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第03单元第11课醉翁亭记课时训练新人教版2.docx
-
资源ID:96801392
资源大小:18.35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03单元第11课醉翁亭记课时训练新人教版2.docx
初中教学资料课件教案习题解析中考11醉翁亭记一、积累与运用1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彳区偻()觥筹()林霏() 琅娜()环滁()晦明( 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蔚然(茂盛)B.林霏(雾气)*C.晦明(暗)D.负者(失败) *辄醉(就) *醉翁之意(情趣)寓之酒(寄托)苍颜白发(脸色苍老) 翼然(像鸟张开翅膀一样)佳木秀(茂盛、繁茂)岩穴暝(昏暗) *低偻(腰背弯曲)3 .下列与“行者休于树”中“于”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B.负者歌于途D.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A.每假借于藏书之家C.多会于此上4 .下面的“而”字表修饰的一项是()A.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班也。8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C.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D.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5 .全篇共21个“也”字,所表述的语气有三种:A.陈述(用于描写景物);B.肯定(用于介绍人名);C.感叹(用于直抒胸臆)。试指出下列各句中的“也”字 各表现了哪种语气。(1)环滁皆山也。()(2)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3)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4)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5)日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6)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6 .下列对课文内容分析错误的一项是()A. “日出而林霏开”是早晨的景色。B.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是说酒宴上人人都在欢乐,唯独太守精神不 振,自饮自醉。C.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中的“丝竹”与“无丝竹之乱耳”中的“丝竹”意思相同。D. “彳区偻提携”和桃花源记中的“黄发垂髻”均指老人和小孩。二、课内阅读训练醉翁亭记欧阳修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 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 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 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 乐亦无穷也。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彳区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藏,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 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 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己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 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 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7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1)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2)四时之景不同() 8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9 .请说说本文“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中的“乐”与范仲淹岳阳 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中的“乐”的相同点,以及这种思想在当今社 会的积极意义。二、课内对比阅读【甲】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 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 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 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日“先天下之忧 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范仲淹岳阳楼记)【乙】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 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 而乐亦无穷也。己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 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 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大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锦鳞游泳()*(2)佳木秀而繁阴()11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2)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12 .下列句中停顿的划分不恰当的一项是() A.而或/长烟一空B.若夫/日出而林霏开C.游人去而禽鸟/乐也D.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13 .范仲淹“此乐何极”,欧阳修“乐亦无穷。请分析两者“乐”的不同之处。三、课内外对比阅读训练【甲】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彳区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 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藏,杂然而前陈者,太 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己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 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乙】昔楚襄王从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有风飒然而至者,王披襟当之,日:“快哉 *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 簸!”宋玉日:“此独大王之雄风耳,庶人安得共之? ”玉之言,盖有讽焉。【注释】共:共同(享受)。14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杂然而前陈者().宴酣之乐()有风飒然而至者()庶人安得共之()15 .下面是选文中划线的语句,请翻译成现代汉语。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玉之言,盖有讽焉。16 .乙选文中楚襄王所谓的“与民同乐”与甲选文中欧阳修的“与民同乐”有何不同?参考答案1.1 ang; ya; chu; hui; yu; lu; gong; fei2. D (D项中的“负”指“背着(东西)”)3. A (A中的“于”是“向”的意思,而其他 三项都是“在”的意思。)4. D (A项的表并列;B项的表顺承;C项的表转折;D项表修饰。)5. (1) A (2) B (3) C (4) C (5) A (6) B6. B (B项太守因为高兴所以才喝多了。)7. (1)明名、取名(2)助词;译为“的”8. (1)游赏山水的乐趣,有感于心而寄托在酒上罢了。(2)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歌唱,走 路的人在树下休息。9. 相同点:两篇散文都是借触景生情来抒发自己的抱负和情怀,都表述了自己虽遭贬谪却 仍怀济世安民、与民同乐的高尚情怀。他们这种不以自己的进退得失为念,而“与民同乐” 思想对今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只有心为民所系,关注民生才能构 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10. (1)鱼 (2)繁荣滋长(茂盛,繁盛)11. (1)不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2)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乐趣, 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而感到快乐。12. C (C项,“游人去而禽鸟乐也”,这句话的意思是“游人离去,禽鸟快乐”,这是两层意 思,朗读时应在两层意思之间停顿,正确的朗读停顿是“游人去/而禽鸟乐也13. 范仲淹的“乐。是欣赏了春天美丽的湖面景色产生的乐;欧阳修的“乐”,是领略了树 林中早晚、四时之景而快乐。14. (1)摆放 (2)尽兴地喝酒 (3)到(来)(4)怎么15. (1)醉了能和他们一起快乐,酒醒后能写文章来记述这件事的(表达这种快乐的),是 太守。(2)宋玉这话,是含有讽刺意味的。16. 甲选文的“与民同乐”是指欧阳修(太守)做到的真正意义上的与民同乐.而乙选文中 的“与民同乐”只是楚襄王自己心里想象的“与民同乐。百姓并未同享,不是真正意义上 的“与民同乐”(意思对即可)附【乙】译文从前,楚襄王让宋玉、景差跟随着游兰台宫。一阵风吹来,飒飒作响,楚王敞开衣襟, 迎着风,说:“这风多么畅快啊!这是我和百姓所共有的吧。”宋玉说:“这只是大王的雄 风罢了,百姓怎么能和您共同享受它呢? ”宋玉的话在这儿大概有讽喻的意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