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水利灌区渠系工程项目建设必要性.docx
农田水利灌区渠系工程项目建设必要性1.1灌区工程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现状灌区渠系工程存在的问题主要有:(1)大部分渠道未进行防渗衬砌,渠道渗漏损失大,过 流能力降低,有些渠段甚至不通水。荷木灌区自建成以来,历经近五十年的运行使用,虽然 管理单位每年都进行渠道检查与维护,但由于经济条件有 限,造成维修、维护不到位。目前灌区共有干、支、斗渠道 24条,总长92.5km,现状实际通水渠道长度仅为40.5km, 共有52.0km渠道属自然的土渠状态,未进行过任何形式衬 砌的土渠渠道,经过长期运行,渠道冲刷变形严重,宽窄不 一,大部分渠道比原设计断面扩宽不少,但由于沿途坍塌、 淤积严重,以及局部渠段堤身渗漏水严重,致使渠道的输水 效率低下。经2010年典型测流计算,那荷木水库渠系水利 用系数仅为0.42,灌溉水利用系数仅为0.36。(2)渠道及渠系附属建筑物配套不全或毁坏、破损严重。由于干渠以下渠道配套不完善,附属建筑物不全,大部 分斗闸门毁损,造成灌区串灌、漫灌现象较多,水量浪费严 重。渠道上的分水闸等启闭设备大部分已损坏失效,闸门启 闭失灵,止水橡胶老化脱落,闸板边角缺损,部分闸门框架 钢筋出露锈蚀,严重影响用水调度,浪费水资源,增加了工 程的管理难度。主渠道上随意设置斗口现象比较普遍,大多为群众图方 便灌溉自行开设,这类斗口无闸门控制,渠道用水调度及管 理十分困难,串灌漫灌现象十分普遍。由于灌区渠系建筑物大多已老化残旧,严重影响了灌区 进行科学合理地调配供水量,实际过水流量只能达到设计的 5070%,灌区渠系附属建筑物现状已不能满足灌区运行管 理的需要。(3)缺乏必要的资金投入,管理薄弱。工程由于自身质量及老化原因,年年都有部分受损,加固维修工程量大,仅靠水费收入和职工力量难以维持。由于 水价偏低并难收,导致管理费用不足,使得部分灌区管理措 施无法实施,有部分工程设施遭到人为破坏,工程难以形成 自我发展的良性循环体系。历年来,上级有关部门安排一些 农水项目维修,但由于每年的配套维修任务多,资金缺口很 大,只能处理影响通水的坍塌、损坏渠段,未能从根本上解 决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日积月累,灌区灌溉效益日益下降, 灌溉面积逐年减少。由于灌区工程存在上述的问题,灌区的灌溉水利用率较 低,水资源浪费严重,直接导致近年来灌溉面积逐渐减少, 灌区内部分耕地因无水灌溉而被迫改种旱作物,或变为产量 较低的“望天田”,工程的灌溉效益逐年下降。1.2 项目建设是促进农业增产的需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深入,项目区内农村水利工程存在的所有者主体缺位、部分工程管护责任不 明、工程老化失修、经营管理不善、效益衰减等问题日趋突 出,严重影响到工程效益的正常发挥。特别是近几年,项目 区出现了秋冬春季连续干旱气候现象,更加突出暴露了项目 区农村水利基础设施不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利灌溉设 施滞后的现象和问题。因此,开展重点县建设,国家加大对 已实行体制改革的农村小型水利设施建设的扶持力度,以民 办公助的形式支持受益群众搞好水利维修建设,改善农业生 产条件,提高农业生产的防灾抗灾能力,以满足农业生产灌 溉需要,达到高产、稳产和经济增长的目的,加快农田水利 事业发展是十分必要的。项目区渠系工程多年运行,年久失修,农业生产灌溉无 保证,供水能力降低,致使灌溉面积逐年下降,部分区域甚 至末级渠系不通水,使耕地大部分由保水田变成望天田,严 重制约着项目区农村经济的发展。为加强小型农田水利基础 设施建设,进一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改善农民生产、生 活条件,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促进粮食生产和增加农民收 入,对项目区进行维修建设与渠系改造,恢复和改善工程的 灌溉效益,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率,对项目区开展重点县建设 是十分必要的。对项目区开展重点县建设,改造农田水利工程,可新增 灌溉面积0.35万亩,恢复灌溉面积1.4万亩,改善灌溉面积0. 2万亩,新增供水能力363万m3,新增粮食生产能力0. 3万吨,年新增经济作物产值106.4万元,受益人口 2.38万 人,受益农民人均增收296.81元。因此,对项目区开展重 点县建设是促进农业增产的需要。1.3 改善生态环境的需要通过硬化渠系工程,渠道断面规整,渠内水流顺畅,渠 内的杂物、垃圾淤积和死水面积将显著减少,对渠道环境起 到美化作用,对提高灌区水源的水质、保障灌区人民的身体 健康起到积极的作用。通过减少渠道水量的渗漏损失,可防 止耕地沼泽化,对改善灌区的生态环境、保持土壤和水环境 平衡具有明显的作用。项目的实施可减少水资源浪费,增加 灌溉面积,灌溉条件得到根本性改善,这对灌区农作物的种 植结构调整产生积极的影响,原来的旱地、荒地将开发成水 田、蔗园等,有利于灌区环境的绿化和水土保持,从而促进 灌区的生态繁衍进入良性循环。同时,灌溉条件的改善使灌 区的土壤水分含量充足,原来荒坡荒地的植被得到改善,湿 地面积增加,改善了灌区内的小气候,利于各种动植物的生 长,灌区的生态环境将不断得到改善,这表明项目实施后的 生态效益是显著的。因此,对项目区开展重点县建设是改善 生态环境的需要。通过对项目区开展重点县建设,促进了当地经济 发展,增加了当地农民收入,同时改善当地农村生态环境, 因此,工程建设是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