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研修观评课总结报告.docx
网络研修观评课总结报告1 .网络研修观评课总结报告篇一市教育局教研室各位教研员老师来我校听课,三种课型 各听了一节,借此机会,我们全体地理组成员也跟随鲁老师 听了三节课,并听取鲁老师评课,收获甚多。在听课过程中,我深感市教育局深化课堂改革和我校提 出课堂效率化要求之后,老师们的课与原来所听到的有所不 同。1、教师的激情投入,创设了良好的课堂“场效应”。老师的形象、语言、体态、动作、情感充满了魅力,能 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了学生的参与度,并在一节课中, 根据自主性探究性教学策略,给学生创设自主、探究的恰当 教学情境,激发并指导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发挥学 生学习的能动性,使课堂教学焕发出勃勃生机与活力。2、以学生为中心,把教材、教师、学生融为一体,营 造主动学习的氛围。在传统教育理论和实践中,文字教材是教学之本,教师 的作用是讲解教材,指导学生掌握教材,并以此作为教学成 败的标志。在新课程实施的今天是“学生带着教材和问题走 向教师”,教师更多时间是成长发展中的观察者,活动过程 的设计者,解决疑难问题的帮助者,是向导和顾问。的艰辛时连用了好几个四字词语:“四处寻访”、“广泛搜集”、 “一袭破衫”、“终日奔波”、“年老体弱”、“奋笔疾书”等, 引导学生读书要把文字想像成画面,比如从“终日奔波” 一 词可以想象到谈迁从清晨到中午,从中午到晚上都在奔走、 忙碌,可想而知是多么的艰辛,进而感受到是厄运打不垮的 信念在支撑着他。崔老师倡导的“自读感悟、开放引导”的 课堂,也正是新课标所提出的“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 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 验和理解,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J 的体现。着眼于学生自主发展的阅读教学,也正是一个“先 学后教、先读后导、先扶后放”的过程。郭老师执教的威尼斯的小艇是编排在人教版小学语 文教材第十册的第八组。五年级上学期的学生,已有了一定 的语文能力,能独立读懂一篇课文,并且能从内容中体会思 想。通过本课的教学,郭老师也正是让学生在“自能读书” 的基础上向“自能作文”迁移,训练他们“抓住事物的特点 写”,这也是这一组课文的重点训练项目。郭老师以“课文 围绕小艇写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这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 题快速浏览课文,对课文进行整体感知,在问题的讨论中从 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然后,精读2、4两个重点段落,落 实训练点。本节课上郭老师十分重视学生的朗读指导,每一次的读 都是一次情感的升华,都让学生读有所思读有所获。通过课 件创设情境让学生读,这不仅有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帮助 学生想象,同时更有利于学生去感悟文本中的情与景,使学 生更深刻地去理解课文内容。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时,郭老师 也精心创设一定的情景,把学生一下子带入了文本中,再引 导学生发挥想象,不仅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还利于准确把 握文章深层的含义。如在课文第六自然段的处理上,郭老师 在课件文字的渲染下,将学生带入一个特定的情境中,并通 过朗读将威尼斯夜色之美表现得淋漓尽致,并进一步感受到 艇动城闹、艇停城静的特点。郭老师的课堂也正好迎合了语 文课程标准的要求: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阅读的能力,注 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 多种阅读方法,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和 趣味的熏陶。学习了三位老师的课,我对语文教学中的“以读为本” 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好的朗读是完美的语言艺术,是课堂教 学中的一种艺术的创造。我深刻感受到语文教学必须立足课 堂,以读为本,才能打造出高效的语文课堂,才能真正提高 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5.网络研修观评课总结报告篇五一年一度的远程研修又开始了。本次研修我共有三节观 评课,分别是万峰厚老师的明月千里寄相思张龙龙老师 的一滴水经过丽江和姚南南老师的湖心亭看雪。看 完后深深地体会到了他们丰厚的语文功底、独特的教学风格 和教学魅力。下面就张老师的一滴水经过丽江一课,谈 点自己的粗浅的看法。一滴水经过丽江是人教部编版版八年级语文教材下 册第五单元一滴水经过丽江一篇课文。这篇文章是阿来 第三次来丽江受当地政府的邀请,为中小学生写的有关丽江 的散文。作者以“一滴水”作为线索和流动的“镜头”,串 起了丽江的地理位置和自然风光。文章恰似一滴水从玉龙雪 山形成到汇入金沙江的真实时空历程,构思之巧妙令人赞 叹。语文,因情感的滋润而变得春意盎然。在一滴水经过 丽江的教学中,张老师始终围绕触发学生情感展开教学, 字里行间闪烁着诗意的魅力,寄寓了对丽江的赞美和深情。 这堂课,张老师想构筑的就是这样一个充满诗意化的语文课 堂,采取相应的教学手段,激活学生的情感体验,让文本、 作者和教师激起情感共鸣,从而达到“花朵灿烂、果实丰硕” 的效果。在本课教学中,我认为张老师最成功的一点就是始终关 注学生,用情境营造良好的情感氛围。如课前导入张老师在 舒缓的音乐大美云南、秀色丽江中,用充满深情的美语, 使学生很快融入课文特定的情境,走进作者的情感世界。引 导学生小水滴的游踪,并给学生以充分的思考时间讨论和交 流,体会作者诗意的语言,感受丽江的魅力。她用贴近学生 生活的微信,贯穿课堂始终,建微信群,晒朋友圈,设计群 公告等形式,吸引学生眼球,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热情。初二的学生阅读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但是游 记散文是第一次接触,缺乏类似的阅读感受及深入的体会。 同时丽江很多学生未曾亲自到过,亲眼看过,不能深入的感 受到丽江优美的自然风光,建筑与人文的和谐统一,淳朴自 然的民风,不能真正感受丽江的魅力。所以,张老师在教学 时十分注意用音乐和图片感染学生,同时引导点拨学生对文 章具体句子的朗读和赏析,激发学生感受丽江的魅力,理解 作者的情怀。这节课她利用图片、音频资料、文字资料激发 学生的学习兴趣,解决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将学生引 入文本的情景之中。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和教师点 拨的方式,在品析诗意语言的过程中感受丽江的自然与人文 的和谐统一,淳朴的民风,进而理解作者对丽江的赞美和热 爱。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以微信这一社交平台来吸引学生学 生,为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了积极的情感氛围,把课 堂推向了高峰。而且愉悦的情感开启了学生的心智,课堂上 学生积极发言,热情投入。一滴水经过丽江是一篇游记散文,诗意的语言,丽 江的魅力是文章的闪光点,于是张老师利用学生易于接受的 微信去吸引学生,而且在本节课的最后环节,设计书写少年 情怀,由课内向课外的拓展、迁移,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 力和说话能力,增强学生的文学素养。同时也能帮助学生走 进自然,热爱自然。但很遗憾,课堂中老师并没有感觉到学 生内心的震动和共鸣,教师以成人的阅历和思想把对文本的 解读很难被学生理解和接受,语文课成了教师一个人的舞 台。所以我在反思,初中语文教学需不需从文化层面纵深处 挖掘文本?语文课的有效性是否应基于学生实际运用语文 的真实水平?其实语文教学真正要做的是,针对学生的具体 实际,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去启发、诱导,打开学生的心 灵通道,使其与文本产生深刻的、内在的交流与沟通。教学设计中,张老师特别关注学生的独特体验和个性化 阅读,特别注重采取激励措施,营造民主、宽松、竞争的学 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重视引导学生以自主、 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和老师一起和文本实现多边互动交 流,目的是让学生积极地、富有创意的去认识文本,自然而 然的进入文本,在阅读鉴赏中自行发现,自主建构文本意义。 新课标提倡让学生学会自主与合作的学习方式。综观整堂课,张老师引导学生以读贯穿始终,很好的完 成了预设目标。分析其原因,有以下几点:1、课堂学习的目标是具体细化、目标明确、操作性强。 学生经过一定行动,能够顺利实现目标。2、问题预设形式简洁,内容的延伸度大,有利于学生 展开积极的思考。而且最后呈现出来的答案各有特色,只要 合理,均能成立,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带来成功感。3、以微信的形式贯穿课堂始终,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 参与热情和表达欲。4、各个环节之间的衔接自然。教师的语言充满语文特 有的“美感”。在点拨、评价环节有激励性、启发性。当然,我个人认 为还有需进一步做好的方面:1、对文章的写作技巧,要进行归纳整理,落到实处。2、学生的互助学习决不能仅仅流于形式,学生在合作 探讨中不仅仅是几个人簇拥在一起,各抒己见,滔滔不绝, 学生也应该在倾听,在交流,在反思,在纠正,在质疑,这 样的互助才是更有效的。自己应该在小组互助的有效性上做 进一步的规范和指导。3、老师的指导与评价要更及时,更具体,更有价值。4、时间有限,学生展示的机会还是太少,如果给学生 展示机会与时间,他们学习文章的积极性会更高。3、教师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材对学生来说不仅是掌握,更重要是运用,让教材成 为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工具,由“教本”转为“学本”。 贺贵山老师在本节课教学中,真正把教材当作了资源,根据 教学需要,调整了教材顺序。4、教师不再独霸课堂,留下时间和空间给学生。老师“讲”的时间在减少,给学生留出更多自主学习的 时间,自己思考、理解的空间,师生互动有序,课堂效率提 高。5、灵活组织、调控课堂,波澜不惊中见智慧。刘洋的复习课上,能够在学生区域地理知识一穷二白的 基础上,“授人以渔”,讲方法、理思路、归纳模式和规律, 有讲有练,突出重点,让学生真正做到学懂学透一个区域可 以面对全世界的任何区域,实属不易。教研室鲁老师听过课之后,提出建议,把预习的环节提 前布置给学生,课堂上让学生更多地讨论和回答,不断更新 教学理念,只要学生能自己解决的问题,老师绝不插手,以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总之,在素质教育的今天,新课程改革已经实施了两年 的前提下,我一定通过各种学习渠道,努力钻研新课改的精 神,把新课改的精神应用到我的教学中,进一步发挥学生自 主性、探究性能力。努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 学生的各种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兴趣, 让学生在兴趣的引导下,在愉快的氛围下学习。我一定在今 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断自己的业务素质,不断改进自己的教 学方法,做一名合格的素质教育的先锋。2 .网络研修观评课总结报告篇二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具有估算能力能使人对 数量及时间和空间等有整体性、全面性和概括性的认识”。 课标对不同学段的估算教学也提出了明确的目标:“能估计 运算的结果,并对估算的合理性做出解释;能结合具体情况 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 能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养成估算的习惯。”落实估算教学 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头上,而应实实在在,从思想上重视起来, 从行动上研究起来,从方法上指导起来,从意识上培养起来。尊重学生的发现,引导其“再创造”。当我看见吴老师 亲切、自然的和孩子们互动时,我心为之一颤。吴老师尊重 每一个学生的发现,她允许学生用不同的速度去探究和获取 知识,学生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学数学,她从不轻易地 去否定学生的选择和判断,也不强迫学生去认同。这一点, 是我最难学会的。在观看视频的间隙,我留意到了这样一句 话:“一个好的数学教师,总是把一些概念、规律纳入'待 解决的问题'情境之中,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思维空间,引导 他们自己去'再创造'J允许学生说出自己的语言,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为学生探索新知创造了条件。吴正宪老师的课具有鲜明的特 征:让学生根据自己对每种估算方法的理解,给这种估算的 方法取个名字。例如:小估、中估、大估、大小估、四舍五 入估。增强了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不断探索,不断学习的 兴趣。她的课堂充分体现了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围绕如 何构建有效的数学课堂,精心组织教学素材,灵活选择教学 方法,巧妙预设教学过程。在课堂上,教师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 合作者。在教学过程中,吴正宪老师非常了解儿童的心理特 点。在她的课上有疑问,有赞许,有笑声,整个课堂都充满 了宽松的学习氛围。全体学生自始至终地参与了学习的全过 程,通过交流、发现、辨析、整合,终于获得了共识。值得 一提的是,在讨论和交流的过程中,使学生学会了倾听、接 纳与评析,这对完善学生的人格,意义是深远的。从这些细节处,可以看出吴老师治学的严谨,对待教学 的细致、对待学生个例的特别关注,都能显示出的大智慧。 而加想起自己在课堂上常常会忽略这些细节,反思一下自己 的行为虽然对新课标、新教材有一点认识,每节课还在尽力 去体现新的教学理念,但还是总以传授知识为主,对学生的 发展关注还是不够。课堂上不能显现出这种大气。吴老师这 种“大气”的数学,才是一种“发展孩子”的数学。我想在今后的要工作要善于积极地学习、思考,更善于 从他人身上汲取优点和经验,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并通过 不断地反复的实践、反思、学习、探讨逐渐提升自己的专业 素质,最后达到了 “心中装着大数学,才能上出大课堂”的 境界。3 .网络研修观评课总结报告篇三看了这一课,给我的感受是:让学生在活动与交流中学 习。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材为主要依据,采取启 发引导自主探索的方式,帮助学生把握学习重点,突破学习 难点。一、在情境中引入情境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情感的诱因,是教学活动的 平台,有利于激起兴趣,凝聚注意力,激活已有经验、形成 思路策略,引发自主活动。二、在观察中感知课堂上教师的引导作用体现在向学生提供一定的学习 材料,让学生通过观察获得感性知识,丰富学生的表象。平 均分一个物体是学生已有的知识,让学生在观察中说出分数 唤醒原有知识和经验为学生创新作准备。三、在实践中体验由于数学知识具有抽象性的特点,而小学生的思维是直 观多于形象。采用动手操作,能帮助学生借助直观建立表象 而形成概念。四、在交流中内化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教学内容和学生之间 交往互动的过程,课堂主要是通过沟通实现的。在这个过程 中语言和阅读起十分重要的作用。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有序的操作有利于学生形成清晰流 畅的思路,发展学生的思维。课堂上,我非常重视学生将操 作活动的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发表自 己的想法,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和能力。引导学生用语言来 表述自己操作的结果,促进了语言与思维的融合。我们可以 看出在这样探究的课堂上,学生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和积极 性,出现了矛盾的冲突、思维的碰撞和灵感的火花,教师也 获得了意外的收获。阅读是学习的重要方式,我还十分重视学生自学能力的 培养,学生的自学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可以是课堂前的也可 安排在课堂教学之中,这节课我是把它安排在学生探索活动 之后,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实现与文本的对话,用经典的知 识体系丰富自己在操作中的体验,深化。五、在练习中发展知识和技能依然是新课程的教学目标之一,我们要让学 生通过知识技能的学习来促进学生自身的发展,课堂上我很 注重让学生运用知识解决相应的数学问题,我整合教材内 容,优选练习题,采用不同形式练习学生练习让学生在练习 中发展(巩固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促进积极的情感)。六、在游戏中延伸常见的数学游戏往往是用于调节课堂气氛,我认为好的 数学游戏还应溶知识性、思维性和创造性于趣味之中,我设 计了个游戏拓展了学生的知识,引领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动 机。4 .网络研修观评课总结报告篇四认真观看了聂大庆老师执教的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 的、崔美华执教老师的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和郭艳红执 教老师的威尼斯的小艇三节课,感受最深的应是三位老 师在语文教学中“读”的把握。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 指出“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是培养学生写作能 力的重要基础。”这就要求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贯彻“以读为 本”的理念,返朴归真,让朗朗的书声回到教室。三位老师 的语文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通过通读、细读、品读、 诵读等多种形式的读,以达到感知课文,理解课文,体悟情 感,积累语言的目的,完成学生个体阅读的全过程,将“读” 贯穿于语文课堂教学之中,也真正体现了语文教学的“以读 为本”。聂老师执教的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是义务教育课 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八组的开篇文章。在导 入环节上,聂老师首先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自由朗读课文并找 出季老先生旧地重游时对德国的评价:“多么奇丽的景色! 多么奇特的民族!在学生整体感知的基础上,选择季老先 生由衷的感叹“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为切 入点,引导学生通过朗读、默读、诵读等多种阅读方式来理 解文本,在以读为主的过程中开展角色体验,情境想象等多 样的言语训练,深入感受德国景色的奇丽。为了让学生理解 文中蕴含的“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精神,聂老师采用的 教学策略是紧紧抓住“多么奇丽的景色!”与“多么奇特的 民族! ”这两个句子,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文本,找出能 体现德国景色奇丽与民族奇特的句子,以此作为教学的两根 主线贯穿于整个教学之中。在教学中,聂老师紧紧抓住“奇 丽”与“奇特”两个词语让孩子们快速默读课文,划出最能 体现德国景色奇丽和民族奇特的句子,让学生通过自由朗 读、指名读、个人感情朗读等多种方式充分感受和领悟德国 花美、景美、人更美。聂老师还灵活采用“欣赏画面入境, 品读想象中生情,深读积累中拓展”等教学方法,合理利用 课外及多媒体资源,介绍德国秀美景色及作者,让学生对德 国有个初步的认识,在接下来的具体教学中,尽力引导学生 去想象场面情景,设身处地地去读、去想;在学习第三自然 段时,聂老师紧扣“皖紫嫣红”、“花团锦簇”等词语,反复 品读这一段文字的时候,更是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让学生 在读中想象,在想象中品读,在品读中悟情。以及之后的角 色体验,深入读书,都在尽力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想象场面 情境。聂老师根据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阅读教学的重点是 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这一要求, 结合本单元的主题和教学重点,力求做到以学生为主、以读 书为本,充分利用一切教学资源来培养学生阅读兴趣、习惯, 提升阅读感受、理解能力,感悟人间真情、学会做人,从而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崔老师执教的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是苏教版五年级上 册第20课,课文记叙了明末清初史学家谈迁在困境中前后 两次撰写明史国榷的感人故事,表现了谈迁在逆境中不 屈不挠、持之以恒的坚强意志和毅力。本文的语言有两大特 色:运用数据和大量的四字词语,因此在教学中崔老师抓住 这两个方面来引导学生体会。颇有感受的地方就是崔老师引 导学生对第一自然段数字的解读,学生通过朗读、交流讨论, 在崔老师的引导下去感悟数字背后的意义和价值,让学生体 会一部奇书诞生的艰辛。学生在直观、形象的数字中,获得 了阅读感官,得到了阅读感悟。在此基础上,崔老师不失时 机地把学生引领到接近生活的感受中,让他们在形象感悟中 解读文本。课文第一自然段最后一句话中,连续用了 “20多 年”、“6次”、“50多岁”、“400多万”等数字,从不同的角 度表现了谈迁治学的刻苦和信念的坚定。崔老师引导学生紧 紧抓住这些具体数字展开读书感悟。让学生与数字对话,尽 情抒发自己的个性感悟,理解隐含在数字背后的谈迁的精神 和情感。通过读书感悟,让抽象的数字形象化、具体化、情 感化,读到语言背后的精彩。从而进一步体会谈迁在逆境中 不屈不挠、持之以恒的坚强意志和毅力。同时,崔老师的扣 词导读,感悟形象,紧扣“信念”、“厄运”、“打不垮”等课 文中的关键词,前后联系,在多样的阅读中(如浏览、用心 去读、朗读、引读、范读等)中感悟了谈迁这一人物形象。 如致命的打击(第2节)引读,在对话中在深入地解读的基 础上,螺旋式地引导学生读文本,从而把人物形象展现出来。崔老师在教学中还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通过朗读感 悟,明白四字词语的意思,以及在句子中的作用。例如第四 自然段中写谈迁为了让新国榷更加翔实精彩而付出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