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红烛》检测题(含解析).docx
-
资源ID:96944852
资源大小:35.83KB
全文页数:1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统编版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红烛》检测题(含解析).docx
红烛检测题一、选择题1 .根据你的理解,最适合依次填入原诗的一项是()红烛(节选)闻一多红烛阿! ? ?为何更须烧蜡成灰,然后才放光出?红烛啊!既制了,便烧着!烧吧,烧吧! , , ,也捣破他们的监狱! 是谁点的火点着灵魂?是谁制的蜡给你躯体?烧沸世人的血 也救出他们的灵魂 烧破世人的梦A.B.C.D.2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闻一多湖北滞水人,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他创作的爱国诗篇七子之歌,在20 世纪末澳门回归祖国时唱响中华大地。B.红烛写于1923年,是同名诗集红烛的序诗,死水是诗人的第一部诗集。C.臧克家,诗人,以一篇老马成名,被誉为“农民诗人”“泥土诗人”,曾受教于闻一 多。D.闻一多热心于新诗的创新与理论研究,积极倡导新格律诗,提出“三美”主张,对徐志 摩的诗歌创作都产生深远影响。3 .下列句子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这时,远远的前方,无数层峦迭嶂之上,迷蒙云雾之中,忽然出现一团红雾。B.天上的羽云像轻纱似的,给微风徐徐地曳过天河,天河中无数微粒似的星光明灭闪 银。C.随后就可以听到一阵喉音,以及跋拉着木皮鞋踏在窄狭木楼梯上的踢踏声。D.即使有时这个民族的某个或某些成员会酿出某些独特的心理,也往往由于禁忌、孤 立等社会力量的威慑,不是迅速消声匿迹,便是孤芳自赏而已。4 .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A.偌大(rud)慰藉(jie)黏合(nian)B.僻静(pi)贫瘠(ji)悲怆(chuang)你心火发光之期,正是泪流开始之日。红烛啊!匠人造了你,原是为烧的。既已烧着,又何苦伤心流泪?哦!我知道了 !是残风来侵你的光芒,你烧得不稳时,才着急得流泪!红烛啊!流吧!你怎能不流呢?请将你的脂膏,不息地流向人间,培出慰藉的花儿,结成快乐的果子!红烛啊!你流一滴泪,灰一分心。灰心流泪你的果,创造光明你的因。红烛啊!“莫问收获,但问耕耘。”34 .如何理解红烛流泪的情景?35 .全诗的收束“莫问收获,但问耕耘”有什么作用?36 .如何理解“红烛”这个意象?神女峰舒婷在向你挥舞的各色花帕中是谁的手突然收回紧紧捂住了自己的眼睛当人们四散离去,谁还站在船尾衣裙漫飞,如翻涌不息的云江涛高一声低一声美丽的梦留下美丽的忧伤人间天上,代代相传但是,心真能变成石头吗为眺望远天的杳鹤错过无数次春江月明沿着江岸金光菊和女贞子的洪流正煽动新的背叛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注)神女峰位于重庆市巫山县城以东,是巫山十二峰之一,传说神女是一个忠贞于爱情的 贫家渔女,盼夫未成化成石人。37 .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神女峰引得人们驻足瞻望,诗人选取了向神女峰挥舞花手帕的游客,将镜头对准他 们。8. “紧紧捂住了自己的眼睛”说明诗人被神女峰的神奇秀美震撼而非常激动。C.“江涛/高一声/低一声”指江水的澎湃,其实指的也是诗人内心的澎湃,引出了下文的 反思。D.诗歌反映了诗人对自由和解放的追求,对女性生命价值的思考,批判了约束女性的 旧道德。38 .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全诗写景与抒情完美融合,基本不着标点,形式自由,“江涛/高一声/低一声”展现了 十足的韵律感。B.“衣裙漫飞,如翻涌不息的云”中,对衣裙这个意象的描写凸显了诗人独处时环境的 安静、冷清。C.“但是,心/真能变成石头吗”这一疑问发人深省,正表达了诗人对神女峰传说中蕴含 的价值的批判。D.“金光菊和女贞子的洪流”中的“金光菊”和“女贞子”既指长江两岸的植物,又象征着 新时代女性新思想的觉醒。39 .请简要分析“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表达的情感。40 .善于把具有鲜明反差的意象组合在一起是本诗的一大特色,请举出两例并分析这种组合 的作用。四、语言表达41 .学了闻一多的红烛,再结合他的事迹,给闻一多先生写几句墓志铭来表达对他的纪 念和崇敬之情。五、古代诗歌阅读42 .阅读下面古诗,按要求作答。春晚书山家屋壁二首(其二)贯休水香塘黑蒲森森,鸳鸯湖幡如家禽。前村后垄桑柘深,东邻西舍无相侵。蚕娘洗茧前溪深,牧童吹笛和衣浴。山翁留我宿又宿,笑指西坡瓜豆熟。(1)下列选项中,与诗歌内容不相符的一项是()A.“东邻西舍无相侵”一句,写出了农家生活祥和宁静,没有恃强凌弱、尔虞我诈、互 相争夺等社会现象,寄托了诗人的理想和情趣。8. “蚕娘洗茧前溪深”一句,通过描写蚕娘在溪边漂洗蚕茧的场景,既写出了农家生活 的艰辛,也表现出蚕娘的辛勤和丰收的喜悦。C.尾联写山翁“留我宿又宿”“笑指”,是对神态、动作的描写,表现其淳朴善良、殷勤 好客的性格,也侧面表现出“我”的流连忘返。D.本诗末尾用一“熟”字写西坡瓜豆,描绘出一片丰收在望的景象,回应上文满塘黑压 压的蒲草与到处都是的桑柘,欣喜之情溢于言表。(2)本诗前三句“水香塘黑蒲森森,鸳鸯溺幡如家禽。前村后垄桑柘深”描绘了怎样的景象?有 什么作用?六、综合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诗歌是情感的艺术,意象是理解诗歌的一把钥匙。"意”就是心中的情志,“象”就是客观 的事物。,就形成意象。,诗歌就会产生特有的艺术感染力。如在闻一多的红烛 中,诗人通过对红烛这一核心意象的层层渲染和开掘,赋予了红烛丰富的内涵,寄寓了诗人 深沉的情感。再如雪莱的致云雀以云雀为中心组成密集的意象群,表达了诗人奔放的激 情和坚定的理想。创作诗歌时,最好不要,而要通过具体的意象,运用比喻、象征等方式来抒发心志 或暗示情感。总之,要婉转曲折地表达,才能耐咀嚼,有诗味。如下面这首小诗,借“蜡烛” 来表达对奉献精神的礼赞。蜡烛你注定一生与火焰为伴时时为别人送来光明却燃尽了你自己43 .在上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 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44 .请另选一个事物,仿照文中蜡烛的写法和形式,写一首小诗。答案1. B2. B3. C4. C5. C6. C7. D8. C9. C10. D11. B12. (形式与内容)不一样。第一个灵魂,用了比喻,是蜡烛的灵魂与思想,是指蜡烛的牺 牲、奉献精神。第二个灵魂,是指世人的平庸思想,意思是要拯救灵魂,拯救人类,打破束 缚与无形的监狱。13. D14. B15. (重要词语解释,形式与内容)用比喻、拟人手法,表现牺牲自己脂膏,奉献自己,给 人类以幸福与快乐。用了拟人手法,“灰心流泪”是指牺牲自己,是为了给世界“创造光明”;奉献自己的果,是为 了幸福他人、世界光明的原因。用了比喻的手法,耕耘是过程,有了耕耘、努力、付出,自然就有收获、硕果。人们要多耕 耘、付出,才有收获与丰收。16. B 17. D 18.红烛选段的主要意象是“红烛”,象征着诗人敢于牺牲、勇 于创造、给人间带来光明的精神。峨日朵雪峰之侧选段的主要意象是“雪峰”“太阳”“蜘 蛛”,它们共同营造出一个凝重壮美的氛围,进而象征着诗人内心深处向往的乌托邦,那是 一个仅存于诗人心中的天堂。致云雀选段的主要意象是“云雀”,象征着欢乐、光明、 美丽。 19.(示例)红烛:红烛自我牺牲、创造光明的形象歌颂点亮世界的 奉献精神。峨日朵雪峰之侧:蜘蛛既渺小又坚韧的形象歌颂谦卑而强劲的生命力 量。致云雀:云雀快乐向上的形象歌颂青春与积极的人生态度。20.全诗可分为两层。第一层(14节)紧扣“火”字,表现了诗人的觉醒和崇高的爱国情 感。第二层(59节)紧扣“泪”字,写出诗人的冷静思索,表明了诗人要牺牲自己,创造 光明未来的美好愿望。 21.全诗以诗人对“红烛”心迹的交流为线索,歌咏烧掉自己,创 造光明的世界,借红烛形象表白了自己的情怀。 22.这是一种呼告的修辞手法。有力地 倾诉了诗人的所见所思所感,赋予红烛以人的思想感情,成为诗人抒情的依托。23.含义:无可救药,没有出路,对社会不抱希望。作用:是诗人对现实的坚决否定,表现 了鲜明的批判精神。 24.快点烂掉吧,加速死水的灭亡,表达了作者对黑暗现实的否定。25.封建军阀;指不会造出个好社会。 26.音乐美:每节四句,每句九字,排列整齐, 各节大体押韵,双行押韵,每节换韵,全诗节奏鲜明、和谐,具有音乐美。绘画美:写的是 一沟发臭的死水,语言色彩却十分鲜明,有翡翠绿、桃花红、珍珠白,有五彩缤纷的,鲜艳 照人的,从而显示出油画般的绘画美。建筑美:全诗共五节,每节四句,每句九字,排列十 分整齐。27 .用“噩梦”“噩梦悬挂着悬崖”这些令人恐怖、绝望的意象,形象地表现了当时军阀混战下 的祖国残破的黑暗现实。 28.形成鲜明对比。“我来了”显示出作者回国的心情是多么急 切,而“那不是你”又显示出作者是多么失望。急切与失望形成巨大反差,衬托出作者异常痛 苦的心情。 29.更显示出“噩梦”的沉重和惊人,更使人感到绝望和恐怖,表达了诗人悲 痛欲绝的感情。 30. B31 .音乐美。重复句的使用,如每一段结束,又坠以“红烛啊。富有音乐美。绘画美。 诗中使用“红烛”“火”“血”等红色主色,也有“灰”“光芒”等配色来强化意象玄烛”。建筑美。 体现在节奏和前后呼应的结构上,如第三、四节的“不误,不误”“烧吧!烧吧”整齐对照等等。32 .诗人的心情是轻快、乐观的。红烛在焦急的泪水中创造了一个崭新的人间。 33 .这 句诗是对全诗所感受到的红烛精神的总结,又是诗人在对个体价值失落的哀思之中陡然扬起 的昂奋之情,他努力勉励自己用属于“五四”时代的不恤牺牲、乐观向上的激情扫除了内心深 处的阴云,从文化意识冲突的痛苦中振作起来,向悲剧挑战,为未来搏击,不论付出多大代 价,不论结果如何,都要燃烧自我,奉献自我。因此这句话最能够体现诗人内心的“红烛精神”。34 .在这些诗行里,诗人的心情是轻松、乐观的,他仿佛看到了作为意志力、作为英雄主义 象征的红烛在焦急的泪水中创造了一个崭新的人间,所以,这是焦急的泪水,也是喜悦的泪 水。在具有“五四,时代特色的乐观激情中,闻一多又一次与传统文化的牺牲精神产生了共鸣。35 .这既是对全诗所感受到的红烛精神的总结,又是诗人在对个体价值失落的哀思之中陡然 扬起的昂奋之情,他努力勉励自己用属于“五四”时代的不恤牺牲、乐观向上的激情扫除了内 心深处的阴云,从文化意识冲突的痛苦中振作起来,向悲剧挑战,为未来搏击。于是,这一 简洁的收束又显得那么的意味深长。 36.用比喻的手法,通过写蜡烛的燃烧,蜡烛的伤 心流泪,进而喻指人类要有燃烧自己、牺牲自己、照亮别人、拯救灵魂、给别人与世界带来 光明快乐的精神。红烛不是光写蜡烛,而是在写人,有精神,有思想,有境界,耕耘自 然有收获。37. B 38. B 39.表达了对封建道德的强烈批判;表达了对真正的爱情和自由 生命的追求。 40.组合:众人对神女峰的狂热和诗人一个人的痛心反思,对远天的杳 鹤的眺望和对春江月明的错过,悬崖上可笑的千年展览和在爱人肩头的一晚痛哭。作用: 这种组合,使形象更加鲜明,情感更加强烈,更能反映诗人的态度。41 .(示例)红烛发光照死水,一多著作青史垂。诗与热血共铸就,一座丰碑爱国魂。42 . (1)B景象:前三句写池塘里蒲草森森,传来阵阵清香,水鸟悠闲嬉戏,如家禽一样,一点儿 也不怕人,桑树和柘树到处都是,显得翠色葱茏,描绘了山村晚春景色秀美、物产丰饶的景 象。作用:渲染了山村静谧安恬的氛围;为下文描写和谐安宁的山村生活做了铺垫;寄托了诗人 对宁静美好、民风淳朴的田园生活的喜爱与向往之情。43 .思想感情与具体形象相融合通过意象来表情达意直接说出你想表达的思想感情44 .答案:雨伞你注定一生与乌云为伴时时为别人遮挡风雨却湿透了自己C.发物(ren) 桑俘(zi) 躯本(qiao)D.烙印(lud) 搭讪(shAn)悠邈(mi&o) 5,下列对红烛一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吐出你的心来比比,可是一般颜色? ”句中的一个“吐”字,生动形象,将诗人的奉献 精神和赤诚表现得一览无余。B. “不误,不误”,表明诗人已经找到了生活的方向,准备朝着理想中的光明之路迈进, 即使自己被烧成灰也在所不惜。C.红烛流着泪也要燃烧,那泪,是红烛的心在委屈,为牺牲自己才能实现理想而委屈 流泪。D.诗人注重诗歌的形式美和诗歌的节奏美,如:重复句的使用、一定程度上采用中国 传统诗歌的押韵形式、前后照应和每节中诗句相对的齐整。二、小阅读一课内6.下列选项中,对诗词中表现手法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沁园春长沙里,“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设问句,由写景转入抒怀, 自然带出下半阙的抒情乐章。B.致云雀中,作者将云雀比作诗人、少女、萤火虫、绿叶,使云雀更加美丽、生动、 形象地展现在读者前。C.立在地球边放号中,关于“力”的句子在诗中出现多次,全诗采用间接抒情的方式, 描绘了太平洋的浪潮,吟唱了一曲惊心动魄的力的颂歌。D.红烛在表现手法上重幻想和主观情绪的渲染,大量使用了抒情的感叹词,以优美 的语言强烈地表达了心中的情感。7 .对本单元所选四首诗歌的赏析,不够恰当的一项是()A.郭沫若的立在地球边上放号虽是自由体,但节奏感很强。诗作多采用简短的句 式,并将其与叠句、排比等手法结合起来,造成一种强烈的旋律、急促有力的节奏和摧 枯拉朽般的气势。B.闻一多的红烛在表现手法上重幻想和主观情绪的渲染,大量使用了抒情的感叹 词,以优美的语言强烈地表达了心中的情感实干,探索,坚毅地为自己的理想努力, 不计较结果。C.峨日朵雪峰之侧中,诗人选取落日、石砾、岩壁、蜘蛛等意象,组成一个古老开 阔的高原背景,营造出一个凝重壮美的氛围,描绘出诗人内心深处向往的乌托邦,只是一个仅存于心中的天堂。D.雪莱在致云雀中将云雀比作诗人、少女、萤火虫、绿叶等,运用现实主义的手 法,热情地表达了对云雀的赞美之情。诗歌充满活力和锐气,生动地表达了诗人对光明 的向往和对理想的追求。8 .下列选项中,对所学诗词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沁园春长沙中上阕诗人从山上、江面、天空、水底选择了几种典型景物进行描写, 远近相间,动静结合,对照鲜明,展现了一幅生机勃勃的画面。B.十九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诗人雪莱的致云雀运用象征手法,热情地赞美云雀,抒 发对欢乐、光明、自由和理想的向往。C.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中,全诗采用间接抒情的方式,描绘了太平洋的浪潮,吟唱了 一曲惊心动魄的力的颂歌,意在赞美摧毁旧世界、创造新生活的“五四”精神。D.红烛化用“蜡矩”这一古典意象,赋予它新的含义,赞美了红烛以“蜡炬成灰”来点 亮世界的奉献精神。9 .下列选项中,对诗词中表现手法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沁园春长沙里,“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设问句,由写景转入抒怀, 自然带出下半阕的抒情乐章。B.致云雀中,作者将云雀比作诗人、少女、萤火虫、玫瑰,使云雀更加美丽、生动、 形象地展现在读者眼前。C.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中,关于“力”的句子在诗中出现多次,全诗采用间接抒情的方 式,描绘了太平洋的浪潮,吟唱了一曲惊心动魄的力的颂歌。D.红烛在表现手法上重想象和主观情绪的渲染,大量使用抒情的感叹词,以优美的 语言强烈地表达了心中的情感。10 .下列各项对诗歌红烛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的开始就突出红烛的意象,红红的,如同赤子的心。一个“吐”字,生动形象,将 诗人的奉献精神和赤诚表现得一览无余。B.诗人接着问红烛,问它的身躯从何处来,问它的灵魂从何处来。诗人迷茫了,如同 在生活中的迷茫,找不到方向和思考不透很多问题。C.诗歌从第四节开始,一直歌颂红烛,写出了红烛的责任和生活中的困顿、失望。红 烛要烧,烧破世人的空想,烧掉残酷的监狱,靠自己的燃烧救出一个个活着但不自由的灵魂。D.这首诗有明了的现实主义色彩。作者重个人情绪的宣泄,大量使用了抒情的感叹词,以优美的语言强烈地表达了心中的情感。11 .下列对红烛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红烛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红烛啊!这样红的烛!诗人啊!吐出你的心来比比, 可是一般颜色?也救出他们的灵魂, 红烛啊!红烛啊!既制了,便烧着!烧吧!烧吧!烧破世人的梦,烧沸世人的血一一请将你的脂膏,也捣破他们的监狱!你烧得不稳时,才着急得流泪!红烛啊!流吧!你怎能不流呢?不息地流向人间,是谁制的蜡给你躯体?是谁点的火点着灵魂?红烛啊!为何更须烧蜡成灰,你心火发光之期,然后才放光出?正是泪流开始之日。培出慰藉的花儿,结成快乐的果子!红烛啊!一误再误;你流一滴泪,灰一分心,矛盾!冲突! 匠人造了你, 红烛啊!-7* 口、口 I不沃,不7天!红烛啊!创造光明你的因。原是为烧的。既已烧着,灰心流泪你的果,红烛啊!原是要“烧”出你的光来又何苦伤心流泪?“莫问收获,但问耕耘。”这正是自然的方法。哦!我知道了 !是残风来侵你的光芒,A.本诗开头就引用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诗句“蜡炬成灰泪始干”,增添了这首新诗的 古典气息,这也是本诗的主旨句。B.第二、三两节中,诗人的思考实际上反映了那个时代进步青年在探索人生真谛 的思想历程中所遇到的矛盾和获得的觉悟。C.第五节至第七节的基调是完全哀伤的。蜡炬无法燎原,“残风”一样的黑暗反动 势力让诗人充满了绝望。D.“红烛啊!漠问收获,但问耕耘。“这既是对全诗所感受到的红烛精神的总结, 又表达了诗人对个体价值失落的哀思。12 .“是谁点的火点着灵魂? ”“也救出他们的灵魂”,两个“灵魂”的含义一样吗?13 .对“为何更须烧蜡成灰/然后才放光出”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这句诗表现出了诗人对于红烛自焚的困惑:自我的价值为什么一定要在自我毁灭中 去实现呢?B.这句诗体现出了诗人对现实世界的强烈不满,这个世界是充满着黑暗与丑恶的,需 要红烛来驱散黑暗,需要烈火一样的热情来战胜丑恶的。C.在这句诗中,存在着暗示,只有燃烧成灰做出巨大的自我牺牲,才能迎来光明。 D.这句诗有着牢骚的意味,体现出诗人既想见到光明,却又不愿意像红烛那样燃烧自 己的矛盾心理。14 .红烛第一节诗人写道:“红烛啊! /这样红的烛! /诗人啊!/吐出你的心来比比,/可是 一般的颜色? ”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红”是赤诚的象征,红烛在诗人眼里,是理想的人格的化身。B.此处“红烛”这一意象与李商隐的“蜡炬成灰泪始干”中的“蜡烛噫思完全相同。C. 一个“吐”字,逼真地摹状了诗人那种火热的爱国情感不吐不快的神态。D.诗人的那颗赤子之心,是如此纯洁率真,晶明透亮,灼灼发热。在这首诗中,可以 说红烛就是诗人,诗人就是红烛,“人与物化,意与境融”。15 .说说下列句子的含义。请将你的脂膏,不息地流向人间,培出慰藉的花儿,结成快乐的果子!灰心流泪你的果,创造光明你的因莫问收获,但问耕耘。三、现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红烛(节选)闻一多红烛啊!流吧!你怎能不流呢?请将你的脂膏,不息地流向人间,培出慰藉的花儿,结成快乐的果子!峨日朵雪峰之侧(节选)昌耀惊异于薄壁那边朝向峨日朵之雪彷徨许久的太阳正决然跃入一片引力无穷的山海。啊,真渴望有一只雄鹰或雪豹与我为伍。在锈蚀的岩壁,但有一只小得可怜的蜘蛛与我一同默享着这大自然赐予的快慰。致云雀(节选)雪莱淡淡的紫色黄昏在你航程周围消融。像昼空里的星星。虽然不见形影,却可以听得清你那欢乐的强音16 .下列对三首诗选段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红烛选段借红烛流脂膏,表现牺牲自己、奉献自己,给人类以幸福与快乐的情怀。B.峨日朵雪峰之侧选段借一只小小的蜘蛛在岩壁上与“我”同在来表达对弱小生命的 同情。C.致云雀选段借“淡淡的紫色黄昏”象征快要看到光明之前的黑夜。用这样的环境描 写反衬云雀不畏惧黑夜的精神。D.三首诗的选段都选取了典型意象,并赋予其特定的含义,来抒发诗人心中的激情。17 .下列对三首诗选段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红烛选段有浓重的浪漫主义和唯美主义色彩。诗歌在表现手法上重幻想和主观情 绪的渲染,使用了抒情的感叹词,以优美的语言强烈地表达了心中的情感。B.峨日朵雪峰之侧选段塑造了众多审美意象,营造出一个凝重壮美的氛围,将饱含沧桑的情怀、古老开阔的高原背景、博大的生命意识构成一个协调的整体。C.致云雀选段文字洗练,节奏感强,风格清丽明快,充满活力和锐气,有一种前进 的力量。D.三首诗的选段都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表达出诗人的愿景。18 .阅读三首诗的选段,找出各自的主要意象,分别指出其象征意义。19 .阅读三首诗的选段,结合原诗,谈谈各自的“意象形象情感”三者之间的关系。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试题。红烛闻一多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红烛啊!这样的红烛!诗人啊!吐出你的心来比一比,可是一般颜色?红烛啊!是谁制你的蜡给你躯体?是谁点的火点着灵魂?为何更须烧蜡成灰, 然后才放光出? 一误再误;矛盾!冲突!红烛啊!不误!不误!原是要烧出你的光采这正是自然的方法。红烛啊!既制了,便烧着!烧罢!烧罢!烧破世人的梦,烧沸世人的血也救出他 们的灵魂!也捣破他们的监狱!红烛啊!你心火发光之期,正是泪流开始之日。红烛啊!世人造就了你,原是为烧的,既已烧着,又何苦伤心流泪?哦!我知道了! 是残风来侵你的光芒,你烧得不稳时,才着急得流泪!红烛啊!流罢!你怎么不流呢?请将你的脂膏,不息地流向人间,培出慰藉的花儿, 结出快乐的果子!红烛啊!你流一滴泪,灰一分心。灰心流泪你的果,创造光明你的因。红烛啊! “莫问收获,但问耕耘。”20 .全诗可分几层?写出每层层意。21 .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全诗的主旨。22 .全诗一共有九节,每节都以“红烛啊!”开头这是什么修辞手法?起到了什么作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死水闻一多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不如多扔些破铜烂铁,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也许铜的要绿成翡翠,铁罐上锈出几瓣桃花。再让油腻织一层罗绮,霉菌给他蒸出些云霞。让死水酵成一沟绿酒,飘满了珍珠似的白沫。小珠们笑声变成大珠,又被偷酒的花蚊咬破。那么一沟绝望的死水,也就夸得上几分鲜明。如果青蛙耐不住寂寞,又算死水叫出了歌声。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看它造出个什么世界。23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中“绝望”一词的含义和作用是什么?24 .如何理解“不如多扔些破铜烂铁,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25 .“丑恶”指什么?如何理解“造出个什么世界”?26 .闻一多创作诗歌讲究“三美”,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2 本诗就体现了他的“三美” 主张,请举例分析其中的一美。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发 现闻一多我来了,我喊一声,迸着血泪,“这不是我的中华,不对不对!”我来了,因为我听见你叫我;鞭着时间的罡风,擎一把火,我来了,不知道是一场空喜。我会见的是噩梦,哪里是你?那是恐怖,是噩梦挂着悬崖,那不是你,那不是我的心爱! 我追问青天,逼迫八面的风,我问:拳头擂着大地的赤胸, 总问不出消息,我哭着叫你,呕出一颗心来,你在我心里!27 .诗人借助哪些意象描写自己的发现的?这些意象说明了什么?28 .为什么作者要一再重复“我来了”“那不是你”?29 .“噩梦”本来就够压心的了,为什么作者还要说“噩梦挂着悬崖”?30 .下面对诗句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我来了,我喊一声,迸着血泪,这不是我的中华,不对不对小诗人怀着美好 的希望自美国返回,但看到的却不是理想中的祖国,因此“迸着血泪”,痛心到了极点。B. “我来了,因为我听见你叫我;鞭着时间的罡风,擎一把火”前一句表达了诗人 听到祖国召唤,要为建设祖国而奋斗的感情,“时间的罡风”“火”都比喻返回祖国的急切 心情。C. “我追问青天,逼迫八面的风”“追问”的内容是祖国为什么会变得如此黑暗,“逼 迫”表达诗人急于知道这原因的心情。D.“呕出一颗心来,你在我心里!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热爱祖国和希望把祖国建设得美 好的赤胆忠心。阅读红烛,完成后面的题目。31 .在诗歌形式上,闻一多先生极力注意诗歌的形式美和诗歌的节奏,请找出相关语句并加 以分析。32 .“请将你的脂膏,/不息地流向人间,/培出慰藉底花儿,/结成快乐底果子! ”在这 几句诗中,诗人的心情如何?诗人为什么会流露出此种心情?试作简要分析。33 .全诗的收束相当简洁:“红烛啊! /,莫问收获,但问耕耘。,”有人说这句诗是最能够体 现诗人内心的“红烛精神党勺,请谈谈你的观点。阅读红烛的节选内容,完成下面小题。红烛啊!