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汉语差异.docx
古今汉语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字形、词义、语音、语法这四个方面。 古汉语字形的发展主要是一个由繁到简,数量不断变化的过程,主要 有假借字、古今字、繁简字这几种情况。假借字,许慎所说:“本无其字,依声托事”。有些假借字被借用以后, 它的本义不再用它来表示,而本义往往另外用在原来的字上添加偏旁 的方法来表示。“乎”的本义是呼叫,假借为疑问语气词。假借之后 本义用后起字“呼”来表示。但也有些假借字被借用以后,它的本义仍然用它来表示,它同时兼有 表示本义和假借义的功能。如“之”的本义是动词往、至IJ,假借为代 词或者连词。古今字是指同一个词在古书中先后所使用的不同的字。例如史记 项羽本纪:“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矣。”其中的“内”与“纳” 的关系是古今字。繁简字就有很多了伙 夥、发与鬓、彝,古今字与 繁简字都属于异体字。假借、古今、繁简都导致了古汉与今汉在自形方面的诸多差异。语言的词汇伴随着新词的产生,旧词的消亡和词义的改变而发生着改 变。词义的转变主要是词语在范围和感情色彩方面的改变。这里值得 我们注意的是,古汉语以单音词为主,而现代汉语则以双音节词为主, 例如在古汉语中“知道”是“知晓道理”之意,“然后”则是“这样 之后”的意思。词语范围的变化主要是词语范围的扩大、缩小以及转 移三方面。范围缩小如:“亲戚”表示亲人,可以包括父母、妻子以 及子女,现在是表示因为婚姻而联成的亲属,它不包括父母、妻子以 及子女。范围扩大如:在古时“河”表示黄河,“江”表示长江,现在两者都表示河流。转移的例子则有:“走”表 示跑,现在表示行走。“狱”表示案件、官司,现在是表示监狱。感情色彩的变化也有三种情况变化。由褒到贬、例如“爪牙”古义指 勇猛的得力助手,今义却指那些走狗。由贬到褒,如锻炼,在古义中 有着“玩弄法律对他人诬陷”的意思和从中性到褒贬,如谤,在古汉 语中是指批评议论的意思,与今天的诽谤、毁谤大不相同。在词汇的发展过程中,有很大部分的词语都出现了一词多义的变化, 词语的性质也跟着词义的不同发生了变化,这里主要是大部分的虚词 都由实词引申而来。典型的如“都”,本义是都城,后被引申为副词 都,和本是应和之意,后却被引申为连词。古代语音和现代语音的差别表现在声、韵、调上面。在声母方面,古 代有所谓的三十六字母,分为“”,但用现代普通话读来已经没有区 别。并且现代汉语中浊塞音、浊塞擦音和清鼻音声母在古代也是没有 的。在古代诗词当中,我们很容易就能觉察出古汉语与现代汉语在韵 母、声调的差别。古诗讲求押韵,但用普通话朗诵诗歌却时而拗口。 例如“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这里的斜(xie)就应该 读作xia,古韵分为了十一类三十部,并且之间有时还会出现对转和 旁转的现象。现代普通话在声调方面是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在 古汉语有平上去入,差别很大。“平分阴阳,全浊上变去,入派四声”,“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 重山”韵脚“间、山”今作阴平,“还”做阳平,但在古汉语中,他 们同属“平”这个调。在语法方面,两者的区别主要在词语所做句子成分的差异以及句式词 序的不同。在现代汉语中,一般名词只作宾语主语,或与介词一起作 为介宾短语做状语。形容词作定语,各类词语的分工明确,而在古汉 语中却比较混乱,时常有词类活用现象发生,主要有名词活用为动词:如左右欲【刃】相如,名词用作状语:狼径去, 其一【犬:像犬那样】坐于前。方位名词用作状语:寡人【北:在北 面】乡而事之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在现代汉语中,有“使一一怎么样一一”,“认为一一怎么样”的用法, 在古汉语中,也用词语活用之后来充当,没有明显的语法迹象。使动用法:项伯杀人,臣【活:使之活】之。纵江东父老怜而【王: 使我为王】我,我何面目见之?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使秦变弱】秦。意动用法如:孔子登东山而【小:认为小】鲁,登太山而【小】天 下 (2)名词的意动用法:孟尝君【客:以我为客】我为动用法:如:夫人将【启:为他开启】之 今亡亦死,举大 计亦死,等死,【死:为国而死】国可乎?现代汉语中句式常常使用“主+谓+宾”的句式,而在古汉语中常会出现宾语前置、主谓倒装定语后置、介宾短语后置宾语前置句宾语在谓语的前面。例如:古之人不余欺也!(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前置)沛公安在?(疑问句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4、主谓倒装主语在谓语的后面。例如:甚矣,汝之不惠5、定语后置定语在中心词(名词)后面。例如:居庙堂之高处在高高的庙堂上。6、介宾短语后置例如:投之以骨以骨投之:用骨头扔给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