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我的叔叔于勒(第1课时)》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备课资源(统编版).docx
-
资源ID:96840834
资源大小:13.23K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第16课《我的叔叔于勒(第1课时)》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备课资源(统编版).docx
第16课我的叔叔于勒(第1课时)教学目标1 .梳理小说情节。2 .分析人物形象,理解小说主题。教学重点1 .从不同角度梳理小说情节。2 .结合具体情节分析人物形象,理解小说主题。教学难点分析人物形象,理解小说主题。教学过程新课导入一个白胡子穷老头儿向我们乞讨小钱,我的同伴若瑟夫达佛朗司竟给了他五法郎的 一个银币。我觉得很奇怪,他于是对我说:这个穷汉使我回想起一桩故事,这故事,我一直记着不忘的,我这就讲给您听。事情是 这样的这是我的叔叔于勒原文的开头,这是怎样的一件事情呢?让我们来一探究竟。新 知 探一、知人论世1 .走近作者。【活动内容】学生根据自己积累的知识或课前查阅的资料,和同桌交流作者及其作品。教师出示课件中“作者简介”的内容。2 .写作背景。【活动内容】教师出示课件中“写作背景”的内容,并简单补充。【设计意图】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有助于学生更好地体会作者在作品中想要表达的 感情。二、正音释义【活动内容】检查预习。教师先出示课件中的易错生字词和需要掌握的词语意思,再让 学生指出其他理解困难的字词,加以点拨。阔绰()拟定()栈桥()m()牡蛎()别墅()煞白()诧异()褴褛()拮据:栈桥:褴褛:阔绰:煞白:荒唐:诧异:狼狈:与日俱增:十拿九稳:莫名其妙:郑重其事:【设计意图】通过认识生字词和解释词语的意思,读通课文,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三、整体感知【活动内容】1.课文中出现的主要人物有哪些?学生速读全文,边读边读边圈画出文中出现的人物。2 .课文中菲利普夫妇称呼于勒的词语有哪些?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学生跳读课文,找出这些不同的称呼,然后同桌之间交流。教师可根据交流情况提示学 生结合于勒身份的变化进行分析。3 .默读课文,边读边圈点勾画,根据提示,从不同角度梳理课文的故事情节。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自身能力情况,对梳理的角度进行提示。【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梳理文章结构,初步感知文章内容。四、文本研读【活动内容】1.课文从哪些方面勾勒出于勒的人物形象?学生找出文中描写于勒的文字,自由朗读,分别根据这些句子概括出于勒的形象特点, 同桌之间交流补充。2.我们应该以怎样的态度来看待、评价于勒?作者塑造于勒这一形象的作用有哪些?小组讨论,教师可提示学生根据于勒的人物特点及其在文中出现的位置进行分析。【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分析于勒的人物形象。【活动内容】3.于勒虽然曾经是浪子,但终究是菲利普先生的亲兄弟。那么菲利普夫妇 是如何对待这位兄弟的?请概括菲利普夫妇对于勒前后态度的变化。学生先在文中找出菲利普夫妇对待于勒态度的文字,然后分析每次变化的原因。4.从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不同态度中,你认为菲利普是一个怎样的人?作者塑造这个 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教师提示学生注意两个方面:一是菲利普和于勒的关系,二是菲利普感情变化的原因。【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分析菲利普夫妇的人物形象。【活动内容】5. “我”在整篇小说中是怎样的形象?有什么作用?学生速读全文,边读边圈画出文中描写“我”的文字。教师可提示学生注意这些文字在 文中出现的位置。【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分析“我”的人物形象。【活动内容】6.小说的题目是我的叔叔于勒,但从行文看,对于勒仅有几笔直接描 写,多是侧面着墨,对菲利普夫妇的刻画却用了很多笔墨。那么,本文的主人公到底是谁?教师结合课件中“知识链接”部分明确小说主人公的判断标准,然后让学生独立思考, 各抒己见,教师或其他学生通过“质疑一修正”的过程确定本文的主人公。【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明确本文的主人公。课堂小结本文虽以我的叔叔于勒为题,但对于勒的直接描写很少,文中着重写的是菲利普一 家盼望、夸赞、巧遇、躲避于勒的过程。于勒出场前,全家日夜盼望他回来。但是,当贫困 潦倒的于勒出现在菲利普夫妇面前时,他们却咒骂、怨恨、躲避于勒。文章构思巧妙、曲折 有致,有力地突出了菲利普夫妇对待亲兄弟的态度完全取决于金钱,深化了文章主题。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