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双减责任督学案例.docx
案例背景:为了更好的贯彻落实省、市、区教育督导部门关于减负工作的相关指示精神,我们第四 责任督导小组,依照区教育督导室的要求和“双减"督导检测指标,对责任区的几所学校进 行监测,全面了解"双减"工作情况,搜集整理学校在"减负增效”的好经验和典型,了解 学校在"减负"过程中存在的困难、问题和建议。案例描述:在常态化的挂牌督导中,责任督学发现某校放学I:俄晚,且学生反映作业负担比较重。 这些做法与素质教育的要求是不相符合的。学校认为放学晚是为学生和家长服务,是在做好 事。在家长和学生中存在着支持与反对两种不同意见。面对这一问题,责任督学采用学校、 教师、家长、相关社区人员、学生五方共同参加的对话方式进行督导。选定对话主题为:1 .是否有必要在规定放学时间后再留学生一段时间?2 .如何看待作业负担过重?如何控制过重的作业量?对话活动中,学校首先阐述了放学后要留学生一段时间的理由:该校的很多学生家长下 班时间较晚,不能及时接学生,学生放学后无处可去。将学生留在学校是为他们提供了较好 的学习环境,并且不收件可费用,这是对学生负责,是对学生和家长提供的一种免费服务。 学校的陈述得到了多数家长的支持。但也有家长说,自己家不存在学习条件不好的问题,但由于有时老师会利用放学后辅导 课,评讲试卷和练习题,这样学生都不得不留下来,这种做法让一些家长反感。参加对话的 学生也叙说了自己的看法:留在教室,若教师不上课,自己完成回家作业,同时还可以向看班 老师问些问题或进行同伴互助式学习,肯定对自己帮助是很大的,是受学生欢迎的。但若教 师上课,学生回到家里仍然再要化时间完成作业,势必要到很晚才能休息,要影响第二天的 学习,学生肯定会认为课业负担过重的。听了家长和学生的意见,教师们也谈出了自己的想法:一是在放学后的这段时间上课, 大部分的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教学效果差,教师是在做无用功。二是布置相同的作业对不同 的学生的负担是不一样的,教师认为作业负担不重,但对某些基础稍差的学生来说可能就很 重了,课业负担的轻重是因人而异的。通过对话活动,达成了共识:放学时间,要针对不同学生实际,不能搞一刀切,要提供学 生满意的学习环境,提供适合学生的教育。针对该校的具体情况,放学后,学校要组织安排 好教师为一些自愿留下来的学生答疑解惑,尽量满足学生的需求,是有必要的。但学生离校 回家,要让家长知晓离开的时间节点;同时教师绝不能上课,确保不增加学生的负担。案例分析:通过对话式督导,学校进一步增强了规范办学的意识,认识到绝不能以牺牲学生的身心 健康来求得所谓的学业质量。教师也认为,可以采取以师批为主,自批、互批、面批相结合 的手段,促使"信息"的纵横交流。培养学生"自诊、自疗"和"互诊、互疗”的能力,养 成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的良好习惯。更要强调作业批改的激励性。要求按照启发、鼓励的原 则,书写批改评语,批语力求准确、精当、具体,富有激励性。启发性、针对性和指导性, 促使学生非智力因素向良好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