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区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综合勘查.docx

    • 资源ID:96939422       资源大小:63.91KB        全文页数:4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区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综合勘查.docx

    区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综合勘查规范(上)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1.1 本规范规定了 1: 50000区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综 合勘查的设计编写;综合勘查精度要求;综合勘查技术要求;环境水文 地质及工程地质评价;城市发展规模地质论证及预测;报告编军、成果 验收和提交等要求。1.2 本规范适用于城市以及国家重点项目,国土综合开发重点地区 的1: 50000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综合勘查工作。其他比例尺水 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综合勘查也可参照使用。2引用标准GBJ27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ZB/T D10004城市地区区域地质调查工作技术要求(1: 50 000)DZ 44城镇及工矿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5勘查区类型及精度要求5.1 勘查区类型的划分:a.平原区;b.丘陵陵山区:包括部分平原和山间盆地;c.滨海地区:包括沿海岛屿、滨海平原、河口三角洲以及沿海地带 的山前台地;d.岩溶地区;e.黄土地区;f.冻土地区。5.2 勘查区复杂程度分区;5.2.1 简单地区含水层结构简单,空间分布比较稳定,地下水补、径、排条件清楚,不存在突出的环境地质问题,现代地质作用不发育。5.2.2 中等地区岩相变化明显,含水层层次多,具有一定的规律,地下水化学类型 多样,不存在突出的工程地质、环境地质问题,有新构造活动踪迹,现 代地质作用不太强烈。5.2.3 复杂地区含水层结构复杂,且空间分布不稳定,地下水形成、水动力、水化 学规律均较复杂,环境地质问题较多,活动断裂较为明显,现代地质作 用广泛发育,已建工程常发生较为严重的变形。53各类勘查区应勘查的主要地质问题,可参照表1执行。表1各类勘查区应勘查的主要地质问题地质地貌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平1 .第四系厚度、岩 性变化,并确定地 质时代、成因类型 及其岩相变化规 律;2 .地貌的成因形1.查明不同地层的 透水性、富水性及 其变化规律,并进 行含水层(组)划 分;2.获得主要含 水层(组)的水文地1.对30米深度范围 内土体进行工程地 质类型划分,分层 分段给出各土层的 物理力学性质指 标,评价地基稳定1.对于因人类 工程、经济活 动所产生的环 境地质问题, 如地下水污 染、地面沉降态类型和形态组 合类型及微地貌 形态特征、分布、 组成物质、形成时 代;侧重调查阶地 形态特征、结构与 类型,水文网的发 育变迁,古河床, 牛瓶湖埋藏谷的 分布与埋藏情况; 3.新构造运动性 质与特征,根据地 震活动性地形变 特征,地貌差异及 水热活动等判定 活动构造质参数;3 .查明各含水层 (组)水理性质、水 力联系及水化学变 化规律;4 .查明局部和区域 性隔水层的分布、 埋深和厚度变化规 律;5 .咸水体空间分布 范围及咸水体与淡 水体的接触关系;6 .基本掌握地下水 动态变化规律;7 .查明地下水的补 给、径流、排泄条 件和地下水系统;性;2 .要特别重视对软 弱粘性土、粉质土 胀缩性土、淤泥质 土、易液化饱和土 等特殊性质土体调 查其空间分布及变 化规律,评价对不 同结构类型的建筑 物地基适宜性;3 .注意天然斜坡或 人工边坡可能对建 筑物的影响,评价 其稳定性;4 .在分析地震活动 及地震地质资料基 础上,对区域地壳 稳定性作出评价等应进行专门 调查,初步查 明其分布、规 模、程度,分 析其主控因 素,作出初步 评价预测;2 .调查地方病 的发生及分布 范围,提出防 病措施;3 .对天然水质 不良区进行划 分原区续表1地质地貌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丘陵山区1 .查明不同地层 的岩性组合与变 化规律;2 .判定测区所属 构造体系类型及 所在构造部位和 各类构造的形态 特征、产状、性质 规模、分布、及其 组合关系;3 .着重调查不整 合面沉积间断面, 玄武岩孔洞发育 层,围岩接触带、 红层、岩溶层等的 特征与分布;1 .查明不同地层岩 性的透水性,富水 性及变化规律;划 分含水层(组、带) 和地下水类型;2 .找出各类构造对 地下水埋藏、运移 与富集的控制程 度、区域储水构造、 断裂带和裂隙密集 带的导水性,含水 性和富水地段;3 .详细调查风化带 的蓄水条件,层间 水的埋藏条件与补 给来源以及岩体岩 脉在围岩接触带的1 .查明不同地层岩 性组工程地质特 性,特别要着重查 明软弱夹层、含膏 盐地层的成分、工 程地质性质、厚度 与分布;2 .调查各类岩体结 构面型及其主要特 征;3 .根据岩体工程地 质特性、物理力学 指标和岩体结构类 型,进行岩体工程 地质类型划分;4 .查明崩塌、滑坡泥 石流等外动力地质1.着重调查由 于人类工程经 济活动引起的 环境地质问 题,(地下水污 染、水土流失 崩塌、滑坡、 泥石流、塌陷、 诱发地震等), 查明分布、发 展程度或规 模,产生条件、 原因对其发展 趋势作出预测 和评价;2 .调查地方病 分布范围、病4 ,着重调查各类 岩层和各类构造 的不同部位裂隙 发育程度与特征, 以及断裂破碎带 的充填胶结情况;5 .不同岩层,不同 地貌形态风化壳 的发育特征与风 化带的划分;6 .查明新构造运 动的分布与特征, 根据地震活动性、 地貌差异、水热活 动等迹象,判定活 动构造储水条件;4 ,中新生代红层广 泛分布区应着重调 查岩溶层的分布与 富水性,地下水在 垂向上水化学分带 和咸淡水界面及其 水化学异常,注意 是否有盐卤水分 布;5 .注意山区河谷平 原及山间盆地内第 四系潜水及承压水 的调查,查明主要 含水层(组)的分布 水量、水质、埋藏 条件及动态变化。 基本查明地表水和 地下水之间的关系现象的分布、规模、 发育程度与稳定状 况,分析其形成诱 发的主控制因素; 5 .在分析地震活动 及地层地质资料的 基础上,对区域地 壳稳定性作出评价因,并提出防 治措施;3 .对天然水质 不良区进行划 分续表1地质地貌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1 .查明碳酸盐类 地层的岩性、厚度 及夹层;2 .查明可溶岩与 非可溶岩界线及 分布范围;3 .着重调查不同L棵露岩溶地区要 查明地下河的分布 和其它各种岩溶水 点的水位、流量动 态变化,圈定地下 河补给和分水岭位 置,选择有代表的1.对各类碳酸盐岩 层及其夹层,研究 其单层厚度、风化 程度、岩溶发育情 况,构造破碎程度 对岩石力学性质的 影响,并对基础和1.着重调查重 要矿山大型隧 道等地下工程 产生变形层 位、高程构造 条件与岩溶水 活动的作用;ULj 石构造单元内岩溶 发育的差异性; 4.查明各种岩溶岩溶水点进行连通 试验,确定岩溶水 在各通道之间与地边坡稳定性作出评 价。如在有利构造 条件下,分布稳定2.调查地下河 洪水可能对建 筑物的影响和溶地貌形态特征与 规模,研究岩溶发 育规律与地层岩表水之间相互转化 条件和补给关系; 2.覆盖型地区要查厚度较大的页岩夹 层对防渗效果也应 进行研究;淹没范围;3.对水库渗漏 条件作出评地性及地质构造的 关系明主地下通道位置 及埋藏情况或岩溶 发育带,圈定出富2.着重调查由于水 动力条件的变化所 引起的外动力地质价;4.岩溶矿区应 研究供排水结区水地段,对水质水 量作出评价,还应 了解覆盖层中含水 层与下伏岩溶含水 层之间的接触关系 水力联系及岩溶地 下水的承压状态; 3.埋藏型地区应查 明各岩溶含水层的 埋深、厚度及水量 水质;分析补给与 排泄方式和范围, 圈定隐伏储水构造现象,如塌陷、地 裂、滑坡、岩崩等 的发育程度、规模 及其发展趋势;3 .调查由于矿山开 采、地下水开发所 引起的岩溶地质灾 害;4 .在分析地震活动 及地震地质资料的 基础上,对区域地 壳稳定性作出评价合的可能性;5 .对岩溶地下 水污染进行评 价;6 .对天然水质 不良区进行划 分滨 海地 区1 .调查滨海地区 的海岸地貌,第四 纪地质以及新构 造运动;2 .三角洲的形成 与变迁,海成阶地 特征,海岸线性 质;3 .河流冲积层和 海相沉积层的空 间分布位置;4 .沼泽、洼地的形 成与分布;5 .确定高潮和低 潮时期的潮汐界 线及影响范围1.查明咸淡水分界 面以及淡水含水层 或透镜体的分布范 围,埋藏、补给、 径流、排泄条件, 水质水量及动态变 化规律等;2.地下水、河水、海 水之间的水力联系 和补给排泄关系; 3.在岛屿和海岸带 地区应调查海水入 侵范围。潮汐对地 下水的影响,查明 地下淡水富集带1 .各类岩石的节理 裂隙发育程度,风 化程度及风化厚 度;2 .滑坡、崩塌、泥石 流、地面沉降、岩 溶塌陷等分布、规 模、程度等;3 .查明淤泥、流沙层 及沼泽的分布与工 程地质特征;4 .确定各类岩土体 的力学强度及土体 舶边坡稳定性;5 .在分析地震活动 及地震地质资料的 基础上,对区域地 壳稳定性作出评价L海水倒灌对 水质的影响; 2.地下水污染 情况和原因; 3.地方病的分 布、病因及防 治措施; 4.地下水过量 开采与区域降 落漏斗形成发 展,地面沉降 与塌陷问题的 影响及预防措 施;5.对天然水质 不良区进行评 价续表1地质地貌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黄1.对黄土、黄土状 土及其第四纪沉1.分析地貌、地质结 构的基础上,进行1.从研究黄土区的 区域工程地质条件L注意地方病 的分布范围与积物划分成因类地下水类型的划入手,着重调查研±地区分型,确定地层层序 和地质时代;2 ,划分地貌形态 类型(黄土丘陵、 黄土嫄河谷平原 一丘间谷盆区)并 按黄土下伏岩层 种类划分地质结 构型;3 .应查明黄土下 伏不同时代不同 成因类型的第四 纪沉积物及前第 四纪基岩的分布, 分析基底构造轮 廓分;2 .黄土丘陵区,着重 调查支沟沟头掌形 地的汇水范围与储 水条件及下伏基岩 是否分布可供开采 的含水层;3 .黄土嫄区着重调 查上层滞水的分布 下伏第四系含水层 的埋藏条件与富水 性,并了解补给排 泄条件;4 .河谷平原重点调 查潜水承压水富水 性的变化及富水地 段分布;5 .调查咸水形成与 淡水透镜体的分布究黄土的湿陷性和 水土流失问题;2 .综合考虑与湿陷 性有关的各种指标 并与黄土形成的地 貌条件密切结合, 对一个地区的湿陷 性进行综合评价;3 .调查研究水土流 失的发生发展的地 质环境,侵蚀类型 强度,并进行水土 流失分区;4 .注意调查谷坡滑 坡分布、规模,并 对边坡稳定性进行 评价;5 .在分析地震活动 及地震地质资料的 基础上,对区域地 壳稳定性作出评价冻± 地区L查明多年冻上 的分布规律、特征 及成因,注意调查 多年片状冻土、岛 状冻土的分布规 律及上部活动层 的厚度;2 .注意调查河、湖 融区及构造融区 的形成与分布;3 .注意调查冻融 产生的各种物理 地质现象的形成、 分布1 .查明各含水层 (组)的水文地质特 征、冻土层上水层 间水及层下水的分 布和埋藏条件及其 之间的水力联系和 补迳排条件及水量 水质的变化;2 .注意调查由冻土 层下水或其他承压 水出露所形成的泉 (包括矿泉与热矿 泉水)的分布及控 制因素等1 .多年冻土的季节 融化和季节冻结层 的厚度,确定冻土 的上限深度;2 .根据冻土成分、岩 性、含水量等进行 冻土工程地质分 类;3 .注意调查由于地 表水、地下水的融 冻作用对岩石或土 层边坡稳定性。的 影响;4 .调查各种冻土作 用及现象的分布, 根据物理力学性质 评价稳定性地质、水文地 质环境的关 系,探讨致病 水的水化学标 志;2 ,注意研究地 裂缝等环境工 程地质问题的 形成、分布与 发展趋势1.对地方病的 分布、病因进 行调查评价, 提出防治措施5.4各类勘查区需完成的基本工作量,应按表2执行。表2 1 : 50 000区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综合勘查每百平方公里基本工作量项 目 地 区地 区 类 型总观测 点数 个观测路线 间距m抽水 试验(占 水文 地质 点)%原位测试个水质 简分 析 个水质 全分 析 (占水样 的)%状样个 原土人勘探钻孔数 及进尺数 个/m平 原 区复 杂 地 区80-110800-100020-254-620-3030-3530-6010-20/1 000-2000中 等 地 区60-801000-150015-203-515-2025-3020-408-15/1 000-1 500简 单 地 区40-601500-200010-151-310-1520-2515-305-10/800-1200滨 海 地 区复 杂 地 区80-110800-100020-254-620-3030-3530-6010-20/1 000-1200中 等 地 区60-801000-150015-203-515-2025-3020-408-15/800-1 000简单地区40-601500-200010-151-310-1520-2515-305-10/600-800黄 土 地 区复 杂 地 区80-110800-100020-253-520-3015-2030-4015-20/1 000-120060-801000-150015-202-415-2015-2020-3010-15/800-1等 地 K00040-601500-200010-151-310-1515-2015-208-10/600-800丘 陵 地 区复 杂 地 区90-130500-80030-4015-2010-15/800-1200中 等 地 区60-90800-100020-3015-208-12/600-1 000简单地区40-601000-150010-2015-206-8/400-1 000U-I 石 溶 地 区复 杂 地 区90-130500-80030-4015-2010-15/1 000-1 600中 等 地 区60-90800-100020-3015-208-12/800-1400简 单 地 区40-601000-150015-2015-206-10/600-1 000冻 土 地 区复 杂 地 区50-801000-150010-1515-2010-15/800-1 000中 等 地 区35-501500-20008-1015-208-10/600-800简单地区25-352000-25005-815-205-8/400-600a.本着充分利用前人资料的原则,所规定的工作量指标应包括符合质量要求已 有的各项工作量在此基础上,再补充设计部署各项工作;b.勘探孔包括水文地质钻孔、工程地质钻孔,两者所占比例可根据勘查区 内的具体要求与研究程度差异确定;c.勘查区进行了遥感图象解译的,并取得预期地质效果者,野外测绘工作 量,可按规定指标减少30% - 50% ;d.总观测点数应包括地质地貌点10% ,水文地质点40% ,工程地质点 30% ,环境地质点20%左右,根据工作区情况灵活掌握;e. 1:10万综合勘查可按表2工作量减少60%进行。6综合勘查技术要求6.1 遥感解译6.1.1 1: 50000综合勘查应充分应用遥感图象进行地质、水文地质、工程 地质、环境地质解译。遥感图象一般应用航空象片与卫星象片为主,有条件时可 进行红外扫描或多光谱摄影。6.1.2 遥感解译的基本要求a.进行象片质量鉴定,搜集不同地质体的光谱特征资料,建立地质、水文 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直接和间接解译标志;b.以不同时间的大比例尺航空象片为主,结合应用不同波段卫星象片进行解译;C.除运用最基本的常规目视解译方法外,有条件时,可采用假彩色合成, 假彩色密度分割,影象边缘增强,计算机图象处理技术,突出有效信息,以提高 遥感解译效果;d.应结合地面地质、物探资料进行解译。6.1.3 遥感图象主要应解译的地质问题a.地质构造(特别是活动构造)与地貌基本轮廓;b.断裂及隐伏断裂、隐伏构造的位置及其富水的可能性;c.外动力地质现象(滑坡、坍塌、泥石流、坡面冲刷、河流侵蚀、风蚀与风 成堆积、冰川冻土、岩溶塌陷、地裂缝等)的分布;d.泉点、泉群、泉域、地下水溢出带出露位置、地表水体以及河流、水田、 沼泽地、盐碱地的分布;e.古河道及浅层淡水的分布范围与可能富水地段;f.各类地层岩性的分布范围;g .地表水体污染情况,工业与生活废物堆放场地的分布。6.1.4 遥感解译按室内初步解译、建立野外解译标志、室内详细解译、野外 验证的程序进行。在编制设计书前应完成室内初步解译,编制设计使用。后三个 程序的工作与野外测绘同时进行。遥感解译要与野外测绘紧密结合,不断丰富不同地质体和地质现象的解译标 志,提高测绘效果。6.1.5 遥感图象的解译应提交航片镶嵌图和地质构造,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环境地质、地貌及外动力地质现象解译图和说明书等解译成果。6.2 野外测绘ZB D14 003工程地质调查规范Q : 250001 : 50 000)DZ 55城市环境水文地质工作规范3总则3.1 1: 50000区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综合勘查(以下简称1 : 50 000综合勘查)是地质工作中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区域性,综合性的基础工作。应在1: 200000区域水文地质勘查的基础上进行。3.2 1:50000综合勘查目的是:提高区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研究程度。为城市地区、国家重点项目和国土综合开发的重点 地区专门性勘查奠定基础;为国土整治、城市总体规划、建设、现代化 管理提出地质依据与建议: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科学发展 提供资料。3.3 1: 50000综合勘查基本任务是:在查明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环境地质条件的基础上,着重研究与人类工程一经济活动有关的水文地 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问题,研究不良环境地质现象(灾害)的诱发因 素、活动规律以及提出相应的防护和整治措施。6.2.1 一般要求6.2.1.1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测绘,宜在比例尺大于或等于测绘比例尺地形 地质图基础上进行,无地质图时,应同时进行第四纪地质测绘,前第四纪地质可 采用1 : 20万区域地质调查的1: 5万野外手图资料,结合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环境地质的需要,做必要的补充地质测绘。6.2.1.2 野外测绘前,应在测区或邻近区选择露头良好,地层出露完全,构 造简单,地貌单元完整的地段,实测地质地貌剖面,掌握已建立的地层层序、时 代,确定填图单位。6.2.1.3 标定闻合地质体的直径大于100m ,线状地质体长度大于250m , 宽度大于50m和长度大于250m的断裂,招皱构造,对具有水文地质、工程地 质、环境地质特殊意义的地质体应放大表示。地质界线位置要求准确,其标绘误 差不得大于50m。6.2.1.4 观测路线的布置,采用穿越法和追索法相结合,一般应垂直岩层, 构造线走向和沿着地貌变化显著方向,对重要的地质体、接触带、断层带、含水 层、软弱夹层、岩溶发育带、主要动力地质现象、河谷、沟谷和地下水露头多的 地方,应沿走向追索,其界线应有观测点控制,沿途做连续观察,详细记录,并 要作路线地质剖面,采集必要的样品。6.2.1.5 观测路线与观测点的密度按表2规定执行,但可视地质条件的复杂 程度合理布置。观测点的描述既要全面,又要突出重点,对典型或重要的地质现 象,应有素描或照片。相应的观测点应分析研究各种地质、地貌现象与水文地质、 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的关系。各类地质界线、地质现象均应在野外勾绘。6.2.1.6 详细调查各类岩层的分布、岩性、岩相、厚度及其变化规律,注意 各类岩层的基本特征,对第四系应调查各层所处的地貌单元与地质构造和下伏基 岩关系。6.2.1.7 查明测区各种构造形迹分布、形态、规模、结构面的力学性质、序 次、组合方式和所属的构造体系,分析各构造形迹生成年代、发展过程以及挽近 构造的特点和地震活动情况。6.2.1.8 调查测区地貌形态特征、分布情况和成因类型;研究区域地貌与第 四纪地质、岩性、构造、挽近期构造的关系;调查河谷地貌与结构类型,并研究 河谷地貌发育史。6.2.2 水文有地质测绘6.2.2.1 水文地质观测点应布置在地下水天然露头、人工露头、地表水体分 布的地点以及对水文地质单元界线有控制意义的地点,不应平均布置。6.2.2.2 对于天然露头应查明出露条件,成因类型和补给来源,测定其流量、 水质、水温、气体成分和沉淀物,调查泉的动态变化与利用情况,对于大流量岩 溶泉,溢出带泉群以及其他类型的主要泉源,应进行详细调查研究。人工露头应调查所揭露的地层剖面,记录井的口径、井管结构和抽水设备等。 选择有代表性的机民井进行简易抽水试验。还应访问历年或逐月开采量。6.2.2.3 测定或搜集地表水的水位、流量、水质、含沙量、洪水淹没范围等 有关资料。查明地表水动态变化和地表水与地下水转化关系,调查开发利用现状 及地表水作为地下水人工补给的水源与地下水综合利用的可能性。6.2.2.4 有代表性的水点,应采取水样进行水质简分析和专项分析。采取简 分析水样的水点数,应不少于水文地质观测点总数的40% ,采取全分析或专项 分析的水点数可不少于简分析点数的20%。6.2.2.5 调查地下水开采现状,包括生产井位置,开采量以及开采地下水引 起的地质环境变化。水文地质测绘的技术要求按GBJ27和DZ 44执行。6.2.3 工程地质测绘6.23.1 岩体工程地质调查,应在掌握区域地层及岩相变化的基础上,突出 岩体工程地质特征的研究。要抓住岩体不同结构面及组合关系的分析,要注意研 究那些连续性强和性质软弱的结构面,同时应调查易溶成分及有机物,成岩程度 及坚实性,岩石风化程度,不同岩性的组合关系等。6.23.2 土体工程地质调查,在第四纪地质调查的基础上,调查岩性岩相特 征及岩相之间相互过渡关系;对于松散碎屑岩(包括砂碎石、卵砾石及块石类土), 应详细观察颗粒大小、形状、均一情况,颗粒的磨圆度,仔细观察它的孔隙度; 对于松散粘土类,应详细观察其矿物成分、结构特征及其含水状态等影响工程地 质性质的因素。6.23.3 详细调查软弱粘性土、易液化粉细砂层,架空砂卵砾层,胀缩土 和湿陷性土、盐渍土、填土等具有不良工程地质性质的土体的分布规律,岩性特 征和工程地质性质,对具有结核、包裹体、孔洞的土体以及层理、要调查其分布、 形态特征、规模及层理的成因和结核成分。6.23.4 了解区域地质构造特征,包括判明勘查区的构造体系,构造发育史, 勘查区所处的构造部位。6.23.5 集分析历史地震资料及其所产生的地表破坏现象,分析地震活动 特征及其与区域构造的关系。6.23.6 根据勘查区工程地质条件的复杂程度,应结合工程地质测绘,布置 和施工少量的样槽、试坑、浅井等轻型勘探工程。对人工开挖的地下洞室等应进 行专门调查,并绘出平面图。6.23.7 对区内天然建筑材料进行初步调查,主要调查砂粒材料、土料类、 块(条)石料类和装饰材料类(大理石、花岗岩、蛇纹石等)是否可供开采的产地, 它的分布、岩性、厚度、埋藏条件,对其进行概略的质量和数量评价,同时注意 开采条件,分析开采对环境的影响。6.23.8 野外工作过程中,对于区内可能修建的工业与民用建筑、铁路、公 路新线、水库、渠道、地下油库、隧道、地下铁道、输气管道等各类工程建筑物 的工程地质条件要着重加以调查,对现有各类工程建筑物所发生的工程地质病害 应作专门调查。工程地质测绘的技术要求按ZB DI4 003执行。6.23.9 境地质调查6.23.9.1 境地质调查,主要调查人类工程一经济活动与地质环境的相互关 系,包括原生地质环境及人类工程一经济活动引起的各种环境地质问题。6.23.9.2 查内容主要有:a.调查由于原生地质环境引起的地方病,研究致病原因,致病因子分布范 围,含量及其与地方病的关系;b.调查地下水由于人类活动造成的水质污染,研究地下水污染形成条件, 污染源、污染物质成分、污染途径、污染程度、分布范围等;C.取样分析水中的酚、氧、汞、铭、碑等有害物质,硝酸盐,化学耗氧量、 生物耗氧量、硝酸盐氮、亚硝酸氮、镂氮、水的硬度、农药化肥以及放射性污染 物质等;d.调查工程建设引起的斜坡变形破坏,地面变形破坏,以及水库渗漏、侵 没、塌岸、淤积、与诱发地震等现象的发生与分布特点;e.调查城市化引起的地下水位区域下降漏斗、地面沉降、地裂缝、岩溶塌 陷、水质恶化、山坡变形破坏等现象的发育程度、形态特征,分布范围、产生原 因条件、发展过程和影响因素,特别是主导的人为因素,应查明其作用方式、强 度及其作用过程;f.调查矿产开采引起的高、陡、软岩边坡变形破坏、地面塌陷、岩溶塌陷、 地面开裂等现象的发育与分布范围、形态特征、发育程度或规模、以及发展过程、 产生条件、原因和影响因素,特别是主导的人为因素,应查明其作用方式、强度 及其作用过程;g.调查适应于固体废物堆放的场地。调查过程中,应标绘各种环境地质现象,一般用符号表示,当个体 现象规模大者可按同比例尺圈定边界,当其分布集中者,可用群体符号表示。测区内由于自然因素及人类工程一经济活动引起的各类地质灾害, 应着重进行调查,查清其分布规律,对地质灾害发展趋势进行预测,提出防治措 施建议,必要时还需进行监测。环境水文地质调查技术要求按DZ 55执行。6.3 地球物理勘探6.3.1 地球物理勘探(以下简称物探),应紧密结合其他方法进行,根据地区 的地质环境条件、地质体的物理特征和不同的工作内容等因素确定。物探工作与 测绘工作同时进行,但必须在钻探工程之前进行。6.3.2 地面物探工作范围应根据查明地质条件需要而确定,重点布置测绘工 作中难以判断而又需要解决的地段;钻探试验地段以及在钻探困难或仅需初步探 测某些地质问题的地段。其探测深度应大于钻探深度。6.3.3 物探主要探明下列地质问题a.划分测区地质剖面,确定含水层、隔水层、软弱夹层的分布、含水层厚 度、埋藏深度、富水性及富水地段;b.覆盖层厚度、隐伏的古河床和埋藏冲洪积扇的分布、结构、底板形态;c.基岩埋藏深度及基岩面起伏形态;d .滑坡的空间分布状态、地质结构及滑坡床埋藏情况等;e.地下水水位区域埋深和地下水矿化度变化规律以及咸水分布范围咸淡水 界面,咸水区淡水透镜体的分布;f.岩溶发育带的分布位置,发育程度及其深度,寻找隐伏的岩溶管道,洞 穴和地下暗河;g.隐伏地质构造、断裂破碎带空间分布与风化壳厚度,对风化壳进行分层、 分带。6.3.4 为定量评价建筑地基稳定性提供依据,应根据不同地区的不同地质条 件选择有效的物探方法,包括电法、浅层地震、重力、甚低频或声频大地电场、 磁法及放射性等方法。6.3.5 物探实测资料,应结合水文地质条件进行综合分析,单独编写物探报 告,附各种物探解译推断成果图件。作为综合勘查报告的附件提交。6.3.6 水文地质钻孔和部分工程地质钻孔应进行地球物理测井(以下简称测 井),补充取心不足,减少取心钻孔数量,指导成井。每个钻孔至少测三种以上 的参数曲线。6.3.7 测井一般应完成以下任务:a.确定含水层、隔水层、软弱夹层的层位与厚度;b.确定断裂带、裂隙带和岩溶发育带的位置及厚度;c.划分地层组,编录钻孔柱状剖面;d.划分咸淡水界面;e.测定钻孔中含水层之间的补给关系;f.估算水文地质参数,包括地下水矿化度、孔隙率、渗透系数、流量及涌 水量等;g.测定钻孔技术状况,包括钻孔孔径、孔斜,寻找孔内事故位置;h.地层物性参数测量。6.3.8 不同类型钻孔应分别取得下列基本资料a.第四系钻孔必测项目有:电阻率、自然电位、自然伽玛测井、井斜测量; 选择项目有:井径、井温、伽玛伽玛测井和井壁取心;b.基岩钻孔必测项目有:电阻率、自然电位、自然伽玛、井径、井温、井 斜测量;选择项目有:井中流体测量、超声成像测井、声速、伽玛伽玛、井液电 阻率、井液、钻孔电磁波法测井。6.3.9 测井钻孔应提交测井综合曲线地质解译成果及文字总结。6.4 钻探6.4.1 钻探应解决以下问题:a.确定岩石的地层组成,岩性特征及产状;b.探明含水层(组)的数目,埋藏深度,厚度.岩性;c.利用钻孔进行观测,试验和采样,探明各含水层(组)的水位、水量和水 质;d.探明软弱夹层,特殊土层的数目,埋藏深度、厚度、岩性;e.研究地质构造破碎带及裂隙的发育程度、随深度的变化及水文地质、工 程地质特性;f.采取各类试验的岩土样及野外试验,了解岩土样性质及随深度变化规律;g.利用钻孔进行地下水动态监测和外动力地质现象变形动态监测;h.探明某些外动力地质现象(如风化带、滑坡、岩溶等)分布、规模及发育 规律。6.4.2 勘探钻孔一般在地面测绘和物探的基础上进行布置,地面测绘与物探 工作未结束之前,原则上不得进行全面钻探施工。6.4.3 对钻探工作量的使用要从严掌握。应充分研究利用已有的物探、勘探 钻孔和机井资料,根据需要补充布置勘探钻孔,具体可分别考虑以下原则,结合 本地区具体条件或特殊要求进行设计:a.山间河谷、冲积阶地地区、应垂直地下水流向或横切各地貌单元布置、 平行河谷布置辅助勘探线;b.冲积平原、大型盆地地区应垂直地下水流向布置,必要时可平行地下水流向布置辅助勘探线;C.山前冲洪积扇区:主要勘探线应沿扇轴布置,并在适当位置垂直轴线布 置;d.滨海地区:在滨海平原地区,勘探线应垂直海岸布置,在海滩砂堤,各 级海成阶地上均应有钻孔控制;在河口三角洲地区,勘探线一般应垂直海岸线及 其主要河流流向布置,在三角洲前缘海相沉积层,中部海陆相交互沉积层,顶部 河流冲积层中均应有钻孔控制;e.黄土地区:通常应横跨山前带,黄土源(或梁蔚)以至河谷阶地,一般应 垂直和沿河谷、黄土洼地布置,或沿黄土城中砂砾石含水层延伸的方向布置;f.碎屑岩地区:应布置在厚层砂、砾岩分布区的断裂破碎带或裂隙密集带; 褶皱轴延伸方向剧变的外侧;岩层倾角由陡变缓的地段;产状近于水平岩层的裂 隙密集带,碎屑岩与火成岩接触带;背斜的倾没端和向斜构造变动显著地段以及 地下水集中排泄地带;g.可溶岩地区:覆盖型地区,在汇水条件不好,岩溶发育不均匀的地区, 应根据微地貌标志结合物探异常布孔;在汇水条件有利及岩溶发育相对均匀的地 区可垂直构造线及地下水流向布置勘探线;在埋藏地区,钻孔一般垂直构造线布 置;在裸露型地区,钻孔应主要布置于大型谷地及破碎带构造或褶皱轴部;h.岩浆岩及变质岩区:布置在断裂破碎带,岩脉发育带,不同岩体接触带, 风化裂隙发育带以及原生节理和空洞发育层;i.为评价边坡稳定性,一般应在典型崩塌或塌滑体上按其滑动方向布置纵横剖面。6.4.4 对以往有勘探钻孔控制的地段,原则上不再布置或布置少数验证性钻 孔,在施工顺序上应遵循由疏而密的原则,施工中发现重大问题时要及时修改设 计。6.4.5 勘探钻孔深度的确定:6.4.5.1 水文地质钻孔一般要求揭露具有供水意义的主要含水层(组)或含水 构造带(岩溶发育带、断裂破碎带、裂隙密集发育带等),并对主要含水层以下的 含水层作一般了解,设计钻孔要考虑抽水试验和取得计算参数的要求。6A5.2工程地质钻孔,平原地区孔深一般为20 30m,但在滨海平原区, 孔深可考虑为30 75m,控制性钻孔最大孔深控制在100m左右。基岩地区, 若松散层厚度小于20m时,宜钻穿新鲜基岩5m左右;揭露构造破碎带的钻孔, 应钻穿破碎带并钻入新鲜基岩5m左右;在岩溶裸露区的钻孔,一般应钻入灰岩 层内20 30m ;在有覆盖层地区的钻孔。一般应钻入灰岩层内15 20m ;控制 钻孔应酌情加深。6A5.3勘探钻孔尽量满足一孔多用的目的,对可能修建的 大型工程地区布孔时,应据工程类型调整孔深。6.4.6 勘探钻孔取心的确定原则6.4.6.1 凡满足第奈测井各项要求的地区,在地质、水文地质和地球 物理特征上具有代表性或控制性水文地质钻孔采取岩心。取心孔数应占控制性水 文地质钻孔总数的百分比,松散沉积层中不低于30% 50% ,基岩中不低于 40%60%o6.4.6.2 不满足第条测井要求的地区,控制性水文地质勘探孔原则上 均应取心。6A6.3工程地质钻孔一般均应取心。根据国土整治、城市总体规划、建设、管理的需要对地质环境作出 评价,从地下水资源、地质环境出发,论证工作区适宜的建设发展规模、 布局及产业结构。3.4 1: 50 000综合勘查区的确定,必须服从国民经济建设的战略 布局,近期主要部署在城市及其周围地区,重要经济区,国土综合开发 区,农业综合开发区。勘查区范围应根据查明地质问题的需要,考虑行政单元的完整性以 及与城市有联系的地区。同时亦要顾及1 : 50000图幅的相对完整性。3.5 勘查工作内容应针对工作区的特点、需要和问题,因地制宜, 突出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工作内容应包括:3.5.1 基本查明地下水的埋藏条件及各类含水层(组)的富水程度, 并圈出具有集中供水前景的富水区范围。3.5.2 基本查明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与运动规律,并掌握地下水动态变化规律与控制因素。6.4.7 水文地质钻孔的孔径在松散地层应大于400mm,保证下入200mm 口径的滤水管及滤水管外有75 100mm的填砾厚度,基岩钻孔孔径应大于 100mmo工程地质钻孔的孔径应大于110mm。6.4.8 勘探钻孔竣工后,应及时提交包括钻孔地质柱状图,水文地质观测, 岩心记录表,测井曲线,采样及分析结果等原始资料在内的地质成果,并编制钻 孔综合成果图及钻孔施工小结。6.5抽水试验6.5.1 抽水试验的目的是评价含水层(组、段、带)的富水性;获得含水层的 水文地质参数,了解含水层之间,地下水与地表水之间的水力联系,确定抽水试 验影响范围。6.5.2 工作区如果进行过水文地质普查或专门性水文地质勘查工作,已有符 合质量要求的水文地质钻孔控制的地段,可以不再布置水文地质钻孔和进行抽水 试验工作。6.5.3

    注意事项

    本文(区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综合勘查.docx)为本站会员(太**)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