庄园的秩序),政治上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分裂割据局面。封建制初期,王权软弱。国王被视为最高的领主,法理上拥有高于一般封臣的权力。中古中后期,随着社会环境逐渐稳定,经济增长,西欧各国王权有不同程度的加强。基督教会在中古西欧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是最大的有组织的力量,形成了从教皇到各级神职人员的等级制度;基督教会(教士)在基层治理和社会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496年,法兰克国王皈依基督教,赋予基督教会多项特权。756年,加诺林王朝君主丕平为酬谢教会助其掌权而将罗马周围地区交给教皇统治,建立“教皇国”,并使教会介入世俗权力。欧洲逐渐形成了王权与教权并立的二元政治格局。在西欧封建制度的确立和发展过程中,基督教会与世俗王权互相利用、竞争共存。10-11世纪随着城市的兴起,由于封建主用对待农奴的方式对待城市市民,进而掀起了争取城市自治的斗争并赢得了一定的自治权,行会或商会上层分子把持城市政权,行使城市治理的职责;国王为了压制地方领主的权力而支持城市自治,而城市也支持国王的统一事业; “日耳曼法”(作为庄园法庭审判的依据)、普通法(12世纪前后建立在习惯法基础上、全国普通适用的法律在英国逐渐形成)以及13世纪大宪章确立法律之上和王权有限的原则等构成了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14世纪初法国三级议会的召开,法国进入等级君主制阶段;13世纪中后期英国多次召开议会,议会权力逐渐加强,14世纪中期,英国进入议会君主制时期;2.经济:西欧封建庄园与农奴制盛行,城市工商业经济繁荣,天主教会是最大的封建主。庄园是中古西欧基本的农业经济组织。其基本特征是:封建主用劳役地租剥削农奴,在经济上实行独立经营和核算,内部能自给自足,生产所需的产品,基本不需要同外界进行物质交换。其耕地由领主自营地和农民份地组成:自营地由领主直接经营,由农奴耕种,收入归领主所有;农民份地是农民从领主处领有的土地,分为自由农份地和农奴份地,自耕自收。农奴在法律上是非自由人,被固着于土地上,需要自备工具为领主服一定时间的劳役;庄园中的自由农民,也要为领主服一定时间的劳役。随着欧洲社会走向稳定,封建经济获得一定发展。耕地面积增加,风力、水力和畜力得到更有效的使用;工商业逐渐复兴和繁荣。10-11世纪起,西欧各地兴起了众多城市,其居民主要是手工业者和商人,以工商业为基本谋生手段。城市自治有利于城市经济的发展并对农奴制度造成冲击,为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准备了条件。基督教会有大量庄园和广袤土地,并向信徒征收什一税,利用强大的经济在西欧社会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3.文化:城市的大学得以发展,但天主教会控制着人们的精神生活。城市兴办大学,打破了教会对教育的垄断,奠定了欧洲近代教育体制;推动了文学艺术的繁荣,培养了大批人才和创新精神等进而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活跃了当时的思想文化活动,在一定意义上为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做了准备; 基督教文化成为西欧的地域文化,基督教信仰成为普遍的文化符号,其载体是阐释教义的圣经和研究教义神学。神学家用形式逻辑论证基督教教义,其思维方式源自古希腊哲学,对西欧思想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产生了很大影响;基督教的宗教伦理和教化作用强化了教会对人们的控制(整个西欧社会的居民几乎都是基督教徒),深刻影响了人们的思想意识和日常行为;圣经对西欧文学艺术影响重大,其创作的很多素材来自历史传说和神话。骑士文学(挑战教会的禁欲主义和颂扬国王的武功伟业和骑士英雄)和市民文学(市民家庭的爱情生活和悲欢离合、抨击贵族的专横和教士的贪婪)在中古西欧文化中占有重要单位,它们反映封建时代和城市复兴时期的社会生活。四、中古东欧、亚非美洲1.政治上:(1)在东欧,东罗马帝国的民法大全是古罗马法律最高成就,但因连年征战的消耗最终与1453年被奥斯曼帝国攻灭;俄罗斯通过伊凡四世改革将莫斯科大公国变成实行中央集权君主专制的沙皇俄国,最终形成地跨欧亚两洲的大帝国。(2)在亚洲,西亚的阿拉伯帝国和奥斯曼帝国先后成为地跨三洲的大帝国;阿拉伯帝国鼎盛时期政治稳定,哈里发掌握政治、军事和宗教大权;奥斯曼帝国的苏丹既是宗教领袖,又是国家和君军队的主宰;南亚的笈多帝国和德里苏丹国先后兴起,其中德里苏丹国最高统治者(苏丹)握有最高行政、立法、司法和军事权力,地方划为行省;东亚的日本和朝鲜学习唐制,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国家(646年日本通过大化革新建立中央集权;12世纪末日本进入幕府统治时期(武士与将军形成主从关系、天皇名义、锁国政策);朝鲜(7世纪末新罗初步统一与10世纪初建立高丽王朝,效仿唐制建立中央集权国家、实行三省六部,推行土地国有,引入科举考试选拔官员,儒家经典广为传播)(3)在非洲,以加纳、马里和桑海为代表的古国先后兴起。玛雅、阿兹特克和印加文明则是美洲印第安文明的代表。 2.经济:(1)帝国的工商业经济发达,城市繁荣,商贸往来频繁(东欧:拜占庭帝国的君士坦丁堡是当时欧洲最大最重要的城市并成为沟通东西方的桥梁;西亚:阿拉伯商人(中介)遍及世界主要文明区、巴格达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奥斯曼帝国的伊斯坦布尔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控制连接亚欧的商路)。东亚的日本,随着新土地的开垦,贵族、佛寺和神社广占土地,形成庄园。(2)非洲是农业的发源地,农业和对外贸易发达。西非班图人的农业、畜牧业和冶铁技术到11世纪传播到非洲大部分地区;西非加纳、马里和桑海等国家拥有丰富的黄金资源,控制着穿越撒哈拉沙漠的商路和黄金交易,极其富有。它们也出口象牙和奴隶,买进马、布匹和盐;东非沿海国家广泛使用奴隶,经济上以种植瓜果蔬菜的园艺业为主,对外贸易发达(阿拉伯商人从印度、波斯和中国等地把瓷器、纺织品等各种手工业品输入非洲。作为交换,当地出口黄金、象牙和奴隶),城市繁荣。(3)古代美洲的印第安人创造了灿烂的文明,独立培育出其他大陆没有的很多农作物,包括马铃薯、玉米、番茄和花生等。在农业和贸易发展的基础上,印第安人先后在中南美洲创造了玛雅(玉米为主)、阿兹特克(浮动园地)和印加文明(土地归国家所有)。3.文化:(1)东欧-东正教文化圈:东正教是拜占庭帝国的国教;拜占庭帝国继承了古代希腊、罗马文化,融合了基督教文化和来自西亚、北非的文化,形成了独具一格的拜占庭文化;查士丁尼在位编撰的民法大全为传承罗马法作出了贡献,对欧洲的法学思想和法制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是拜占庭文化的标志性成就;拜占庭帝国保存了大陆希腊古典书籍,其建筑和雕塑艺术也继承了古希腊罗马的遗产并有所发展(索菲亚大教堂以罗马式穹顶);俄罗斯文化深受拜占庭文化的影响。(2)西亚-伊斯兰文化圈:7世纪初,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古兰经);阿拉伯人继承了被征服地区的文化。他们广泛翻译古代波斯、印度、希腊和罗马的古典著作,融合东西方文化,在文学、艺术、科学和思想等领域取得重要成就。阿拉伯商人和旅行家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中国的造纸术、印度的数字先后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促进了西欧文化的发展。 (3)南亚-印度文明区:5世纪时,印度的语言、文字、艺术、思想、宗教以及风俗习惯等各个方面已经在东南亚产生深远影响,佛教文化更是渗入东南亚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笈多帝国时期,由婆罗门教演变而来的印度教得到统治阶级支持,逐渐发展为印度的主要宗教。德里苏丹国家时期,以伊斯兰教为国教。(4)东亚-中华文化圈:日本在吸收中华文化的基础上(先是直接使用汉字,后来根据日本语言的发音,借用汉字的楷体笔画和草书,分别创制了字母片假名和平假名;来自中国的制度、儒学、佛教等深刻影响了日本文化的发展)日本本土文化得到发展;12世纪以后,日本神道融合了佛教等外来文化,逐渐形成武士道。佛教、道教和儒学从中国传入朝鲜,朝鲜的典章制度、文字、学术文化和风俗习惯都受到中国的影响。在学习中汉字的基础上,朝鲜人创造了本民族文字。朝鲜半岛的古代文化也传入中国中原地区,南北朝时期的中国宫廷中就已经有了朝鲜半岛的乐舞。(5)美洲-印第安文明:宗教上的多神崇拜、玛雅人创造了独特的文字,发明了“玛雅历”,知道“0”的概念,创造出20进制;印加人建造了驿道和太阳庙,会使用麻醉剂进行人体解剖,还制定太阳历和太阴历;阿兹特克人锻造铜器,使用图画文字记录,制作陶器、石雕、木刻和金银首饰。五、世界史近代史1.工场手工业时期(1500-18世纪初)世界近代前期(1500至18世纪中期)亦叫工场手工业时期(手工工场时期)。这一时期是资本主义的兴起阶段(原始积累时期),是欧洲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随着资本主义的不断发展,资产阶级开始按照自己的要求改造世界,资本主义在政治、经济、思想等领域逐渐建立自己的统治地位(1500年以来,世界逐渐连成一体,资产阶级代议制逐步确立,人文主义思想不断发展,近代科技不断进步),这一切为西方向工业文明的迈进开启了大门。 1.经济上:世界市场新航路开辟与物种交换;血火征程殖民掠夺与原始积累。15-16世纪是世界历史发展的重要时期。14-15世纪地中海沿岸城市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商品经济的发展,为新航路的开辟提供了条件。新航路的开辟使人类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引发了人口、物种和商品等的全球性流动,改变了人类认识世界的视野和奴隶,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是人类历史从分散走向整体的重要节点(马克思:世界史不是过去一直存在的;作为世界史的历史是结果);新航路的开辟,给新兴资产阶级提供了新的活动场所。随着海外市场的不断开拓,欧洲出现了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商业贸易的大扩张使商品种类与流通量成倍增长, 股份公司与证券交易所纷纷出现,欧洲的商业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贸易中心逐渐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英国、法国、荷兰等新的商业强国崛起。大量贵金属源源不断流入欧洲,导致货币贬值、物价上涨、投机活跃。价格波动搅乱了传统的经济关系,依赖固定地租收入的封建领主经济地位下降,商业资产阶级实力上升,资本主义加速发展,封建制度濒于解体。新航路的开辟拉开了欧洲海外殖民扩张的序幕,西葡率先走上殖民扩张与争夺,17世纪是荷兰的世纪(海上马车夫),18世纪是英国的世纪(海上霸权与日不落帝国)。殖民扩张中断了美洲与非洲原有的社会发展进程,打破了原本相对平衡的多元文明格局,给当地人民带来巨大灾难;欧洲与亚洲、非洲的经济联系进一步密切,与美洲开始了经济交往,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开始出现。同时也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殖民扩张不仅为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原始资本积累(重商主义盛行),也使得世界市场进一步拓展。欧洲从殖民掠夺、经商贸易和奴隶贸易中获得的财富最终转化为资本,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人类社会开始进入大变革的时代。2.政治上:制度光荣革命与权利法案;殖民殖民扩张与殖民统治16-17 世纪,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在经济上日益强大,为了维护自身利益,他们以议会为基地,向专制王权发起挑战。从1640年爆发资产阶级革命到1689 年权利法案 (议会高于王权(立法权转移到议会)、司法独立于王权的原则),将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下来。1701年又通过王位继承法,规定此后国王不得为天主教徒,也不能与天主教徒结婚。从此,“君权神授”被否定,“议会至上”原则被确立。1721年,责任内阁制形成,国王的行政权被转移到内阁,国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最终以和平手段,把英国改造成君主立宪制国家,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为英国开辟了和平渐进的发展之路,为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 西欧国家的殖民扩张与侵略,亚非拉地区的逐渐殖民地与半殖民地化。西葡殖民者在拉丁美洲实行专制统治,奴役和屠杀印第安人。3.文化上:人文精神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理性时代近代科学与启蒙运动。文艺复兴是14 世纪到17 世纪初发生在欧洲的宣扬发生在欧洲的宣扬新思想的新文化运动,其精神内核是人文主义(以人为中心,提升人的地位,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反对禁欲主义,抨击教会腐败和守旧思想,崇尚理性;重视发挥人的才智和创造力,追求现世社会的幸福生活,提倡探索人与自然的奥秘)体现了资产阶级为创造现世的幸福而奋斗的乐观进取精神,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封建秩序,解放了长期被宗教戒律压抑和禁锢的人性(解放了人们思想),使人们开始更多地关注人本身与现世世界,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也为自然科学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文艺复兴使天主教会的权威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德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使人们对罗马教廷的长期盘剥日益不满。1517年马丁·路德的九十五条论纲,拉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因信称义:灵魂获救靠自己、上帝面前人人平等;主张建立独立的民族教会和廉俭教会,力主用民族语言进行宗教活动,确定“教随国定”)。宗教改革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传播和发展了人文主义。有利于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推东了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和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随着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深入发展,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也产生了革命性变化。16-17世纪,以伽利略、牛顿经为代表的近代科学产生(“科学革命”)。科学革命形成了重视经验和事实的理性化思维方式,确立了通过观察、实验、分析、归纳和综合等基本途径发现自然规律的科学方法。科学革命有助于进步史观的形成和唯物论与辩证法思想的发展,推动了科学世界观的形成,同时削弱了封建专制统治的精神支柱(教会), 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随着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近代科学的发展,人们的思想得到进一步解放,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摆脱封建专制和教会的思想束缚,启蒙运动应运而生。启蒙运动以理性为核心,强调独立思考与自主精神。启蒙思想家认为判断是非的标准是人的理性。他们相信进步,相信在科学和教育的作用下,社会将趋于完美。他们对未来社会提出了一些基本的政治思想,如天赋人权、平等、自由、法制、权力制衡等。启蒙运动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表达了资产阶级的政治和经济诉求,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思想武器(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作了理论准备和舆论宣传),直接推动了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也成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精神武器。2.工业革命时代(18世纪中-20世纪初)世界近代后期(18世纪中后期至20世纪初)指的是两次工业革命时期(工业文明时代: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这一时期资本主义经历了从自由资本主义到垄断资本主义的重大转变。这一阶段不仅是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资本主义制度体系、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和近代化发展与成熟的时期,还是近代化在世界范围内扩展的时期。工业革命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改变了世界,推动了历史进程,使世界紧密地连在一起)。马克思主义成为无产阶级斗争强大的思想武器,无产阶级革命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并不断完善(英国代议制度不断完善、美国和法国相继建立起代议制度并不断发展、俄国、日本、意大利和德国等也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19世纪中期以后,资本主义开始向帝国主义过渡,西方列强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到20世纪初,建立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资本主义列强与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矛盾空前激化,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不断高涨。 1.经济上:工业狂飙蒸汽时代与电气时代;整体世界商品倾销与资本输出。 18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欧美等地相继发生两次工业革命。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蒸汽时代”与“电气时代”),商业和交通运输业等行业的重要性进一步提高,农业变革也在欧美全面展开,生产组织形式(大工厂制与垄断组织)与管理方式(科学化管理)发生重大变革,造成社会阶级结构(工业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中间阶层开始发展)重大变化,推动城市化进程(人口增加),改变了人们的社会生活(生活节奏,时间观念)和社会面貌,人们的文化素养得到提高,女性得到更多受教育(工作)机会,但也导致社会贫富分化加剧、工人居住条件恶劣、环境污染严重、疾病与犯罪等社会问题,资本主义的弊端逐渐凸显,工人运动的兴起,为马克思主义诞生奠定基础;工业革命极大改变世界面貌,世界联系更为紧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资本主义凭借强大经济和军事实力在世界各地进行大肆扩张,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2.政治上: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确立与完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理论探索与革命实践;民族解放殖民体系与独立运动。 18世纪中叶,北美人民反对英国殖民统治、要求独立的呼声高涨,独立宣言宣告北美殖民地脱离英国独立,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1787年宪法,确立“三权分立”原则,美国由邦联制转变为联邦制国家,但存在奴隶、不承认妇女、黑人权利。1861年南北战争使资产阶级代议制进一步完善,但黑人仍备受歧视。1789年7月的法国大革命,猛烈冲击了专制制度;拿破仑的统治维护了大革命所确立的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法国大革命也沉重打击了欧洲其他国家的封建制度,革命的原则随着拿破仑的军队传播到欧洲各地;19世纪法国经历了共和制和君主制的多次反复,最后确立了共和制度(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1871年德意志帝国成立,实现君主立宪制(保留大量封建残余和军国主义传统)。19世纪英国的议会改革(1832、1867、1884),英国君主立宪制进一步完善;俄、日、意等纷纷建立资产阶级代议制度。至此,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了统治地位。19世纪中后期,英国首先建立文官制度,西方各国纷纷效仿。它是工业革命发展的必然产物,其特征为:公开考试,择优录取;政治中立,工作隐名;职务常任,论功晋升等,文官制度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要求,规范了西方国家政府行政部门事务官的选用和管理,有利于政府工作的稳定性和持续性,促进了国家治理水平的提高。但也容易滋生官僚习气和僵化现象,增加政府财政负担,工作推诿与争权夺利,影响政府工作效率。社会主义运动开始蓬勃发展,巴黎公社是人类历史上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随着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亚非拉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独立运动爆发,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削弱了本国封建势力,推动了民族独立和世界历史的发展。 3.文化上:思想交织自由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和民族主义;科技创新技术革命与重大发明;交流传播人口迁徙与移民文化。工业革命后,随着资产阶级力量的增强,工业资产阶级强烈反对国家对经济的干预,要求自由竞争(贸易、经营),自由主义成为资本主义国家基本的经济政策。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更加蓬勃地发展起来,无产阶级的斗争客观上推动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发展与完善。工业革命也是一次科技革命,各种科技发明层出不穷,有力地推动了社会进步;1859年,达尔文物种起源,是人类思想史上划时代的大事,是对神学创世说的有力挑战,对处于国家危亡时期的中国思想界也产生巨大震动。20世纪相对论(是物理学领域的一次重大革命,它否定了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观)和量子论(使人类对微观世界的认识取得革命性的进步,与相对论一起构成了现代物理学的基础,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角度和方式)人口迁移带来了文化重构,形成新的文化认同。19世纪中叶,欧洲文化成为大洋洲地区的主流文化;华工出洋传播了中华文化(唐人街);近代战争与西方文化的扩张(美国文化与拉丁美洲文化、拿破仑战争后欧洲文化的重构、西方殖民者的文化侵略) 六、世界现代史1.“两次世界大战”(1914-1945)两次世界大战时期(1914-1945)是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两种社会制度并存与竞争、现代化模式调整与创新的时期,是现代工业文明的转型时期,也是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的时期。1.政治上:两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演变。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由于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帝国主义各国争夺殖民地和霸权的斗争日趋激烈,最终导致了列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一战”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帝国主义、欧洲、<半>殖民地、美国、俄国),对世界经济造成极大破坏,也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推动了国际反对战争、要求和平运动的高涨;“一战”后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国家在欧洲和远东太平洋地区的矛盾,但以“强权政治”原则建立起的国际秩序,却为新的国际冲突埋下祸根。俄国十月革命将社会主义由理论变为现实,建立起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为人类社会发展开辟了新的模式;打击了帝国主义、鼓舞了(半)殖民地;改变了20世纪的世界格局。从此,两种不同社会制度并存与竞争,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进程;“一战”和十月革命的胜利,削弱了帝国主义实力,推动了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亚洲民族民主运动新高潮:中国-中国共产党成立、第一次国共合作;印度-甘地“非暴力不合作运动”;非洲独立意识的觉醒:多数地区的民族解放运动尚处于萌芽和酝酿时期,但一些北非和东非国家的民族独立意识已经觉醒;拉丁美洲的民族民主革命与改革:马克思主义的拉美的广泛传播)。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民族民主运动,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动摇了世界殖民体系,成为影响国际秩序的重要因素。 “一战”后的意大利、德国和日本产生的法西斯主义是帝国主义的变种和极端形式,它以极端民族主义为基本特征,反对自由主义和共产主义,主张对内实行恐怖独裁统治,对外侵略扩张,发达战争,争霸世界。在大危机影响下,德日法西斯发动局部侵略战争,英法美推行绥靖政策,加上凡-华体系引起的极端民族主义,最终导致1939-1945年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国家的协同作战,是取得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重要保证。“二战”对世界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一、带来灾难:各国国力受到严重消耗、给人民带来沉重灾难;二、力量改变:欧洲遭到致命打击;亚非拉的民族解放浪潮空前高涨;社会主义阵营得到较大发展;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经济、政治和军事强国;苏联经济虽逊于美国,但军事和政治亦十分强大,特别是由于它在战争中的巨大贡献而赢得很高威望。三、格局改变: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成为国际格局从欧洲中心走向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的真正转折点。四、秩序改变:以雅尔塔体系(以维护世界和平为主要目标,提倡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的共处与合作,对战后的和平与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它也是大国相互妥协的产物,带有明显的强权政治色彩,严重损害了一些国家的利益)和联合国建立(作为主权国家的国际组织,体现了“二战”后的国际政治秩序,其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加强国际合作,促进全球经济社会发展。联合国吸取国联的教训,将制裁侵略的权力集中于安理会,实行形成决议的五个常任理事国的“大国一致”原则,使和平解决争端和制裁侵略具有更大可操作性)体现了战后国际秩序的重建;战后亚非拉的独立加速了殖民体系的崩溃;五、科技发展:客观上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六、观念改变:反对战争,呼唤和平;六、政策调整:资本主义国家干预。2.经济上:形成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种不同的经济体系和运行机制: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新经济政策,是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1918年夏,国内战争开始后,为了把有限的力量集中起来保证战争的胜利,苏维埃政权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余粮收集制、工业企业全部实行国有化、取消自由贸易和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其实质是利用军事、行政手段干预经济;排斥市场,否定商品货币关系),保证了前线的粮食供应,缓解了城市饥荒,但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引发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它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1921年3月,苏维埃政府决定实行新经济政策(粮食税、关系国家经济命脉的企业仍归国家所有,由国家经营,中小企业和国家暂时无力经营的企业,允许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恢复私人小企业、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实行按劳取酬的分配制度,其实质是在国家掌握主要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允许私人经济等多种经济成分存在,利用商品、货币、市场关系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稳定和恢复了国民经济,巩固了苏维埃政权,有利于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斯大林领导下的苏联模式(社会主义工业化”<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农业集体化”<服务于工业化>、实行单一公有制,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使苏联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了工业化,成为工业强国,令世界瞩目(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形成鲜明对照);工业化奠定了强大国家的基础,为卫国战争胜利提供物质条件;为苏联赢得巨大的国际声誉;并开创了一种现代化的新模式;但苏联排斥市场经济,片面发展重工业,在农业集体化中采用强制手段,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农业和手工业长期落后,消费水平相对落后较低。这些问题影响了苏联的发展。20世纪20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得到普遍推广应用,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进入了经济繁荣时期。但是繁荣的背后蕴藏巨大危机。在资本主义私有制下,生产力的发展使产品急剧增加,但财富高度集中在少数人手中,作为消费主力军的普通大众,收人增长缓慢,消费能力严重不足。第二次工业革命创造出的巨大生产力使固有的供给与需求的矛盾更加突出。美国政府奉行传统的自由放任经济政策,对市场不加干预,使供给与需求的矛盾得不到缓解。从美国开始爆发的这场经济危机迅速波及到所有资本主义国家,影响了所有的经济部门,银行倒闭,企业破产,生产下降,失业剧增,生产力遭到极大破坏。 为摆脱经济大危机,罗斯福实行的一系列新政策,基本做法是国家通过立法的形式,加强对经济生活的干预和调节。其主要内容有:帮助银行恢复信用、保证存款安全,放弃金本位制,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政府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调整工业生产、实行公平竞争;保证农业生产、为减耕减产的农民提供补贴以调整农产品结构、稳定和提升农产品价格;加强救济工作,建立联邦紧急救济署,发放紧急救济金、加强社会保障措施、推行“以工代赈”,兴办公共工程以增加就业;进行社会立法等;新政虽然未能完全消除危机,但使美国经济逐渐走出低谷;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它为普通百姓提供了最低限度的经济安全保障,改善了公众的生活状况,缓解了经济危机引发的社会危机;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美国法西斯势力,使美国避免在危机形势下走上法西斯道路。新政运用国家干预经济的方式开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新模式,促使资本主义经济形成一种新的运行机制;3.文化上:自由主义、社会主义和民族主义、不同文化之间的碰撞交流列宁洞悉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发展的新特征,马克思主义俄国化,形成列宁主义,创造性地提出社会主义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等一系列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为帝国主义时代的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是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产物;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资本主义的经济理论和政策也在不断地调整和变化:19世纪,英国古典经济学倡导的“自由放任”政策,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普遍信条;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后,凯恩斯主义代替自由主义成为资本主义经济的指导思想第一次世界大战客观上使得自由、民主与民族独立的思想进一步传播到,进一步激发了欧洲、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第二次世界大战进一步从政治理论上确立了民族自决与废除殖民主义的正义性,是对殖民主义的致命打击;两次世界大战在客观上也促进了不同文化的碰撞与交流;同时,世界人民反对暴力,向往和平,“非战主义”成为潮流; 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席卷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和严重的社会问题给人们的心灵造成巨大创伤,现代主义文学艺术兴起;两次世界大战客观上也现代科技的发展。2.“二战”后的世界(1945-)冷战时期(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至80年代末90年代初)是世界发生各种新变化和面临问题与挑战的时期:从冷战到两极格局的形成、从多极化趋势出现到两极格局的瓦解;资本主义国家形成了一定的自我调节机制,经济在高科技推动下迅速发展,社会矛盾有所缓和,但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依然存在并继续发展;社会主义国家成就巨大但曲折艰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举世瞩目成就;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是人类历史的进步;独立后的发展中国家成就与挑战并存等。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变革加速推进,各国相互联系和依存日益加深,国际力量对比更趋平衡,和平发展大势不可逆转。与此同时,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突出,人类面临许多共同的挑战,需要各国携手解决。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倡导并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是中国对世界和平与发展、对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提供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1.政治上:政治格局冷战对峙与多极化趋势;国际局势和平发展与中国方案。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雅尔塔体系,使国际格局由以欧洲为中心转移到以美苏对峙为特征的两极格局,二战后至50年代两极格局形成(美国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约苏联共产党和工人情报局、经互会、华约,1955年华沙条约的建立,冷战格局正式形成)。局部“热战”,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使世界动荡不安。6070年代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欧共体开始推行相对独立的外交政策;日本谋求在国际舞台发挥独特作用。70年代美国陷入侵越战争泥潭,与苏联争霸处于守势,战略收缩。中苏关系恶化,社会主义阵营瓦解。60年代不结盟运动兴起,第三世界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战后殖民体系崩溃,是人类历史的巨大进步。8090年代,世界格局的多极化加强。苏联陷入严重的政治经济困境,戈尔巴乔夫改革放弃了科学社会主义和党的领导,国内政局失控。1991年12月,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世界局势趋向缓和,但美国推行单边主义,民族矛盾、宗教矛盾、领土纠纷和恐怖主义使世界动荡不安。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发展中国家等多种政治力量不断发展壮大,政治力量分化组合,多极化趋势加强。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人类面对诸多问题和挑战,需要各国携手解决,对此中国倡导并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对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与建设提供中国方案,为推动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朝着更加更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2.经济上:发展趋势制度化与体系化;两种制度宏观调控与放权改革。二战后,是世界现代化进入稳定发展的时期,这一时期也是两种现代化模式发生冲突和自我调整的时期,社会主义在探索中曲折前进,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加速发展。二战结束至50年代初是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恢复时期,加速体系化、制度化、全球化进程。以美国为主导的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和国际贸易体系构成了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利用国家政权大力干预经济,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50年代初至70年代初成为资本主

    注意事项

    本文(高中历史2024届高考世界史阶段特征汇总.doc)为本站会员(鹿哥)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