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卫生服务工作经验做法:强基层、保基本、建机制让群众就近享受医疗卫生服务.docx
-
资源ID:96840492
资源大小:11.96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医疗卫生服务工作经验做法:强基层、保基本、建机制让群众就近享受医疗卫生服务.docx
医疗卫生服务工作经验做法:强基层、保基本、建机制让群众就近享受优质医疗卫生服务两项改革前,XX县有建制乡镇卫生院62个、建制村卫 生室932个,“布点多、规模小、实力弱”特征突出,“小 病跑县城、大病奔市区”的趋势加剧。为推动医疗卫生资源 与人口流向配套、服务能力与群众需求适应,让更多群众在 县域内享受到优质医疗卫生服务,XX县着力重构机构布局形 态、推进非建制镇村机构功能转化、夯实医疗卫生保障体系, 推动形成“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服务新格局,2023年 上半年基层诊疗量同比增长22.25%,有关经验被省卫健委 专刊刊载。一、校准定位、协同发展,重塑县域就医“导诊图”综合考虑行政区划、人口数量、疾病谱变化等因素,创 新县域医疗卫生机构布局,推动形成“核心领航、五路共进、 乡镇承载、村居网底”协同发展格局。一是做优县级中心。 将县人民医院设为县域医疗卫生中心,建设县域卒中、胸痛、 创伤、危重孕产妇救治、危重新生儿救治“五大中心”,引 入内镜诊治、肿瘤放疗、介入治疗等新技术45项,实现危 重病人抢救成功率达90%以上;将县中医院设为县域中医医 疗卫生中心,配备核磁共振、CT等大型设备,配套中医适宜 技术68项,县一级“治大病、解难症”能力全面提升,两 院分别被评定为三级甲等医院、三甲中医医院。二是做大县 域次中心。按照人口流向、交通区位情况,在芦溪、西平、 塔山、观桥4个中心镇设置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建设区域 医疗救治、院前急救、技术指导、人才培训、公共卫生、远 程诊断、血液储存、消毒供应等“八大”共享中心,使群众 “不出镇”享到三级医院远程医疗服务,实现初步识别和诊 治基本病种100个以上,有效提升区域“治常病、解急症” 能力。三是做强建制乡镇卫生院。按“每个乡镇办好1所达 标卫生院”标准,设置28个建制乡镇卫生院,通过改造闲 置用房为卫生院业务用房、配强小中型医疗设备和医疗巡诊 车等方式,补齐基础设施和诊疗水平短板;全面整合预防保 健、康复养生、健康教育、卫生监督、基本医疗等综合性功 能,常态化开展基础疾病诊疗服务80种以上,有效保障镇 域内“治小病、解轻症”水平。四是做实村级基层网底。按 “每个行政村办好1所达标村卫生室”标准,规范设置383 个建制村卫生室,实行“乡聘村用”,推动乡镇卫生院选驻 医师执业(助理)医师定期到村驻点,常态化开展上门巡诊 等服务;针对偏远地区群众“购药远、购药难”问题,在63个村卫生室设立“便民药柜”,提供基本药物120种以上, 有效提高“治未病、解初症”水平。二、激活存量、以新带老,化解服务供给“失衡症”全面开展30个非建制卫生院分类改革,既促进建制乡 镇卫生院集聚资源做大规模、做强实力、做优服务,又保障 撤并乡镇医疗卫生机构不停转、服务不中断。一是归并整合 “统一管”。按照“一院多址”深度整合模式,首批将12 个服务人口少、距建制场镇近、服务能力弱、运行困难的非 建制卫生院设为建制乡镇卫生院分院,明确其医疗“首诊平 台”和传染病“前沿哨点”功能定位,由总院组织领导,按 照运行管理、人员使用、服务质量、诊疗技术、信息建设、 绩效考核“六个统一”方式,均等化供给优质医疗卫生服务。 二是中心领办“结对帮”。探索将10个与中心卫生院同镇 域的非建制卫生院,纳入中心卫生院结对帮扶对象,围绕医 疗设备扶持、技术培训扶持、服务援助帮扶三方面,跨院际 调剂使用闲置医疗设备、定期开展业务指导培训,并由“强 院”组建医务、院感、护理等方面管理团队,进驻“弱院” 给予指导帮扶,共同守护群众就近看病就医、就近享受公益 性服务健康阵地。三是协作共建“相扶持”。探索将8个距 建制镇中心场镇较远、服务人口较多、服务实力相当的非建 制卫生院,与所在地建制乡镇卫生院构建“横向紧密型”协 作发展模式,针对院际间专科水平差异,通过引导医务人员 柔性流动、推动设备双边互用、常态化开展联合会诊等方式, 有效填补科室业务能力短板,形成“人员共用、技术共享, 结果共认、责任共担”的优势互补发展局面,实现以“抱团 联手”带动“服务升级”。三、健全机制、精准赋能,打通体系运转“中梗阻”加大体制机制性改革力度,着力推动机构管理“提级进 位”,让乡村“留得住人”,确保群众“不增支出”享到“更 优服务”。一是“专班管理+分类考核”。按片区设置9个 基层卫生健康管理办公室,整合监督执法、监察审计、财务 监督、业务指导等职能,推动对乡村机构精细化、集约化管 理;制定乡镇卫生院分类管理办法,按照服务范围、诊 疗病种、人员配备、科室设置等不同标准,对医疗卫生次中 心、中心卫生院、一般乡镇卫生院进行差异化考核,有效破 解“上下一般粗”局面。二是“靶向招引+绩效激励”。探 索“岗编适度分离”管理模式,在县级医疗机构单列“县管 乡用”编制,由县卫健部门统筹使用、集中管理,同步实行 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推动“人往低处走”,年内 将新增7名毕业生履约;完善绩效工资政策,落实“两个允 许”,由基层医疗机构在人员经费总控内,按“优劳优酬、 多劳多得”实行绩效考核,切实提高医务人员待遇、给予长 效激励。三是“集中采配十分级医保”。按照药品采购“两 票制”和药品耗材集中配送模式,实行药品耗材“统一目录、 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统一支付”,有效减少中间环节、降 低流通成本、控制药品价格,实现县乡医疗机构门诊、住院 次均医药费用均低于省市平均水平;探索乡镇卫生院总分两 院“分级差异化医保报销政策”,总院实行原有二级医疗机 构报销比例不变,分院执行一级或无等级医院报销政策,确 保群众看病就医有好药、费用总体不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