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位中华文化名人及对应事迹.docx
10位中华文化名人及对应事迹io位中华文化名人及对应事迹篇1明代,江宁湖熟镇有十三个门,门门都有木栅栏开关,还造了五座更楼:东、西、 北面各一座,南面有两座,都造在栅栏门上头。白天行人出入,夜晚有地甲看更,二 更天一过,十三个门就关门上锁,不许通行了。东面的大门叫狮子门。一天,二更敲过,门外来了位客人叫门。老更夫就着月光一 看,叫门的是位文弱书生,心里想:人家说不定是远道来的,方便他一下吧,就下楼 打开栅栏门,让他进来了。更夫问相公了: “你找哪家?”相公回说:“我是游玩到此 地的,哪个也不认得。”更夫心好,就说:“深更半夜的,相公不嫌脏,就在我这更 楼上避避风吧。”那相公没有去处,也只好跟他上更楼。一看,更楼虽小,东西也没 几样,睡的是地铺,却生着一盆火,火上吊着一把紫铜茶壶,暖气当中夹着一股茶香。 更夫拿围裙把桌子、板凳一阵擦,就请书生坐下来歇着。更夫又拿来一只杯子,擦擦 干净,从火盆边上拿来酒倒满,还捧出一把花生米,笑笑说:“相公,吃点酒解解寒 气吧。”那书生早已饿了,也不客气,端起杯子就喝,花生米吃得津津有味,连声说:“好酒,好酒,好菜,好菜!”书生吃喝够了,精神大好,拿出随身带的文房四宝,对更夫说:“老人家,难得你 这一片好心关照,我画幅画送你,表表心意吧! ”更夫一听蛮高兴,连忙把油灯捻亮, 看他画。只见那相公纸一铺,墨一磨,提笔三画四画,就画成棵大树,树上分出五个 岔枝,树正中一个大窝,窝里伸出五只画眉头。相公收笔对更夫道:”有了这幅画, 以后你看更就用不着点香来计时辰了。”更夫想不明白,书生就指着画里的五只画眉 说:“每到一更,窝里的画眉就有一只飞到树枝上,一飞就叫一声。五只画眉飞出后, 也就是五更天了。以后,它们又会飞回窝里去。白天,你把画收好,晚上再挂,放心 睡觉,误不了打更的事! ”老更夫嘴上不说,心里疑惑:“年轻轻的,说的比唱的好听 呐。”将信将疑地把画收下了。第二天大早,相公临走,更夫才想起来问问他尊姓大 名。书生笑笑道:“我叫唐伯虎。”等老更夫回过神来去追,唐伯虎已经没影子了。当天晚上,老更夫吃过晚饭,就把画画打开,刚刚挂上墙,那画上已经有只画眉歇 在枝头上了。二更刚到,第二只画眉又叫喳喳地飞上枝头。就这么着,三更、四更;五 更,五只画眉前前后后都飞出了窝,神得叫人不敢相信。老更夫笑得合不拢嘴。10位中华文化名人及对应事迹篇2在一次美国篮球赛季,乔丹被芝加哥公牛队选中。刚进队时,乔丹的年薪仅为55万 美元,对此他说:“比赛时坐板凳是家常便饭,虽然心里不舒服,但也必须忍受,因 为老板还不看好你,球迷也不认同你,你能做的,就是通过不断努力,最终让人们喜 欢你,这样你才能得到更多。”随着球艺的突飞猛进,乔丹已经成为全队的核心人物,并率领公牛队连续夺得NBA 总冠军,年薪也因此猛飙到3014万美元,几乎相当于其他队员年薪的总和,这就引起 个别队员的不满。其中有个叫米勒的板凳队员找到老板雷恩斯多夫,认为应该降低乔 丹的年薪,并要求为自己加薪。雷恩斯多夫对米勒说:“你有没有算过账,因为有了 乔丹,公牛队才能在几个赛季后的各项收入就达到15亿美元,我们给予乔丹的,连公 牛队收入的零头都不到,明眼人一看都明白。换句话说,是我们亏待了他。而你在几 个赛季中,从没有为球队拿到过一分,但我们每年还要拿出30万美元养着你,这笔账 又该如何算?谢谢你的提醒,现在我就要做出两个决定,一是将你的年薪降为20万美 元,二是将乔丹的年薪提高到3314万美元。”米勒万万没有想到,因为他的自作聪明, 不仅没有为自己争取到加薪,相反还被降了 10万美元,而乔丹的年薪却因此提高了 300万美元。善妒的人,只看到别人收获了多少,却看不到别人付出了多少,这样的人,不仅是 无能的人,也是无德的人,最终只能弄巧成拙。10位中华文化名人及对应事迹篇3晋代的大书法家王羲之,在我国书画是极负盛名的。他所写的兰亭帖流传至今, 是我国书法艺术的珍品。兰亭帖集中体现了王羲之的文学才华和书法艺术的成就。兰亭帖是对自己所作的兰亭集序的书写。东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 的3月3日,王羲之和当时的名士孙统、孙绰、谢安、支遁等40多人宴集在浙江省会 稽山阴(今浙江绍兴县)的兰亭。这一天春光明媚,与会的人诗兴大发,纷纷吟出一些 诗来。王羲之为这些诗作所感动,欣然命笔写了一篇序,这就是后来传诵的兰亭集 序。序中记下了集会的盛况,反映与会诸人的观感。兰亭帖就是对于兰亭集 序的精书,写得遒媚劲健,为后世学习书法的楷模。王羲之书法的高超成就来源于他幼年的刻苦学习。王羲之幼年学书的时候,非常羡慕东汉书法家张芝。张芝,字伯英,他的书法也是 非常有名的。据说张芝学习书法的时候经常在衣帛上写字,然后再把衣帛放在染缸里 染上色,做衣服用。张芝还经常到水池边上去写字,用池水磨墨涮笔,结果池水都被 染成黑色。由于他这样用功,所以字写得非常好,特别是草书更为出名。当时的人称 他为“草圣”。王羲之决心学习张芝的精神,并认为:只要自己肯于刻苦努力,就一 定可以赶上或者超过张芝。王羲之不仅学习张芝的精神,而且还学习张芝写字的方法。他也像张芝那样,经常 到水池边上学习写字。王羲之家乡临川城下有一条河,靠河的边上有一块地方叫做新城,新城的上面有一 个很深的长方形水池,这就是他经常学习写字的地方。每当春天到来的时候,他就带 上纸笔砚墨来到这里学习写字,用池里的水磨墨,用池子里的水涮笔,每当他的黑黑 的墨笔投入池水的时候,水里立刻出现一片黑云似的水墨。这样,天长日久,池水也 就渐渐变黑了。随着池水的一天天变黑,王羲之的字也一天天的长进了。不久,他写 的字就超过了当时的书法家庾翼。有一次,他用草书给庾翼的哥哥庾亮写了一封信,庾翼看到以后大为叹服。他说王 羲之的字“真可以与张芝的媲美了!”王羲之终于成为当时的书法家。到了宋朝,新城的墨池上边建立了一个州学的校舍。州学里有一位姓王的教授(主管 教育的小官)。他因为怕王羲之临池学书的事迹被世人所遗忘,就写了 “晋王右军墨池” 六个字挂在屋前的柱子上,并且邀请当时的大散文家曾巩写了一篇墨池记。曾巩是唐宋八大散文家之一,他在墨池记里除了记述王羲之当时临池学书的事 迹之外,还阐述了有关学习的一些思想。他说。“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 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邪?”这也就是说,王羲 之的书法成就并不是天生成就的,而是精心努力的结果;后人之所以赶不上他,并不是 后来的人不能赶上他,而是后人学习艰苦努力的程度不如他,这也是王羲之临池学书 的事迹给予后人的有益启示。10位中华文化名人及对应事迹篇41899年爱因斯坦在瑞士苏黎世联邦工业大学就读时,他的导师是数学家明可夫斯基。 由于爱因斯坦肯动脑、爱思考,深得明可夫斯基的赏识。师徒二人经常在一起探讨科 学、哲学和人生。有一次,爱因斯坦突发奇想,问明可夫斯基:“一个人,比如我吧, 究竟怎样才能在科学领域、在人生道路上,留下自己的闪光足迹、做出自己的杰出贡 献呢?”一向才思敏捷的明可夫斯基却被问住了,直到三天后,他才兴冲冲地找到爱因斯坦, 非常兴奋地说:“你那天提的问题,我终于有了答案!“什么答案?”爱因斯坦迫不及待地抱住老师的胳膊,“快告诉我呀!”明可夫斯基手脚并用地比画了一阵,怎么也说不明白,于是,他拉起爱因斯坦就朝 一处建筑工地走去,而且径直踏上了建筑工人刚刚铺平的水泥地面。在建筑工人们的 呵斥声中,爱因斯坦被弄得一头雾水,非常不解地问明可夫斯基,“老师,您这不是 领我误入歧途吗?”“对、对,歧途!”明可夫斯基顾不得别人的指责,非常专注地说,“看到了吧?只 有这样的歧途',才能留下足迹!”然后,他又解释说:“只有新的领域、只有尚未 凝固的地方,才能留下深深的脚印。那些凝固很久的老地面,那些被无数人、无数脚 步涉足的地方,别想再踩出脚印来”听到这里,爱因斯坦沉思良久,非常感激地对明可夫斯基说:“恩师,我明白您的 意思了!”从此,一种非常强烈的创新和开拓意识,开始主导着爱因斯坦的思维和行动。他曾 经说过这样的话:“我从来不记忆和思考词典、手册里的东西,我的脑袋只用来记忆 和思考那些还没载入书本的东西。”于是,就在爱因斯坦走出校园,初涉世事的几年里,他作为伯尔尼专利局里默默无 闻的小职员,利用业余时间进行科学研究,在物理学三个未知领域里,齐头并进,大 胆而果断地挑战并突破了牛顿力学。在他刚刚26岁的时候,就提出并建立了狭义相对 论,开创了物理学的新纪元,为人类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在科学史册上留下了深深的 闪光的足迹。那段尚未凝固的水泥路面,启发了爱因斯坦的创新和探索精神。其实,在人类社会 和现实生活的各个领域,都有各式各样的“尚未凝固的水泥路面”,等待着人们踩出 新的脚印、踏上新的征程。10位中华文化名人及对应事迹篇5河北省定州市,不仅保存着文物古迹雪浪石和东坡槐,而且一直在传唱着地方戏曲 “定州秧歌”。这些,都与北宋文学家、书画家苏东坡有关。苏东坡,号东坡居士,生於四川眉山县,嘉佑年间进士。宋朝熙宁年间,他上书反 对王安石变法而被贬。后又因“爱性刚偏,黑白太明”,敢直言谏君,於元佑八年, 又由礼部尚书贬为定州知州(刺史)。那时、定州北临契丹,是宋朝的边防重镇,苏东 坡上任后,首先整饬军纪,修建引箭社,以鼓舞士气。他在定州任职虽然只有八个月, 但做了大量利国利民的'好事,至今传为佳话。苏东坡在定州勤於察访民情。一天,他来到定州城北的苏泉、西坡、大西丈、小西 丈村一带巡访,看到这些地方地势低洼,沼泽片片,茂密丛生的杂草掩盖着肥沃的泥 土。於是,他便想到盛产水稻的老家四川眉山,如来个“南稻北移”,定会将定州变 为富庶之地。於是,他责成专人,到南方运来稻种,并亲自向农民传授水稻的插秧、 栽培和管理技术,使昔日的荒野水滩开出了一块块稻禾竞秀的水田。过了些日子,苏东坡下乡巡访又路过这里,听到插秧的农民在唱:“蛟子咬哇蚂鳖 钻,挠洼苦哇插秧难,眼看水荒变成了米粮川。唱不尽的插秧歌,心里喜滋滋的甜。” 生动朴实的歌词和活泼动听的曲调,吸引了这位既擅长诗画,又精通音律的大文豪。 於是,他将词曲记录下来,稍加整理,定名为“插秧歌”。自此,插秧歌在定州北部 男女老幼间传唱不息。后来,苏东坡又填过几首“插秧歌”歌词,以“水上白鹤惊飞 处,稻田千里尽秧歌”的词句,描绘当年秧歌在定州一带的普及情况。“插秧歌”开 始时民间歌舞,后发展为有人物、有情节的河北地方戏曲“定州秧歌”。苏东坡在定州除鼓励农民改良土壤、治理荒滩外,还广为植树造林。他非常喜欢北 方的大槐树。这种树木质坚实,枝叶茂盛,夏季里黄花满枝清香怡人,并且耐严寒抗 风雪。苏东坡曾在定州他的“雪浪斋”院里栽种了两棵。此树虽历经千载,但至今枝 繁叶茂,东面那棵的侧枝向两侧伸展,犹如凤凰展翅;西面那棵则挺拔高耸,犹如神龙 游天,故定名为“神龙”、“舞凤”,成为当今定州市一大景观。现在,“神龙”历 经千载风雨已有“龙锤之态”、“舞凤葱茏如盖”。树下边还挖有一口 “龙井”,正 好将架辘护安在枝梗上。至于苏东坡在定州修建的“雪浪斋”,更是有名的一景。它是苏东坡的故居,具有 北方建筑的朴实、幽深;又有江南园林建筑之精巧、典雅,乃北宋群体建筑的代表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