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2024年怎么写二年级数学教案.docx

    • 资源ID:96885368       资源大小:28.55KB        全文页数:2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24年怎么写二年级数学教案.docx

    2024年怎么写二年级数学教案 怎么写二年级数学教案(通用7篇) 怎么写二年级数学教案要怎么写,才更标准规范?根据多年的文秘写作经验,参考优秀的怎么写二年级数学教案样本能让你事半功倍,下面分享,供你选择借鉴。 怎么写二年级数学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 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乘法表示的意义,从情境图中提出有关乘法的数学问题,列出乘法算式进行计算,从而进一步地体会乘法的简单应用。 2. 在具体的情境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交流的意识与能力。 养成教育训练点: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 教学重点: 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乘法所表示的意义,能够列出乘法算式进行计算,体会乘法的简单应用。 教学难点: 理解乘法表示的意义。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活动一 1. 创设情景:在美丽的地球上,有很多可爱的小动物与我们朝夕相处。瞧!它们来了!(多媒体演示:各种小动物慢慢走来。) 2. 选出自己最喜欢的小动物,讲一讲关于它,你在画面上看到些什么。 3. 独立思考:提出关于数学方面的问题。(教师个别辅导) 组内交流。 在组内交流自己的问题,并请人或自己解决,再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全班交流:将你们组里的问题告诉大家,引导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乘法问题上。 教师板书个别问题,并以学生的姓名命名,激发兴趣。 4. 讨论:小兔子一共有几个萝卜? 学生可能出现加、乘两种方法,让学生再次感受乘法运算的简便性,并回忆乘法各部分的名称。 质疑:算式3×4=12(根)中,3是从哪里来的?4表示什么?12呢? 5.“连一连” (1)由学生独立完成,有问题的可与同桌或老师商量。 (2)提问:你发现了什么? 生1:“6+3”没有吃到水果。 生2:桃子表示3个6,松果表示6个3,但都可以与3×6,6×3连起来。 生3:桃子和松果同样多。 活动二 1.“说一说”:学生以看图讲故事的方式理解图意,再试说算式。讨论:你发现了什么? 生1:四幅图都可以用2×3或3×2来表示。 生2:有的表示2个3,有的表示3个2,还有的既表示3个2,又表示2个3。 师:对!它们都可以用2×3来表示。 2.“摆一摆,说一说”:先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实物,再出示算式。 (1)讨论:3×2表示几个几?动手摆出两种摆法。 (2)由“小老师”出题,其他同学动手摆一摆,并与同伴说一说。 3.“接力赛” (1)出示“练一练”第一题的两个画面。 (2)小组接力完成:一个说图意,一个列算式。 一个说还可以怎样写,一个评价是否可以得到“智多星”。 活动三 1. 出示超市中商品乱放的场面,提问:这样的地方你们喜欢吗?该怎么办? 2. 学生口述,多媒体演示。 3. 以小组为单位,帮售货员阿姨清点货物。 4. 交流评价:老师这里有一张货物清单,看一看,你们点的对吗? 活动四 生活中,哪些问题可以用乘法解决?与同伴说一说。可以引导学生从身边熟悉的事情说起,如: 每件衣服用5个扣子,4件衣服用几个扣子? 学生每提出一个问题就列出算式并计算结果,此题可以在同桌之间进行,互相提问题并检验对方的计算结果。 课堂小结: 这节课后,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给这节课起名字。 板书设计: 动物聚会 一共有多少个胡萝卜? 3×4=12(个) 或 4×3=12(个) 一共拿了多少个松果? 3×6=18(个) 或 6×3=18(个) 一共有多少个桃子? 3×6=18(个) 或 6×3=18(个) 一共有几只小鸟? 3×3=9(只) 怎么写二年级数学教案篇2 100以内加减混合本节课是学生在20以内加减混合运算和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用已有的知识能够解决问题。 通过学生熟悉的公共汽车上下车人数的变化这一情景导入新课。公共汽车上原来有67人,到南山站后,下来了25人,又上去了28人。现在有多少人?学生都有乘公交车的经历,所以理解起来非常容易。学生可以很快的列出算式:67-25+28=解决现在有多少人。对于计算,这类加减混合式题是在连加、连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由于运算顺序与连加、连减的顺序相同,所以教学时让学生进行类推,学生可以自主的应用前面所学习的笔算的方法列两个竖式解决,然后让学生自己想简便写法的竖式,最后老师再强调这个简便写法要注意的地方。这里很容易忽视引导学生67-25这一步求的是到站下车25人后,车上还剩多少人,42+28这一步求的是上来28人后,车上现在有多少人。我发现学生对于单纯的计算可以模仿老师或者例题可以学会,算理学生也能理解,但是计算是为了解决问题的,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经常会把计算跟解决问题分开了,或者列出算式就开始教怎么算,其实每步计算的时候,我们都该引导孩子这步是解决的什么问题。这点是我要反思的地方。我们不能为了计算而教计算,现在的孩子刚刚开始接触解决问题,可以先把这个问题分析清楚,计算可以慢慢的教,我们还是要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 怎么写二年级数学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让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 3、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重点难点: 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准备: 圆形、正方形、三角形、曲别针、铅笔、橡皮等。 教学过程: 一、 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谈话:老师想要知道这本数学书的宽是多少,你们能帮助老师想想可以用什么办法? 学生发挥想象,各抒己见。 设计意图:从学生身边的熟悉的事物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 组织活动,体验数学 (一)、组织学生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同一长度。 1、教师先明确活动的方法。 (1)、作为标准的物品要一个接一个地摆放,要放平摆直。 (2)、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每人从四件物品中(圆形、正方形、曲别针、三角形)选取一件不同的物品去量。 (3)、量好后四人小组交流汇报自己量的结果,并思考:为什么都是量数学书的宽,而量出的结果却不一样呢? 2、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汇报。得出:因为选用的是不同的物品作为标准测量,所以量的结果不同。 4、让学生选用同一物品进行测量的学生展示他们测量的结果。 由此得出:要想得到相同的结果,应选用同样的物品作标准进行测量。 (二)、组织学生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不同的长度。 1、让学生选用不同的物品(如橡皮、铅笔、曲别针或用手等)去量桌子、铅笔盒等物体的长度。 2、交流展示学生测量的结果,启发学生提出问题。 如:为什么数学书的宽是5个曲别针的长,铅笔盒是5块橡皮的长,但它们并不一样长? 为什么桌子比铅笔盒长,但桌子才4根铅笔长而铅笔盒却有5块橡皮长呢? 引导小学生体会到:因为选用不同的标准去量,它们的长度不同,所以测量的结果可能会与事实不符。 让学生用同一物品(正方形)作计量单位去量不同长度的物品看结果如何, 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设计意图:教学从两个方面来组织帮助学生认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先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去量数学书的宽,再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不同的长度。由此引起认知冲突,体验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三、 练习巩固,实践应用 1、做一做第1题,学生看图直观地判断每种蔬菜大约有几个方格那么长。 学生先独立完成,再交流。 如果学生看不清最上面的几种蔬菜的右端对准哪个方格,可以用尺子对准方格的竖线比一比。 2、做一做第2题,让学生用铅笔去量桌子的长、高,量凳子的高。 明确量的方法与前面有所不同,不再把作标准的物品,一个接一个地摆放来量,而是让学生用一个物品,一次接一次地进行测量,看所量物体的长度有几个这样的物品长。 3、做一做第3题,学生直观看图,先估计所测物品大约有几个立方体长,再用上一题的方法在脑子里测量。 如果学生看图测量有困难,也可以让学生用立方体实物进行测量。用实物测量时都要提醒学生注意量的方法:实物的左端应与所量物体的左端对齐,这样量出的结果才比较准确。 设计意图: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实际练习,让学生在具体活动中再次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四、 课堂总结 今天的数学课,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你想说什么? 五、 随堂练习 怎么写二年级数学教案篇4 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材第13页例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初步理解除法的含义;认识除号,会写、会读除法算式; 2、经历看一看、说一说、分一分等数学活动,掌握用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的方法; 3、感受用除法表示的抽象性和概括性,体会所学内容的价值。 教学准备:课件、小棒、练习本 教学重点:理解除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除法算式与平均分活动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新知 1、谈话。 师:同学们,谁知道我国的动物国宝是什么? 生:大熊猫。 师:回答正确,我们班的同学真聪明,现在小精灵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晶晶是一个可爱的大熊猫,它十分好客,今天它请来四个小伙伴来它的家里做客,它给每个朋友都准备了竹笋作为午餐,可是,晶晶该怎样把竹笋分给他的朋友们呢?你们知道吗? 生:平均分。 2、提出问题。 师:那好,现在我们来看一下黑板(出示例3课件),晶晶想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个盘子应该放几个呢?请大家帮晶晶想一想。 3、开展活动,解决问题 师: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平均”是什么意思呢? 生:平均就是每个盘子里放的竹笋同样多。 师:回答正确,我们班的小朋友真棒,那接下来,我们用小棒代替竹笋,用4张纸表示4个盘子,请同学们亲自动手来把这些竹笋平均分一分。(请一名同学来上台演示一下) 师:谁和他的分法不一样?(提问两名学生)有的同学一个一个地分,有的是两个两个或者三个三个地分,但是无论怎样分,结果都是一样的,每个盘子里放几个竹笋? 生:每个盘子里放3个竹笋。 师:请大家回忆我们的操作过程,结合图说一说这幅图(课件)表示的含义。 (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3个) 师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板书: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3)个。 (设计意图:利用生动的生活情境和平均分的实践活动,激活学生已有的平均分的活动经验。再通过直观图,使学生建立平均分竹笋的统一表象。最后结合图对平均分竹笋的活动进行语言表征。这些活动都为学生建立除法概念做好充足的准备。) 二、学习新知(除法意义的学习) (一)认识除号,读除法算式 1、自主尝试,算式表征 师:你能将“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3个”这件事用一个算式表示出来吗? 学生尝试,教师收集典型案例并展示,请典型案例同学说一说算式所表示的含义。 师:同学们写的算式尽管形式不同,但都想表达同样的含义,就是“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3个”。 (设计意图:通过让每个学生进行算式表征的再创造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同时在不断的交流比较中,突出算式所表达的含义) 2、引入除法 师:大家写的算式各式各样,但是不加说明,别人不一定明白你要表达的意思,怎么办呢?在数学上统一用除法来表示。 师板书:12÷4=3 除号 师(指板书):这个符号是除号,这个算式读作:“12除以4等于3”(师完成板书)。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是“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师板书课题)。 (二)除号的由来(渗透数学文化,深化除法的含义) 师:1659年,瑞士数学家拉恩在他的代数一书中,第一次用“÷”表示除法。“÷”用一条横线把两个圆点分开,恰好表示平均分的'意思。 (三)理解除法算式的含义(体会算式中的数与平均分的对应关系) 师:谁来说一说12÷4表示什么? (12÷4表示把12个竹笋平均分到4个盘子里) 师:这个算式中的12、4、3分别表示什么? (12表示有12个竹笋,4表示平均分到4个盘子里,3表示每个盘子里有3个竹笋) (四)改写中深化除法意义的理解 师出示课件上由例题改写的3道题 1、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2个盘里,每盘放()个,除法算式 2、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3个盘里,每盘放()个,除法算式 3、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6个盘里,每盘放()个,除法算式 三、练习深化除法意义的理解 (一)基本练习 1、读出下列除法算式,说一说算式的意思。 8÷4=2读作:8除以4等于2;9÷3=3读作:9除以3等于3; 6÷2=3读作:6除以2等于3;15÷5=3读作:15除以5等于3; 16÷4=4读作:16除以4等于4。 2、课件呈现教材13页做一做第1题 师:谁能说一说这幅图表示的含义? 师:请同学们动手用连线的方式来分一分并写出除法算式。 师:根据分的结果,大家写出了除法算式15÷5=3 师:谁来说一说15÷5=3表示的含义? 师:看来我们班的同学都已经理解了除法算式所表达意思,真不错。 四、课后作业 作业:第15页练习三,第13题。 怎么写二年级数学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通过实例,体会生活中有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2、通过认计数器数正方体等操作活动,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千”,并了解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 3、通过“摆一摆”“数一数”等活动,对大数有具体的感受,发展学生数感。 4、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教学重点: 1、体验生活中的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 2、学生在自主探索中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千”,并了解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 3、通过教学情景,使学生对一千有具体感受。 4、让学生理解并熟记千以内数位顺序。 教学难点 : 1、学生自主探索认识“一千” 2、理解千以内的数位顺序。 教学教具: 多媒体课件,计数器,正方体 教学准备: 安排学生提前调查:生活中都有哪些大数。 教学过程: 一、欣赏图片(课件) 师:我们身边有很多比100大的数,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生活中的大数(板书课题)请把你找到的大数和你的同桌说一说。谁愿意跟大家分享一下你找到的大数。生自由发言。 二、认一认 1、师拨数,学生认。例如:120、345、756、892、990、995、等等。 2、指名到前面拨,下面学生认。 3、同桌之间一人拨数,一人认读。 4、请几组同学到台前展示。 三、探索新知 1、(出示计数器9)师:请同学们看一下,这个数怎么读,再添一个珠子是多少? 生:是10。师:也就是我们学过的10个一是10,或1个十是10(板书)。 师拨99,这个数是多少?再添一个珠子是多少? 生:100。师:你能用我们学过的知识说出100怎么表示吗。 生:100个一是100,也可以是10个十是100(板书) 师指名展示。(学生边讲解边展示)再添一个珠子个位就满十了要向十位进一,十位上的9加进位的一又满十了,再向百位进一。所以是100。 师:999这个数怎么读,再添一个数是多少?同桌或小组同学之间拨一拨,说一说。 2、全班交流。(你是怎么想的又是拨的能跟大家分享一下吗?) 今天我们认识了“千”请同学们看一下计数器,千位数是一个四位数,从右边数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第四位是千位。(板书)相邻数位之间的关系是十进制。 (二)出示课件大正方体图 1、你能估一估这个大正方体中有多少个这样的小正方体吗? 2、我们一起来数一数。讨论数的方法。(如果学具不够,可以借助附页二中的图片摆一摆) 3、按照一定的顺序数一个大正方体中有多少小正方体。 总结方法:一个一个地数,数10个是1条。一条一条地数,数10条是一片,一片有100个。一片一片地数,数10片有10个100,10个100加起来是1000。也就是说10个百是一千。(板书) 四、数一数 (一)同桌互相数一数,从887数到1000。方法不限。 师:如果一百一百地数,下一数是什么?生:987。(对于有困难的学生可以借助计数器) (二)游戏开火车数数 1、师说一个数,一个一个地数每个同学数一个。一直数到一千。 2、从750开始,5个5个地数,数到一千。 3、从500开始,10个10个地数,数到一千。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一千,并且有了初步的认识,请同学们回去以后在生活中找一找一千可以表示哪些物体?多大是一千?我们下节课将继续学习。 板书设计: 生活中的大数 数一数(一) 10个 一是十 10个 十是一百 10个一百是一千 1 0 0 0 千 百 十 个 怎么写二年级数学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会解决含有减法的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独立地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进一步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3、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 会解决含有减法的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寻找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 教学资源: 例题插图,投影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小兔妈妈买了10个萝卜,小兔一天吃了7个,还剩下几个? 2、小免妈妈买了10个萝卜,小兔上午吃了2个,下午吃了5个,还剩下几个? 小结:刚才的题目,都是求它吃了几个后还剩下几个,大家都反应很快,真是不错。今天我们就要用刚才这股热情来解决一些实际。 二、互动探索 出示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 1、教师引导:图书馆里的书架上共有民间故事书185本,上午借出36本,下午借出52本。 根据这些信息,你准备解决什么问题呢?怎么解决呢? 对于学生的回答要进行评析。 教师引导:要解决“还剩多少本这一问题该怎么办? 你能想一个办法吗?想好后试着将算式写在自己的本子上,然后和你的同战术交流交流。 根据学生回答进行板书: 185-36=149(本) 36+52=88(本) 149-52=97(本) 185-88=97(本) 教师追问:你们是怎么想的? 2、组织学生观察、讨论、比较 重点突出每种解法先算出的表示什么。 3、小结: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先算出上午借出36本后还剩下多少本?也可以先算出上午和下午一共借出了多少本,再求还剩下多少本? 这样从不同的方面,选择了不同的方法进行解答,但得到的结果是相同的。这两种方法都是正确的,我们在解决有些像今天所碰到的这类问题时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来解答。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中第1题 出示情境放大图。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后独立解答。 完成后同桌之间互相交流解答时怎样想的,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指名回答后小结:买东西如果在一个柜组中购买的一般先算出所购物品一共需要用多少钱?这儿就是先算出一件上衣和一条裤子共用多少钱,再算出应找回多少钱? 2、完成“想想做做”中第2题。 出示情境图。学生理解题意后独立解答,指名两个板演。 集体评析。让板演的同学说说解答时是怎样想的,为什么这样算,先算什么,后算什么。 3、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出示情境图。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小朋友做了哪几种颜色的花。 做了黄花24朵,紫花15朵,做的红花呢?那么做的红花跟黄花、紫花有什么关系? 现在你能列式求出做了多少红花吗? 独立解题。指名口答,解题时是怎样想的。 四、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有什么新的想法? 五、综合运用 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怎么写二年级数学教案篇7 1.通过具体的例子,结合实际操作,使学生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 2.结合小数乘法的意义,使学生能够计算简单的小数乘整数。 3.通过探究小数乘整数计算方法的一系列活动,培养学生的类推迁移、联想转化等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 小数乘法的意义是在学生已经学习过“元、角、分与小数”、“小数的意义”、“小数的加减法”和掌握了“整数乘法的意义”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在整数乘法意义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扩展。 我所抽班级学生有73人。这班孩子从一年级开始就使用北大(版)教材,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对于列出小数乘法算式以及得出结果,学生不会有任何困难,关键在于学生能否联想到整数乘法的意义,然后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述出小数乘法的意义。所以针对这一点,我打算利用小数加法的复习题,引导学生观察,使学生运用类推、迁移的方法来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 一.复习引入 1、小数的意义:0.2 0.05 (学生口答) 2、小数加法:0.6+0.6 0.8+0.8 0.2+0.2+0.2 0.4+0.4+0.4 0.1+0.1+0.1+0.1+0.1 (1)学生口算 (2)你发现了什么?(都是求相同加数的和) (3)你有什么想法?(可以用乘法计算) 3、揭示新课: (1)0.2+0.2+0.2,用乘法怎样表示?为什么这样列式,你是这样想的?0.2×3表示什么意思? (2)0.6+0.6,用乘法可以怎样写?0.6×2表示什么意思? (3)剩下的几道怎样用乘法表示?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4)这些乘法算式与我们前面学的乘法有什么不同?(是小数乘法) 4、归纳意义: 小数乘整数表示什么呢? 二.探究算法 1、请大家想办法算出0.2×3的积。 (1)学生独立思考并计算。 (2)同桌交流算法。 (3)全班交流: A.连加法:0.2+0.2+0.2=0.6 b.联想、转化:0.2元=2角 2角×3=6角=0.6元 c.画图法:你是怎样画的?为什么要画3个0.2? d.推算:因为2×3=6,所以0.2×3=0.6 e.还有不同的吗?(略) 2、小结:只要适合自己,就是的! 三.巩固拓展 1、填一填 0.8+0.8+0.8=( )×( )=( ) 0.3+0.3+0.3+0.3+0.3=( )×( )=( ) 0.1+0.1+0.1+0.1+0.1+.=( )×( )=( )(10个0.1) 1.2×2=( )+( )=( ) ( )×( )=( )+( )+( )+( )+( )(可以怎样填?你发现了什么?) 2、算一算 2×0.4 0.3×0 3×1.1 9×0.8 0.6×4 5×0.2 0.7×1 3、文具店里的数学问题: (1)买4块橡皮多少元? (2)买3支铅笔多少元? (3)买2把尺子多少元? (4)任选一种文具,你还能提出一步计算的乘法问题吗? 四.阅读质疑 (1)阅读教材3839,把书中内容补充完整。 (2)还有不懂的问题吗? 五.全课小结:你有哪些收获? 第24页 共24页第 24 页 共 24 页第 24 页 共 24 页第 24 页 共 24 页第 24 页 共 24 页第 24 页 共 24 页第 24 页 共 24 页第 24 页 共 24 页第 24 页 共 24 页第 24 页 共 24 页第 24 页 共 24 页

    注意事项

    本文(2024年怎么写二年级数学教案.docx)为本站会员(w***)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