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促织》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docx
-
资源ID:96886807
资源大小:35.66KB
全文页数: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语文】《促织》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docx
教学设计课程基本信息学科语文年级高一学期春季课题促织教科书书 名:普通高中教科书 语文 必修下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9年12月教学目标1.复述小说情节,掌握主人公成名的心理变化过程,把握其跌宕起伏的离奇特点;2.通过与史实的比较阅读,体会小说“虚构”与“真实”的关系,并在中西小说的结局形式比较中体会不同的审美差异;3.结合作者的人生经历,体会其创作意图,明确其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及对底层百姓的同情。教学内容教学重点:1.关注小说情节中突转的地方,并能分析其离奇的特点;2.探究小说结尾的用意,分析作者为何要以喜剧的形式收尾。教学难点:1.理解小说的寓意,体会作者的创作意图,明确其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及对底层百姓的同情。教学过程导入:何为促织?“明月皎夜光,促织鸣东壁。”古诗十九首·明月皎夜光“趋织鸣,懒妇惊。”幽州谚语“谓其声如急织也。”晋人崔豹古今注活动一:梳理情节,分析人物1、小说以“促织”为核心演绎出一个清晰完整的故事,请根据以下提示,紧扣“促织”来梳理小说情节。2、全文围绕促织的得与失,作者刻画了成名的心理变化,请结合原文概括在“失促织”和“斗促织”情节中成名的心理变化。3、促织情节由两部分构成:前半部分是常规虚构;后半部分是奇幻虚构,带有传奇色彩。这种传奇色彩是怎样形成的呢?4、作者为什么要虚构一些诸如“求神问卜”“魂化促织”的离奇情节?活动二:比较阅读,体悟真实1、你认为促织这篇小说是悲剧还是喜剧?2、促织的题材取自史实,比较促织与吕毖明朝小史,你更喜欢哪个结局?为什么?“宣宗酷好促织之戏,遣取之江南,价贵数十金。枫桥一粮长以郡督遣觅,得一最良者,用所乘骏马易之。妻谓骏马所易,必有异,窃视之;跃出,为鸡啄死。惧,自缢死。夫归,伤其妻,且畏法,亦自经焉。” 吕毖明朝小史3、同样是写“人变虫”,不同于西方变形记中主人公默默死去的悲惨结局,促织的结局是主人公“以促织富,裘马扬扬”的喜剧,请分析其中体现了中国文学怎么样的审美观。活动三:知人论世,探究主旨1、蒲松龄在促织结尾采用了与史记“太史公曰”一样的写法,用“异史氏曰”来总结评论,有何作用?2、有人说“文学作品往往是作者情感的代言人,是作者内心思想的外现”,请结合蒲松龄的生平,思考作者熔铸在促织中的情感。总结:蒲松龄以艺术家的敏锐目光,发现了封建专制压迫,官僚腐化荒淫,人间世态炎凉,人民苦难深重的荒诞的社会现实,以人变形为虫的故事,在更高层次上象征性地表现了人类生存境况的本质与真实。作业:如果让你来改写促织的结尾,你会怎么写,请说明理由。备注:教学设计应至少含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等三个部分,如有其它内容,可自行补充增加。 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