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园田居(其三)》教案1.docx
归园田居(其三)教案1归园田居(其三)教案1教学设想本课是同学入学后学习古代诗歌的开头,最重要的教学任务是,要使 同学养成良好的诵读诗歌的习惯。详细地说,一是有读一首背一首的 习惯;二是有一边诵读一边想象诗中所描绘的情景的习惯。假如在今 后一年乃至两年的时间里切实养成了这样的习惯,就可以说是极大的 胜利一一这将给以后的诗歌鉴赏训练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但要做到这一点也并非易事,同学在当前的年龄段上记忆力强,又习 惯于快读,读上四五遍即可成诵;一旦成诵,诵读的爱好往往消退, 对诗中某些词语的意思乃至全诗的内容大意也欠缺仔细的思考,这就 不利于上述习惯的养成。老师应针对这种状况采纳敏捷的教法,急躁 加以引导。教初一同学学古诗,居第一位的是诵读,但讲解也不行废,主要是讲 词义和诗句大意,内容稍深一点的也要讲讲背景,但全部这些只宜点 到为止,切忌绽开。学诗,重在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同学能大致说 出一点即可,用不着去归纳什么“中心愿思”;诗的内容可以多解, 因此不必强求“统一”。要重视培育同学的想象力,可以选择某些诗句让同学作详细描述,可 以用散文改写诗(全诗或局部),也可以运用启发提问。教学内容和步骤 说明以下内容是按水平较高的教学班的要求写的,水平一般的教学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班可据此作适当的调整,少提问,多诵读,用读读讲讲的方式进行教 学,或增加默写练习。归园田居(其三)陶渊明一、导入。陶渊明可算是我国诗歌史上第一位田园诗人,由于他写出了大量歌颂 田园风光和农村生活的诗篇。他做过几任小官,41岁那年辞官而归, 从今住在农村,亲自参与田间劳动,直至63岁去世。这首涛是他辞 官的其次年写的,诗题的意思是回到园田居住。附带说一下,在封建 时代,皇帝及大臣死后朝廷都要依据他们的行事给一个谥号;陶渊明 不是大臣,“靖节”这个谥号是他死后朋友和门人私下给的,为的是 表彰他高尚的节操,可以叫“私谥”。二、读读讲讲问问。问:这首诗记的是哪个季节的劳动生活情形?(从“种豆”“草 盛” “夕露”可以判定,时间当是农历三四月间即春末夏初。)问:诗人到田间去干什么?(锄草)锄了多长时间?(从“晨兴”到“带 月荷锄归”,可以看出他干了一成天。)讲:诗的前四句只记给豆田锄草一事。第一句交代种豆的地点,“南 山”当指庐山,诗人家在柴桑,在庐山之北,故以庐山为“南山”。 其次句说锄草的缘由i草长得茂密,把地里的养分都汲取了去,豆苗 长不起来,自然非锄不行。第三句说一大早就去锄草:“兴”,原来 的意思就是“起”,“晨兴”即今语“早早地起身”;“理”,清理, 这里可引申为清除;“荒”,杂草;“秽()”,本作,是草字头, 也指田中杂草(“秽”的这个意义现已消逝,只作污秽解)。第四句说 归家已是月儿初升之时。“荷”,担、扛(按:“荷”是“何”的俗 字,“何”的古义有二:担;谁。不用讲给同学听)。 共2页,当 前第1页12文档内容到此结束,欢迎大家下载、修改、丰富并分享给更多有 需要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