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张衡传秘 课后作业.docx
其次单元探究科学奇异4张衡传阅读鉴赏(一)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 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 不好交接俗人。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时天下承平日久, 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 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鹭奇其才,累召不应。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 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正,作浑天仪, 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自去史职,五载复还。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 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 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蛛,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 覆盖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蛛衔之。振声激 扬,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 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尝一龙机发而地不 后人的推想;句说明张衡候风地动仪的影响;句句意发生了转折, 句对本段内容进行了小结,因此依次为。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永和初,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衡下车,治威历,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 政理。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1 .下列加点字说明不当的一项是(D )A.衡少善属文属文:写文章 B.精思傅会傅会:文章的经营构思 C.其牙机巧制牙机:枢纽和机件 D.称为政理政理:政治管理 剖析:政理:政治清明。2.对下列加点的虚词用法推断正确的一项是(D )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A.与相同,与不同B.与相同,与也相同C.与不同,与相同D.与不同,与也不同剖析:趁机;通过,凭借;才;于是,就。3 .下列语句属于表现张衡“科学才能”的一组是(B )遂通五经,贯六艺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正,作浑天仪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验之以事,合契若神A. B. C. D.剖析:说明张衡勤奋好学;表现其文学才能;表现其政治才能。4 .把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译文:虽然才华高过世人,却没有高傲自大的神情。平常举止稳重,淡 泊宁静,不宠爱结交庸俗的人。(2)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 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译文:虽然一条龙启动机关,但其他七条龙不会动,找寻那龙吐铜珠的 方向,就知道地震发生的方位。用已经发生的状况来检验它,完全符合, 灵验如神。自从有书籍文献记录以来,还从来没有过这样的情形。(二)课外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人而警敏,读书数百言,脱口辄诵。年 十二,试作六论,援笔而成,辞甚伟。甫冠,名闻四方。欧阳修见其 文,奇之。中嘉祐二年进士第。出通判越州,岁饥,度常平不足赡,而田 野之民,不能皆至城邑。谕告属县,讽富人自实粟,总十五万石,视常平 价稍增以予民。民得从便受粟,不出田里,而食有馀。又贷之种粮,使 随秋赋以偿,农事不乏。知齐州,其治以疾奸急盗为本。章丘民聚党村 落间,号“霸王社”,椎剽夺囚,无不如志。巩配三十一人,又属民为保 伍,使几察其出入,有盗则鸣鼓相援,每发辄得盗。有葛友者,自出首。 巩饮食冠裳之假以骑从辇所购金帛随之夸徇四境盗闻多出自首。自是 外户不闭。河北发民溶河,调及它路,齐当给夫二万。县初按籍三丁出 夫一,巩括其隐漏,至于九而取一,省费数倍。知洪州。会江西岁大疫,巩命县镇亭传,悉储药待求,军民不能自 养者,来食息官舍,资其食饮衣衾之具,分医视诊,书其全失、多寡为殿 最。师征安南,所过州为万人备。他吏暴诛亟敛,民不堪。巩先期区处 猝集,师去,市里不知。加直龙图阁、知福州。南剑将乐盗廖恩既赦罪 出降,余众溃复合,阴相结附,旁连数州,尤桀者呼之不至,居人慑恐。 巩以计罗致之,继自归者二百辈。福多佛寺,僧利其富有,争欲为主守, 原请公行。巩俾其徒相推择,识诸籍,以次补之。授帖于府庭,却其私 谢,以绝左右徼求之弊。福州无职田,岁鬻园蔬收其直,自入常三四十 万。巩曰:“太守与民争利,可乎?”罢之。后至者亦不复取也。徙明、 亳、沧三州。巩负才名,久外徙,世颇谓偃蹇不偶。一时后生辈锋出, 巩视之泊如也。拜中书舍人。甫数月,丁母艰去。又数月而卒,年六 十五。巩为文章,上下驰骋,愈出而愈工,本原“六经”,斟酌于司马迁、韩愈,一时工作文词者,鲜能过也。5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A.巩饮食冠裳之/假以骑从/辇所购金帛随之/夸徇四境/盗闻/多出 自首B.巩饮食冠/裳之假以骑从/辇所购金帛随之夸/徇四境盗闻多出自首 C.巩饮食冠/裳之假以骑从辇/所购金帛随之夸/徇四境/盗闻多/出 自首。D.巩饮食冠裳之/假以骑从辇/所购金帛随之/夸徇四境盗/闻多出 自首。剖析:“饮食冠裳”均为名词作动词;“辇”名词作状语,用车拉着; “夸徇四境”应为“夸徇于四境”的省略;“盗”为“闻”的主语,不行断开。6 .下列对文中文化学问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B )A. “中嘉祐二年进士第”中“第”指科举考试及格的等次,“进士” 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是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终一级考试的人。B. “太守与民争利,可乎?” 一句中的“太守”是指福州官府,当时福 州府每年卖园圃蔬菜,收入常常三四十万,曾巩对此不同意。C.古代任命或调任官职的词语很多,“拜中书舍人”指“授予中书舍 人一职”,“徙明、亳、沧三州”指“调任明州、亳州、沧州知州” o D.“丁母艰”是指母亲去世,回乡守丧。守丧有确定的时间规定,这在 古代是一种孝顺行为,表明当事人对已故之人的崇敬和不舍。 剖析:“太守”指福州知州,即曾巩。7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A.曾巩机敏强识,年少有才。数百字的文章,他读完就能脱口成诵,十 二岁试着写成六论,言辞奇伟,由此声名闻于四方。8 .曾巩治理有方,善抓根本。掌管齐州时,以铲除奸盗作为根本任务, 既调动百姓参与,又善待自首的盗贼,于是州内安定。C.曾巩疼惜百姓,不谋私利。朝廷征伐安南时,他事先做好供应军队的 准备,不扰民;做福州知州时,他不许官府与民争利。D.曾巩面对灾情,处理得法。遇荒灾时他估计仓储不足救济,劝富人就 近卖粮给灾民;江南大疫,他命县镇、驿站备药待需。剖析:”声名闻于四方”不是“十二岁”,而是“二十岁”。8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他吏暴诛亟敛,民不堪。巩先期区处猝集,师去,市里不知。译文:其他的官吏(借此机会)苛捐杂税,百姓难以忍受。曾巩则事先筹 划支配部队突然聚集时的吃住问题,军队离开,城乡的百姓都不知道。 (关键点:暴诛亟敛,残暴诛杀,急速敛财;堪,能忍受;区处,分别处置, 筹划支配;市里,城市里巷)(2)巩俾其徒相推择,识诸籍,以次补之。译文:曾巩让僧徒们相互选择、举荐(担当主持的人),将推选的人记录 在册,依据次序补缺。(关键点:俾,使;推择,推选、举荐;识,登记; 以,按)参考译文:曾巩,字子固,建昌郡南丰县人。他从小就机智敏锐, 数百字文章他能脱口成诵。十二岁时,尝试写六论,提笔立成,文 辞很有气魄。刚到二十岁,名声已传播到四方。欧阳修看到他的文章, 认为很是奇异。考中嘉祐二年进士。出京担当越州通判,当年收成不 好,曾巩估计常平仓的粮食不够救济百姓,而分处四方的百姓,又不能 都到城邑求得救济。于是他告知下属各县,劝说富人自行按实情报告 粮食数目,共有十五万石,让他们按着比常平仓稍高一些的粮价卖给 百姓。百姓得以便利地买到粮食,又不出家乡,而且粮食有余。曾巩又 让官府借给农夫种子,让他们随秋季的赋税一起偿还,使得农事没有 耽搁。任齐州知州,他治理政务以痛恨邪恶、严打盗贼为根本。章丘 有百姓在乡村里聚众结伙,号称“霸王社”,杀人劫财,劫夺囚徒,没有 一件不能如愿的。曾巩调配了三十一个人,让百姓组成保伍,让他们查 看、侦察盗贼的行踪,有盗贼就击鼓传递消息,相互救济,每次出动都 能将盗贼擒获。有一个名叫葛友的人,他到官府自首。曾巩就款待他 吃喝,送给他衣帽,给他配备了车马和随从,载着赏给他的钱财,让他 四处夸耀。盗贼听说了这件事,大多出来自首。从今,齐州的人们连院 门都不用关闭就可以安睡了。河北发派百姓疏通黄河,从其他各路征 调民力,齐州应当出民夫两万人。各县起初依据户籍,让三个男丁出一 个夫役,曾巩搜括了隐瞒和遗漏的户口,使之达到了九人派出一个,从 而节约了好几倍的费用。调到洪州。适逢江西当年瘟疫大流行,曾巩叮嘱各县镇、驿站, 都储存药物以备需求,士兵和百姓生活困难不能养活自己的,就招来 住在官舍,供应给他们饮食衣被等用品,分派医生给他们治病,把他们 医治的效果记载下来,以多寡分出成果的优劣。朝廷的军队征讨安南, 所经过的州要准备上万人所需的物资。其他的官吏(借此机会)苛捐杂税,百姓难以忍受。曾巩则事先筹划支配部队突然聚集时的吃住问题, 军队离开,城乡的百姓都不知道。加直龙图阁、任福州知州。南剑州 将乐地方的盗匪廖恩被赦免向官府倒戈后,余下的部属溃散以后又纠 合在一起,暗地里结成团伙,遍及各个州,一个尤其凶残暴虐的盗匪根 本不听招降,当地百姓特殊恐惊。曾巩设计谋抓住了他,接着相继出来 自首的有二百多人。福州佛寺很多,僧侣认为佛寺的富有有利可图, 争着想做寺院主持,行贿之事公然进行。曾巩让僧徒们相互选择、举 荐(担当主持的人),将推选的人记录在册,依据次序补缺。在官府公开张贴文告,拒绝私下赠谢,来杜绝身边人窃取贿赂的弊端。福州没有职田,官府每年用卖园蔬菜来增加薪俸,太守自己收入常常三四十万。曾巩说:“太守与民争利,怎么可以?”就停止了这种做法,后来的官员 也不再这样获得收入了。调任明州、亳州、沧州知州。曾巩富有才名, 长期任地方官,社会上不少人认为再也没有比他更命运不济、时运不 佳的人了。这一时期,朝廷的一批后辈晚生出人头地,曾巩对此看得很 淡泊。他被任命为中书舍人。几个月以后,因母丧离职。又过了几个 月,曾巩也去世了,终年六十五岁。曾巩写文章,引古论今,纵横摔阖,而且越写越好。他的写作以“六 经”为本,借鉴司马迁、韩愈,当时擅长写文章的人,很少能超过他的。语言运用9 .请阅读下面这则背景材料,依据要求回答问题。目前,中国在科学仪器的探讨和制造方面与发达国家差距巨大,对外依靠度过高,应对遏制实力脆弱,失去了科技发展的优先权、主动 权,为此中国科学院呼吁国家启动实施“张衡工程”,尽快驾驭科学仪 器的核心技术,促进中国科技自主创新。概括上面这则材料的主要信息,不超过20个字。答案:实施“张衡工程”,加强科学仪器领域创新实力。10 .把下面一段话按依次排列起来,将序号填在横线上。张衡,作为一个宏大的学者,在中国历史上是罕见的;作为一个宏大 的科学家,在世界历史上也是突出的。以我们今日20世纪的科学水平看,不难想象古人探讨天文、地震一 类学问的艰难。这就是说,张衡取得这种成果在于他有宏大的精神,这种精神体现 在两个方面:一是他刻苦求学,科学务实的精神;二是他勇于批判,敢 于斗争追求真理的精神。张衡致力于科学探讨,尤其留意试验科学的探讨和独创创建,这一 点在世界科学史上也属难能宝贵。只就张衡的候风地动仪来说,就比欧洲人要早1700多年,这一宏大 成就,至今为世界公认!然而这只是张衡探讨地震学的成果,张衡的宏大更在于他取得这些 成果的过程,在于他处在谶纬迷信观念风行一时.,思想统治极为严酷 的东汉时期取得了这样辉煌的成就。正确依次 剖析:句为总括句,应排在段首,句说明张衡在科学史上的成就, 句中有“也”字,应紧排在后;句是说明张衡具体的探讨成果以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