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交通安全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范文.docx
道路交通安全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范文主任、副主任,各位委员:根据市人大常委会2023年监督工作计划的安排,从x 月初开始,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XXX带领由部分市人大常委 会委员、人大代表、社会建设专(工)委全体人员组成的调 研组,对我市道路交通安全工作情况进行了调研。期间,走 访了市公安局交警大队、机动车驾驶员理论培训中心以及多 个道路交通安全隐患点,并与相关部门和乡镇(街道)负责 人进行了座谈交流。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基本情况我市境内现有国道2条里程118. 2公里,县道25条里 程317. 8公里,乡道23条里程146. 7公里,专用公路2条 里程13.0公里,农村道路327条里程760. 5公里,隧道52 座,临水临崖高落差路段比较普遍。截至今年4月底,全市 机动车保有量51. 4万辆,在册电动自行车60. 1万辆,机动 车驾驶人45.6万人,还有数量较多的“四小车”。近年来,市政府及有关部门高度重视道路交通安全工 作,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安全发展理念,大 力补齐道路交通安全治理短板。一是持续开展道路交通安全整治行动。连续三年,通过 交通安全“百日大会战”行动、交通畅安工程、道路交通安 全十大攻坚行动,对846处路口增设安防设施,国道2. 5米 落差以上路段和农村临水临崖及4米以上落差路段实施安防 设施全覆盖等。二是从严开展道路交通安全执法工作。加大“两客一危 一货一校”等重点营运车辆的安全整治,推进“安全码”应 用。开展常态化交通执法,仅今年14月份,查处现场交 通违法行为8. 1万例,电动车违法行为6. 1万例,使用电子 设备采集非现场交通违法行为28. 8万例。三是深入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充分利用社会公益组 织、传统媒体和乐清交警微信、微博、抖音等新媒体平台开 展交通安全宣传工作,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果。四是强化交通事故应急救援能力。强化警医联动,建立 了交通事故伤员联动救治机制,开通交通事故伤员抢救绿色 通道,并组建由32名专家组成的乐清市交通事故伤员救治 专家组。二、存在的主要问题(一)“联”的机制还要更加完善。2020年至2022年全 市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1825起,死亡281人,受伤1755人, 交通安全事故高发多发,伤亡人数在高位徘徊。全社会人人 参与,各部门齐心协力共同整治交通安全隐患的格局还没有 形成,作为交通安全治理的主要力量,公安交警的警力配置 有限,特别是在交通流量高峰期,交通秩序管理压力大,事 故处理能力难以跟上需求;其他行业主管单位主动参与道路 交通隐患整改的意识还未形成,依赖道安委的协调组织,安 全隐患治理周期长;“路长制”作用发挥有限,巡察的专业 水平有待提高;乡镇(街道)和村社企事业没有像消防安全 整治一样,全方位参与交通安全整治工作,责任传导的链条 没有有效形成。面对出现伤亡的交通安全事故,卫生系统的 应急体系依然存在短板,120急救车辆在接到伤员时没有就 近送医,而是送到120急救车所属的医院进行治疗,耽误了 宝贵的就医时间。同时,道路设计论证阶段,公安交警等部 门和专家介入时间较晚,所提意见难以得到有效吸收,导致 道路通车后出现安全隐患的几率上升。(二)“路”的配套还要更加科学。我市道路整体配套 设施近两年有了极大改观,但个别地段依然存在很多隐患。 比如:部分主干道绿化隔离带在路口位置的景观造型过于高 大密集,遮挡了过往车辆的视线;长距离隔离栏之间没有合 理设置掉头开口,造成部分路口车流量过大,降低道路通行 效率;大部分道路机非分流落实不到位,存在机动车和非机 动车互相占用通行道路。信号灯时长注重机动车通行效率, 对行人穿行宽路口考虑不足,多数宽路口的双向车道间未设 置行人等候区;标准道路数量较少,技防设备设置更新不及 时,没有完全发挥设备优势和数字化管理优势。部分主干道 道路开口较多,部分渠化没有形成标准十字交叉,信号灯设 置过于密集,既影响通行效率,也易引发安全事故。农村道 路标志标线不足,提醒警示作用发挥有限。(三)“车”的管理还要更加规范。电动自行车、三轮 车源头治理未跟上,车辆销售点普遍存在车辆调速、搭售加 装雨棚等违法违规行为。“四小车”安全隐患长期难以得到 有效治理,我市大部分“四小车”属于无牌照营运车辆,多 数车辆存在改装、不遵守交通规章现象,用车群体大部分为 残疾人等弱势群体,牌照收回处置难度大。工程货车、丧葬 租赁客车等存在外地套牌和超载超限营运情形,部分车辆甚 至不符合年检条件,出现超年限使用的情况。我市缺乏大型 挂车、长途运输车辆的专用停车场,部分车辆占用高速口周 边道路、新建道路或主干道非机动车道停放,存在一定的交 通安全隐患,特别是危化品运输车辆停在这些道路周边,若 发生事故,后果难以预料。止匕外,自智慧停车收费实施以来,道路沿线停车更加规 范有序,但也出现机动车为避免收费大量挤占背街小巷的通 行空间,造成新的消防救援隐患;商业街区和住宅周边道路 收费没有实行差异化管理,也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四)“人”的教育还要更加常态。2020年至2022年, 交通安全事故中二、三轮电动自行车占比55. 9%,这些未经 过道路交通安全教育的电动自行车驾驶人是安全事故高发 人员;所有交通亡人事故中,50岁以上中老年占比72. 6%, 是交通参与的高危对象,而他们接受交通安全知识教育的渠 道相对较少。由此可见,我市交通安全宣传还有待进一步加 强,村(社)企事业单位在交通安全宣传中的主体作用没有 得到有效发挥,交通安全宣传对社会各阶层的覆盖普及程度 还较为不足,广大群众的交通安全意识还没有真正形成,不 按标志标线、交通指示灯通行,路面低头族、违规载人、超 速等违法违规行为屡见不鲜。止匕外,个别小区的居民,为方 便小区车辆进出,擅自拆除隔离栏、绿化带的行为也有出现。三、意见和建议一是统筹道路交通规划,形成道路交通安全整治合力。道路交通安全法要求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适应道路交通发 展的需要制定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规划并组织实施,以保障经 济社会发展。市政府要以此次道路交通安全十大攻坚行动为 契机,切实发挥道安委作用,协调组织相关部门全面开展道 路交通安全整治,深化落实交通事故“举一反三、发一查十” 工作机制;全面发动村社企事业单位发挥行业和属地管理的 优势,参与道路交通安全整治工作,开展“零亡人村(社区)” 创建活动;提升“路长”巡察水平,增强道路隐患排查治理 能力;相关职能部门要根据巡察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落实, 确保安全隐患发现一起整改一起。建立和实施道路交通安全 事故应急响应方案,畅通事故伤员救援的绿色通道,实现就 近从速开展伤员救护工作。要强化落实交通运输、行政执法、 公安交警联合执法常态化、制度化,加大违章违法查处力度, 持续抓好对超速、超载、超员、酒后驾驶等重点违法行为的 专项治理工作。加强对事故多发易发地区、道路、单位的安 全监管,消除隐患,减少群死群伤等重大交通事故的发生。 对由于道路安全责任制度不落实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的,要坚决追究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市域总规及道路交通设 计规划,应当邀请公安交警部门的参与,工业、商贸、港区、 居住小区等功能区建设要进行道路交通安全影响评估,保证 道路、车辆、人流发展速度的平衡,保证道路交通安全设施 建设适应实际需求。二是增加必要建设投入,提高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能力。道路交通安全工作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 稳定发展大局,应当保证必要投入并根据需要调整增加。要 完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警力警务保障机制,保证警力的合理 配置;加大技防设备投入力度,推广标准化道路建设,增强 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数字化水平,切实向科技借警力。加大 道路交通安全配套设施的建设投入,开展临水临崖及高落差 道路防撞栏的巡察工作,对缺失损坏的及时进行增补修复; 科学设置隔离绿化带、隔离栏、掉头口等,对主要通村公路 开展标志标线整治工作,尽快推进存在安全隐患的道路交叉 口渠化改造工作,逐步全面消除因安全配套设施不足造成的 道路交通安全隐患。建设大型挂车专用停车场,规范挂车停 靠管理,减少因交通道路占用引发的安全风险。三是从严抓好车辆管理,建设畅安有序交通环境。加强 电动自行车、三轮车源头治理,从严从重处罚销售商违规搭 售雨棚、调速、改装等行为。持续开展“四小车”专项整治, 通过帮助转变就业方式,逐步收回残疾人群体的“四小车” 运营牌照,进一步规范电动三轮车载货业务的开展,加强超 载、超限执法。加大“两客一危一货一校”的管理力度,特 别是要加强对工程货车、丧葬租赁客车等超载超限、超年限 使用行为和危化品运输车辆违规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堵死 看牢群死群伤交通安全事故易发点。提升智慧停车设施运营 管理水平,实行商业街区与居民住宅小区、地下停车场周边 路段停车收费的差异化管理;优化停车服务,延长免费停车 时长,丰富停车费用缴费渠道,开通违停挪车提醒业务,使 智慧停车真正成为惠及群众的民心工程。四是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增强全民道路交通安全意识。 市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经常进行道路交通安全教育,动员机 关企业事业单位、村(社)小区发挥宣传主体作用,提高公 民的道路交通安全意识。要在提高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 性上下功夫,根据机动车、非机动车驾驶人和行人等不同对 象确定宣传教育重点和责任主体,关注中老年、电动自行车 驾驶人等高风险群体的宣传教育,重点结合我市交通安全事 故案例进行普遍性宣传。加强行业自律,鼓励外卖、快递企 业乐清区域负责人不定期上路开展交通劝导,切实提升相关 从业人员的交通安全意识。市有关部门要经常性组织“礼让 斑马线”“遵守信号灯”等宣传教育活动,利用“安全驾驶 换汽油”等鼓励性措施,促进全社会养成互相尊重、文明出 行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