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民宿发展情况调研报告.docx
乡村民宿发展情况调研报告乡村民宿,是位于乡村内,利用村(居)民自有住宅、 集体房舍或其他设施,民宿主人参与接待,方便客群体验当 地优美环境、特色文化与生产生活方式的小型住宿场所。它 植根于乡村,发展于乡村,造福于乡村,是乡村产业兴旺的 重要抓手,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利用春节返回X市XX 县探亲返友时机,对乡村民宿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 研情况报告如下:一、基本情况“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民宿正在成为当下旅游市场热点。XX县位于XX省中部偏西, 东邻x,南接永新,西与莲花、xx交界,北和X、分宜接壤。 三面环山,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形南宽北狭,东短西长。武功山脉主峰金顶海拔1918. 3米,是xx省境内最高峰。该 县民宿主要集中在武功山风景名胜区和羊狮幕风景名胜区。近几年来,该县探索“集群+托管” “民宿+公司” “政+ 企+村”等民宿经营新模式,实现资源整合、集群发展,对 成功创建甲、乙、丙三个等级的品牌民宿,分别给予10万、8万、5万元的资金奖励。截至目前全县共创办民宿120余家,xx年新增32家,打造了点福、慕景、遇见山、朴宿拾 光等一批民宿品牌。二、发展民宿经济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一)行业引导滞 后。一是规划滞后。目前,还没有市级、县级层面的民宿发 展规划,对民宿发展还缺乏统筹谋划。武功山风景名胜区和 羊狮幕风景名胜区是当地发展民宿的重点地区,目前也未见 形成自己的指导性规划。一些想做民宿业主反映,不知道民 宿到底要办在什么地方,不知道民宿到底该怎么搞。二是协 调推进滞后。民宿发展涉及不同层级和公安、消防、旅游、 环保、市场监管等多个部门,目前还未形成协调推进机制。(二)民宿内涵不足。一是功能单一。当地民宿在经营 业态上普遍存在整体层次不高,主要以家庭经营为主。虽然 有些民宿提供了采摘、休闲等附加项目,但大部分民宿只有 “吃、住”功能,还停留在基础、单一的经营业态层面。二 是特色不明显。重模仿、轻创意,多数民宿在建筑形式、装 修风格、经营内容上没有自己的特色,“千房一面”“千家一 色”的现象普遍,在视觉和体验上容易让人产生“审美疲劳”。 三是文化底蕴体现不够。当地民宿在文化赋能方面还有欠 缺,缺少面上的文化影响。一些业主就民宿办民宿,没有利 用、融合当地民俗文化和历史文化,所办的民宿缺少文化特 点和文化“故事”,显得内容空乏、浅薄,不能给客人留下 精神层面的充实、享受和回味。(三)经营条件有欠缺。一是公共服务配套设施不完善。 随着宜遂高速通车并在XX境内设羊狮幕和武功山南出口, 全域旅游人数将大幅增加,但还有不少连接民宿的道路没有 修好、公交不通和服务不到位、民宿区域没有污水处理设施 等情况。二是建设与标准要求有差距。目前大部分民宿均是 利用村民住宅改造,单消防要求方面就很难满足要求。因此, 很多民宿还不能取得由公安部门审发的特种行业许可证。三是土地难题。新建、改建和扩建民宿,有的还存在土地供 应问题。三、发展民宿经济的对策和建议(一)加强引导,推进 民宿有序发展。一是融入相关规划。根据XX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 进民宿健康发展的意见要求,充分考虑自身资源优势、产 业发展条件、乡土文化特点等因素,将民宿发展融入经济社 会发展规划,作为乡村振兴、发展全域旅游的重要内容,做 到对民宿发展有规划、有目标、有布局、有措施。三是实行 协调推进机制。重点区域可形成领导小组形式的协调推进机 制,统筹推进民宿发展工作,做到推进“一点”,带动“一 片”的效果。相关主管部门要发挥工作主动性,落实具体的 工作措施。(二)丰富内涵,打造民宿核心竞争力。一是丰富业态。大力发展“民宿+”新业态,将民宿与 农业、林业、水利、体育、康养、文化、商贸、餐饮、互联 网等产业相融合,形成休闲观光、运动娱乐、民俗体验、康 养保健、研学培训等新业态,完善民宿发展链条,提升民宿 价值。二是提升特色。在“做浓乡愁、做亮'主题、 做优'品质"方面下功夫,争取让每一家民宿都有自己的 特点,每一区块民宿都有自己的特色。逐步形成民宿的窗口 效应,通过民宿,让客人了解、体验地方特有的民俗风情、 饮食风格、人文和自然风貌等内容。三是凸显文化。充分利 用当地文化,挖掘传统村落、传统民居、革命遗址、宗教圣 地、地质公园、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将民俗、红色、宗教、 地理等文化元素植入民宿。以文化概念引领,给民宿以文化 标记,形成不同文化标记的民宿群落。(三)完善条件,提升民宿发展水平。一是加快配套。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等工作,不断完善民宿区域内水、 路、电、气、网、污水处理、公共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改 善总体环境,增强客人便利性、舒适感、安全感。二是遵从 标准。开展民宿达标工程,动员民宿业主按照国家标准要求 对自身的设施设备进行改造升级。相关部门加强对民宿服务 质量、食品卫生、消防设施、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监管。三是 解决用地。积极盘活乡村闲置宅基地和房屋、场地,结合农 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解决民宿用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