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风险评估和控制管理制度全.docx
安全风险评估和控制管理制度1目的为了明确安全风险评估和控制的职责、方法、范围和内容等,更好 地对安全风险进行评估,特制订本制度。2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安全生产风险评估和控制工作。3职责(1)总经理负责风险评估和控制的领导、组织、协调、分工等职责, 由总经理批准发布重大风险清单。(2 )安全生产与职业卫生领导小组负责风险评估和控制管理的策划、 实施、检查与监测工作;审查风险评估,制定重大风险清单,必要 时及时更新清单。(3)各部门负责本部门的风险评估和控制管理工作。4工作要求4.1 风险评估的范围危险性分值(D)风险等级危险程度>320巨大风险极度危险,不能进行作业160320重大风险高度危险,需要立即整改70160中等风险显著危险,需要整改2070可接受风险比较危险,需要注意<20轻微或可忽略风险稍有危险,可以接受5.2安全风险控制5.2.1 控制内容根据风险评价的结果及生产运行情况等,确定优先控制的顺序,采 取措施削减风险,将风险控制在可以接受的程度,预防事故的发生。5.2.1.1 制定控制措施应考虑:(1)控制措施的可行性;(2)控制措施的先进性;(3)控制措施的经济合理性;(4)企业的经营运行情况;(5 )可靠的技术保证和服务。5.2.1.2 风险控制措施类别包括:(1)工程技术措施;(2 )管理措施;(3)培训教育措施;(4)个体防护措施;(5 )应急处置措施。控制措施的制定应优先考虑消除危害,再考虑抑制危害,修订或制 定操作规程,最后采用减少暴露的措施控制风险。5.2.2 评审风险控制措施应在实施前针对以下内容进行评审:(1)措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2)是否使风险降低至可接受风险;(3)是否产生新的危险源或危险有害因素;(4 )是否已选定最佳的解决方案。5.2.3 风险分级管控5.2.3.1 风险分级选择风险矩阵(LS )法进行风险评价分级后,确定相应原则,将同 一级别或不同级别风险按照从高到低的原则划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 一般风险和低风险,分别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标示,实施分级管控。风险分级管控的要求风险分级管控应遵循风险越高管控层级越高的原则,对于操作难度 大、技术含量高、风险等级高、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的作业活动应重点进 行管控。上一级负责管控的风险,下一级必须同时负责管控,并逐级落 实具体措施。编制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在每一轮风险辨识和评价后,编制包括全部风险点各类风险信息的 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并按规定及时更新。6附则(1)风险评估定义:对危险源导致的风险进行分析、评价、分级, 对现有控制措施的充分性加以考虑,以及对风险是否可接受予以确定的 过程。(2 )风险分级定义:通过采用科学、合理方法对危险源所伴随的风 险进行定性或定量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划分等级。(3 )风险分级管控定义:按照风险不同级别、所需管控资源、管控 能力、管控措施复杂及难易程度等因素而确定不同管控层级的风险管控 方式。(4 )风险控制措施定义:企业为将风险降低至可接受程度,针对该 风险而采取的相应控制方法和手段。(5)凡违反本制度的部门和个人按照公司安全考核制度给予处罚。(6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执行。(7 )记录表格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及管控措施风险评估中危险源辨识的范围应覆盖本公司所有的作业活动、设备 设施和物料,包括:(1)规划、设计和建设、投产运行阶段;(2)常规和异常活动;(3)事故及潜在的紧急情况;(4)所有进入作业场所的人员活动;(5 )原材料、产品的运输和使用过程;(6 )作业场所的设施、设备、车辆、安全防护用品;(7 )人为因素、包括违反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规章制度;(8 )工艺、设备、管理、人员等变更;(9 )丢弃、废弃、拆除与处置;(10 )气候、地震及其他自然灾害等。4.2风险评估的频次公司级的重大危险源,每季度评估一次。一般危险源每年进行两次 风险评估。生产运行中突然出现问题或经过短暂超温、超压运行,受到 外界因素影响后或重大变更时,应立即组织一次风险评估。5工作程序5.1 安全风险评估5.1.1 评估准则根据相关标准要求,制定的评估准则包括事件发生的可能性L和后果的严重性S及风险度Ro事件发生的可能性L;表4-1事件发生的可能性L判断准则等标准级5 在现场没有采取防范、监测、保护、控制措施,或危害的发生不能被发现 (没有监测系统),或在正常情况下经常发生此类事故或事件。4 危害的发生不容易被发现,现场没有检测系统,也未作过任何监测,或在 现场有控制措施,但未有效执行或控制措施不当,或危害常发生或在预期 情况下发生。3 没有保护措施(如没有保护装置、没有个人防护用品等),或未严格按操 作程序执行,或危害的发生容易被发现(现场有监测系统),或曾经作过 监测,或过去曾经发生类似事故或事件,或在异常情况下发生过类似事故 或事件。2 危害一旦发生能及时发现,并定期进行监测,或现场有防范控制措施,并 能有效执行,或过去偶尔发生危险事故或事件。有充分、有效的防范、控制、监测、保护措施,或员工安全卫生意识相当高,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极不可能发生事故或事件。1备注:可能性L又与事件发生的频率和现有的预防、检测、控制措施有关。现有控制措施到位,并处于良好状态,则事件发生的可能性降低。表4-1所列等级数字越大,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越大。事件发生后结果的严重性S;表4-2事件后果严重性S判别准则等 法律、法规及其他人 财产 停工 公司形级要求损失/象万元5违反法律、法规和死亡 >50部分装置(>2 重大国标准套)、设备停 际国内工影响4潜在违反法规和丧失劳动能>252套装置停行业内、标准力工、或设备停省内影工响3不符合上级公司截肢、骨折、>101套装置或设地区影或行业安全方针、听力丧失、慢备停工响制度、规定等 性病2 不符合公司的安轻微受伤、间<10 受影响不大,公司及全操作程序、规定歇不舒服几乎不停工周边范围1 完全符合无伤亡 无损 没有停工 形象没失有受损风险的等级判定准则R;表4-3风险等级R判定准则及控制措施风险等级应采取的行动/控制措施实施期限度20巨大风险在采取措施降低危害前,不能继续作立刻25业,对改进措施进行评估。15重大风险采取紧急措施降低风险,建立运行控制立即或近期整16程序,定期检查、测量及评估。改9-12中等可考虑建立目标、建立操作规程,加强2年内治理培训及沟通。48可接受可考虑建立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但需有条件、有经定期检查。费时治理<4 轻微或可忽无需采用控制措施,但需保存记录。略的风险根据本公司各生产装置规模、危险因素等实际特点,参照表4-1、 表4-2和表4-3制定了该评估准则,以便于准确的进行风险评估。评估方法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工作危害分析法(JHA )、安全检查表(SCL )、 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LEC)等方法进行风险分析。(1)工作危害分析法(JHA )从作业活动清单中选定一项作业活动,将作业活动分解为若干个相 连的工作步骤,识别每个工作步骤的潜在危险有害因素,然后通过风险 评估,判定风险等级,制定控制措施。(2 )安全检查表(SCL )安全检查表分析方法是一种经验的分析方法,是分析人员针对拟分 析的对象列出一些项目,识别与一般工艺和操作有关的已知类型的危险 有害因素、设计缺陷以及事故隐患,查出各层次的不安全因素,然后确 定检查项目。再以提问的方式把检查项目按系统的组成顺序编制成表, 以便进行检查或评审。(3 )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LEC)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估是采用多因子评分的方法,考虑的危险因素有 三个: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性,危险作业出现频率和事故的后果。 主要是评估人员根据实际经验,对评估对象的现状情况进行分析,然后 根据公式计算其危险性分数值,再按经验将危险性分数值划分危险程度 等级表。公式:作业条件的危险性D二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Lx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率Ex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后果C。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定性表达了事故发生的概率。必然发生的事故的概率为1 ,规定对应的分值为10 ;实际上不可能事故发生的情况对应的分值为0.1 ;表4-4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 )分数值发生事故的可能性io完全会被预料到6相当可能3可能,但不经常1完全意外,很少可能0.5可以设想,但不可能0.2极不可能0.1实际上不可能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o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的时间越 多,受到的伤害的可能性越大,相应的危险性也越大。规定人员连续出 现在危险环境中的分值为10,最小分值为0.5,其具体取值范围如下表。表4-5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 )分数值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10连续暴露6每天工作时间内暴露3每周一次或偶然暴露2每月暴露一次1每年几次暴露0.5非常罕见地暴露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co由于事故造成人员的伤害程度的范围 很大,规定把需要治疗的轻伤对应分值为1,十人以上同时死亡对应的 分值为100 ,取值范围如下表。表4-6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C)分数值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100十人以上死亡402-9人死亡15一人死亡7严重伤残3有伤残1轻伤,需救护危险性等级划分标准。该方法规定危险性分值在20以下为低危险性, 一般可以被人接受;当危险性分值在20-70时,比较危险,则需要加 以注意;在70160之间,有显著的危险性,需要采取措施整改;在 160320之间,有高度危险性,必须立即整改;大于320时,有异常 危险性,应该立即停止作业直到作业条件得到改善为止。按危险性分值 划分危险性等级的标准见下表。表4-8危险性登记划分标准(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