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常谈尚书读书笔记(6篇).docx
最新经典常谈尚书读书笔记(精选6篇)经典常谈读书笔记初中篇一“为无为”就是以“无为”的心态去做事。就是没有特别强烈的企图心,不是为了我获 得什么什么去做事,我放轻松,轻装前进,放下企图心去做事,反而会做得更好事无事”, 也是一样的道理,就是以“无事”的心态去做事,这样做事情结果反而做得更好,境界更高。 “无味”,可以解释成朴素和本真的心态,你以这种朴素和本真的心态去体会人生的话,那 么您的人生一定会体味出更多的精彩来。所以,消除企图心,轻装前行,凡事尽力而已,这 样收益反而越来越多,境界也会越来越高。老子讲的意思是,把小事当作大事去做,把细节当作重要的事去做,把少的东西当作多 的东西去做。也就是说,你看着那东西少,你觉得任务很小,但是你把它当作一个重要的、 一个特别多的事去认真去做,这是做事的具体方法。这其实是我们生活中最大的真理,也就 是说,每一个有所成就的人,他莫不是把这小事做好了,不断提升积累,然后最终成为高手。 所谓细节决定成败,就是这个道理.。我在工作中是,遇到这样的一位上级机关的领导,虽然 他并不懂林业,但每一件事不管我们的认为重要或者不重要,他都很认真对待,都当作重要 的事情来做,或者来要求我们来做,结果他始终把工作做得好好的。孔子说“以直抱怨,以德报德”,而老子说“以德报怨”。后世就为这个问题开始争论了, 争论到底老子高明还是孔子高明。其实这是没有搞清楚两者讲话对象到底是谁。老子道德 经写的是管理的内容,是给管理者,最高管理者写的,所以,在当年老子这些东西都是治 国的内容。我们设身处地地想一下,如果你是是公司的最高领导,下面的员工由于种种原因 有怨言,那么作为公司的管理者应该怎么办?难道马上以怨报怨,与员工斗争,甚至开除员 工吗?长期这样做肯定不合适,那样的话你的公司可能很快就倒闭了。作为领导,应该反思 自己的管理问题,主动感化员工,解决问题,继续给予恩惠,让员工成为一个善人,这就叫 “抱怨以德”。孔子讲话对象基本都是老百姓,普遍人。对于普通人不能用领导者的标准要 求他,而是要求坚持“以直抱怨”的道德底线。“直”就是公平、正直,譬如起争执了,要 裁决,上法院,这是“以直抱怨”。老百姓之间能保持一个“直”,一个公平这就非常好了。另外一个角度,强者对于弱者“以德报怨”,显示出强者的气度、格局。譬如,廉颇与蔺 相如的故事,蔺相如是相国,大权在握,但面对廉颇的挑衅主动避让,这是以德报怨。廉颇 知道真相后也被感动,负荆请罪,这是历史上有名的将相和。平等的双方只要“以直报怨” 就行,社会显得公平。而弱者对于强者说“以德报怨”,那是自欺欺人的懦弱行为。譬如抗 战胜利以后,我们不敢向日本索赔、不敢到日本驻兵、不敢管辖硫球群岛,都是一种懦弱行 为,美其名为“以德报怨”,这是典型的自欺欺人。与“以德报怨”相对应的是“以怨报德”。你一直做好事,可反被别人埋怨,被别人恨, 实际生活中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譬如,一个家庭里兄弟姐妹几个人,最小的是儿子,前面 都是姐姐,这家里面就让姐姐无休无止的去为弟弟付出。姐姐家里边省吃俭用,把在外面打 工赚的钱,全都往家里汇,弟弟基本上不干活,但是家里面父母认为这是应该的。就算这样 无休止的付出,一遇到事,还责怪姐姐,这就叫以怨报德。你所付出的一切都是应该的, 你只要少付出一点,你就是对不起我了,你就伤害我了,我就跟你没完。遇到这样的情况, 我们坚持的原则就是,第一,我们该做好事,还要做。千万不要因为别人没有回报,甚至 回报不好我不做了。第二,要反思做好事的方法了。为什么我们发出善的信息,回馈的却是 恶的东西?说明帮助的方式有问题,要调整方式,冷静一下、反思一下,换一种方式。“大 善是小恶”,“升米恩,斗米仇”,等等都是相同的道理,做好事善事也要得法。做好事不当, 也可能害人害己。“图”是图谋,要去做的事。中医讲治未病,这是黄帝内经里的思想,意思就是别 等到有病了再治病,有病了再治病相当于要去打仗了您现拿锤子砸兵器;渴了您现挖井,这 个时候已经来不及了。所以,一定要打提前量,我们要学会御敌于战壕之外。真的到大病爆 发出来了,这时候医学往往力不从心。细节决定一切,好的坏的都是取决于细节。简单的道理往往被忽视,细节上的高标准严 要求是成大事的关键。老子告诉大家要做好工作,从细节上开做,从细节开始、点滴做起, 这是修行的方法。有人认为,“无为”是老子希望大家什么都不做,清空自己,放下一切, 什么都不做就是“无为”。这是胡解,把道德经解偏了。实际老子说“无为”是对自己 的,对于自己的欲望,那种需求;对大家要“为”,老子讲“为大乎其细也”,明显是要“为 大”的,希望做出大事的。“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您要做一个很宏大、很了不起的事,先不要想着这么宏 大的事情如何做,而是只把它当成你的努力方向。而只要朝这个方向努力,一步一步把细节 做好,每一件事都精益求精,过一段时间以后,您回头一看,您原来所期望的目标其实早已 完成了。一个人怎么做才会成功?你只要按以下三点去努力,肯定会成功。第一,你的事业 是对众生有益的,而不是有害的坏事,这是方向。第二,你对它有兴趣,做这事感觉到快乐 了,然后认认真真去做。第三,你能够坚持下去,愿意坚持十年。如果你能够做到以上三点, 你肯定能够有所成就。凡是容易轻诺的人,因为他看轻这种承诺,他觉得承诺可以随便给,很简单。如果您没 有注意到这个细节,更容易“寡信”。如果许下了诺言,那么不管再小的一件事,都一定要 做到。把每件事都要当作难事来做,不要轻视任何一件事,不要贪多,这样做事才会没有困 难。经典读书笔记篇二童年这本书算得上是高尔基的自传,小说书中描写了高尔基不幸的童年生活,当父 亲离世之后,母亲也改嫁后离他而去,最后甚至也离开了人世,小高尔基是在外祖母和外祖 父家长大的,外祖母对高尔基十分的疼爱,但是外祖父却是一个比较自私狭隘的老人,他 喜欢动不动的就打人,两个舅舅为争夺家产也闹得不可开交,小高尔基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 成长起来的。作者化身为书中的小主角阿廖沙,在阿廖沙的身边充斥着很多丑恶的事情,打架,放火, 喝酒,流浪等等黑暗的事情。童年这本书记录了他从四岁到十岁生活阶段,作者在他童 年的时期,经历了很多艰辛和苦难,就是在这样的诸多磨难中,高尔基依然成为了一个博学 多才而有文化的人,他没有向丑恶的现实卑躬屈膝,而是在这种磨炼中成长起来,成为了一 个善良而又有能力的人。看完这本书之后,让我有了许多的感悟和收获,我们现在的生活都比高尔基要好很多, 没有体会过那种寄人篱下的滋味儿,也没有被人蔑视侮辱过,对比起来是多么的幸福呀!在 这种优越的环境中,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去努力呢?经典常谈读后感篇三经典常谈文艺十六讲选取的是朱自清先生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有关经典古文丛书 介绍和文艺杂谈的一些短篇。朱自清,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 绍兴,出生于江苏省东海县,后随祖父、父亲定居扬州。1919年开始发表诗歌,出版过多 部散文集、诗集和杂文集。他不仅是是中国近代的散文家、诗人,也是一位以笔为武器的民 主战士。他也研究古典文学,以认真严谨的态度从事教学和文学研究,曾与叶圣陶合著国 文教学等书。作为一名普通读者,我对他最熟悉的作品还是散文,例如语文教材中选编的背影荷 塘月色片段,他的文字清丽隽永,善于融情入景即景抒情,情感真挚而朴实自然,意蕴悠 长,令人回味不止。朱自清喜爱古典诗词,对古典诗词非常熟悉。他写散文时能信手拈来使 诗词的意境与散文的意境融为一体在散文中创造诗情画意的境界。在诗的语言一篇中, 他就提出“普通人多以为诗是特别的东西,诗人也是特别的人。于是总是觉得诗是难懂的, 对它采取干脆不理的态度,这实在是诗的一种损失。其实,诗不过是一种语言,精粹的语言。” 这段话结开了我一直以为对诗的误解,总以为诗相比较小说、散文等其他文体,是难以理解 的,因此总是敬而远之。但朱自清认为诗与文并无明显的分界,“散文中有时有诗。诗中有 时也有散文。”同理,文学中的美亦无定论,不仅诗要美,文也要美,都因时代而定。他的 散文就体现了诗词之美,既有韵律之美,也蕴含了丰富的情感。他是新文化运动的有力支持和参与者,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十九世纪二十世纪之交是 个新时代,新时代带来了新文化,产生了不同于士大夫阶层的知识阶级。在论雅俗共赏 中,追溯了雅俗共赏的渊源,以前的文学欣赏和创作主要是文人雅客的事情,但自唐朝安史 之乱以后,门第垮台打破了社会等级的固化,“土”和“民”之间的流通多了起来,宋代印 刷术的发达,土人和学校的增多,都促使文化的普及高于以前的朝代。语录、传奇的流传大 概起于民间,使得古文和诗都逐渐走上雅俗共赏之路,传统文化的变迁贴近了普罗大众。到 了近代,这种改变愈加明显,白话文的提倡,以前不上士大夫台面的词曲和小说戏剧都有了 正经地位,欧化的新艺术等,都涌入了几千年文化的古国。对此我们的态度是,不仅要雅俗 共赏,更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关于学习了解文学的方法,在论百读不厌里略有涉及。他提出“经典文字简短,意 思深长,要多读,熟读,仔细玩味,才能了解和体会。”古人有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J 这个建议时至今日,仍极有价值。在这个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时代,文化也有了速食快餐 的倾向,微信、网络里的碎片化信息瓦解了人们阅读长篇文学作品的耐心,各种平台的领读 人带着大家分段分篇提纲要领般地阅读书籍,阅读与文学鉴赏成为一门交易,只要能够快速 得到其中的知识即可,不再求精求实,不再花费大段时间一点点自我领悟。个人觉得有些遗 憾。因为流传下来的经典作品经历了时间和不同阅读者的锤炼,需要花费时间沉静下来慢慢 阅读,逐字领会。在序言里,朱自清还提到了经典训练的必要性,“经典训练的价值不在实 用,而在文化自近代白话文逐渐兴起后,对于古典文化的侧重就减少了,虽然现在开始 提倡读诗词,重温经典,但一般大众对于古典书籍的了解寥寥。在经典常谈中,朱自清对于 说文解字、周易、四书、春秋等古典作品进行了讲解,追本溯源他们的历史和经 典意义,文章深入浅出,考据行文严谨,易于理解。无论是成人,或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 都可以按图索骥,通过文章里的介绍,选取自己感兴趣的经典,进行深入的阅读。正如他所 说,希望读者把本书当作一只船,航到经典的海里去。读书笔记2300字经典解读篇四简爱是十九世纪英国著名的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人们普遍认为简爱 是夏洛蒂勃朗特“诗意的生平写照”,是一部具有自传色彩的作品。讲述一位从小变成孤 儿的英国女子在各种磨难中不断追求自由与尊严,坚持自我,最终获得幸福的故事。小说引 人入胜地展示了男女主人公曲折起伏的爱情经历,歌颂了摆脱一切旧习俗和偏见,成功塑造 了一个敢于反抗,敢于争取自由和平等地位的妇女形象。一、读书笔记摘抄1、生命太短暂了,不应该用来记恨。人生在世,谁都会有错误,但我们很快会死去。我 们的罪过将会随我们的身体一起消失,只留下精神的火花。这就是我从来不想报复,从来不 认为生活不公平的原因。我平静的生活,等待末日的降临。2、我本来怒火中烧,嫉妒的难以忍受。但当我看到那个优雅的恶少(我认识他,本来就 鄙视他),听到他们冷酷无情,轻浮浅薄的对话后,我的怒火被熄灭了。嫉妒的情绪也烟消 云散了。因为这样的女人不值得我爱,这样的情敌也不值得我憎恨。3、我无法控制自己的眼睛,忍不住要去看他,就像口干舌燥的人明知水里有毒却还要喝 一样。我本来无意去爱他,我也曾努力的掐掉爱的萌芽,但当我又见到他时,心底的爱又复 活了。4、我曾那么爱罗切斯特先生,还几乎把他当成了上帝。虽然现在我也不认为他是邪恶的。 但我还能再信任他吗?还能回到他身边吗?我知道我必须离开他。对我来说他已不是过去的 他。也不是我想象中的他了。我的爱情已失去。我的希望已破灭、我昏昏沉沉的躺在床上, 只想死去。黑暗慢慢把我包围起来。5、如果上帝赋予我财富和美貌,我会让你难于离开我,就像我现在难于离开你一样。可 上帝没有这样安排。但我们的精神是平等的。就如你我走过坟墓,平等地站在上帝面前。6、能被你的同伴们所爱,并感觉到自己的到来能给他们增添一份愉悦,再没有什么快乐 能与此相比了。7、那些无论我做什么去讨他们的欢心都始终厌恶我的人,我也应该厌恶他们;对那些不 公平的惩罚我的人,我就应该反抗。她不久就要超脱于尘世风雨之外了,精神已挣扎着要脱 离它物质的居所,而当它终于解脱出来之后,将会飞到哪里去呢?8、被命运所抛弃的人,总是被他的朋友们遗忘。9、你冷,是因为你孤独;没有什么人际的接触能撞击出你心中的火。你有病,是因为人 被赋予的最好的,最高贵的和最甜美的情感离你很遥远。你傻,是因为不管怎么痛苦,你都 不去召唤那种情感来接近你,你也不上前一步到它等待你的地方去迎接它。10、如果别人不爱我,我宁愿死去而不愿活着一一我受不了孤独和被人憎恶。11、那只创造了你的形体并放进去生命的至高无上的手,除了创造你微弱的自我,或者 像你一样微弱的生物而外,还给你提供了其他的救援。除了这个世界,除了人类,还有一个 不可见的世界和一个神灵的王国:那个世界围绕着我们,因为它无处不在,那些神灵注视着 我们,因为他们受命来护卫我们;假如我们正在痛苦和耻辱中死去,轻蔑和嘲讽从四面八方 侵袭着我们,憎恶压碎了我们,那么天使会看见我们身受折磨,承认我们的清白无辜(只要 我们是清白无辜的),上帝只等到我们的灵与肉分离,便给予我们完全的报偿。那么当生命 这么快就结束,死亡作为幸福和光荣的入口又是如此确定的时候,为什么我们还要被苦恼压 倒而消沉下去呢?12、假如刮一阵风或滴几滴雨就阻止我去做这些轻而易举的事情,这样的懒惰还能为我 给自己规划的未来作什么准备呢?13、你以为我会无足轻重的留在这里吗?你以为我是一架没有感情的机器人吗?你以为 我贫穷、低微、不美、缈小,我就没有灵魂,没有心吗?你想错了,我和你有样多的灵魂, 一样充实的心。如果上帝赐予我一点美,许多钱,我就要你难以离开我,就象我现在难以离 开你一样。我现在不是以社会生活和习俗的准则和你说话,而是我的心灵同你的心灵讲话。14、暴力不是消除仇恨的最好办法一一同样,报复也绝对医治不了伤害。15、人的天性就是这样的不完美!即使是最明亮的行星也有这类黑斑,而斯卡查德小姐 这样的眼睛只能看到细微的缺陷,却对星球的万丈光芒视而不见。16、荒凉不堪岩石嶙峋的边界之内,仿佛是囚禁地,是放逐的极限。17、由于这改变了的环境,这充满希望的新天地,我的各种官能都复活了,变得异常活 跃。但它们究竟期望着什么,我一时也说不清楚,反正是某种令人愉快的东西,也许那东西 不是降临在这一天,或是这个月,而是在不确定的未来。18、月亮庄严地大步迈向天空,离开原先躲藏的山顶背后,将山峦远远地抛在下面,仿 佛还在翘首仰望,一心要到达黑如子夜、深远莫测的天顶。那些闪烁着的繁星尾随其后,我 望着它们不觉心儿打颤,热血沸腾。一些小事往往又把我们拉回人间。大厅里的钟己经敲响, 这就够了。我从月亮和星星那儿掉过头来,打开边门,走了进去。19、罗沃德的束缚,至今仍在你身上留下某些印迹,控制着你的神态,压抑着你的嗓音, 捆绑着你的手脚,所以你害怕在一个男人,一位兄长一一或者父亲、或者主人,随你怎么说 面前开怀大笑,害怕说话太随便,害怕动作太迅速,不过到时候,我想你会学着同我自 然一些的,就像觉得要我按照陋习来对待你是不可能的,到那时,你的神态和动作会比现在 所敢于流露的更富有生气、更多姿多彩。我透过木条紧固的鸟笼,不时观察着一只颇念新奇 的鸟,笼子里是一个活跃、不安、不屈不挠的囚徒,一旦获得自由,它一定会高飞云端。你 还是执意要走? “20、我喜欢今天这样的日子,喜欢铁灰色的天空,喜欢严寒中庄严肃穆的世界,喜欢桑 菲尔德,喜欢它的古色古香,它的旷远幽静,它乌鸦栖息的老树和荆棘,它灰色的正面,它 映出灰色苍穹的一排排黛色窗户。可是在漫长的岁月里,我一想到它就觉得厌恶,像躲避瘟 疫滋生地一样避之不迭:就是现在我依然多么讨厌一一经典常谈读书笔记篇五最近读了朱自清先生的经典常谈一书,自朱自清先生逝世已六十余年年,看了这本 书,书中字2020里行间都闪现出他嚼饭哺人孜孜不倦的精神,使人追怀不已,并为其短暂 的生命而惋惜。书中从普及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目的出发,对周易、尚书、诗经、三礼、 春秋、三传、国语、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等十多种中华文化经典和诸子 百家思想,以及诗、文、赋等文学体裁进行了深入浅出的'介绍和分析,为广大青年解读中 华文化经典开启门径。语言简洁明快,把握精髓,是难得的导读精品。作者在书的序言中阐述了何谓经典,经典就是我国的传统文化遗产由中国文字2020记载 下来的东西。然后说明经典都包括哪些书籍,这些书籍共有十三种。这十三种书籍的作者, 产生的原因,书的内容,及该书所产生的社会效益,分别逐一地作了介绍,这种夹叙夹议的 过程就构成了全书的内容。这本书既可以看做是散文集,又可以看做是教科书,因为朱先生 在书的序言里说,经典训练是中等以上教育里的必要项目之一。他的这一主张得到当时教育 部的认可和教育界许多人士的赞同。经典常谈读后感篇六在中等以上的教育里,经典训练应该是一个必要的项目。经典训练的价值不在实用,而 在文化。有一位外国教授说过,阅读经典的用处,就在教人见识经典一番。这是很明达的议论。 再说做一个有相当教育的国民,至少对于本国的经典,也有接触的义务。本书所谓经典是广义的用法,包括群经、先秦诸子、几种史书、一些集部;要读懂这些 书,特别是经、子,得懂“小学”,就是文字学,所以说文解字等书也是经典的一部分。 我国旧日的教育,可以说整个儿是读经的教育。经典训练成为教育的唯一的项目,自然偏枯 失调;冲且从幼童时代就开始,学生食而不化,也徒然摧残了他们的精力和兴趣。新式教育 施行以后,读经渐渐废止。民国以来虽然还有一两回中小学读经远动,可是都失败了,大家 认为是开倒车。另一方面,教育部制定的初中国文课程标冲里却有“使学生从本国语言文字上了解固有 文化”的话,高中的标准是更有“培养学生读解古书,欣赏中国文学名著之能力”的话。初、 高中的国文教材,从经典选录的。也不少。可见读经的废止并不就是经典训练的废止,经典 训练不但没有废止,而且扩大了范围,不以经为限,又按着学生程度选材,可以免掉他们囱I 囹吞枣的弊病。这实在是一种进步。我国经典,未经整理,读起来特别难,一般人往往望而生畏,结果是敬而远之。朱子似 乎见到了这个,他注“四书”,一种作用就是使“四书”普及于一般人。他是成功的,他的 “四书”注后来成了小学教科书。又如清初人选注的史记菁华录,价值和影响强然远在 “四书”注之下,可是也风行了几百年,帮助初学不少。但到了现在这时代,这些书都不适 用了。我们知道清代“汉学家”对于经典的校勘和训诂贡献极大。我们理想中一般人的经典读 本一一有些该是全书,有些只该是选本、节本一一应该尽可能的采取他们的结论:一面将本 还得有一篇切实而浅明的'白话文导言。这需要见解、学力和经验,不是一个人一个时 期所能成就的商务印书馆编印的一些学生国学丛书,似乎就是这番用意,但离我们理想 的标准还远着呢。理想的经典读本既然一时不容易出现,有些人便想着先从治标下手。顾颉刚先生用浅明 的但话文译尚书,又用同样的文体写汉代学术史略,用意便在这里。这样办虽然不能 教一般人直接亲近经典,却能启出他们的兴趣,引他们到经典的大略上去。这部小书也只是 向这方面努力的工作。如果读者能把它当作一只船,航到经典的海里去,编撰者将自己庆幸, 在经典训练上,尽了他做尖兵的一分儿。可是如果读者念了这部书,便以为已经受到了经典 训练,不再想去见识经典,那就是以筌为鱼,未免孤负编撰者的本心了。这部书不是“国学概论”一类。照编撰者现在的意见,“概论”这名字容易教读者感到自 己满足;“概论”里好像什么都有了,再用不着别的一一其实什么都只有一点儿!“国学”这名字,和西洋人所谓“汉学”一般,都未免笼统的毛病。国立中央研究院的 历史语言研究分别标明历史和语言,不再浑称“国学”,确是正办。这部书以经典为主,以 书为主,不以“经学”“史学”“诸子学”等作纲领。但诗、文两篇,却还只能叙述源 流;因为书太多了,没法子一一详论,而集部书的问题,也不像经、史、子的那样重要,在 这儿也无需谈论。书中各篇的排列,按照传统的经、史、子、集的顺序;并照传统的意见, 将“小学”书放在最前头。各篇的讨论,尽量采择近人新说;这中间并无编撰者自己的创见, 编撰者的工作只是编撰罢了。全篇的参考资料,开列在各篇后面;局部的,随处分别注明。也有袭用成说而没有注出 的,那是为了节省读者的注意力;一般的读物和考据的著作不同,是无需乎那样严格的。末 了儿,编撰者得谢谢雷海宗先生允许引用他还没有正式印行的中国通史选读讲义,陈梦 家先生允我钞了全份清稿,让排印时不致有太多的错字。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为大家带来的6篇最新经典常谈尚书读书笔记,您可以 复制其中的精彩段落、语句,也可以下载DOC格式的文档以便编辑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